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燕王-第2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宣威军在此建立留守据点之后,前来投靠的宋人不少,整个据点快有两千人,有不少干脆就加入宣威军,跟宣威军一起训练,一起劳作,两年前的一千宣威军,如今已达到一千五百人。

    集结完毕,张彪、潘诚各带一营人马,直奔占城国北方边境,日夜急行军。

    边境守军统帅已经提前半天接到毗阇耶穿来的急信,大宋留守军队一到,马上开城放他们通过,随后又派一万人出城,在城下一里之处配合大宋军队演练军阵。

    城外空旷的原野,安静了一年多,再次被声震山野的操练声打破。

    。。。。。。。。。。。

    五里之外,李越边城,昨天傍晚接到河静城急报,此时正在紧急集合,准备北上支援河静城。

    忽有探子来报,占城边军出城了,城下黑压压一片全是人,不知道到底有多少,还有一支军队已经进了李越境内。

    占城人从不敢出城挑衅,事出反常,刚刚集结完成的守军,立即解散,各回各位,严守城池。

    。。。。。。。。。

    河静城已经被拿下两天了,城内的生活秩序正在恢复,城池也在进一步加固。

    两天前一场激战,宣威军损失不小,好在此城还是顺利拿下,宣威军也补充到充足的粮食,就算大军围城,固守一个月也没有问题,但问题是,这个城池的坚固程度,不足以抵御三五万大军。

    也不知道南方几万李越大军,潘诚、张彪有没有牵制住,苏仲心里实在没底,如果牵制不住,他们不是战死就要逃回海上,这都不是他想要的结局。

    求人不如求己,拿下河静城后,改成静州,依先例,府衙官员归附大宋的免除一死,官复原职,立即组织民众全力加固加高城池,办事不力的直接拿下,关进牢里。

    经过全城百姓两天努力,城池总算坚固了一些,但要抵挡三五万大军还远远不够,根据苏仲的想象,还要在整个城池外面再加厚五尺,城墙要再高八尺,没有砖石,那就去烧制。

    苏仲准备在静州打一场持久战,这场攻城掠地的功勋他要定了!

    。。。。。。。。

    李越王城,升龙城,王宫。

    “王上,王府属官来报,二王子不见了。”内侍禀报。

    五十多岁的李越王稍稍有些吃惊:“他不是整日都在寻欢作乐,怎么会不见了?”

    内侍道:“属官禀报,王子昨夜叫了不少官宦子弟一起饮酒到深夜,那些子弟离开后,王子也休息了,可中午他们去找王子,才发现王子不在房中,陪侍的女子说王子是跟她们一起睡的,早晨醒来就不见王子,也不知道王子是什么时候离开的,王府上下找了半天,都说昨晚之后,没人见过王子。”

    “肯定是属下疏忽,让他偷偷跑了出去,怕担责任才来汇报,不去管他们,国事要紧。北方进展不顺利,河静又被攻占,你去把另外几家叫来,商议战事。”李越王吩咐道。

    内侍应一声,赶紧去传令。

    一个时辰之后,升龙城一片混乱,车马物资源源不断,在城里街上出现,有渡河向北的,有驾车向南的。

    北方战事筹备了很多年,用了多大的力气才拿下镇南关,夺下郁林州,进逼邕州,绝不能因为粮草被毁就退兵回师。

    南方河静丢失,其实也并不着急,丢了也就丢了,只要南部边军回师,河静马上就能收复,况且河静一地位置并不重要,由此南下得不到好处,北上并不容易。但不把河静收回来也不行,时间一长,必然民心动摇,军心浮动。

    因此,北方战事要继续打,拿下邕州以为根基,河静也要尽快收复,安抚百姓恐慌的情绪。

    如此一来,失踪的王子便没人再关心,也分不开精力去找他,耽误国家大事。

    无人盘查、阻挠,罗聪、石兴一行人,顺河而下,一日百里,还算顺利。

    三日后东部地势更加平坦,河流分支便多了起来,幸好石兴亲自跑过几次船,对水路还比较熟悉,便只能选最靠近正东的支流,但愿杨丛义的船只便在正东,不然又要浪费太多时间。

    一天之后,这艘货船到达海边,但海外看不到一艘船,当天夜里,罗聪在海滩上燃起大堆篝火。

    与杨丛义分别时,两人已经约好,五天之后,接应的战船每日来回经过升龙东边的大海一次,如若得手,以篝火为号。

    荒无人烟的海滩,篝火燃起的第二天,一艘大船靠近。

    “接应到了!”罗聪大喜,兴奋的高喊一声。

    石兴看到战船也十分高兴,但随后而来的便是无尽的感伤,已经许久没回家了,大宋跟李越正在激战,他就是想回去也回不去,朝廷还需要他的情报,怎么会让他这个时候离开升龙,况且他也不想离开这个可以建立功勋的地方,他要恢复祖上的荣光。

