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无限召唤-第2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官为将,首先要为国为民。
虽然清楚后果,两人还是义无反顾地下了决心,打!
李鸿章统领雁门军政,职务更高,也更谨慎。
“延昭啊,打是一定打,不给他们一点教训,匈奴必会得寸进尺。但为今后考虑,还是以武力威慑,驱离匈奴为主,以免加深仇恨。”
“明白。”
策略已定,杨延昭率部北上,进驻定襄郡中陵,以长城为界,对峙匈奴。
命斛律光,率雁门轻骑部,进驻雁门郡武州。
两路兵马就位,孛儿只斤部也立刻做出反应。
调集各部族骑兵,部署在定襄郡武成、骆县一带,与雁门军对峙。
按照之前的布置,杨延昭、斛律光轮番率部冲出长城隘口,与匈奴小有接触,吸引匈奴注意。
与此同时,牵招率部悄悄出平城。向北推进至雁门郡北部盐泽东南的强阴县。
孛儿只斤部的主要放牧场,集中在盐泽西面。牵招部部署到位,随时可以发起进攻。
……
杨延昭再次提兵出长城,迎面而来的。正是这一部匈奴汗王孛儿只斤…格根。
格根率领的,是南匈奴土默特部。他这一部族,约有三万户,常在汉匈交界地游牧。
格根自幼学习汉族文化,从父兄手中继承可汗之位。也吸取父兄的教训。去年,匈奴大举犯边,几乎攻克雁门关,但是,在大汉边关军民的顽强抵抗下,还是无功而返,狼狈地退回大漠以北。
格根意识到,一味地蛮横用强,犯边掠夺,不是正确的方法。
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是逐水草而牧。即使侵入大汉内地,也只能抢劫掠夺,而带不走汉人的土地和牧场,加剧汉匈之间的民族仇恨。
和睦相处,才是正确的解决之道。
汉人养蚕耕种,匈奴放牧牛羊,双方的生活方式,并不冲突,具备合作互补的基础。
格根希望和大汉保持平等的、良好的关系。这次深入汉境,目的是以打带谈。争取和大汉签订有利于自己一方的和约。
杨延昭久守边关,知道如何与匈奴打交道。大枪一指,喝道:“匈奴可汗,上前说话!”
格根提马向前。用生硬的汉话问道:“我是阿拉坦汗,你是谁?”
“某,大汉雁门将军,杨景。”
杨延昭在匈奴部族中,声威极高。去年坚守雁门,让杨延昭的声望更盛一层。
“你就是杨六郎?”
“既然知道本将军的名号。竟还敢侵我草场,犯我边关!”
“我们没有侵犯汉人的草场,我们只是在自己的牧场放牧。”
杨延昭冷笑一声,用枪一指周围的山山水水,道:“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大汉的疆域,哪一部史书、哪一张地图上,写明这里是匈奴的牧场?”
格根耸耸肩,摊摊手,狡辩道:“上天赐给我们双腿,赐给我们牛羊骏马,哪里有牧场,哪里就是我们的家。我们来这里,不是为了打仗,而是为了友好。”
“好一个善狡辩的匈奴可汗!”
“请相信我,我们真的是友好的,只要大汉皇帝答应我们的条件。”
“说说你们的条件吧。”
格根一挥手,一名随从催马上前,张开一张羊皮卷,用流利的汉话大声朗读:“伟大的天之子,阿拉坦汗要求大汉皇帝,允许我们在肥美的牧场放牧,开放集市,允许我们贩卖牛羊马匹,贩卖毛皮,给我们提供廉价的茶叶、绸缎。只要答应这些条件,阿拉坦汗愿意与大汉皇帝做安答,做兄弟。”
“放肆!我大汉天子,岂能和你小小部族首领称兄道弟?!想要买卖贸易,就该对我大汉天子俯首称臣,退回大漠以北,安心放牧你们牛羊,本本分分地做买卖。”
“杨六郎,你还是劝劝大汉的皇帝,答应条件,对大汉皇帝有好处。”
“哈哈哈……”杨六郎朗声大笑,“若是我们不答应呢?”
“不答应,那我们也有办法让你们答应。”
“办法?你们的办法,就是弓箭刀枪吧?”
“你知道就好,我们土默特勇士的弓箭,可是不长眼睛的。”
“那就来吧!我们大汉勇士的刀枪,可是长满尖牙利齿!”
