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燕王-第2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衔髀罚馊龅胤骄嗬肓侔膊凰闾叮缃褚丫撬脑履奔洳欢嗔恕!�

    “嗯,时间确实是个大问题,每到一地,一来一去都得半个月,两个月时间确实去不了几个地方。据我所知两浙东路东起明州,江南西路西至南安军,两地相隔四五千里,一个月也难有一个来回。既然时间不多,那就不要去那么远了,就在两浙东路和福建路挑选。两浙路北部也不考虑,尽量往南去,南边是温州和虞州,虞州在三路交界处,位置险要,此地驻军该去核查一二。福建路则核查中部和南部地区,南剑州位居福建路中心,位置也十分紧要,另外南部泉州和汀州也该选一个,一个沿海,一个接壤三路,可选一个,此次核查时间不多,能去三州之地足矣。杨秘书,你以为呢,是去泉州还是汀州?”张大人手无地图,却侃侃而谈,一连说出不少州府和位置,好似大宋州府近在眼前一般。

    杨丛义听得暗暗有些佩服,看来张大人胸中还是有些东西,并不是一个装病空混官俸之人。原本以为张大人会一口气把所有要核查的地方全部确定下来,没想到最后却来问他的意见。

    其实此事他之前早有考虑,于是当即回道:“下官以为不管泉州还是汀州,都有可选之处,汀州三路交界,位置重要,而泉州与漳州接壤,并且泉州还是大宋第一大海港所在,路径停靠泉州的船只北有高丽、倭国,南有南洋和西洋诸国,往来通商频繁,外邦人留居较多,他们对大宋是否有害,我们无从得知,只能寄希望于当地驻军严守军纪,守好国门。以此来看,泉州当比汀州位置更重要,所以下官以为此行当去泉州。另外,说句题外话,下官督造回易之时,曾多次前去泉州,也在泉州停留过一段时间,对泉州还算熟悉,如果核查泉州驻军,想来应该能节省不少时间。”

    张大人点头笑道:“杨秘书言之有理,泉州位置确实重要。自从去年回易船队回来之后,带回大量稀有贵重之物,听说朝廷准备将远洋回易继续做下去,马上就会开始筹备,泉州海港以后还会有禁军驻守,地位只会越来越重要。既然你对泉州较为熟悉,那就去泉州。如此,今日就把核查之地正式确定下来,两浙东路虞州,福建路南剑州、泉州。”

    见孙、杨两人没有异议,张大人又道:“这三个地方的驻军不少,我们时间有限,也不能去一一核查,三州之地,选择八个指挥即可。这个选择权力就交给杨秘书,毕竟这次是要你去幸苦一趟。”

    “是,多谢大人。”杨丛义立即起身应承。

    “好了,就这样吧,你们各去忙自己的事,有事难以定夺,可直接去我府上。”张大人拿起茶杯。

    “是,大人。”孙淼、杨丛义起身应承之后,随即离开。

    二人回到兵案署衙之后,再没说一句话,低头伏案,开始忙自己的事情。

    所有事情,张大人都给了期限,而他自己却做了甩手掌柜,要继续回家休养,官高几级,他二人哪敢有什么意见,上面的大官不管,他们也只能办好接到手上的差。

    一转眼,一天过去,又到了回家时间。

    “孙大人,好像要关门了。”杨丛义听到院内禁军守卫已经开始喊了,于是出言提醒依旧伏案忙碌的孙淼。

    孙淼抬头一看,恍然发觉已到离开署衙的时辰,口中道:“时间过的可真快。”放下手中笔,合上文册。

    “是啊,一忙起来,时间就不是自己的了。”杨丛义回道。

    二人一同出了大门,杨丛义回身将门锁好。

    “孙大人,今晚有没有时间一起吃顿酒?”杨丛义边走边问。

    孙淼感觉有些意外,回道:“杨秘书是有事相询吧,不妨直说。”说完微微一笑。

    杨丛义笑道:“那下官就不饶弯子了,关于功勋核查之事,早上在张大人面前不好细问,还得大人多多指教。”

    孙淼笑道:“早猜到是为这事。”

    “那大人今晚是否方便?”杨丛义再问。

    “今晚就算了,明晚吧。”孙淼稍稍一考虑,便如此回道。

    杨丛义拱手一礼:“下官多谢孙大人,感激不尽!”

