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燕王-第3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幻挥星鬃运娲龊#皆熘保矣星鬃圆斡耄疽晕獯位鼓芨洗我谎卮蟀训那矗幌氲饺词钦庵纸峁饧父鲈挛以诠锛蛑碧Р黄鹜防础!�

    杨丛义、汤鷽没有应声,静心等待黄琦的下文。

    果然,片刻停顿之后,黄琦又道:“百多艘大船的船队是不是损毁了七十多艘,有没有人从中捣鬼,损公肥私,暂且不论,事发地距离大宋万里之遥,也没法查证,此事朝廷和官家都无法细究,也不想细究,只想尽快把损失的钱财赚回来!这次把你们从外地召回来,就是因为此事,官家和朝廷还需要你们出一趟海,尽快把国库和内库的窟窿补上。”

    “大人,船队刚刚回来,损失多少财物暂且不说,就说损失的人手,七十余艘船,该有几千人葬身大海,此时士气低落,真能再出海?”

    杨丛义打心里顿时就有些抵触,他们真能为了钱不顾惜别人的命吗?这可是几千条命!

    黄琦叹息道:“船队在海上遇难也是我所托非人,如果他们依照我们第一次探出来的海图走,不在半途耽搁,在四月之前渡过真腊西边那片海,船队就能安然到达天竺东海岸,谁能知道他们竟然贪图享乐,在南洋三佛齐国一直呆到四月中旬才离港渡海,刚好离港穿过海峡没几天就遇上一场风暴。只要他们小心,这场灾难完全是可以避免的,是我所托非人啊!”

    听到这个信息,杨丛义顿时无言,四五月间正是那片海域开始爆发风暴之时,此时渡海实属找死,江恺之前是出过海的人,他能不懂?

    汤鷽忽道:“大人,这次船队损失惨重,听说回易处还欠很多商贾账款,高达四五百万贯,不知消息是否属实?”

    黄琦点头道:“是啊,回易处确实还欠很多钱,远远不止五百万贯,而是接近八百万贯。因为还欠着钱,朝廷没法撤销回易处,为了让商贾放心,还跟商贾们做了承诺,钱款一日不偿还清楚,回易处就一日不撤销。”说完神情更加黯然。

    朝廷那帮人还真是老谋深算,会推麻烦,回易处一旦撤销,欠商贾的钱就要朝廷来还,而只要回易处还立在那里,那帮商贾就不能去找朝廷的麻烦,虽然那些有钱的商贾背景深厚,但他们并不能将朝中的关系全部打通,至少皇帝就不行,一旦有人提议在偿还完商贾的钱款之前保留回易处,必被皇帝采信,毕竟欠钱的是回易处,皇帝和朝廷不必亲自面对讨账之人,要是实在还不起,那就一直拖下去好了。

    “大人,若再次出海回易,朝廷要是拿不出真金白银怕是采购不到足够多的货物吧。”汤鷽知道朝廷不想出钱,又不想还钱,若是这样回易怕是做不下去。

    黄琦道:“再出海,朝廷倒是愿意再拿些钱出来,不过也不会太多,只能筹集到五百万贯。”

    “朝廷想赚多少钱?”

    “十倍。”

    听黄琦嘴中吐出两字,汤鷽不由得苦笑。

    杨丛义道:“大人,五百万贯本钱也采购不到多少货物,记得我们第一次出海,光是从商贾手中采购的货物就价值一千多万贯,还不算几大官窑和织锦院的货物,加起来至少有一千五百万贯。回易处如今欠着商贾八百万贯,还能从他们手里佘到货物?五百万贯太少了,纵使船队组建起来,出海一趟也赚不了多少钱。”

    “听二位的意思是愿意接下这趟差事?”黄琦满怀期待的望着杨、汤二人。

    杨丛义看了汤鷽一眼,见她脸上神色不变,十分淡然,不知她心里在想些什么,对此事到底是怎么想。

    稍一思索,马上起身回道:“下官得大人提携,才有今天,愿为大人,愿为朝廷分忧!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黄琦的脸上再次露出笑容,点头连道几声好,而后问道:“汤鷽,你呢,你怎么看?”

    汤鷽起身道:“下官愿听大人和朝廷差遣!”

