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燕王-第3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丛义说完,稍稍安静下来的众人,马上又议论纷纷,整个现场一团糟。
“大家有事就大声说出来,不要私下议论!”
杨丛义稍稍皱眉,兵匠果然还是不能跟真正的禁军士兵相比,至少纪律上就不知差了多远。
“大人,军器所让我们三个月内制造五万张弓,五十万支箭,五万杆枪,三万把刀,这怎么可能完成?完不成就没工钱,这活没法干!”
有一人好似领头人,仰头大声喊道。
“那你们正常情况下,三个月能完成多少?”
杨丛义心下一紧,他方才已经问过,西作坊人不多,几次缩减员额之后,如今只有不到一千五百人,这点人一个月能制造多少军械出来,他还真是不知道。
“大人,我们熟手一个人一天最多只能做出两张弓,还不算后期上油上弦,箭每人每天十支左右,一天一杆枪,三天一把刀,我们根本就做不完!”
那人也说不清楚他们三个月内能完成多少,只能告诉上官每制造一个军械需要多少人力、多少时间。
杨丛义细细一想,难度确实很大,按正常情况来说时间肯定不够,要想做好至少要五个月时间。
“大家不要着急,三个时间不算短,只要物料充足,我们先做做看,要是我们拼尽全力,三个月时间还是不能完成,我自会去找军器所说明情况,争取让大家都拿到工钱!军械制造我不懂,军器所安排下来的任务,能完成多少就看大家了!今天也不早了,大家回去准备准备,明天正式开工,可好?”
听杨丛义这么说完,众人心下稍安,只要能发工钱,这活就还能干。
“多谢大人!”
很多人高声答谢,声音虽不统一,却是发自真心。
等各作管事散去,杨丛义叫来属吏,让他带着自己,将整个西作坊全部走了一遍,边走便问,他想尽早多了解一些,既来之则安之,反正迟早都是要了解的。
整个西作坊占地面积很大,比之前所在的选将营大了不知多少倍,一共划分十个大区域,每个大区域又细分许多个小区域。
一圈走下来,杨丛义头大无比,他感觉西作坊之事比选将营麻烦,比当初督造回易麻烦,在这儿任职他一点信心都没有,也不知道朝廷到底是怎么想的。
日落之后,杨丛义才回去,从西作坊回家的路可比从殿前司回去远了不止一倍。
等到回到家里,天早就黑了,清尘等他回来吃饭,都快等的睡着了。
面对清尘幽怨的眼神,杨丛义告诉她,他升官了,今天是去新衙门上任,路上有点远,耽误了时间。
一听说夫君升官了,清尘眼中幽怨的眼神立马消失不见,急切的想知道他到底升了什么官。
但当杨丛义告诉清尘,他现在升任军器所西作坊副使之后,她明显一愣。
作坊副使?做粗活的?清尘十分不解,忍不住就发问,都去作坊了,还能是升官?
杨丛义稍稍跟她解释了一番作坊的职责,以及所属衙门,清尘才渐渐去了疑心。
一场普通的晚餐,马上变成升官庆祝宴,就连莲儿也被临时准许坐下同桌吃饭。
升官当夜,自有一番风雨不表。
第三天,杨丛义早早起床,太阳刚出便赶到西作坊,而作坊的兵匠们早在他来之前就已经开始忙碌起来。
一进官署,属吏便拿过来十几份领取物料的文书让杨丛义签字。
杨丛义也不懂那些物料到底有何用处,大致问了问便直接签字,同意领取。军器所下达的任务很重,兵匠们争分夺秒,他也不敢拖延。
金国即将迁都,这个消息看来还真是震慑到了朝中一些人,不得不加紧制造军械,做好抵抗入侵的准备。
整整一个上午,杨丛义在官署签了几十份物料领取文书,还有几十份物料发放文书,各个仓库物料管理之严,有些超乎他的想象。
每种物料发放不光要有正使或副使签字同意的领取文书,还要有正使或副使签字同意的发放文书,也就是说,从库房领取一种物料,需要杨丛义前后签两次同意,一次有领取人拿文书来签字,一次有库房拿发放文书来签字,严谨是严谨,就是有些麻烦。
