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无限召唤-第6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动了杀心!

    “孙、孙策,你敢杀我,必遭报应!”

    明崇俨以嘴混饭,也是不知死活。死到临头,不服软求饶,却依旧嘴硬。

    “哈哈哈,慢着!”

    孙策突然大笑起来,挥手退去卫士。

    “汝果真有神通?”

    明崇俨以为孙策怕了,竟傲慢地点了点头。

    “好。杀汝既有报应,那我便亲自动手!”

    唰!

    寒光一闪,长剑出鞘,直入明崇俨肚腹!

    “呃……”明崇俨双目发直,一脸不甘。“汝……逆天行……事,必死于……羽……”

    话未说完,明崇俨毙命当场……

    ……

    孙策说杀就杀,明崇俨死得委屈,刘瑾吓得胆颤。

    大帐中,只剩下孙策和周瑜。

    周瑜并不在意装神弄鬼的明崇俨,却不能理解,孙策为何饶了刘瑾。

    “此人干系重大。”

    孙策如此解说,周瑜不好再问。

    “吴侯,下一步,作何打算?”

    孙策手指地图。“自六安、潜县退兵至龙舒。”

    “退兵?!”周瑜更加不解。

    从战略角度看,六安、潜县突出于前,而龙舒位于庐江中部,是交通要道。控此一地,便可保长江沿岸居巢、皖县安全。

    六安和潜县,战略价值虽然不大,但已经握在手中,为何要拱手相让?

    周瑜不解,孙策附耳低语良久……

    周瑜连连点头……

    孙策言罢,周瑜表情异常复杂。“此乃何人之策?”

    “秦桧。”

    “啊?”周瑜不肯置信地摇摇头。“吴侯,此人心思奸险,不可久留!”

    孙策点点头。“我江东不乏神谋妙策,缺的却是这一类人。吾自有分寸,公瑾不必多虑,按计划退兵吧。”

    “好!”

    ……

    江东军自六安退兵的同时,徐州军已占领寿春。

    虽然占领伪国都寿春,但未能擒获袁术,美中不足。

    “报!擒获伪太后胡氏!”

    刘备眉头一皱。“此妇淫名昭彰,何须来报,杀了便是。”

    “主公,那妇人称,知晓机密之事。”

    “哦?”刘备寻思片刻,点点头。“带进来吧。”

    之前,刘瑾带锦衣卫闯入,欲杀人灭口。

    胡氏正在密室收拾值钱之物,听得锦衣卫闯入,奸夫昙献被杀,胡氏吓得魂飞魄散。

    这女人勾遍了寿春男人,自然也颇有心计。

    急中生智,推开通往外面的暗门,却又闪身躲回密室。

    锦衣卫以为她从暗门逃出,直追出去,胡氏在密室躲过一劫。

    只是,躲过了锦衣卫的追杀,却被徐州军擒获。

    不过,被徐州军抓了,总好过落在灭绝人性的刘瑾和锦衣卫之手。

    胡氏被带来见刘备,还在盘算,如何施展魅惑之功。

    她却不知,她的魅惑功夫,能勾搭寿春上下人等,对刘备毫无效果。

    刘备“视兄弟为手足,视女人为衣服”,骨魅皮骚的胡氏,在刘备眼中,与一堆腐肉无异。

    “说吧。”刘备慢条斯理地问道,瞅都不瞅胡氏一眼。

    “刘使君……”胡氏使出浑身解数,自信凭此一声,便可降服长臂大耳的刘玄德。

    “说。某忙得很。”刘备仍不为所动。

    胡氏百般功夫,全无效果,只好道出关键。“我、我知道传国玉玺的下落……”

    “什么?!”刘备终于瞪大了眼睛!

    ……

    反复追问,刘备终于确信,胡氏不是编造诳语。

    这种不知羞耻,毫无节操的****刘备杀之,无需眨眼。

    但她知道玉玺的下落,起码现在还不能杀。

    只是,这妇人之淫,世人皆知,刘备不敢不防。

    命人将胡氏囚禁,将捕获的寿春伪皇宫之阉奴留下几名,专司看管胡氏。

    刘备下严令,军中有胆敢靠近胡氏者,立斩!

    胡氏叫苦不迭,虽保命苟活,但从此再见不到男人,以后的日子,可怎么熬啊……

    ……

    “报!江东军自六安撤向龙舒。”

    江东军退了?!

