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无限召唤-第2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诸侯再强,也是臣。

    天子再弱,也是君。是世人认可的天之子,大汉的正统传承。

    天子暗弱,朝纲崩废,天威尽失。

    刘芒想要借助天之威仪。必须重振朝纲,重树大汉王朝之威,而这也是天子和朝臣的心愿。

    求同才能存异。

    重树大汉王朝之威,是刘芒和天子、朝廷的共同目的,这就是谈判的基础。

    ……

    为迎接天子特使,驻安邑的檀道济已移师闻喜,操训新归降的白波军。

    安邑曾是战国时期,魏国早期的都城,现在是河东治所,城大墙高。

    天子若有意驻跸河东。安邑是唯一选择。

    王猛陪同伏完等人还在赶往安邑的路上,刘芒先赶到安邑。

    在河东太守寇准的努力下,安邑已不见战火硝烟的痕迹。城内建筑虽稍显破旧,但城池规模和气势尚可。

    刘芒对寇准的工作很满意。有一点却不甚放心。

    安邑曾是私盐的主要集散地,不仅常有盐枭往来,城里百姓也大多从事和私盐有关的行业。

    刘芒虽然已经整合了盐池地区,但短时间内,难以彻底改变当地百姓的生活习惯。

    如果天子选择安邑作为临时都城,满城咸腥味。到处是盐贩子,可不合适。

    这里的百姓已经习惯了以盐池维持生计的生活,若要改变现状,必须为百姓另谋生路。

    可是,安邑靠近孤峰山,缺乏可耕土地。且土地多盐碱,不利于种植粮食作物。

    “主公放心么,属下已经找到解决的办法么。”

    “哦?”

    “不能耕田,可以做别的营生么。这里山上多芝耳(木耳)、柿(柿子),还有特别好吃的栗子么,让他们采摘贩卖,生活就不愁了么。还有么,私盐猖獗时,需用柳条筐么,安邑很多人都擅柳编,可以凭手艺吃饭么。”

    刘芒很满意,也很惊讶,寇准在这么短的时间,把安邑的情况了解得如此清楚。“平仲办事得力,我就放心了。”

    寇准连忙解释道:“主公,我寇老西只是尽本分,却不敢贪功么。这些打算,非是老西的功劳,而是别人的建议么。”

    刘芒更感兴趣了。“哦?有人给你出主意?快说说,是何方能人?”

    “是本地一个书生么,王邑王文都,原是北地人,迁居河东。”

    “哦,读过书,还了解风土民情。你哪找到这样的人才?”刘芒现在最缺的就是这类人才。

    “嘿嘿,这也不是老西的功劳么,是雄信将军给老西推荐的么。”

    刘芒笑了。“这老单,有了人才,不推荐给我,却给你寇老西。”

    寇准笑道:“老西的属下,便是主公的属下么,没有分别么。”

    刘芒让寇准将王邑找来一见。

    这王邑,不过弱冠之年。文弱,安静,言谈举止,确是不俗。唯一不足的,是略腼腆,尚需历练,方能大用。

    刘芒勉励王邑一番,正式委任其为河东郡府从事,在寇准手下效力。

    ……

    安邑方面准备就绪,天子特使伏完董承和郭侃,在王猛的陪同下,抵达安邑。

    伏完等人此行目的,除考察安邑,以为备选临时国都。另一个目的,也是主要目的,是和刘芒进行谈判。

    虽是残破朝廷之臣,是落难天子特使,但伏完董承的女儿都是天子的嫔妃,也自恃护驾功臣,因此,言语间,颇有高高在上的意思。

    刘芒不在意虚名虚位,表现得不卑不亢,对几位特使礼遇有加。

    伏完等对安邑很满意,接下来,就是和刘芒的正式商谈。

    伏完等人自信满满,商谈伊始,便问道:“此番圣驾东归,并州沿途派兵马护送,刘刺史有护驾之功,有什么要求,尽管直言。”

    刘芒淡淡一笑。“刘芒无有要求。”

    刘芒如此回答,伏完董承毫无准备,面面相觑……(未完待续。)

第0474章 今晚必有访客() 
刘芒说没有要求,伏完董承从士大夫的习惯思维看,刘芒无非是受封赏前,惯例谦虚推辞罢了。

    伏完例行公事般道:“天子乃圣明之君,不会亏待有功之臣。刘刺史只管明言。”

    刘芒仍然只是微笑。“刘芒真的没有要求。”