格根无奈地摇摇头。“杨六郎,你会后悔的!”格根手中的马鞭,慢慢举起……
“呜……呜……呜……”
进攻的号角,吹响!
“大汉勇士!冲!”杨延昭手中素缨錾金枪一摆,久违敌寇鲜血滋味的素缨,在空中划过一道耀眼的银光!
雁门将士,呐喊着,冲向匈奴骑兵!
号角声回荡,旌旗漫天飞卷。
“呜!呜!呜!”
一阵急促的号角,从西面传来。
急促的马蹄声,震撼大地。
斛律光的轻骑部,从匈奴侧翼杀来!
匈奴军战法简单,两翼最是薄弱。斛律光善于指挥骑兵,又熟悉匈奴战法的弱点。
刚刚训练成型的并州轻骑,在斛律光的指挥下,如刀插两肋般精准、致命!
匈奴军阵法松懈,兵种单调,在强悍的并州军攻击下,很快就彻底失去了队形。
孛儿只斤没料到汉军竟然如此强大,眼见自己的队伍已呈败势,不敢恋战,牛角号响起,匈奴向北退去……(未完待续。)
第0435 长安城暗流涌动()
长安。
时近秋日,是硕果累累,收获的季节。
董卓拿起一颗大大的枣子,递给李儒。
“都就位了吗?”
“尊太师令,各部均已就位。李傕部屯左冯翊祋祤,防并州上郡郝萌、西河高顺;郭汜屯武威,可控凉州。樊稠屯上邽,防马腾。张济部,已调防郑县,西可拱卫长安,东可支援潼关。”
“长安方面没问题吧?”
“西园校尉史天泽、张弘范图谋不轨,畏罪潜逃后,中郎将牛辅已趁机收编西园军。除郭侃的西园下军尚有几百老弱外,其余西园军,已尽归牛辅部下安集将军董承统辖。”
董卓点点头。“郭侃的那点人,先留着吧。天子身边,好歹也要有点仪仗,否则面子上不好看。咱们要解决自家问题,朝廷里那些老家伙爱唠叨,不要给他们落下太多话柄。”
“太师考虑周全。”
“去郿坞的事,都安排妥当了?”
“已安排妥当。中郎将牛辅亲自将兵护卫太师,樊稠已密令李蒙王方进驻郿县和长安之间的武功。”
“王允和我那螟蛉义子都能去郿坞吧?”
“是。学生已经劝得奉先。又讨了道圣旨,命王允代天子检验郿坞行宫。”
董卓一脸冷酷。“好。就在武功动手,免得污了咱家的郿坞。拟一道密令,擢升李蒙王方为校尉。”
“诺!”
董卓捡起一枚大大的枣子,咬了一口。
好脆!
……
长安,司徒府。
小屋里,除王允吕布外,还坐着两人。
一人是尚书仆射,复姓士孙,名瑞,字君荣。
另一人,乃董卓帐下虎贲中郎将,姓李名肃。是吕布同乡。
当年。正是李肃出面,说服吕布杀义父并州刺史丁原,转认董卓为父,为吕布带来荣华富贵的同时。也帮吕布赢得“三姓家奴”之名。
李肃说服吕布,自认为奇功一件,没想到,董卓一点不待见他。随着董卓和吕布关系越来越紧张,李肃日感危机。只得投身王允吕布一伙,图谋铲除董卓。
“司徒不能去郿坞!”李肃道,“某在西凉军中,友人颇多。近闻,驻上邽的樊稠部李蒙王方已秘密调驻武功。武功,正处在长安郿坞之间,老贼此时增兵于斯,必有图谋!”
王允平静地摇摇头。“不管其是否有图谋,老夫都要奉旨而行。”
吕布傲气凛然道:“有某同往,必保司徒周全!”
李肃见王允心意已决。献计道:“老贼欲在武功动手,咱们不能遂其所愿!不等到武功,一出槐里便动手,如何?”
吕布猛地击掌。“对!先下手为强!”