    “杨秘书说的哪里话,你们同在兵案共事,何须言谢。”说着赶紧摆手。

    二人一同出了殿前司,寒暄一声之后,孙淼上了马车当先离去。

    杨丛义沐浴着夕阳,慢慢朝城北钱塘县走去。

    临近月底,核查地点终于确定了,当真如愿要去泉州。但接下来,他便有些忐忑不安了。

    功勋核查具体要如何做,可从来没人告诉他,什么样的情况判定为虚假,什么样的情况判定为夸大,在张大人面前,他不好说不明白,但张大人那么说,必有深意。

    要核查哪州哪路,张大人似乎早有考虑,孙大人和他的意见,都在张大人预料之中,所以这功勋核查一事,并不简单。

    幸好,他约到了孙大人,只要好好请教一番,弄清里面可能存在的一些弯弯绕绕,应该就能避免掉进坑里。

    但到底会怎么样,谁知道呢。

第350章 龙骑军营() 
此后几天,杨丛义将处州、南剑州、泉州驻守禁军上报的功勋集录仔细研究后,又向孙大人了解三州驻军情况,为了此行做了必要准备。

    一顿六十贯钱的酒,换来机会,与孙大人于密室之内讨教核查功勋之事,短短半个时辰,收获颇丰。

    城外房屋也做了安排之后,临安已无牵挂。

    杨丛义于五月初二领取殿前司诸军通行信符,又去仓案支取了公使钱,当天便离开临安,渡过钱塘江南下。

    由北向南,此行第一站便是处州。

    处州在温州以西,婺州以南,建宁府以南,距离临安不算远,只有七八百里。杨丛义前几年几次南下泉州,便是走的婺州、处州、建宁府、福州、泉州这条路,因为几次路过处州,所以对这个地方也算熟悉。

    这次具体核查哪里,他已在地图上标明,全在去往泉州的必经之路上。

    殿前司有很多军马,全是优良的草原马,杨丛义出京一行就是两个月,几千里路,自然会有好马供他挑选。

    好马走官道,一日便是三四百里。

    处州,龙骑军军营。

    烈日当空,龙骑军禁军不减训练热情,在将军带领下,一遍遍操练军阵,每刺出一枪,嘹亮整齐的操练口号便能传出军营很远,惊的飞鸟不敢靠近军营百丈之内。

    龙骑军统制此刻正在距离军营两三里外的衙门里,神情稍微有些焦虑。

    “杨大人到哪里了?”统制坐立不安,来回走动。

    参军道:“一个时辰前探子来报,他已经到处州城五十里外,估计这会儿已经到处州城了。”

    “该打点的都打点了?”统制踱步不停。

    参军道:“大人放心,上个月我去临安是亲自登门打点的,绝对不会有问题。”

    “如此就好,我在处州磨勘多年,不说功劳,也有苦劳,别的也不敢多想,要是能升任观察使就满足了,即使退下去,面子上也过得去。”

    参军道:“按说以大人的资历,早该升任观察使了,朝廷一直却拖着,末将实在是想不通。”

    统制道:“你想不通就对了,朝廷如今不打仗,升那么多官做什么。”说完便坐下了,拿了杯水,一口喝下。

    “大人,我听说此次来核查功勋的杨大人,是上个月才调进殿前司兵案,年纪也不大,不知道他会不会有意刁难。”

    “杨大人之前在哪任职,你可有消息?”

    “末将在临安打听过,没探到什么消息,可以肯定之前不在禁军任职,很可能是从其他地方来的。”

    “不知来历,确实麻烦,若是他来捣乱,即使在临安打点好了,我再进一步的心愿恐怕也要落空。”统制又站起来,开始走动。

    片刻之后,吩咐道:“杨大人一路从临安赶来,今晚应当会在城里歇息,你先去拜访一下。”说完拿出两张银钞交给那名参军。

    结果那参军刚将银钞接到手中,还没来得收起来,便听军士在屋外通报:“统制大人,殿前司杨大人已到军营外。”

    统制一听这话,脸上神情大变。

    “大人,看来这杨大人不好对付。”参军将银钞递回。

    统制坐回椅子上,没有理会递回来的银钞,稍许沉默之后,吩咐道:“你先去军营见见这位杨大人,探探口风。”

    “是,大人。”

    参军接令,转身离开。

    殿前司来人,军营里没人敢怠慢,确认通行信符之后,杨丛义很快被迎进营内,由一名将校陪同。

    演武场上的操练没有因为杨丛义出现而中断,烈日下,操练的尘土飞扬,满头大汗。

    杨丛义看着禁军这等操练强度,暗暗心惊,禁军就是禁军,果然要比宣威军严格艰苦很多,一般这种天气,宣威军基本不会训练军阵,顶多去练练弓射。

    “像这种军阵训练,龙骑军每天要练多久?”

