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燕王-第3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碳置且裁欢嗌俨牧洗⒈浮�
但幸好,营建选将营之地就在山脚下,所需木材或毛竹可以直接从山上砍伐,很快就能运到山下。不过如此一来,又有新的问题,因为土地私有,山林里的树木自然也都是私有,不是选将营想去砍就能去砍的,拥有大片山林土地的人不是豪绅就是大地主,这等人家在官场上都有人脉,所以他们的东西不可能白白拿来给朝廷用,得用钱买。
要建营,首先就得有人有材料物资,人自然要以宣威军为主,本地招募的民力为辅,很快就能到位,而材料先得收集,而后还要运输,耗时费力,还得走在人前边才行,不然人到位了,材料没来,几千人不是干瞪眼?
材料物资是当午之急,所以杨丛义调整了部署,要陆游接下来紧盯材料采购,可以找商贾,也可以找拥有营地周围山林的大户,价钱都好说,关键物资得尽快到位。
至于沈缙与李虎,则继续在东阳方向等待宣威军的消息,一旦他们来到义乌,即刻将他们带往大陈江河谷。
当晚休息一晚,第二天一早,众人分头行动。
杨丛义直接去县衙找到县令余玙,将选定的营址向他说明,并请他同赴大陈江河谷。
因为营地建设涉及到百姓搬迁以及土地征用,本地父母官不出现肯定不行,在百姓心中,父母官的威信自然要比他一个殿前司的官员更重,此事有县令同行,方能顺利。
杨丛义的官职品秩比余玙高很多,他不敢不同行,也没有拒绝的道理,选将营是朝廷大事,一旦办成,说不定在年终考核时还能得个优,以后升官也不是不可能。
余玙带了相关吏目和一众衙役,乘着轿子,跟在杨丛义身后,用了两个多时辰方才到达预定营址所在地,大陈江河谷。
小小的一个村子,他们的里正早已被先到一步的衙役找来,迎出村外。
马车、轿子停下,五六十岁的里正在一丈之外跪地叩首。
余玙下轿紧走几步来到马车旁,向杨丛义笑道:“杨大人请!”
杨丛义则道:“余县令是本地父母官,你先请。”
余玙见对方不是客套,便不再谦让,上前几步高声问道:“你是何人,报上名来?”
那跪地叩首的里正这才回道:“小人江口村里正薛平,叩见县老爷!”
余玙微一抬首道:“薛里正,起来吧。”
“多谢县老爷!”薛里正再叩首,而后才起身,并轻轻将身上的泥土杂草拂去。
“本县和京城来的杨大人今日来此有事问你,你且好好回话,不可冲撞杨大人,你可明白?”余玙几句话完,满脸严肃。
“是,小人明白。”薛里正一听此话当即应承,随后抬眼小心看了一眼县老爷身后不远处那身穿常服之人,却见那人的目光并不在这里,而是在山上。
“本县问你,江口村有多少户人家,多少百姓?”烈日之下,余玙站在原地开始询问。
“回县老爷的话,村子里有二十七户人家,一百二十多人。”薛里正不敢思虑耽搁,急忙回答。
“有多少亩耕地?产出如何?”余玙再问。
“全村共有耕地三百六十三亩,这些地几乎都在江两岸,地势太高,不能灌溉,很多地种不了产量高的水稻,只能种麦粟豆类,产量跟水稻比不了,一亩地产量不及水田三成。”薛里正不知县老爷此问有何用意,是以也不敢多想,只好照实说明。
余玙问明之后,随即回身走近杨丛义,正声禀报道:“杨大人,这江口村农户不足三十户,人口一百二十多人,耕地三百六十多亩,都是旱田,搬迁难度应当不大。”
杨丛义笑道:“有劳余县令。既然来了,我们进村去看看如何?”
一听此话,余玙有些犹豫回道:“大人,村里鸡飞狗跳,又脏又乱,臭气熏天的,还是别进村了吧。”
杨丛义道:“此地是几十户百姓安身立命之地,让他们从此地搬迁出去,我们不进村看看怎么行?要他们心甘情愿的搬迁,就得了解他们的诉求,如果后期出了问题,你我都担待不起,余县令以为呢?”
