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无限召唤-第2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言罢,高干手中刀一挥,部将夏昭招呼一声,带人马就要强行夺路。

    李秀成冷面一沉。“来人!”

    身后,史万岁纵马而出。

    并冀两州,形势微妙。不到万不得已,李秀成不会主动挑起事端。冀州兵想要闯关夺路,决不允许。

    不过,李秀成也曾嘱咐史万岁,尽量威吓,吓退敌人,避免动手伤人。

    史万岁纵马舞刀,拦在路中。手中大刀一振,钢髯乱抖,一声炸喝:“谁敢?!”

    夏昭正往前冲,突见拦路之人,有如金刚神祗。钢刀闪烁,寒光夺目;暴喝震天,仿似惊雷!

    夏昭惊恐,急扯缰绳。山路坎坷,坐骑踉跄。夏昭从马上撞下,一头撞在路边山石边缘上!

    鲜血迸溅,夏昭跌死!

    未战损将,冀州军胆寒。高干大惊。

    “李秀成,今日之事,你难逃其责!”

    高干愤恨,冀州军收拾起夏昭尸体,退回冀州……

    ……

    虽然没动手。但冀州却死了一员将领。

    此事怪不得史万岁,但处置不当,李秀成很是自责。

    洪宣娇走出藏身处,来到李秀成身边。

    她是江湖女子,不知这事影响有多大。

    李秀成今日的表现,和之前大不相同。以前接触,李秀成少言寡语。没想到,今日面对冀州兵马,李秀成不仅威风尽显,说话还有礼有节。让洪宣娇钦佩不已。

    “没想到李将军竟然如此善辩。”

    李秀成的脸红了,在洪宣娇面前,感觉很奇特。心里痒痒地舒服,身子却不由自主地不自在。

    “喂,李将军。”洪宣娇突然压低声音,“我听说李将军打过无数硬仗恶仗,冀州将领自己跌死马下,你至于这么紧张吗?”

    “呃?我哪有?”

    洪宣娇白了李秀成一眼,低头瞄着李秀成的脚。

    李秀成有些神经质,紧张时。常会不自觉地抖动右脚。

    在洪宣娇面前,李秀成紧张,又不自觉地抖起脚。

    被洪宣娇点破,李秀成倍感尴尬。“我、我习惯了……”

    “这样可不好。”洪宣娇认真地道。“你是统兵大将,临阵对敌,这些小动作会暴露你的心思。”

    “我懂,想改却改不了。”

    “能改。”

    “能改?”

    “当然!我们走江湖,刚出道时,都会怯场。是同一个道理。只要有意识地锻炼,就能克服。”

    “真的?!”李秀成很郑重地一抱拳,“求洪姑娘教我!”

    “拜师吧。”

    李秀成毫不犹豫,拱手拜师。“师傅!”

    洪宣娇抿嘴一笑,美若雪莲……

    ……

    袁绍得知张氏甄家逃亡,十分郁闷。再听说折了夏昭,更加恼怒,欲兴兵问罪。

    荀谌进言道:“袁公,并州兵力日盛,而我冀州刚刚与公孙瓒大战一场,此时兴兵,难有胜算。”

    袁绍也知道此时用兵不妥。他发怒欲兴兵,想做做样子,而荀谌适时进言劝阻,正是给袁绍铺好台阶。

    逢纪也道:“并州兵力再强,也无需多虑。袁公顾忌并州苍生,才止息愤怒。”

    郭图献策道:“并州挑衅,我冀州正可借此增加广昌、井陉、涉国几处驻军。”

    袁绍点点头。

    郭图又道:“天子驻跸安邑,正在拟议百官。朝臣中,不乏蒙袁公恩情之人,借此机会,也该让他们出出力了。”