    那将校回道:“每天至少要练三个时辰,不论刮风下雨,都不会中断。”

    杨丛义笑了,追问道:“这个季节雨多风大,当真从不中断操练?”

    将校脸一红,吱吱唔唔回道:“倒也不是,要是下暴雨刮大风,人都站不住的时候,才能不操练。”

    这才像话,要真是一年到头从不中断,那禁军得强成什么样。

    在将校陪同下,杨丛义绕着演武场边缘行走,眼睛盯着正在操练的士兵,大宋禁军他接触过一些,水平到底怎么样,他还真不知道,但从这些士兵持枪刺击的气势上看,应当不会太弱,个个都是精兵强将。

    “这是完整的一指挥兵力吗?”绕场一圈之后,杨丛义站在一旁。

    “是,大人。这个演武场就只有这么大,只能供一指挥兵力共同操练,再多就不行了。”将校回道。

    “龙骑军一指挥,一般是多少兵力?”杨丛义再问。

    将校想也不想便回道:“一指挥从来都是五百人,龙骑军也是一样。”

    “哦,那在场中操练的好像不够一指挥吧,差了一百二十人。”杨丛义转头笑道。

    将校忽然有些紧张,赶紧解释道:“可能有部分被调走,协助衙门办差去了吧。”

    “龙骑军经常要协助衙门办差吗?一般都办些什么差?”杨丛义继续追问。

    “这我就不太清楚了,我们哪里管得了上边,他们想怎么调人也不会告诉我们,只要人不丢就行。至于办什么差,我还真不知道。”将校继续解释,额头上汗珠直滚。

    眼见如此,杨丛义笑道:“你也不用紧张,我就随便问问。你们这军营一共有几指挥兵力?”

    将校稍稍想了一下,回道:“龙骑军多数驻守在其他地方,处州城外就只有三指挥兵力,这个军营一般有两指挥,另一指挥在统制衙门,不过有时候两边兵力也会调动,并不固定。”

    “好,多谢。带我去营房走走。”

    听到这个要求,将校顿时更加紧张,也没有拒绝,没有答应。

    “怎么,有什么困难吗?”杨丛义笑容微微一敛。

    “不是,士兵们的营房太乱,本来气味就重,现在又是夏天,根本进不去人,再说他们营房也没什么好看的,还是算了吧。”将校一边解释,一边劝解。

    “是啊,大人,天这么热,不如我们找个地方喝杯茶吧。”杨丛义正要再问,忽听身侧传来一个声音,扭头一看,见那人三十多岁,一身衣甲,穿戴整齐,也是一名将校。

    “不知阁下如何称呼?”杨丛义转身。

    那人抬手抱拳回道:“末将姓李,统制衙门参军,见过杨大人!”

    “李参军,你来的正好,士兵居住的营房是否要保持干净,以防疾病传播,或引发瘟疫?”杨丛义当即发问。

    李参军答道:“杨大人说的是,营房居住的士兵较多,不干净确实会生病,龙骑军更不敢马虎,也一直要求强调各指挥注意清扫营房。”

    杨丛义笑道:“既然李参军知道要清扫营房,龙骑军也一直在强调,那刚刚怎么说营房气味重,进不去人啊?”

    “大人有所不知,南方气候跟北方不同,北方少雨干燥,南方多雨湿热,营房里常年晒不到太阳,一下大雨,还会有积水,都是泥巴地,踩来踩去就成了烂泥,非常潮湿,如此一来,即使再清扫的勤便,里面的味儿也清不干净。不过要是朝廷能拨些钱,让我们把营房地面铺上方砖,营房里应该就会少些难闻的味儿了。”李参军不慌不忙的回答。

    “原来如此,是杨某见识浅薄了。”杨丛义笑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