“在那边动手也好,免得在长安动手,危及圣驾。”王允转头对士孙瑞道,“吾等赴郿坞,君荣在长安,千万保证圣驾安全。”
“司徒放心。过几日便是立秋日,太常寺已在西郊设立祭坛。天子将率在朝众卿祭祀白帝少眸。”
王允若有所思,喃喃道:“立秋西祭,天子乃命将帅,选士厉兵。简练桀俊,专任有功,以征不义。诘诛暴慢,以明好恶,顺彼远方。唯盼天随人愿,出俊才。铲奸佞,大汉得以中兴……”
……
长安,安集将军董承的家中,伏完文天祥等密会于此。
虽是闷热数伏时节,屋子却紧闭门窗。
屋里几案上,点着香烛,上面供奉的,是天子刘协的刺血诏书。
伏完、董承、文天祥、郭侃跪伏在地,泪流不止。
文天祥慢慢抬起头,抹去泪水。“文天祥受君之恩,粉身碎骨,誓保陛下东归!铲除奸佞,匡扶汉室!”
众人抽出书刀,刺血而誓:“铲除奸佞,匡扶汉室!”
伏完起身,道:“秋祭之事,可安排妥当?”
董承点头。“都安排妥当了。老贼不日动身,李儒牛辅随行,王司徒及吕温侯也一并前往。长安防务,交某负责。伏大夫尽可放心。护卫圣驾东归事宜,由宋瑞(文天祥)、仲和(郭侃)安排。”
文天祥低声道:“七月十二,陛下乘辇赴西郊,斋戒沐浴。七月十三,立秋日,祭祀白帝。按惯例,七月十四回驾长安。吾等计划,与七月十三晚,保护圣驾出走。七月十四晨,董将军护卫嫔妃出长安,在渭水与陛下汇合,改乘大船,沿渭水东归。”
伏完问道:“走水路,可避开追兵。然,正值秋水上涨,可要确保陛下安全啊!”
郭侃道:“伏大夫放心,沿途已有接应布置。唯一的问题,是潼关一带缺乏接应,那里有西凉猛将华雄驻守,甚是麻烦。”
“唉!”董承叹口气道,“是啊!当年诸侯会盟,合攻汜水关,那华雄被孙文台部将劈了一刀,都料他难以活命,虽知竟奇迹一般活了下来。经此一劫后,那华雄变本加厉,更加暴虐。被老贼委以重任,扼守潼关天险。”
伏完道:“潼关在华阴境内,那里是弘农杨氏老家所在,杨太尉不肯相助吗?”
文天祥无奈地摇摇头。“杨太尉称病多日,不肯见客。文某料其称病是假,避祸自保才是真。”
伏完叹道:“唉!国难当头,只图自保,道义何在?悲兮!”
郭侃凛然道:“董贼西去郿坞,又值秋祭,如此良机,失不再来。即便没有他弘农杨氏,我们也要搏上一搏!”
“对!”
……
长安,太尉府。
杨彪杨修父子,也在低声商议。
“父亲,文宋瑞等人多次来访,被家人再三挡驾。如此,会不会落下口实,说我弘农杨氏失之大义。”
“大义?”杨彪不屑地摇摇头。“修儿啊,何为大义?确保陛下平安才是大义!似文宋瑞等人,行事糙切,不计后果,才是失之大义。他们这样胡闹,不仅会害了自己,还可能置陛下于危局。为父无力阻止,只好称病不出。”
“父亲高见,孩儿懂了。”
“修儿,你还不完全懂。我来问你,我弘农杨氏,立世近三百年而不倒,原因何在?”
杨修肃然,道:“因我弘农杨氏先祖,英才辈出。”
杨彪微笑着。“修儿只答对一半。英才辈出不假,但弘农杨氏立家之本,皆因谨慎二字。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才是安身立命之金玉良言。”
“父亲教诲,孩儿谨记。”
杨彪满意地点点头,眼睛微微眯起。“文宋瑞他们多次来访,必是要走水路。若是他们真的能把圣驾带到华阴境,我弘农杨氏倒必须有所动作才好。”
沉吟片刻,杨彪低声嘱咐杨修,如此这般……(未完待续。)
第0436章 有一种胜利叫撤退()
丢了蒲坂,侯选被困安邑。
西面,韩暹占据猗氏。南面,杨奉已从大阳发兵,配合韩暹进攻安邑。
侯选无奈,唯有向刘芒求援。这本在预料之中,刘芒徐世绩早有准备。
刘芒曾想过,借此机会收编侯选的队伍,但势必会破坏和马腾之间的同盟关系。况且,侯选等人对马腾颇为忠诚,强行收编,日后也必反复。
与其如此,不如送马腾一个人情。
董卓的西凉势力太强,维持与马腾的同盟,可以大大减轻来自董卓的压力。
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刘芒要整合河东,正可借此良机,将侯选的势力从河东清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