余玙脸色微变,赶紧回道:“既然如此,下官陪大人进村走一趟吧。”
“好,如此最好,有劳了。”
杨丛义说完便朝前边走去,走到薛里正身前,笑道:“薛里正,带我们去你家里看看怎么样?”
薛里正惊恐之下,急忙行礼,而后连连摆手道:“小人家里乱的很,大人还是别去了,免得污了大人的眼。”
杨丛义笑道:“我也是穷苦出身,没什么见不得的。我与余县令大老远来江口村有事找你们谈,薛里正就让我们在太阳地下谈吗?”
薛里正一听此话,脸色都变了,一时之间不知如何回复是好。
“走吧,余县令都不介意,你怕什么。”杨丛义说完当先朝村里面走去。
余玙见薛里正还惊在当地,赶紧上前几步,厉声道:“还站在干什么,要杨大人给你带路吗?”
薛里正经此提醒,方才回过神来,匆忙应了一声,快步朝前跑去,追上杨丛义,在前引路。
杨丛义、余玙步行在前,一众吏目、衙役随后,一行几十人,浩浩荡荡朝村里走去。
这等阵势早已惊动不远处的江口村村民,只见原本在田地里忙碌的村民,一见路上官府的人,纷纷丢下农活,急匆匆就朝村里跑去,头都不回,就如同大祸临头一般,很快逃散,再不见一个人影。
杨丛义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微微扭头看了一眼余玙。
只见余玙脸色铁青,面色难看之极。
第447章 铺垫准备()
村里家家闭门不出,不见村民身影,只闻鸡鸣狗吠之声。
猪圈鸡舍,随处可见,烈日之下,阵阵恶臭,四处飘散。
众人掩鼻,薛里正面色难堪,一直小心致歉,很是难为情。
入村之后,除了薛里正,几乎无人说话,只顾跟着一步一步前行,直到进了一个用竹篱笆围起来的小院。
“大人、老爷,这就是小人的家了。”薛里正说完便上前几步,将正屋的大门推开。
“余县令,进屋坐坐吧。”杨丛义见余玙以手掩鼻,似乎没有进屋的意思,便笑言提醒。
“大人,要不我们还是在这儿说吧,里正家里怕是进了这么多人啊。”余玙看了看一丈之外打开门的正屋,里面也不知道堆放的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地方狭小。
“县老爷说的是,小人家里太乱了,地方也小。”薛里正心下矛盾,想让他们进去看看家里的现状,又怕给他们留下太不好的印象。
“今天来江口村有大事要商量,在这院子里怎么说的清?稍稍收拾收拾,能坐下我们几个人就行。”
在杨丛义的印象里,哪有官员进了百姓院子还不进家门的,百姓家里再穷再破,几把椅子、几个凳子总是有的,哪怕是坐上片刻,也比不进家门要好的多。
“是,大人!”薛里正躬身行一礼,而后进屋便喊道:“孩儿他娘,赶紧收拾收拾,县老爷和京城里的大人来我们家了!”
片刻之后,屋里便有了响动,先后出现几个人影,有的在正屋忙碌,有的穿过正屋,去了别屋。
不多时,薛里正出的门来,点头哈腰的笑道:“大人、老爷,寒舍简陋,要是污了眼,还请大人、老爷多多包涵,不要怪罪小人。”
“简陋奢华有什么关系?能避风霜雪雨,就是安身立命之地!就是宝地。”杨丛义笑言,而后伸手一引,笑道:“余县令,请吧。”
“杨大人请!”余玙连忙伸手想让。
杨丛义也不再客气,抬脚向前,走进正屋,清尘在一尺之内,相随陪伴。
余玙回身向一众吏目、衙役道:“都在这儿候着。”说完随后进屋。
“请。”
屋内左右摆有六个发黄发黑的竹椅,二人相让一番,一左一右先后落座。
“薛里正,你也坐。”杨丛义见他站在一旁手足无措,便让他坐下说话,况且今天要谈的是大事,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说完,也许有些差事还得让他去做。
“小人不敢,大人、老爷在上,小人站着就行。”薛里正急忙摆手。
“你是主人家,让你坐你就坐,坐下有话说。”杨丛义语气稍稍一变,在别人听来,顿时就有了些威严。
薛里正惊慌之间看了看杨丛义,又看看余玙,见他们没有更多的表示,这才在最末的竹椅上慢慢虚坐下去。
等坐下之后,杨丛义笑问:“薛里正,你家在这江口村生活多久了?”