    看着视野里的战船渐渐靠近,两里,一里,罗聪高兴之余问道:“石兴,你跟我们一起回去吗?”

    石兴摇头,脸上挤出一些笑意:“还有那么多兄弟在升龙,我不能丢下他们不管,这次先不跟你们回去,下次有机会再说吧。”

    “你不会是舍不得升龙城里的那些家业吧?”罗聪看了一眼石兴笑道。

    “说实话,还真是舍不得,那都是兄弟们拿命拼出来的血汗,兄弟们还得靠它在升龙城讨生活,不然就得露宿街头了。”石兴还在笑。

    罗聪没有再说什么,两年不见,他发现石兴变了好多,有时候虽然还是心事很多的样子,但开朗了不少,也越发沉稳成熟了。

    在升龙城时,他们各顾各的事情,没有时间谈论任务之外的事情,在船上这几天,他们时间多比较多,各自聊了聊经历,通过石兴的讲述,他觉得石兴的坚韧和勇气比他更强,能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创出庇护近三十人的产业,实在不简单,反正他做不到,也许石兴以后所能取得的成就,要远超过他们几人。

    船近了,看着站在船头甲板上衣甲整齐鲜亮的宣威军,石兴的眼角微微湿润,他什么时候才能重新穿回大宋军甲,带着他的荣耀返回临安?

    罗聪在海边高高举起衣裳,不停的挥舞。

    一刻钟后,战船靠岸。

    一声令下,船头沉锚,放下船桥。

    不等站在船头的杨丛义开口,罗聪便高声禀报道:“监军,一切顺利,我们得手了。”

    “带上来,即刻返回!”杨丛义早知他们完成了任务,兴奋劲儿已经过去了,他现在想的更多是如何保密,如何把人安全送到何监军那里,或者直接送回临安。

    罗聪等人得令,迅速把人从货船舱底抬出来,转移到战船上去。

    “见过杨监军!”石兴站在海岸边,没有上船。

    “你们近来可好?”目标被转送上船后,杨丛义走下船桥,来到海岸。

    “一切顺利!”石兴回道,说着将一个厚厚的信封递给杨丛义。

    杨丛义接过拿在手里,笑道:“好,继续吧,眼下还离不开你们,等时机合适,我会接你们回去。”随即,冲船上一招手,便有一名军士提着一个大包裹下来,交给石兴。

    “拿着吧,这是你们的饷钱和经费。”

    石兴接在手里,感觉很沉,谢道:“谢监军!”

    “后会有期!”杨丛义转身登上战船。

    “监军保重!”

    战船很快离开海岸,朝东方而去。

    石兴看着海上越来越小的战船,热泪夺眶而出,久久不愿回头。

第307章 重任相托() 
长撸击水,铁轮转动,战船逆风而行。

    两天后,战船到达钦州城外港口,随即派遣罗聪亲自将消息送往邕州城。

    其余人马全在港口等待,不允许任何人离开港口,更不允许外人靠近战船。

    何监军送来的书信里,除了告诉杨丛义宣威军的任务,还明确告知邕州乃至广南,所有州治所在,都有李越奸细在潜伏,所以才要求严格保密。

    一天之后,远在邕州的何监军接到宣威军当面密报:李越王子已经抓获,现在钦州。

    何监军惊喜至极,当场连道六声好,激动的语无伦次,这是大功一件啊,官家对于广南战事所提的要求终于完成了!