    伏完和董承有些傻。

    他们错了。

    伏完董承以士大夫的角度考虑问题,却忽略了刘芒不是士大夫,自然不会按士大夫的常理出牌。

    而且,他们也不知道,刘芒不在乎也不需要无用的虚职虚名。

    官爵,是伏完董承唯一拿得出手的本钱。刘芒不提要求,伏完董承的本钱派不上用场,也就无法和刘芒讨价还价。

    ……

    接下来几天的商谈,伏完董承又多次提及此事。到最后,甚至直言列举各个爵位官职,让刘芒挑选。

    可是,刘芒一直是微笑拒绝。只是表示,一切以国事为重,以重振大汉朝纲,中兴大汉为重。

    倒是对伏完董承提出的,诸如宫阙设置,近卫军和并州军防卫划分等要求,刘芒大多毫无意见地应允。

    这几天里,刘芒只提出过一个要求。以西园军现在的状况,建议撤销西园军,改为羽林卫,以便于暂都安邑后,对皇帝禁宫的防卫。

    刘芒好不容提出一个建议,还是这种不痛不痒的要求,伏完董承当然不会反对。

    刘芒不按常理的做法,使商谈进行得十分顺利,而伏完董承却也感觉十分别扭。

    他们完全猜不透刘芒的想法,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奇特、手握一方军政大权的少年诸侯。

    同时,伏完董承对刘芒的态度,也渐渐转变。从最初的抵触、戒备,到暗生结交之心。

    刘芒是割据一方的诸侯,伏完董承身在朝廷,如果能结交拉拢刘芒,会提升他们在朝廷中的地位。增加他们说话的分量。

    ……

    明日,伏完等人将返回河北,向小皇帝刘协汇报商谈的结果,由天子做出最后的决定。

    而商谈进行得如此顺利。朝廷方面提出的要求全部得到满足,而刘芒几乎没提出任何要求,天子绝不会提出异议。

    傍晚,刘芒王猛对坐房中。

    “主公今晚怕是要晚点休息了。”

    “哦?”

    王猛笑道:“今晚,必有客人来访。”

    王猛话音未落。宿卫禀报,董承来访。

    刘芒瞪大眼睛看着王猛,王猛随便一笑。他早已料到,并已大致猜出董承来的意图,无非是要结交刘芒。

    “主公快迎客吧,主公的官爵,便着落在安集将军身上!”

    “哈哈哈……”刘芒笑了。

    董承此来,果然是为了向刘芒买好。

    虽然刘芒始终不提任何要求,但董承清楚,刘芒有护驾之功。天子一定会加官赐爵。

    客套话没说几句,董承再提刘芒官爵之事。

    见刘芒依旧笑而不语,董承干脆直接表示:“刘刺史放心,待董某回到河北,一定向天子言明刘刺史之高风亮节,定不会埋没刘刺史之功勋。”

    刘芒明白,董承拿天子必然要给的赏赐送人情,做的无本买卖。但是,刘芒还是表现出很感激的样子,再三感谢了董承。

    董承的空头人情。刘芒不感兴趣。但是,和董承这样的外戚处好关系,却十分有利。

    ……

    董承前脚走,伏完后脚便来。

    伏完的目的和董承一样。只是。伏完拉拢刘芒的方式更委婉,更含蓄。

    “刘刺史淡泊名利,当为天下楷模。”

    刘芒早有应对言词,半真半假地道:“伏大夫溢美之词,刘芒愧不敢当。说实话,某非不喜好功名。只是,天下纷乱,诸侯心思各异。某便是得了高位虚名,也坐不安生。”

    “刘刺史苦衷,伏某理解。只是,逆贼董卓乱政,朝纲崩废。今天子虽终脱困境,然朝中已无可用之臣。刘刺史主政并州河东,属下精英云集,举荐几人,入朝为臣,方为朝廷之幸。”

    伏完的建议更高明,也正合刘芒心意。

    刘芒感谢了伏完,至于具体人选,还需仔细斟酌考虑。

    ……

    伏完走了,宿卫又报,郭侃求见。

    郭侃职位虽低,给刘芒的印象却好。更何况,郭侃是自己召唤出来的人才,吴用在信中也提到,郭侃心有归附之意。

    和对待伏完董承相比,刘芒对郭侃,少了客套,而多了实实在在的热情。

    郭侃一进屋,便大礼相见。

    “郭某行伍出身,不会绕圈子。但郭某明白,刘刺史建议撤销西园军,组建羽林卫,便是为郭某谋求出路。”