不过杨丛义也不能改变,也许这是使用了几百年的制度,想改就改,哪有那么容易,况且军器所的作坊乃军事重地,凡事严谨繁琐一些,也并无不可。
上午不停的签字,下午还是不停的签字,杨丛义作为西作坊副使,好像除了签字就没其他事。
好在从第二天开始,来找他签字的人少了,该领取的物料应该领取的差不多了,至少近几天应该不会再领。
如此一来,他就有时间四处走走看看,毕竟在署衙坐着,实在是无聊。
军器所东西作坊细分之下有木作、杈鼓作、藤席子作、竹作、漆作、马甲作、大弩作、条作、胡鞍作、油衣作、马甲生叶作、打绳作、漆衣甲作、剑作、糊粘作、戎具作、掐素作、雕木作、蜡烛作、地衣作、铁甲作、钉钗作、铁身作、马甲作、造熟作、磨剑作、皮甲作、钉头牟作、铜作、弩椿作、钉弩椿红颇皮作、钉作、漆器作、错磨作、旋作、鳞子作、银作、打线作、打磨麻线作、枪作、角作、锅炮作、磨头牟作等六七十个工种,虽然东西作坊在军械制造有大致划分,但细分工种仍然有不少重叠。
第503章 分工协作()
作坊转悠了大半天,各式工种都看个新鲜,但杨丛义也仅止于看,不问不说不指导。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从小到大他并不擅长手工制作,对此也不是很感兴趣,作为西作坊目前最大的官,在这种任务极重的关键时期,鼓励鼓励兵匠们的士气,提高他们的热情,对完成任务十分重要。
等他回到署衙,脑海中依然是兵匠们做工的情形,每个人都忙个不停,但由于他们要做的事情很多,一会儿干着这,一会儿干个那,光是准备工具,或是找工具,就浪费很多时间,于是一个疑问浮现在脑海中。
为何不进一步分工?每作分工再细一点,每人专做一个小项,应当能节省不少时间。
细想之后,杨丛义觉得可行,于是立即召集各作管事,前来议事。
几刻钟之后,各作管事聚齐。
杨丛义先是简单分析了西作坊目前繁重的制造差事,而后直言他在四处巡视时发现的制造效率不高的问题,最后提出自己的建议,建议各作将自己的制造内容进一步分工,越细越好,让属下兵匠们每人都只负责一个最细小的分工,一项做完就交给下一个人,每个人只做自己最熟悉的,最终达到流水线的效果,就能大幅提高制造速度。
一众管事听的不是很明白,杨丛义拿起桌上的茶壶道:“就拿给客人倒茶举例,从倒茶到把茶送到客人面前,一共需要几步?我们来看看,一沏茶,二掀开茶杯,三提壶倒茶,四放下茶壶,五端起茶杯送茶,一共五步就能完成。只给三两人倒茶,一个人一杯杯倒,一杯杯送,也能很快完成。但如果是办喜事,有几百数千宾客需要倒茶,这时候该怎么办?这时候就需要很多人,而倒茶的人一多,必然就更混乱。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倒茶分成四个工种,一沏茶,二摆放杯子,三倒茶,四送茶,每个工种专人负责,每个人只做一件事,既不会乱,给客人送茶的效率也会更高。制造军械细分工种,也是同样的道理,都是为了分工协作,共同努力完成朝廷的差事,大家明白了?”
众管事有人点头,有人紧锁眉头,还有人低声议论,几乎无人应答。
“有什么问题吗?”
“大人,如果每个工匠只做很细小的一个部分,如何保证最终制造出来的武器装备质量?我们每个人制造的东西都有标记,查出质量不合格就会罚工钱,要是一件武器很多人共同完成,最终出了问题算谁的?是算一个人的,还是算所有的人?”
“自然是哪个细分工种出了问题,就由哪个工种的人负责。”
“大人,任何一个细分工种都不可能是单独的一个人,纵使能查出细分工种,也不可能查出具体是哪一个人,这又怎么惩罚?”
“制造好的武器准备出问题,一旦查到问题出在某一个细分工种上,这一个细分工种的所有人一同受罚!”
