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无限召唤-第3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授孙策寿春朝廷车骑将军,太子太保,晋吴王!
敕封令,虽是无本的买卖。但直接封孙策为王,与他袁术的淮南王平起平坐,袁术也可谓痛下血本。
……
袁术的另一个心腹,李林甫的想法,和李助不同。他认为,孙策是猛虎。
猛虎,不可驯服,只能诱导。
李林甫的想法是,应该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逼迫孙策,倒向寿春。
在江东暗探密报,洛阳朝廷的特使,刘芒的谋主刘伯温已抵达江东。
刘芒派遣重量级幕僚赶赴江东,拉拢孙策的意图,再明显不过。
李林甫觉得,刘伯温赴江东,对寿春极为不利。但是,也可借此机会,大做文章。
如果,能在江东刺杀刘伯温,必将引起刘芒震怒,从而破坏江东与洛阳的关系。
袁术大喜。
决定同时采纳李助和李林甫的建议。在主动示好、拉拢孙策的同时,设法寻找机会,在江东解决掉刘伯温!
但是,刘伯温是洛阳的使节,又是孙策的座上宾,洛阳和江东方面,一定会全力保护其安全。
刺杀刘伯温,极难,必须交给最可靠的人。
袁术反复考虑,最终,将这一任务,交给刘瑾及其麾下的锦衣卫!(未完待续。)
第0724章 刘基贬损江东才俊()
刘瑾积极准备,伺机刺杀刘伯温
而此时,刘伯温已抵达吴县。
对洛阳和寿春两个朝廷,孙策权衡难定。
江东创业之初,孙策很想两边都不得罪。但是,洛阳和寿春,势如水火。想在中间做老好人,没有可能。
表面上看,孙策是洛阳和寿春争夺的香饽饽。但是,成为一方的香饽饽,也意味着变成另一方的死敌!
洛阳朝廷,无疑是大汉正统。孙策的祖辈,尤其是父亲孙坚,是洛阳朝廷敕封的乌程侯。孙氏一家,以忠于汉室为荣。
但是,洛阳朝廷,远离江东。
站到洛阳一边,意味着将直面寿春的压力,甚至攻击。
而若不想与寿春朝廷为敌,就要与洛阳朝廷为敌。如此,江东孙氏忠心之名,将毁于一旦。
利弊权衡之间,孙策得报,刘伯温已到吴县。
孙策命张昭、张纮、陆康、顾雍、魏腾、诸葛瑾等江东才俊,全部出迎刘伯温。而孙策自己,则借口东部海盗频发,去娄县部署海防为名,暂且避而不见。
张昭等人,早得孙策授意。热情招待刘伯温的同时,也准备了各种诘问之词,在席间发问。
此举,既可试探刘芒虚实,也有一展江东才俊风采之目的。
刘伯温来之前,对江东情况,早已烂熟于心。
见前来迎接自己的,都是江东才俊,各个衣着光鲜,举止优雅。但只见饱学之士,未见统兵之将,而江东之主孙策,更是避而不见。
刘伯温料定,这些江东才俊,并不是来和自己谈合作的代表,而是孙策借以试探自己和主公刘芒的先锋。
孙策派遣如此众多江东名士前来,并非只为表示尊重,还有借机打压自己的气势,为今后合作争取主动的想法。
来得好!
刘伯温笑容可掬,但心里早已做好准备。
来吧!
那就让你们看看,俺老刘的见识。也让你们看看,俺主公手下的风采!
把酒言欢,言词机锋却渐渐毕露。
江东二张之一,孙策幕僚之首,张昭张子布,率先发问:“洛阳与寿春所争执者,无非何为大汉正统。然,刘太尉的治下,人口不过三百万。而袁公路,却受治下近千万百姓拥戴。拥戴两个朝廷者,相差三倍之多,洛阳朝廷,仍称寿春朝廷为伪,岂非不妥?”
刘伯温笑道:“人道子布先生足智明理,缘何出此可笑之言?刘某先纠正子布先生一点,朝廷只有一个,那就是我光武皇帝陛下承继太祖高皇帝大业,创立的东汉朝廷。刘某再纠正子布先生口误之言,洛阳治下,并非是三百万人口,而是三千万!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莫说江东百姓,都是吾大汉臣民,便是那豫州百姓,亦吾大汉臣民!只是,现被袁术及其爪牙挟持尔!”
