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最风流-第7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几个挂钩都挂到了城头上。

    潘璋抽出右侧大腿边的拍髀,咬在口中,又把左边腰中的环刀固定好,以免影响攀城,随之,又是头一个拽住挂钩,脚踩城墙,向上攀附。

    :

145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十二)() 
却说在淮陵城下,潘璋率百余勇士趁夜潜至南城墙外,在阙宣党众的内应下,衔刀攀爬。

    潘璋体力过人,虽着铠甲,却一点不影响他攀援的速度。

    一边密切地关注着城墙上左近守卒的动静,他一边竖起耳朵仔细倾听,听入耳中的除了风动军旗以及远处城墙上巡逻队行走时发出的武器与铠甲相撞之声,便只有近处时高时低的鼾声,——这会儿已是后半夜,人最困倦的时候,较之潘璋他们离营出发前,南城墙上的守卒们有很多的人难抑困意,进入了梦乡。

    淮陵的城墙本来就不是太高,潘璋攀援的速度又很快,不多时,他便已抵至城头。

    有几个内应的守卒等候在城头的垛口处,他们都已把佩刀抽出,握在了手中,大多紧张地顾盼周围,以防有人发现潘璋等的到来。

    在看到潘璋终於到达城头后,他们不约而同地稍微松了口气,其中两人伸手去拉潘璋,潘璋却不需要他们的助力,单手按住垛口,身体轻巧一翻,便已越过垛口,稳稳立在了城头。

    那几个内应的守卒中,有一人是领头的,因见潘璋所披挂的铠甲不凡,知他必是此次偷袭淮陵的广陵兵首领,遂低声而快速地说道:“见过将军。我等奉阙大家之命,恭候将军久矣”

    潘璋点了点头,没急着接他的腔,先是一边取下口中的拍髀,一边迅速地环顾了下周围,继而示意这几个内应的守卒散开一些,好给后继攀城的勇士们让出来登城的地方,之后才不紧不慢地一面把拍髀重新插回腿侧的囊中,一面说道:“从何处可下城墙?”

    那内应守卒的首领侧身一指,说道:“由那处马坡而下,可直达南城门外。”

    也是这次响应广陵兵的淮陵守卒太多,潘璋登城的这个位置,左右百余步内都是由内应负责把守的,故而不但潘璋顺顺利利地登上了城头,甚至在后继的勇士又连着登上了七八人后,他们竟是仍然没有被别的守卒发现。

    直到有一勇士不小心把佩刀碰到了城墙上,发出了撞击之声,这才吸引到了远处其它守卒的注意力。

    那最先看到潘璋等人的守卒明显楞了一下,接着拿手揉了揉眼睛,似乎是想要通过这个举动来确定他不是在做梦,随之,他睁大了眼睛,困意不翼而飞,伸手便去拔刀,同时张嘴欲呼。

    然而,他的呼声终究没有发出,潘璋劈手夺过近处一个内应的长矛,手起矛飞,带着风声,几乎眨眼间,这长矛便飞越了百余步的距离,正正插入了那个守卒的咽喉。

    血花四溅,那守卒捂着喉咙,倚着背后的城墙,颓然坐倒,口中发出呜呜之声,随着声音的减弱、最终消失,他眼中的惊恐之色也慢慢地消失,最后,没有了一点的神采。

    他虽没能发出叫声,但他的跌倒和口中的呜呜之声,到底还是引起了他近处守卒的注意。

    潘璋心道:“成败在此一举”

    在别的守卒做出反应之前,他大吼一声:“颍阴侯帐下,东郡潘璋在此”

    南城墙上原是悄寂一片,他这一声大吼来得如此突然,直如滚雷划过,大多数的守卒本就困意盎然,甚或早已进入梦乡,猝不及备之下,只听得哗啦啦响声四起,——却是许多守卒被他这一声吼叫吓得跌坐地上,或者被吓得拿捏不稳,丢掉了手中的兵器。

    随着吼叫,潘璋推开身前的两个内应守卒,抽刀在手,大步流星,径往适才那个内应头领给他指的马坡而去,同时,呼喝那些已然登上城的勇士:“留下三人,接应余众,剩下的,都跟我来”又大声喝令内应的守卒,“列队摆阵,守住马坡汝等且看我为刘校尉取下城门”