杨丛义此话一出,众人哗然,这也太狠了吧!
“大人,要是这样,兵匠们肯定不愿意把工种分的太细,一件武器经手的人越多,出问题的可能性越大,谁能保证同一个工种不会有人偷奸耍滑。”
“所以我们还需要挑一些制造技艺精湛的兵匠做质量检查人员,随时抽查正在制造中的武器装备,发现问题,立即处罚,尽量减少相互推诿,如果一旦发生同一个工种内的兵匠对检查出来的问题相互推诿,所有人都要处罚!我们制造的军械是将士们用来保家卫国,也是保护大宋将士自己性命的,所以必须保障质量,任谁出现质量问题,都要惩罚,只有对错误或瑕疵采取不容忍的态度,西作坊制造的出来的武器装备才能保护大宋将士的性命,才能守卫大宋!”
杨丛义语罢,扫视众人。
见众人不语,再问:“还有问题吗?”
各作管事依旧不语,杨丛义便道:“没问题的话就回去想想你们的工种如何细分,从明天开始我会亲自到各作协助你们对工种进行细分,直至完成,形成制造流水线。”
“是,大人。”
众人不是很情愿的应是,而后纷纷散去。
流水线作业,众人并未接触过,显然他们还是更相信几十年、几百年形成的制造经验,更相信自己的制造技艺,并且分工协作并不仅仅是协作的问题,做的好了不是自己的功劳,别人的错误甚至还会连累自己。
第二天开始,杨丛义果然一作一作走动,先询问一作管事对细分工种是否有想法,而后指导他们进行修正,最终形成较为合理的分工。
但受人员多少、场地、工具和技术所限,分工并不能太细,最多只分成十道工序。
细分工种之初,几乎所有工匠都有些不适应,因为他们潜意识里,都想自己做出一件最好的武器,只做了一点点就交给别人,这让他们心里很不爽快,就像种子刚刚发芽,田里的庄稼就给了别人,看不到后续生长过程,也见不到最终的结果,每个人心里都空落落的。
开始几天杨丛义还能听到兵匠针对分工私下抱怨,然而半个月后,再也听不到有兵匠说分工不好,反而有不少兵匠对工种细分大加赞赏,因为他们的劳动变简单了,从复杂的多道工序,变成简简单单的一道或几道,还能节省很多精力。
不到一个月时间,杨丛义不但把西作坊三十余作的制造差事都进行了工种细分,还进行了第二次工序优化,并协助各作管事对各工序兵匠数量进一步调整,避免有些兵匠太忙,而有些兵匠太闲,以达到最优安排。
七月底,一个月的武器准备制造完成数量出来了,结果大大超过预期,西作坊全部一千五百名兵匠和三百名杂役兵顿时热情更加高涨,整个西作坊的气氛都不一样了,因为从现在的制造速度来看,三个月肯定能完成军器所压给他们的制造任务。
甚至有人猜想,西作坊两个月就能完成任务,信心十足。
而就在这时,杨丛义给他们泼了凉水。
他开始一再强调质量,并且告诉各作管事,速度再快,若没有质量保证,再快的速度也是零,甚至还要葬送大宋将士年轻的生命。
第二个月,杨丛义还是每天巡视各作,这个月他不再优化工序,也不再调整各细分工种兵匠数量,而是主抓质量。
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跟各作质量检查员聊制造质量,一开始只是大致了解,后来便开始细究什么叫优,什么叫良,什么叫中,什么叫差,直到把每一作绝大部分工序的质量要求了解一遍,这项工作他又用了将近半个月时间。
而后便像质量检查员一样,随时会从正在制造中的武器装备里随机挑选一件,就某件装备某道工序与质量检查员细细研讨,一边研讨一边给质量检查员讲关于质量把关重要性的道理。
最终质量检查员不由自主的提高了质量检查标准,原先可以将质量品质定为中,现在直接定为差,没有了可与不可的模糊评定,要么好,要么差。
与此同时,杨丛义告诉各作管事,要他们告诉树下兵匠,制造武器装备,好是应该的,并且必须要好,但如果是差,那对不起,一定要马上重罚。军队打仗用的东西,容不得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