    刘备不解,急唤王导。

    王导也无法理解。

    六安、潜县虽不及龙舒关键,但也是县级城池。江东军本已夺取两地,为何主动放弃?

    唯一的解释是,六安太过突前,与刘芒占据的雩娄太过接近,易发生冲突。

    主动放弃六安、潜县,退守龙舒,若洛阳军南进潜县,则形成三家瓜分庐江之势。

    洛阳军占潜县,江东军占龙舒,徐州军占舒县。庐江中部,呈三足鼎立之势。如此,三家谁都不会轻举妄动。

    “孙伯符此举,欲逼迫主公,与之联合抗衡刘绛天,亦有以刘绛天牵制主公之意。”

    刘备点头。“大家相安无事,也好。”

    “只是,属下还有一事不解。”王导又道。“袁贼西窜,江东军据六安,正可将其截获。擒获袁贼,不世之功,孙伯符为何主动放弃?孙氏父子,虽曾受袁贼提携,但以孙伯符的性情,不应如此。”

    刘备也是极聪明之人,突然猛拍额头。“孙郎,狡猾!”

    “如何?”王导不解。

    “孙伯符必已得传国玉玺!放弃六安,是为撇清嫌疑!”

    刘备将胡氏所言,告知王导。

    胡氏供称,刘瑾唆使,明崇俨居中串联,合谋窃取了传国玉玺。而刘瑾歹毒,卸磨杀驴,为了保密,欲杀胡氏。

    从捕获的锦衣卫口中得知,刘瑾等并未随袁术西窜,而是向南逃窜。

    刘瑾一定是投奔了孙策!

    世人都以为,传国玉玺在袁术手中。谁擒获袁术,玉玺便落入谁之手。

    江东军若截获袁术,孙策便无法私匿。故意放走袁术,却撇清了干系。

    而擒获袁术者,拿不出玉玺,便担了私匿玉玺之嫌。

    王导听罢,连连摇头。“主公,我们小视孙郎矣!”

    “是啊。”刘备连连搓手。“孙伯符还可放出谣言,说玉玺在寿春!”

    没得到玉玺,却要背负私匿之名,才是刘备最担心的!

    王导多谋,片刻便想出了办法。“主公不能坐等孙伯符栽赃。胡氏所言虽实,然一***之言,难以服众,与孙伯符纠缠不清,主公难以占理。”

    “那该如何?”

    “孙伯符故意放走袁贼,刘绛天却不会……”

    王导无需再说,刘备的眼睛已经亮了!

    对啊!

    洛阳军擒获袁术,玉玺自然落入刘芒之手!

    那时,自然有人要求,将玉玺奉还天子。刘芒拿不出玉玺,如何解释,就不关刘备的事了,静观热闹便是。

    至于孙策,自然不能让他白捡便宜。可借此事,讲讲条件……(未完待续。)

第1123章 贾似道碰碰运气() 
群雄争霸,合纵连横,是最常见的外交和军事策略。

    简单说,合纵既是“合众弱以攻一强”,连横既是“事一强以攻众弱”。

    不论是合纵,还是连横,其本质,都是借助外部力量,与敌抗衡,从而达到削弱敌人,扩张自身、强大自己的目的。

    刘备是一代枭雄,王导精于谋略。

    刘备的徐州,多面临敌。以刘备目前的实力,要想保住既得利益,伺机扩张,必须联合其它力量。

    刘芒、袁绍、曹操、刘表、孙策,甚至吕布、张邈,都是可以借助的力量。

    袁术覆灭以后,与谁联合,与谁为敌,刘备必须做出抉择。

    与刘芒联合,无疑最有胜算。但是,刘备担心。

    刘芒风头日盛,数次击败袁绍,打残西凉军,消灭袁术,刘芒雄霸天下之势,已初露端倪。

    与刘芒联合,跟着刘芒,狐假虎威。刘芒吃肉,刘备喝汤,确可捞得一些好处。

    但是,结果也显而易见。刘芒的实力,势必越来越强大,而刘备与刘芒的差距,将越来越大。

    最终,追随老虎的狐狸,也必然成为老虎的腹中餐。

    选择与孙策合纵,无疑是明智之举。

    ……

    徐州和江东,因长江阻隔,双方虽有小嫌隙,却无大冲突。

    孙策,有与刘备合纵之需求。

    为了对抗荆州刘表,近年来,江东军水军发展迅猛,而步卒数量和装备,与中原诸侯相比,却弱很多。

    孙策仅凭一己之力,难以在中原立足。目前庐江郡内,三足鼎立之势,会迫使孙策选择与刘备交好。

    而传国玉玺一事,更有强化双方关系之作用。

    孙策得到传国玉玺,虽做得秘密,但没有不透风的墙,早晚会走漏风声。

    保守秘密的最好办法,就是在秘密泄露之前,嫁祸于人。

    如前文所说,最适合的栽赃对象,便是刘芒。

    刘备和孙策配合,撇清自己的同时,一起栽赃刘芒,何乐不为?

