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燕王-第2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事,黄琦跟赵构汇报过,他心里很清楚。
赵构也很苦恼,做事的时候满朝文武没人出头,争利的时候一个个挤破头,这就是朝廷现状,有事生怕担责,有利不落人后。
历朝历代,这都是难题,赵构不敢自比圣主,他自然也无能为力,只能得过且过,惟愿天下安稳就行。
“回易要继续做,还是你去,这些事你都熟悉。钱从内库出,你自己做,不要朝廷里的那些人插手,他们想做就让他们自己做。”赵构下定决心,这次绝对不能让他们再掺合。
“是,小的明白。”黄琦应道,虽然他不想再出海,但皇上开口了,他不能拒绝,况且宫里除了他,还有谁能出海?
不过随后他便问道:“官家,既然还要做回易,我能不能把以前的帮手再找回来?之前督造回易具体是由两个武学生来办的,虽然中间出了些小问题,可他们两人办事利落,小的对他们很放心,出海以后,好多事也是他们在具体解决,除了些重要决定,小的几乎不用操心,这次要是还有他们同行,肯定会有更大收获。”
赵构道:“你说的是杨丛义跟汤鷽?”
黄琦点头道:“正是他们二人。如果可以的话,小的还想要一个人,姓江名恺,听说他今年金榜提名,高中一甲,已经是进士出身。”
“杨丛义不能出海,出海耗费时日,他有其他安排。汤鷽被放到琼州了,想要他,得跟吏部协调。至于你说的这名新科进士,如果还没授官,你自己去找,若是授了官,也得去吏部,你自己私下处理。”赵构回复的干净利落。
黄琦略微有些失望,若这些人要不来,这远洋回易他就没法做,以前杨丛义与汤鷽二人各有分工,配合密切,不管是督造回易,还是出海以后各种差事,都能独挡一面,处理的很好,几乎不用他操心。要是这次没有他们帮忙,远洋回易会做成什么样还真不好说。
可距离上一次回易回来,已经快一年了,杨丛义另有安排,汤鷽也远在琼州,曾经出海的几个核心天南海北,分崩离析,现在要聚拢起来,不知道有多难。
可事已至此,他也没有办法,只得回道:“是,官家。”
随后又问道:“上次督造回易,内库出钱三百万贯,这次多少钱?”
赵构道:“钱还是三百万贯,大船还是一百艘,照上次的规模去做。”
黄琦一听这话,有些犹豫,想说又没说,最终还是没说。
赵构看在眼里,言道:“有话就说。”
黄琦这才道:“官家,今时不同往日了,三年前第一次督造回易,采购的物资还比较便宜,就拿茶叶来说,一斤蒸茶之前采购价是八十文,而零售是一百五十文左右一斤。从船队出海至今,蒸茶的价钱已经翻倍,零售价要三百文一斤,采购价也不会低于二百文。其他物资也是一样,望风涨价,丝绸、瓷器、布匹,就没有不涨价的,三百万贯怕是不够了。”
“涨这么多?百姓还买的起吗?”赵构惊道。
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期盼人人都能吃得饱,穿的暖,不想这物价居然回升到二十余年前,这让赵构如何不吃惊,关键是这件事居然从来都没人跟他提起过。
黄琦回道:“茶叶一般人家也喝不起,一百文还是三百文没区别,而有钱人家也不会在乎这点钱,茶叶涨价对百姓生活影响不大,至于丝绸、瓷器,这也不是一般人家能用的,涨价对普通百姓影响也不大,布匹就麻烦一些,家里再穷也要有布遮身,布匹涨价,对普通百姓的生活影响不会小。”
听到这个问答,赵构神色有些放松,但随即又想起另一项重要物资,急问道:“粮食呢?有没有涨价?”
“据小的所知,粮食价钱还比较平稳,比往年略有下降。”
“好好好。”赵构连道三声好,脸上阴云散去。
随后便道:“既然东西涨价了,我多给你两百万贯。上次做的很好,这次更有经验,不说比上次好,能赚回五千万贯利润就可以了。”
听到这个数额,黄琦心里一惊,第一次能赚大钱,那是因为对西洋诸国和大宋双方来说,货物都是稀有的,以前见的少,能买到的机会更少,所以才能卖出高价,若明年再去一趟,情况就会不一样了,况且去年西洋诸国都派人来过大宋,知道他们的物产在大宋很值钱,再拿同样的货物很难换回以前那么多东西,虽然他不懂经商,但在海上两年,这点道理他还是明白的。
可皇帝开口了,他能说赚不到吗?