薛里正赶紧回道:“回大人,小人祖上七代人都住在这儿,得有一两百年了。”
“村里其他人家也是这样?”杨丛义笑问。
“对,有四户是二十多年前搬来的,其他人都在这儿住了很多年,祖上都在这儿住了。”薛里正小心回复。
“能住这么久,那看来江口村还是你们的福地啊。”杨丛义呵呵笑道。
“大人说笑了,这能算啥福地,别的地都能种出稻子,一年收两季,江口村只能种其他东西,一年收一季,可田税都是要按夏秋两季来收,税交完就没几颗余粮了,幸好离山近,还能在里在山里刨点食。”薛里正说到这里,也就闭了嘴,不再继续往下说。
“既然这地方不好,怎么不搬到其他地方去?”杨丛义没接田税征收的茬,这事不该是他过问的,他也不太清楚每个地方田税征收的规定。
“能往哪儿搬?好地方肯定都让其他人占了,哪儿轮的上小人?守着江口村,还有几亩地,就是天灾的年份,相互帮衬帮衬,也能活下命来,一旦搬出去,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找不到,用不了几天就要饿死在路上。”薛里正很想管管自己的嘴,可以话头一开,想拦都拦不住,直接倾诉出来。
简单聊了几句,该了解的情况也算是基本了解了,杨丛义马上笑道:“如果给你们一个挣钱的机会,用挣到的钱就能买到比种田还多很多的粮,再给你们建好房屋,你们愿不愿意离开这个地方?”
“大人这话是啥意思?小人好好的,为啥要离开这儿?” 一听此话,薛里正满脸疑惑的发问。
“朝廷要在这儿办大事,江口村被征用了,你们全村所有人都得搬走,一家一户都不能留!”余玙早就有些不耐烦,这大热天的,他就想赶紧把事情办了,既然朝廷有令,直接下令要这帮小民搬迁,他们还敢反抗不成?
杨丛义眉头微微一蹙,但也只能接着说道:“余县令说的没错,朝廷要在义乌办件大事,看中了村口村这片地方,所以整个村子的村民都得搬出河谷。当然,你们的房屋和土地,官府都会出钱买下来,不论是按户还是按人口,绝对不会亏欠你们。就拿耕地来说,不论好坏,一亩耕地一次性给你们二十贯钱,明年开始,如果官府继续征用,每亩耕地每年再给十贯钱。”
话说到这里,薛里正激动的情绪稍稍有些平复。
“刚才说到房屋,你们的房屋官府也会出钱买下来,之后会在河谷以外的地方给你们重建,保证每家每户都有房子住。你觉得怎么样?”杨丛义尽量解释安抚,毕竟要让他们搬离住了一两百年的地方,任谁都难以接受。
薛里正汗如雨下,久久没有言语,不知心里在想些什么。
“怎么想的,你就怎么说,不用有顾虑。”杨丛义面露微笑。
薛里正就坐在那里,还是一言不发,低头挣扎。
“大人让你说话,你没听到?”余玙很生气,刁民不知礼仪,便是教化之失,若杨大人计较,随口向上面说那么两句,对他的仕途可大大不利。
“余县令急什么,让他想清楚再说不迟。”杨丛义出言制止,搬迁是大事,弄不好可是会乱子的,到时候影响到选将营的营建,可就太划算了。
“想清楚再说!”余玙十分着急,恨不得马上就离开这儿,但事没办好,他也只能抬手警告薛里正。
屋内沉默片刻之后,才听薛里正说道:“大人,官府给的钱不少,可要小人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去了外面吃喝怎么办?朝廷有令,小人理当听令,可小人做不了全村人的主,望大人明鉴!”
听了此话,杨丛义没再向对方多作解释,忽道:“把村里人都召集起来吧,找个宽敞的地方一起说说。”
在屋里坐的正难受,余玙急忙起身,出去吩咐衙役马上将所有村名召集起来,杨大人有话要跟大家说。
几十个衙役在班头带领下,立即行动起来,冲出院子,向村里四下奔去。
两刻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