张昭哑言。
……
江东二张之张纮张子纲,接言道:“伯温先生,一路辛苦。伯温先生既然说,洛阳与寿春,都是我大汉朝廷治下,那么,伯温先生此来江东,为何不经豫州,而绕路徐州?”
豫州是袁术的地盘,刘伯温是刘芒的特使,走豫州必定被豫州军所劫持。
张纮明知故问,就是要为难刘伯温。
刘伯温道:“孟子有云: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梏桎死者,非正命也。若子纲先生现在去洛阳,走豫州吗?”
刘伯温的意思是,明知豫州危险,而偏要去走,不是勇敢,而是傻!
你张纮张子纲如果选择走豫州,要么是你和袁术的伪汉朝廷有勾连,要么就是傻!
张纮遭刘伯温暗讽,心中气恼,诘问道:“汝既然走徐州,而未途径豫州,又岂能断言,豫州百姓,支持洛阳,而非寿春?”
刘伯温朗朗道:“中华大地之百姓,身在豫州也好,徐州也罢,无不是炎黄子孙,大汉臣民。正比如,祖籍徐州,而南下江东为官,却仍是徐州祖籍,也必心思故土。若拿了江东俸饷,便自称江东之人,且引以为傲,便是祖宗之不肖子孙。”
张昭和张纮闻听,脸上都不禁臊红。
张昭乃彭城人,张纮乃广陵人。二人祖籍,都在徐州,而来江东为官。
二张有才学,被人并称为“江东二张”,二人引以为骄傲。
刘伯温言辞尖刻,直戳二张痛处,令二张哑口无言。
……
魏腾魏周林刚刚归附孙策,急于在江东才俊及刘伯温面前,表现自己,道:“伯温先生言词刻薄,然,事主尽忠,人臣之本。伯温先生不论忠奸,只论籍贯,岂非谬误?况且,伯温先生受主之命,赶往江东,不走豫州近路,而绕路徐州。如此先考虑个人安危,而非主上之命,忠心尚待商榷,何必顾而言他?”
刘伯温很敬重地向魏腾行礼,道:“人道周林先生忠于主事,直言不讳,今日一见,听君一席话,果然名不虚传。失敬、失敬……”
刘伯温对二张极尽刻薄之能,却对魏腾恭敬有加,魏腾面露得色,还礼。
却不料,刘伯温话锋一转,道:“我主刘绛天,视臣属及百姓,如兄弟。我主亦常叮嘱吾等,恪尽职守之前,务必以保住自身性命为先。吾等严格遵循主命,不敢轻易赴死,以免噩耗频传,伤及主上之心。况且,忠臣可以不畏死,却不能总以死相逼,陷主公于不义!”
问答之间,刘伯温刚损完二张,竟又损了魏腾!
这魏腾,有才干,但性格却率直异常。说白了,就是个犟种。
以至于,他刚归心孙策,便因倔强,惹恼了孙策,欲将其处死。
多亏孙坚的遗孀,孙策的母亲吴夫人苦劝,孙策才饶了魏腾。
魏腾闻言,脸色惨白!
……
相对而言,顾雍和诸葛瑾,在江东才俊中,不喜抢风头。
二人也提问了问题,但多是和刘芒征讨袁术有关的问题。
他们要了解刘芒的信心,以及军事准备情况。
刘伯温拍着胸脯保证,主公刘芒,既然敢于同冀州袁绍开战,又何惧被万夫所指的袁术。
刘伯温更加强调,征讨寿春伪朝廷,是主公刘芒顺应天意民愿,制定的不可更改的方略。不管发生什么情况,都不会影响这一战略的实施。
刘伯温如此强调,无非是提醒江东众人:即便江东不肯与洛阳朝廷合作,甚至与寿春的伪朝廷合作,也阻止不了洛阳与寿春之战,也动摇不了主公刘芒的决心。
刘伯温也是在警告江东众人:待洛阳汉军消灭了袁术及伪朝廷,下一个战略方向,就是袁术的同党!