    刘芒扶起郭侃,直言道:“加亮先生数次提及郭校尉,言说校尉之忠义。刘某无左右朝政之权,只能借此表达对校尉忠义之举的敬意。”

    “郭某实在厌倦朝堂,真想追随刘刺史,驱虏逐寇,驰骋疆场。”

    刘某用力攥攥郭侃的臂膀。“只要有心,人在哪里,又有何妨?还有一事,加亮先生信中提及文博士之事,郭校尉放心,文博士忠心为国为君,此等忠义之士,刘芒必不遗余力,设法让其早日回归朝廷。”

    郭侃再次拜倒。“郭侃身是大汉臣属,更愿做刘刺史麾下一员。如有差遣,定竭尽全力!”

    嗡……

    恭喜获得人才一名!

    类型:统御

    姓名:郭侃,字仲和

    原属时代:元(南宋)

    五围:智力

    特点:破城,神威

    代入身份:西园下军校尉

    人才简介:郭侃,蒙古帝国名将。从军伐金,屡立战功。随旭烈兀西征,荡平西亚诸国,铁骑直至欧洲。有勇有谋,军纪严明。一生攻陷城池七百余座。官至江淮大都督、海宁知州。有“东天将军”之称。

    刘芒答应救文天祥,不只是因为文天祥是自己召唤出来的人才。

    吴用汇报说,文天祥忠君,性格固执。

    文天祥是天子东归首功之人,但是在朝廷里,很少有人希望他活着回来。

    他若回归朝廷,天子必加重用。而文天祥耿直,不善变通,朝臣和他打交道,都很打怵。

    刘芒甚至想过,文天祥的性格和郭侃不同,即便将其救出,他也可能只效忠于皇帝,而不会归心于自己。

    但是,刘芒还是要想尽一切办法,将他解救出来。

    忠义之士,大多难有善终,却最应该得到善报。

    向忠义之人伸出援手,是刘芒骨子里的信条,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未完待续。)

第0475章 人尽其才猛将归心() 
安邑商谈,刘芒不欲不求。貌似处处被动,却无实质损失,反而赢得伏完董承的尊重。

    这两位特使转变了对刘芒的态度,将影响朝中众臣。

    刘芒不奢求群臣心向自己,只要在朝堂上,不明里暗里算计自己,便是成功。

    王猛陪同伏完董承等人回河北复命,刘芒在安邑,准备恭候天子圣驾。

    天子北渡黄河,弘农郡内的各方势力,没了争夺的目标,混战一番,索然罢兵,各自寻找归路。

    李傕郭汜退兵潼关以西,联合张济樊稠,严守关中,再谋后路。

    韩暹屡战屡败,兵马几乎损失殆尽,担心去投袁术遭冷遇,联合胡才,一起逃往河内,投奔张邈。

    白波军中,杨奉部损失最小。引兵东去,准备投靠曹操。

    最惨的要数吕布。

    长安异变,刺杀了董卓,吕布不仅未捞到任何好处,反倒折损过半兵马,丢失了全部地盘。

    吕布有心去投靠袁绍,奈何袁绍迟迟不发出邀请。倒是南阳袁术来信,主动招揽。

    吕布虽然屡受挫折,但心气不减。他不甘心归附袁术,做其麾下之将。还想着东山再起,割据一方。

    暂不理会袁术,吕布率部向东,准备先出函谷关,寻个栖身之地,再做打算。

    ……

    弘农战事稍息,刘芒立刻抓紧时间,重新调整河东一带的防御。

    河东和上郡、西河郡都已在掌控之内,防御的重点,从吕梁山、王屋山一带,转移到黄河沿岸。

    徐世绩驻防安氏、汾阴。檀道济驻闻喜操训兵马。

    傅友德部退回上党,以御袁绍、张邈。

    大阳防务交给徐晃、史进。

    邓羌部回到河北,秦琼驻防蒲坂,林冲驻防风陵渡。

    单雄信、王伯当全面接管盐池。从贩卖私盐的盐枭,正是成为盐池盐监。

    河东既定,河东与上党交界的陭氏。不再需要重兵驻防。七郎延嗣从陭氏调往河东,暂时充任刘芒的宿卫统领。

    ……

    天子圣驾从河北启程,缓缓往安邑而来。

    刘芒正准备前往猗氏接驾,太原、上党同时传来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