于是只得回道:“是,小的争取赚回这么多钱。”
“行了,就说到这儿,交代的差事,好好办,有什么难办的就跟我说。”赵构说完起身。
“是,官家。”黄琦应道。
说完,陪着赵构往后殿走去。
第409章 回衙复命()
杨丛义在家休息了几天,户部的物资补贴也分几次搬了回来。
这几天下来,关于汤鷽被贬琼州万宁县在他心里掀起的波澜,渐渐消退,精神状态也恢复从前了。
清尘感觉到夫君的情绪变化,他不说,她便不窥探。
在新家适应之后,传宗接代之事,一天都没有中断过,清尘很着急,杨丛义只能配合。
几天清闲的日子过完,也该回殿前司兵案复命了。
这一日,天刚亮不久,杨丛义便乘着马车出发,前往城南殿前司官署。
大半个时辰之后,马车停下。
“老爷,是这儿吗?”苗九在车外问道。
杨丛义拨开帘子一看,回道:“再往前走一里。”
“好的,老爷。”
苗九来过御街,之前就是给吏部官员驾车的,而他刚刚停车的地方就距离吏部不远。
马车缓缓移动,半刻钟后,马车再次停下来。
杨丛义拨开帘子看了一眼,道:“再走十丈左右。”
马车再次启动。
几经周折之后,马车终于到达殿前司官署大门前。
杨丛义下车之后便让苗九回去,等下午放衙时再来接他。
由于是第一次坐车前来殿前司,时间难以把控,他起的很早,在城外马车跑的也快,所以他来早了,大门紧闭,不知何事开启。
似乎等了许久之后,第二个到来的官员不是别人,仍然是每日早到的差事磨勘案沈忱沈大人。
“沈大人,多日不见,还是神采奕奕,精神饱满啊!”杨丛义抱拳,当先打起招呼。
“哪里哪里,杨大人多日不见,可是消瘦了不少啊,该好好补补身子才是。”沈忱抬手回应。
杨丛义笑道:“下官天南海北的跑惯了,消瘦一些不打紧。”
“还是年轻好啊!”沈忱叹道。
而后问道:“杨大人何日回的临安啊?”
杨丛义笑道:“也就这两日,一路从泉州赶回来,颠簸的够呛,就休息了两日,今日方来复命。不会有事吧?”这也没什么好隐瞒的,出个长差,休息两天,想来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沈忱笑道:“无妨,只要兵案无事,杨大人按期返回也无妨。”
杨丛义笑道:“如此就好。”
而后两人边等开门边闲聊。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一声响后,大门打开,值岗的禁军守卫出得门来,在门前站定。
“沈大人请!”杨丛义抬手笑道。
“杨大人请!”沈忱抬手礼让。
随后二人并肩走进殿前司大门,在衙门内各去各的署衙。
杨丛义拿出钥匙打开锁,推门而入。
署衙一切如旧,他书案上堆的文册资料,离开时是什么样,如今还是什么样,其他几张书案也几乎没有变化,只是堆积的东西更多了。
书案上的灰尘很厚,伸手一摸,案上留下几个指印,看来在他离开的这两个月,他的书案无人使用,也无人清理。
官服就这么一套,弄脏了还穿着,那可是有失官仪,一旦被追究,治个亵渎之罪是跑不了的。
况且清扫桌椅,也不是官员该干的事情,衙门里有衙役,找他们便是。
杨丛义在一旁看着衙役将他书案上的灰尘清理干净,而后他走向其他书案察看,除了孙淼的,其他书案同样满是灰尘。
他什么话也没说,只是伸手冲其他书案指了一下,那衙役微微一愣,稍稍犹豫一番,却还是朝其他书案走去,开始迅速清理。
“杨大人回来了。”
杨丛义正收拾书案,忽听有人问候,扭头一看,见是孙淼来了,忙起身笑道:“孙大人早。下官也是这两日才回临安。”
孙淼笑问:“此行可还顺利?”