    袁绍眼睛亮了……

    ……

    安邑。

    拟议百官之事,进展缓慢。

    天子势弱,手握兵马刀枪的诸侯才是实权人物。朝廷众臣,多与各地诸侯有往来,心思各异,倾向不同。

    袁绍、刘表、刘虞、袁术、曹操,甚至徐州牧陶谦、北海国相孔融等,在朝中均有不少拥趸。

    此时,朝廷稳定在陪都安邑,又到了朝臣们勾心斗角,为自己所属集团争取利益的时候。

    刘芒虽然根基尚浅,但陪都在其领地,刘芒拥主场之利,又花了不少力气和本钱联络朝臣,自然也有些人为刘芒说话。

    而且,刘芒早和刘伯温、长孙无忌、王猛等人商量过,此番拟议百官,并州方面不抢风头,不夺高位,以免成为出头之鸟。

    刘芒要的,是那些位置不高,不显山不露水,却有实权的位置。

    朝臣高声争抢,刘芒低调捡漏。

    东汉官制,承自西汉,以三公统领九卿为架构。但实际上,权利的核心已渐渐转移至尚书台。

    百官人选的焦点,集中到太傅、大将军、三公(太尉、司徒、司空)、骠骑将军、车骑将军以及九卿的人选上。

    而其中,太傅和太尉的人选,争夺最为激烈。

    依东汉制,太傅和太尉当中一人,录尚书事,领尚书台,主持朝政。

    各大诸侯的拥趸,极力要推举和自己关系亲近之人出任太傅和太尉。而如曹操等实力相对较小的诸侯,追随者少,虽竞争乏力,却也频繁活动,希望推举对自己一方有利的人选。

    四大诸侯,二袁二刘中,刘焉无大志,以经营自己的益州蜀地,做土皇帝为乐。刘表未曾参与十八镇诸侯讨伐董卓,声望减分。

    袁术,坐踞南阳,在天子东归之时,只让马日磾带一队兵马赶来护驾,还险些害了天子,引起朝臣不满。

    四个备选人去其三,只剩下冀州牧袁绍。袁绍成为太傅或太尉,似已成定局。

    但是,刘芒绝对不能让袁绍统领尚书台,把持朝政。

    必须想办法阻止!(未完待续。)

第0478章 百官议定刘芒开府() 
长孙无忌精通官制,谙熟权谋。

    献言道:“太尉一职,主公当力推杨彪杨文先。杨文先出身弘农杨氏,声望最高。此番天子东归,弘农杨氏有护驾之功。况且,依本朝律,除非有日食天相,如无大过,不可罢免太尉。”

    杨彪,老谋深算,周旋于朝廷,且能明哲保身。

    刘芒不喜欢这样的人物,但杨彪代表着弘农杨氏,也代表着天下门阀世家。

    与之适当妥协,即可安稳门阀世家之心,又能避免袁绍得到太尉一职,刘芒决定力举杨彪。

    倒是太傅一职,要多费一些脑筋。

    如果袁绍谋得太傅之位,他在朝中的拥趸,一定会设法影响天子,使太傅录尚书事,把朝廷大权交给袁绍。

    长孙无忌道:“太傅,有帝师之名。以往,太子继位,太傅顺理成章,录尚书事。若太傅亡故,即除此官,不再设立。灵帝时,陈蕃获罪身亡,胡广继任,乃唯一例外。马日磾殉国,主公可进言,遵循前例,废除此官。”

    王猛也赞同此意,老滑头刘伯温却有更多算计。

    “废除太傅,则必由太尉录尚书事。杨文先名望高,杨氏在朝野中,人脉极广,精明油滑。若他录尚书事,必将尚书台令、丞之位分予袁、刘诸侯亲近之人,以平衡各方势力。如此,不利于我并州。”

    “伯温先生有何高见?”

    “效仿胡广继任陈蕃例,另举德高望重,且远离朝廷之人。再让此人开口,从我并州选拔贤才,入尚书台为官。”

    刘芒立刻想到合适人选。“幽州牧刘虞刘伯安,德高望重,有宽厚之名,又是汉室宗亲,必得天子信任。”

    “对!”

    王猛担心道:“如此,袁本初必不满意。朝中多其拥趸,定会借机发难。”

    刘芒道:“我已经考虑过了,让其坐大将军之位。”

    刘伯温王猛点头,长孙无忌又进言道:“主公坐拥并州河东。天子驻跸于此,主公领大将军一职,也是顺理成章。朝臣中,也一定有人会作此提议。主公可推却,主动让予袁本初。如此。可以退为进,即可平息袁本初心中怨气,其朝中拥趸,也不好阻挠主公提议的其它人选。”

    “好,就这么办。”