    他当即手书一封,派遣二十名护卫禁军随罗聪返回钦州。与此同时,一份漆封战报,日行八百里急递临安。

    罗聪带着随行禁军日夜兼程赶回钦州港口,杨丛义看过何监军的书信,立即命令罗聪带着战船赶到广州,由广州经陆路,务必在一个月之内将人送回临安,为保证安全,何监军的护卫禁军和张柳随船行动。

    稍作补充之后,罗聪带着一百宣威军乘船向南,绕过雷州进入广州,弃船登岸,沿着驿路,全速奔向临安。

    战船离开之后,杨丛义带着剩下的宣威军进入钦州城安置休整,而他则向知州毛奇借了数匹马,带着寥寥数名亲兵直向北方邕州而去。

    一到邕州州衙,通报过后,杨丛义便被带进州衙内院一处偏僻的院落,此地便是何监军在邕州的临时住处。

    何监军一见杨丛义当即大赞道:“杨监军,你我虽同为监军,你监四千人,我监四万人,人数是你十倍,却没你这般英雄气概,连拿数个战功,真让老夫羡慕不已。年纪轻轻就有如此成就,假以时日,便成国家栋梁,也毫不稀奇!”

    杨丛义连忙推谢:“大人过奖,小打小闹,全凭运气而已。”这顶高帽扣过来,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心里实在没底。

    何监军笑道:“杨监军不必过谦,你的事迹老夫早就在密切关注,是不是运气,老夫还是能判断清楚的。坐下说。”

    “谢大人。”对方坐下之后,杨丛义随后落座。

    落座奉茶之后,房中再无其他人。

    何监军笑道:“不知杨监军可还记得太湖县的陈大人?”

    杨丛义一惊,急忙回道:“不知何大人所说可是几年前在太湖县人知县,后调任安庆军任知军的陈大人?”

    何监军道:“正是。”

    杨丛义这才答道:“陈大人在太湖县时便与我有恩,之后随他去安庆上任不久,朝廷便复建武学,下官得陈大人举荐,这才进了武学,没有陈大人,就没有下官的今日。至今三年未见,不知陈大人安好?”

    何监军笑道:“安好,陈大人如今已调任和州,赴任一年有余,你久在海上,当不知情。”

    杨丛义道:“陈大人调任知州,真是可喜可贺。”忽而问道:“不知何大人是如何知道下官与陈大人的关系?”

    何监军道:“我与陈大人同科中榜,他是榜眼,我是探花,也算同窗了,虽然十数年未曾见面,也偶有书信往来。数年前,武学复建,一日国子监拿着一封武学入学推荐信来到枢密院,刚好被我看到,这才给你加试一场,你说我如何知道你与陈大人的关系?”说完面带笑意。

    原来当年迟到,错过入学考试,是得了何大人的帮助,才最终通过加试进入武学,此时他才明白,为何国子监会为他一人安排加试。

    杨丛义立即起身谢道:“多谢何大人当日提携,此恩铭记于心!”

    何监军点头笑道:“孺子可教。从护卫回易经南洋到西洋,再到如今钦州三战,深入李越为朝廷解忧,不枉当年为你挣得这个机会。坐下说。”

    杨丛义依言坐下,内心依然起伏不定,既然入武学之时他就被何大人所关注,那他在临安的一举一动,也许就在他监视之中,也未可知。

    “我观你虽为监军,但有将帅潜质,若多加磨炼,假以时日,必是大宋一员良才。其实你等深入李越拿到罪人,此战对朝廷便算了交代,但李越敌军还在扶绥未曾退去,恰如足底之疾,虽不致命,却也让人难受的紧,而广南兵将不堪大用,短时间内怕是难以击败李越,若是此战拖延一年半载,不光朝廷会被拖的疲惫不堪,失地也会变成李越人的土地,就像百年前的广源州,虽是大宋土地,可土地上生活的都是李越人,最后朝廷不得不将之放弃。眼下此战已经三个月,仍然看不到结果,我担心拖延过久,丢失的土地将步广源州后尘,所以此番把你叫来,便是有重任相托。”何监军夸奖过后,神色一变,说起正事来。

    杨丛义心下了然,前边铺那么多关系,又戴高帽,果然有事,恐怕还是难为之事。但他身为下位,哪有拒绝的权力,怕是连选择都没有。

    于是正声回道:“大人吩咐就是,为朝廷,为社稷,下官自当粉身碎骨!”

    “好。那我就照实说了,来邕州也有些时日,聚集在这里的兵将,不是避不出战,临阵脱逃,便是百般推诿,贻误战机,就连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