杨丛义回道:“还行吧,紧赶慢赶,总算把差事完成。”
“完成了就好。杨大人辛苦了。”
孙淼走近自己的书案,眼睛瞟了一眼正在清理旁边书案的衙役,随后便坐下。
“下官四处跑惯了,幸苦倒说不上。”杨丛义言罢也坐下,继续整理书案上的文册资料。
“此行可有什么值得一说的轶闻?”孙淼抬头笑问。
“时间紧迫,下官一直都在赶路,哪里有时间探听奇闻轶事。不过在南剑州还是遇上一些意外之事的。”杨丛义手上没停,口中笑道。
“哦,是何意外?杨大人亲身遇上了?”孙淼十分有兴趣的问道。
“孙大人猜对了,还真是让下官亲身遇上了。一日,下官在赶往南剑州的路上遇到一伙强盗正想打劫商队,那伙强盗有十几人,个个手持利刃,虽然对方人多势众,可让下官遇到,就没有不管的道理,下官将殿前司的身份一亮,那伙强盗顿时惊得四散而逃。”杨丛义简单讲述道。
“后来如何?”孙淼追问道。
杨丛义手上一顿,孙大人怎知还有后来?
未及细想便道:“后来那伙强盗跑了,商队跟下官一起回城了。可就在回城的当天夜里,那支商队的人全都被杀了,一夜之间死了二十多人,州衙把城都封了,本来下官第二天是要走的,因为封城就留在城里了。后来阴差阳错的被请进衙门,州衙认定命案就是那伙强盗所为,下官就成了劫案和命案唯一的人证,案子不破不结就不能离开。为了早点离开,办殿前司的差,留在城里那几天也参与了命案侦破,机缘巧合,就得到了凶犯的蛛丝马迹,很快就在城里将他们一网打尽,劫案命案全部了结。这也算是这次远行遇上的一件奇事吧。”
说完,便若无其事的继续整理书案。
“前天听闻此事,我还不信,如今听你一说,便确信无疑了。杨大人果然是年轻有为,非同一般啊!”孙淼赞叹道。
果然如此,那等大案不可能不传到福州,二十三起命案,凶犯是逃兵,案子牵扯到神骑军,而他作为殿前司兵案秘书在此案中发挥的作用很特殊,此案十分微妙,在有心人眼里,必会掀起波澜,福州知道以后不可能不往临安传。
此事对他而言,不知是好是坏,可事已至此,也无法挽回了。
杨丛义道:“哪里,机缘巧合而已。那些逃兵败类早该清除了,下官不过是刚好路过,有幸参与其中。”
孙淼道:“杨大人过谦了。”
话说完,刚好见那衙役清理完书案要出去,马上道:“把你们班头叫来。”
衙役慌忙应了一声,赶紧出去。
少时,一个班头在门口出现,口中道:“大人,小的来了。”
孙淼道:“刚才那个衙役明天别让他来了。”
“大人,小的不是很明白,大人的意思是?”那班头问道。
孙淼语气一冷,说道:“听不懂吗?让他别吃这碗饭了。”
“是,大人。”班头马上明白了,急忙应道。
“去吧。”孙淼低头开始翻文册。
班头匆忙离开。
杨丛义不知孙大人为何如此,但也没有多问。
屋内一静,两人开始各忙各的,再也没有言语。
等把自己书案上的功勋文册整理好,又将功勋核查结果和写就的总结细看一遍,确定无误之后,带着东西前往兵案张大人的官署。
张大人之前一直称病在家休养,杨丛义并不知道今天他是否前来应卯,也只是去看看,碰碰运气,如果还在家养病,那就只能如他之前交代,去他府上见面。
一靠近兵案张大人官署,便见房门大开,禁军守卫守护在前。
杨丛义上前道:“烦请通禀一声,兵案秘书回来复命。”
守卫应一声“稍等”,快步朝屋内走去。
少时,守卫出来,便请杨丛义进屋。
杨丛义拿着东西走进屋内,来到里间,就张大人着一身大红官服坐在椅中,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