    潘璋性虽粗勇,却知轻重,当下之时,杀敌不是最重要的,尽快地取下南城门才是第一要务。

    因而,对远处的那些守卒,他却是不闻不问,径自往马坡而奔。

    潘璋的这一声大吼,不但吓住了近处的守卒,也惊动了远处的守卒。

    经过了短暂的反应时间后,远近城墙上开始混乱一片。

    城外,广陵兵营中,刘邓一直在密切地观察着南城墙上守卒的动向,在看到他们出现混乱后,顿时便知:这定是潘璋已经上了城头。

    事不宜迟,他即刻令营中尽燃火把,又叫鼓队把随军的战鼓悉数敲响,接着,命数曲的军官各带兵士出营,鼓噪叫喊,摆出趁机进攻东城墙的架势,最后,他亲率早就选定的五百精锐直扑南城墙下。

    此时,南城墙上已不是混乱,而是混战。

    与守卒混战的,除了阙宣的党众外,还有一些是跟从潘璋登城的勇士,——跟从潘璋登城的百余勇士在全部登上城头后,留下了三十余人协助阙宣的党众对抗守卒,以守住马坡。

    刘邓仰望南城头,闻城头上杀声四起,眼望处,只见有敌人的守卒,不见我军的兵士,心知我军的兵士必是陷入了敌人守卒的三面包围中,而敌人的守卒虽众,邻近的城墙上并不断有守卒往这边蜂拥驰援,可他们所出现在的战斗位置,却是从始至终好像都没有什么变化,刘邓又知:这定是我军兵卒列阵组队,虽陷苦战,却半步不退,牢牢地扼守住了他们的阵地。

    趁着城头上混战一片,暂无人有暇顾及城外,刘邓急令部从分批渡过护城河。

    不多时,他与这五百精锐都已安然过河,到达了南城门外。

    城墙上,杀声震耳,而城门内,纵是隔着厚重的城门,却也依稀可闻杀声。

    没工夫给那五百精锐擦脸控水的时间,刘邓急促地连下命令,命他们二十人一排,列成方阵,总计二十五列,全部摆在南城门外,他自己则一马当先,披甲持矛,立在这方阵的最前。

    刘邓举首望了下夜空,看不出是现在是什么时辰,但隐约可见,东方似乎欲晓。

    天快亮了,而今万事俱备,就看潘璋何时能夺下城门。

    :

146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十三)() 
敌军突然压境,淮陵县的守将吴校尉自是不会高枕安眠,从刘邓部抵至城外起,他就没下过城墙,不过因为刘邓把营地扎在了东城墙外,所以他误以为此处是刘邓的主攻方向,故而一直都待在东城墙上。   w w w 。  。 c o m

    他的反应也算迅速,在潘璋突袭南城墙、引起南部防区一片混乱后没多久,他即开始调兵遣将,一边继续严守东城墙,以防东边的广陵兵趁机攻城,一边调集机动部队驰援东城墙。

    潘璋的名声之前并不响亮,只是在东郡有些勇名而已,这位吴校尉此前并不曾听闻过他的名号,而另一边的刘邓名声早显,因而,吴校尉虽是已调集部队驰援东部防区,可是他的防御重点却还是在南部,——或许大约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潘璋在南部遇到的阻力并没有太大。

    这也正就给了潘璋一个可以酣畅淋漓显示他武勇的机会。

    刘邓指挥部队在南城门外列成方阵后不久,便闻得城门内的喊杀声忽然变大,从最先的“隐约可闻”,很快就变成了“隔墙可闻”。

    很显然,这自是潘璋已率部冲破了淮陵守卒的防御阵线,杀到了城门之内。

    刘邓的战斗经验非常丰富,在感受到这点“声音”上的变化后,当即下令,命部从引弓、举矛,从备战状态转入临战状态。

    五百甲士闻令而动,后列的弓弩手引而待发,前列的矛、盾兵各稍微蹲身举兵,临晓的夜空下,所有人都睁大了眼睛,紧张地注视着南城的大门。

    刘邓及这五百甲士没有等太长时间,不多时,城门外的喊杀声便由大转小,继而很快悄然无声,又没多久,听得“吱呀”声响,城门打开,先是一条缝隙,只透出一点内部的火光,随之,城门继续打开,诸人遂可见城门内的景象。

    只见:城门内的门洞里,遍地都是尸体,鲜血不但在地上横流,并溅射到墙壁上,染红了两面的长墙,打开的城门后,站着十余衣甲上满是血迹的兵士,观彼等服色,正是潘璋的部曲。

    刘邓先不及细看他们,他做的第一件事是举矛高呼,回顾令道:“杀”

    五百甲士屏息多时,战意早就高昂,此时城门大开,前方已无阻路,齐齐大喝一声:“杀”在各曲军侯的带领下,如猛虎入林,分从刘邓左右汹涌扑入城中。

    在部曲入城的同时,刘邓这才有空迅速地在打开城门的那些勇士的脸上扫了一眼,却不见潘璋。

    刘邓心中一沉,暗道:“潘文珪率百余人入城,此时城门内只余十数,又不见他的身影,难道竟是都阵亡在了战中?”口中沉声发问,“潘司马何在?”