    不过,栽赃陷害这种事,必须做得巧妙、谨慎,害人还在其次,关键不能惹祸上身。

    刘备和王导,正绞尽脑汁,琢磨着如何给刘芒栽赃,亲卫来报,贾似道求见。

    “贾似道?”

    贾似道是袁术的党羽,但因其官职不高,且后期被袁术冷落,刘备拟定的伪朝廷严惩名单中,并无其名。

    自己送上门来,贾似道要干什么?

    “让他进来。”

    贾似道进来,跪伏于地,口称:“罪人贾似道,拜见玄德公。”

    刘备疑惑道:“吾并未追究汝之罪责,如何自来领罪?”

    “生母身陷囹圄,小人素手无策,不能救母尽孝,贾某之罪也。”

    “哦?”刘备不禁和王导对视一眼。

    进攻九江之前,徐州的暗探,详细收集了诸多情报。

    贾似道乃胡氏私生子,刘备当然一清二楚。

    此事,在寿春本不是秘密。只是,在胡氏和贾似道风光之时,少有人提及。

    这个时代,私生子很多。但此时并无私生子这个词儿,所有非嫡生子女,均称庶出。

    只是,私生之子,较其他庶出子女更为卑贱。

    这不是光彩事,贾似道为何主动承认?

    贾似道,颇有心计。

    袁术覆灭在即,贾似道也想过逃跑。

    可是,一没钱财,二没根基,跑去别处,又能怎样?

    贾似道思前想后,决定留在寿春,在刘备这里,试试运气!

    而主动承认和胡氏的关系,就是贾似道的盘算。

    主动承认世人皆知的母子关系,虽然面子不好看,却能留下“孝”名!

    在这个看人先看孝的时代,“孝”字招牌,最简单、最有效。

    果然,刘备原本对贾似道没有任何好印象,但听完他的一番话,却不禁暗暗点头。

    胡氏淫名昭彰,别人避恐不及,这贾似道主动来认母请罪,孝心难得。

    “汝有孝心,不负生养之恩。师宪(贾似道字)不必自责,恕你无罪。”

    “谢玄德公。然,生母身在囹圄,贾某恳请玄德公开恩,准许贾某代母赎罪。”

    放了胡氏?

    刘备绝对不肯。

    “胡氏之罪,不赦之列。留其性命,已是法外开恩。放其出监,无有可能。”刘备态度坚决,直接封住贾似道求情之路。

    “生母罪有应得,贾某不敢为其脱罪。只想略尽不孝子之心,救赎生母深重之罪。”

    贾似道说罢,从怀中掏出一本账册。

    账册上,是寿春伪朝廷官员名录,还有世家名录。

    这些名册,刘备手头也有。但是,贾似道提供的名册内容,更为详细。

    贾似道善于钻营。这本账册,是其在专卖使任上,收集整理而成。

    不仅有伪朝廷官员及当地世家的详细信息,还附有很多图表,详细记载了伪朝廷官员、世家的联姻关系。

    甚至,还包括很多官员、世家的隐私,以及袁术风光之时,世家支持袁术的证据等等。

    刘备初占九江,首要任务是安定局面,清除袁术余孽。

    贾似道提供的账册,无疑是重要的参考资料。

    贾似道,有些本事啊!

    对贾似道,刘备又多了几分好感。

    “师宪曾在此地为官,伪朝廷覆灭,师宪说说看,接下来,该做些什么?”

    “首要之务,稳定民心。”贾似道应答中规中矩。“淮人治淮,事半功倍也。”

    “哦?好想法。”刘备鼓励贾似道继续。

    “寿春官员,有袁贼死忠党羽,也有被袁贼胁迫为官。重用其中贤能者,可快速稳定民心,亦能体现玄德公之宽仁。”

    贾似道这段话,很有道理,说得也极为巧妙!。

    虽未明说,却十分含蓄地,将自己划入到被袁术胁迫为官的人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