    “好,果然我没有错看你二人,这次还是得靠你们二位出马才行。督造回易,任务繁重,出海也是危险重重,这趟差事我不会让你们白做。不妨提前告诉你们个好消息,我已经跟吏部打过招呼,他们也同意了,一旦你二人接掌回易处,不需要磨勘,官阶连升五级,等船队出海顺利归来,完成回易任务,官阶再升五级,如果有合适的机会,我还能说道说道,让你们在临安任职。”

    得到二人的回答,黄琦心下顿时大尉,马上许诺杨、汤二人好处,以防他们反悔。

    官阶直升五级,这个诱惑非常大,官场为官若无特殊背景和非同一般的资历或能力,根本不可能越级擢升。杨丛义和汤鷽因第一次回易有功,已经越级擢升过,比武学甚至太学出来的绝大多数人走的都快,若再直升五级,在一众年轻官员之中必定能脱颖而出,往后的仕途将不可限量。

    “多谢大人抬爱,下官一定竭力办成此事!”杨丛义抬手称谢。

    “多谢大人,下官一定不负所托!”汤鷽随后称谢。

    “好,有你们这句话,我就可以放心交差了。二位快请坐。”

    黄琦见他们落座之后,马上朝门外喊了一声,话音刚落,一管事推门而入。

    “上菜。”

    “是。”

    那管事应声而去。

    

第517章 同心共事() 
席间,三人简单商讨了督造之事,面对问题和难处,三人各自提出解决建议。

    关于本钱不足、采购不到物资的问题,汤鷽建议回易处向商贾借钱,等船队回来出售货物之后,返本付息,或是吸收商贾投钱入股,给他们分配一定利润。

    杨丛义提出一个要求和一个建议,要求征调精武军随船队出海,一路护卫回易船队,建议几大官窑抓紧烧制带有青色图案的瓷器,能烧多少就烧多少,回易处全都要。

    黄琦也提了硬性要求,船队必须在明年冬天出海,绝不能拖延。

    杨丛义、汤鷽应允,他们督造过一次回易,已经有些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不出太大的意外,准备一年时间足够出海。

    同时,他们也要求黄琦尽量把他们的要求和提议跟朝廷协调好。

    三人不是第一次接触,相互之间的了解不算少,黄琦虽然知道杨丛义和汤鷽是什么样的人,但他因前次找江恺主持回易,结果损失惨重,让他不得不慎重,于是一再叮嘱二人,这次回易必须万无一失,不然朝廷必定追究,到时候他们就不是丢官罢职这么简单了,因为这次回易官家十分重视。

    宴席结束,黄琦随即离开,临走前让他们静心等待,三日之内必有任命与回复。

    黄琦离开,杨丛义与汤鷽也没有过多停留,简单聊了几句回易督造之事,互相留了地址,便在鸿宾楼下分别,各自离去。

    三天后,三人相聚于保民坊的一处三进宅院,宅院门前挂有一个匾额,上书“回易处”三字,便是他们相聚与公办之地。

    在厅堂之内,黄琦代表朝廷宣布了杨丛义和汤鷽的任命。

    杨丛义从武显郎连升五级,升任拱卫郎,任职回易督造正使,全权负责回易督造之事。

    汤鷽从训武郎连升五级,升任武节郎,任职回易督造副使,负责回易督造之事。

    从任命来看,朝廷是要杨丛义主导回易督造,汤鷽辅助,另外这次与以往不同的是,黄大人也不再亲自参与此事。

    果然,随后黄琦便告诉他们二人,本次回易他不会再参与,从前到后的所有事情他都不再插手,他只代表官家监督回易处,并提供一些合附和情理的力所能力的帮助和协助。

    关于几天前杨丛义、汤鷽提的要求和建议,朝廷没有否决。

    精武军就在义乌驻扎,等枢密院和殿前司协调之后,便可完成征调,划归回易处管辖。

    至于借钱和商贾入股之事,朝廷没有拒绝也没有明确同意,只提出了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要求,回易处必须赚回五千万贯利润。

    汤鷽细问之后,黄琦告诉她,朝廷的意思其实就是默许,朝廷不管回易处怎么办,只要赚回来五千万贯利润就行。

    听到黄琦的答复,汤鷽心里这才有了底。

    本钱不足的问题,黄琦也想了办法,他本想劝说朝廷多拿出一部分钱,奈何反对的声音过大,有人担心再次血本无归,于是只能作罢。想在勋贵手中筹集一部分钱财,也是推脱者众,回易处已经欠了八百万贯钱款,纵使有钱,也无人敢借。