    那十余兵士鏖战多时,人人带伤,不少都已快精疲力尽,为了让开道给刘邓的部曲入城,他们这会儿都倚靠在城洞边儿上的墙壁边,其中一个屯长衣色的人回答说道:“禀校尉,在杀尽把守城门的贼兵后,司马留下我等开城门,自则待余下部众复上城墙,去取贼守将首级了”

    却竟是在浴血奋战、夺下城门后,潘璋仍嫌功小,鼓起余勇,又上城墙,去寻淮陵守将了。

    刘邓心道:“我就说以潘文珪之勇,怎可能没在这等小战之中?”壮潘璋之勇,哈哈大笑,说道,“潘司马勇气可嘉,我便送他这一场取贼守将之功”传令正在奔涌入城的兵士,“都给我大声喊叫,便说我广陵兵已然入城,贼将已经授首”

    ——这却是借已然入城之机,一鼓作气,打算彻底摧毁掉淮陵守军的士气和斗志。

    已然入城和正在入城的五百甲士闻得此令,自是分别嚷叫,大声呼喊,这些却不是不必细提。

    刘邓部入了城中,按照早先定下的作战计划,除留下部分兵卒扼守城门外,主力兵分两路,

    一路径赴县中,杀往县寺,尽最大的能力造成县中混乱,以夺守军的军心,另一路则杀上南城墙,援助还在墙上激战的己军兵士,同时发起反击,扩大战果,用最快的速度全线占领南部城墙,并在占领南城墙的基础上,接引余下的城外步卒入城,进一步地占领全城。

    杀往县寺的这一路算是“奇兵”,人数不多,由别将带领,刘邓本人负责的是南城墙战事,在令那十余个打开的城门的潘璋部曲就地裹创休息、协助守御城门之后,他带着精锐亲兵,随着部队主力顺着马坡登上了南城墙。

    他登到城墙上的时候,前边已有百余他部中的甲士先行上来了,这百余甲士和之前坚守马坡的潘璋部曲以及阙宣党众合力,几乎毫不费力地就击垮了淮陵守军的包围圈,并趁胜追击,三下五除二就全线占领了南部城墙,几如摧枯拉朽之势。

    已不需刘邓下令,占领了南城墙后,甲士们又一次分兵两路,一路击向东城墙,一路扑向西城墙。

    刘邓登临城头观望,看见原先在东城墙外佯攻的部队除留了一些屯什守卫营地,同时防止敌人从此处突围之外,余下的络绎调整,相继到了南城墙外,纷纷入城,加入到了作战的行列。

    跟从在刘邓左右的一个亲信转望四周,目睹种种情景,眼见己军节节胜利,敌人或负隅顽抗,或东奔西逃,在有的战场上,甚至己军还没有发动攻势,敌人就已经弃械投降,显是斗志已消,遂笑道:“贼虽尚有顽抗者,而大局已定。一夜攻下淮陵,校尉旗开得胜”

    一个刘邓部的兵士带着两人从旁边过来,大声说道:“校尉,这人自称阙宣,前来求见。”

    刘邓转眼看去,还没有看清这来的两人的长相模样,骤然闻得东城墙上传来一片喧哗。他急忙转目看去,此时夜色已去,天已微亮,加上城头上到处的火光,因而虽是隔得稍远,却也能大概看个清楚:却是潘璋立在守军的大旗下,左手高扬,举一首级,右手持刀,横在胸前,在他身前左右,敌我的上百甲士或伏跪一片、或雀跃欢呼。

    不必说,这自是潘璋斩了淮陵守将吴校尉。

    :

147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十四)() 
刘邓、潘璋率兵千余为许仲、乐进这一路的先锋,舍高山、盱台不取,直奔淮陵,在阙宣党众内应的情况下,鏖战半宿,潘璋先登,复斩淮陵守将,一举破城。……

    破城之后,在以阙宣为首的当地部分豪强士绅的配合下,刘邓很快稳定住了城中的形势。

    同时,逃窜出城的淮陵残军,迎面碰上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