    ……

    刘芒的想法,不能由自己说出,否则会引起朝臣抵触。

    伏完董承,是替刘芒发声的最好人选。他二人的女儿是天子嫔妃,他们是外戚身份,不能居高位。

    刘芒向天子表奏。晋升两人爵位,以为回报。

    刘虞以太傅录尚书事,杨彪留任太尉,袁绍出任大将军。

    司徒司空人选的争夺相对缓和,士孙瑞出任司徒,赵温出任司空。

    三公之下,置九卿。

    其中,太尉领太常、卫尉、光禄勋三卿;司徒领太仆、鸿胪、廷尉三卿;司空领宗正、大司农、少府三卿。

    九卿之位,被各诸侯瓜分。

    而卫尉,暨卫将军。统领京城各军,掌禁军,预闻政务。

    陪都在刘芒的地盘,别人没有能力承担此职。朝臣推举,刘芒顺理成章出任九卿之一的卫将军。

    骠骑将军,由坐镇洛阳的朱儁兼领。

    车骑将军,授予领兖州刺史的曹操。

    刘芒举荐自己的盟友刘备,以其汉室宗亲名义,出任前将军。领青州刺史。

    袁术名声败坏,未获擢升,仍任后将军。

    刘表为镇南将军,领荆州牧。

    刘焉为镇西将军,领益州牧。

    ……

    政治是生意,也是人情,讲究礼尚往来。

    刘芒力举刘虞、杨彪,两人当然要投桃报李。

    杨彪送出空头人情。刘芒是汉室宗亲,几乎控制了并州全境,杨彪表奏刘芒为并州牧。

    同时表奏并州郭守敬为太常寺太史令,掌管历法。(此时,修史已不再由太史令负责,而另设著作郎。)

    刘虞的人情更实在。刘虞担任太傅,录尚书事。太傅开府办公,内设长史、掾属、令史、御属等吏员数十人。刘虞表奏长孙无忌太傅府长史。

    刘虞身为幽州牧,不可能来安邑赴任。长史虽只是千石属官,却是太傅府群吏之首,掌章奏、顾问,最有实权。

    长孙无忌是刘芒的属下,刘虞表奏他,就是给刘芒的人情。

    ……

    有人送人情,也有人想看笑话。

    有人表奏,原太原郡守王柔,宽厚仁慈,有贤名,应当擢升重用。

    谁都知道,刘芒抢了王柔的太原。提议重用王柔,无非是想给刘芒难堪。

    刘芒却早有成算,不急不恼。

    王柔焉能不知轻重?刘芒实力摆在那,能力摆在那,孙子王辉就在刘芒手下任职,王柔再愚钝,也不会干这种傻事。

    以年迈多病为由,坚辞不受。反倒送刘芒一个人情,举荐曾经自己的属下,现在刘芒的手下李鸿章入朝为官。

    李鸿章顺利进入少府,充任少府监。

    少府,是天子的私府。为天子掌管各类收入及支出用度,还管理皇室各类制造。

    天子孱弱,除了诸侯进贡,无有其它收入进项。天子寄居在刘芒的地盘,大半开支要依靠并州提供。

    其它诸侯,想争得此职务,也得肯出钱才行。

    李鸿章任少府中最具实权的少府监,宋应星、宇文恺入少府充任少监,掌管百工、营造诸事。

    ……

    议定百官,几家欢喜几家愁。

    袁绍虽未能如愿录尚书事,但获得位列三公之上、与太傅并称的大将军一职,也算满意。暂时缓和了刘芒之间的关系。

    而最不得意的,自然是袁术。不过,袁术的心思,早已不在朝廷的官职爵位,唯一能引起他兴趣的,是天子帝位!

    最出人意料的,天子东归主要功臣郭侃,除刘芒外,无人替其说话,竟未获擢升。

    郭侃对朝廷心灰意冷,已归心刘芒,并不想参与到朝廷的争名夺利当中。

    刘芒领卫将军,仪比九卿,可开设将军府,自行任命属吏。以刘伯温为长史,以郭侃为司马,李岩吴用为从事郎中,共掌卫将军府军政事务。

    以王猛为并州别驾,掌军务。

    以范仲淹为并州治中,掌政务。

    以寇准为安邑尹,署理陪都安邑政务。

    刘芒还尊重董昭的意愿,让其卸任上党,入朝为议郎,参与政事。上党政务,暂由敬翔署理。

    至此,百官议定。

    刘芒低调行事,以卫将军身份,兼领并州牧,封爵毋极侯。

    虽然位不高,官不显,却掌握着朝廷兵权。而长孙无忌任太傅府长史、李鸿章出任少府监、寇准出任安邑尹,都是官位、俸禄不高的实权之位。

    议定百官,收获职位事小,保证朝廷安稳才最为重要。

    刘芒,初次掌舵大汉这艘陈旧的巨轮,顺利通过第一个险滩……(未完待续。)

第0479章 五围提升收人才() 
此次议定百官,李傕郭汜张济樊稠也分别被授予征北、征西、镇北、镇西将军,并晋升了爵位。

    驻守长安的徐荣、胡轸,也或擢升。

    这些人都是董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