    他最终只能如实相告,回易本钱只有五百万贯,其中三百万贯出自官家内库,另外两百万贯出自国库,他已经多方协议求助,但再也筹集不到更多的钱了。不过,他已经跟几大官窑和各地织锦院通过气,让他们立刻开始招募工匠,烧制瓷器,织锦织布,尽量多供应回易处。

    黄琦能帮上忙的地方不多了,目前他能做的也就这些,留下五十万贯票据,他便离开了回易处。

    小小的回易处内外都有禁军守卫,他们守卫力量,也是通信兵、联络人。

    只剩空壳的回易处,除了内外禁军守卫,就只有杨丛义与汤鷽两人,在寒冷的冬天,一时冷清无比。

    “汤兄,我们还是分下工吧,货物采购之事你有经验,之前你也做的很好,就由你全权负责,船队组建、护卫军训练、人手招募、后勤补给等暂且由我负责,你看如何?”

    “听凭杨大人安排。”

    杨丛义一听这话,心里顿时咯噔一下,汤鷽与他还是有隔阂了。

    “你我相识八年,不是同窗学习,就是一起共事,多年来一直是朋友,纵使最近几年不见,我对你的感情依然真挚不变。说实话,你这一声‘大人’,要我倍感陌生,有什么话,我们摊开来说,可以吗?”

    “摊开来说?摊得开吗?你可知道我这四年在琼州过的是什么日子?”

    话头一起,汤鷽双眼微红,盯着杨丛义,目不转睛。

    与汤鷽的目光稍一接触,杨丛义便将自己的目光避开,因为他实在不敢看对方的眼睛,有些事做错了就是做错了,即使迫不得已的原因,欺骗就是欺骗,负心就是负心,失了理,就没得辩。

    “都是我的错,这些年让你受苦了。”杨丛义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能做的也只有低头认错,这个朋友对他来说非常重要,多年来她还是他为数不多的朋友。

    “你有什么错啊,这怎么会是你的错?是你把我支到琼州去的吗?”

    房门闭紧,汤鷽的眼泪滚滚而下,多年的委屈在这一刻,再也压制不住。

    杨丛义一见汤鷽泪如雨下,心里顿时有些慌乱,犹豫再三,还是毅然起身,几步靠了过去,抬起手臂,扶住了她的肩头。

    “这些让你一个人在琼州受委屈了。”

    汤鷽没有答话,只是不停的轻轻哭泣流泪,尽情倾泻她的满腹委屈。

    足足一刻钟左右,汤鷽才完全收住眼泪,抬起衣袖将脸上的泪痕擦干。

    “先办正事,等有时间再跟你算私账。”

    “行,你想怎么办都行。”

    杨丛义轻声应道,暗暗松了一口气。

    “怎么办都行?不知嫂夫人听到这话会怎么想。”

    汤鷽抬起红肿的双眼望着近在咫尺之人,仿佛想从对方慌乱躲闪的目光中寻出答案。

    “等有时间,我会亲自告诉她。”杨丛义轻声回答,听不出是发自内心,还是此时此刻、此情此景的应付。

    “你还是不要告诉她了,她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女子,如果你真的愿意,还是等有机会,我亲自跟她说吧。”汤鷽的眼睛里出现了一丝希望的光芒,一丝鲜活的气息。

    “好。”杨丛义郑重的点头,眼前之人绝不能再辜负,不然他真的无法再面对自己。

    “好了,杨兄,我们谈谈正事吧。回易本钱只有五百万,你打算怎么办?从哪儿筹钱?”临安相聚之后,汤鷽的脸上第一次露出笑容,显得格外轻松。

    杨丛义摇头道:“我没什么好办法,这些不是在军中,就是在外地,打过交道的商贾不多,虽然认识一些巨富,但交情不深,难以开口跟他们借钱,况且这次可能需要很多很多钱,不是一两百万贯。你有什么想法?”

    汤鷽道:“还跟之前一样,广邀商贾,签订契约,货款赊欠,两年之后付双倍货款。另一方面,也可以向这些商贾借钱,或是拉他们投钱入伙,两年之后,付给他们本钱一倍的利息或利润。但据我猜测,会借钱给我们的人不多,真正的有钱人家根本不缺钱,赚不赚钱无所谓,反正家里的钱财几代人都吃不完,与其借钱出去赚些可有可无的钱,不如把真金白银藏在密事才安全。”

    “如果借不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