江东,好自为之吧!(未完待续。)
第0725章 国事要管家仇必报()
陆康陆季宁,是江东一方,年龄最长者,已近七旬。
吴县陆氏,世代居于吴郡。
陆康年轻时,性情义烈。老了,虽然不再年轻气盛,却本性难移。
见刘伯温句句机锋,说得江东才俊哑口无言,陆康不禁气恼,斥道:“伯温既在刘太尉幕府为僚,焉能不知客不欺主之道理。”
刘伯温正色行礼道:“陆公乃长者,晚辈焉敢不敬。只是,刘基觉得,在座诸位,才干德行,均领袖江东。但在立场上,摇摆不定,刘基深怕诸位,误己误人,误了伯符将军,误了江东百姓。”
陆康更气,以杖拄地,连咳几声,道:“吾江东人等,虽愚笨,却晓大义!洛阳与寿春,孰是孰非,焉能不辨?而汝系朝廷使者,却在吾江东之地,一味大肆说教,逞口舌之利,是逼我江东下逐客之令吗?”
刘伯温见陆康气得直哆嗦,内心反喜。
刘伯温来吴县之前,对江东情况,早已充分了解。
孙策虽是江东之主,但其根基尚浅。为了坐稳江东,孙策不得不拉拢江东世家,并与之达成妥协。
依孙策的性格,以刘伯温的口才,说服其并不难。
但是,世家望族,在江东事务中,影响极大,甚至可以左右孙策的决断。
说服孙策易,说服世家难。
在座江东人等,多出自世家名门,无不心高气傲。
他们虽承认自己是大汉的臣属,但内心里,并不把衰微的刘汉朝廷,看得很重。
对付这类人,好言劝说,通常只能听到他们冠冕堂皇客套回应。
相反,以言词相激,清高的江东人士,虽会气恼,但也会憋着气,证明自己。
而讥讽、损人,是刘伯温天生的技能。
见陆康发火,刘伯温反而笑了。“陆公教训得是。不过,刘基来到江东,并不觉自己是客。吾等都是大汉臣民,而江东亦是大汉疆土,何来主客之说?当然,若江东有心向寿春伪汉朝廷称臣,便是另说。”
“刘基,你!”陆康气得直哆嗦。“汝如此狂妄,莫怪老夫不客气!”
刘伯温却仍一脸坏笑。“俗话有云,老不欺少。陆公高节长者,焉能与狂妄晚辈计较?”
刘伯温脸皮够厚,让陆康拿他没有办法。
陆康气得剧烈咳嗽起来。把陆老爷子气成这样,江东众人,无不怒视刘伯温。
刘伯温这才住口。
待陆康情况稳定了,刘伯温又道:“陆公身体欠安,洛阳有神医李东壁,待晚辈回到洛阳,到东壁先生那里,讨个良方,奉给陆公,调理调理。”
陆康干瞪着眼睛“哼”了一声,实在拿刘伯温没辙。
……
江东才俊,几乎都被刘伯温贬损一番。
张昭等人气恼异常,但不能不仔细品味刘伯温之言。
袁术势力虽大,但大义毕竟掌握在洛阳朝廷,掌握在刘芒手中。
江东若是倾向寿春袁术,江东士人,必将背负天下骂名!
张昭等人,将会见刘伯温的情况,急报孙策。
孙策很快回信,请刘伯温赴娄县一见。
……
娄县,东濒大海。
孙策刘基,伫立岸边,注视着茫茫大海,听波涛拍岸。
孙策道:“我孙氏,乃大汉臣属,自当效忠大汉天子陛下。非是孙策心存私念,而是确有苦衷。”
孙策指指一望无际的大海。
“策为汉臣,当保大汉边疆。我江东之地,海岸漫长。而近几年,海贼四起,匪患连连。孙策无时无刻,不敢掉以轻心。若沿岸百姓,遭受海贼欺凌,策心何以安?又何以向朝廷交代?”
刘伯温捻着胡须。
对孙策,不能用对付江东士人哪套。
孙策性烈且直,贬损只能将其激怒坏事。而适当恭维、吹捧,才有效果。
“伯符将军有乌程侯遗风,胸怀广阔,气量如海。刘太尉认定伯符将军通晓大义,才不远数千里,遣刘基前来。”
刘伯温给孙策戴了高帽,孙策却笑了。
他和父亲孙坚,有相似之处,也有很大不同。
刘伯温说孙氏父子忠心大汉,的确没错。
但说他父子气量如海,却实在夸大了。
至于性情,这父子二人差别更大。
孙坚冷峻,不苟言笑。
而孙策,行军作战,冷酷无情。而平素里,却很随性,没事时,常嘻嘻哈哈,和属下开玩笑。
听了刘伯温的恭维,孙策笑道:“伯温先生莫用高帽罩吾。我孙策,看得清楚是非,也记得清楚仇恨。更没有伯温先生说的,那么大的气量。”
“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