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燕王-第1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笥么Α?上б蛭镅圆煌ǎ貌蝗菀壮鋈チ耍凑也坏剿肴サ牡胤健U厶谝环仓荒茏靼铡�
如此这般,他才意识到,下南洋,去西洋,言语不通,恐怕寸步难行,别说做回易,跟其他国家交换买卖物资,不起冲突,能顺利登岸就不错了。
于是当他再次见到章先生的时候,便请他帮忙物色几个精通汉语和南洋、西洋语言的人才。
这对章先生来说易如反掌,不肖半天,便给杨丛义找来两人。
一个是占城人,名字叫伢伊,是一名常年跑海的小生意人。另一个是流落占城难以返回西洋的落魄商人,名字太长,杨丛义便叫他塞亚勒。
两人汉语都还比较好,能较为顺畅的进行沟通,虽然有些话他们听不太懂,但仔细解释一下,还是能明白意思。至于他们掌握的其他语言,据说不下三四种,没法亲自验证,姑且相信他们吧。
杨丛义把他们两个都留了下来,告诉他们只要能跟大宋船队达到西洋诸国,会付给他们丰厚的报酬。
伢伊本是生意人,商船翻沉,破产了,能出海挣一笔钱,他自然高兴。
至于塞亚勒,他前几年从波斯湾来南洋,结果遇到骗子,不断丢了货物,连商船也没了,这些年就靠做翻译赚钱糊口,离家多年一直觉得没脸回去,可离家的时间一长,心态就变了,现在有个回去的机会,还能获得丰厚的报酬,他自然也高兴,当即表示,他不光能做翻译,或许还能帮他做生意,如果能多付一份报酬的话。
对于这样的人才,杨丛义不会放过,一百艘海船,多付一份报酬算什么,或许真能好好利用。
就在杨丛义跟戴大人会合的两天之后,章先生带来了好消息,大王同意在毗阇耶城外划一块土地给大宋,让大宋人在此安居,但同时提出了一个要求,这块土地必须要派遣一个官员来管理。
戴大人听到这个消息,就别提他有多高兴了,就差手舞足蹈。
这是一件莫大的功勋!升官封爵,指日可待!开疆拓土,千古留名!
杨丛义也很高兴,可他想的跟戴大人不同。大宋在占城有了第一块土地,接下来就会有第二块,随着商人增多,以汉人的勤劳,大宋文化的昌盛,以后占城成了汉人的国家,重回中原统治也说不定。当然这都是后话,最关键的是,大宋在占城有一席之地了,大宋的商船在此地中转,不知道要少去多少麻烦,多赚回去多少钱。
离开大宋,他才发现自己对大宋的感情比之前感受到的要深很多很多。
作为一个外来人,之前他一直把大宋当成一个旅居的城市而已,总认为自己其实是游人,是客人,这里不是故乡,所以大宋的一切跟自己其实没有太大的关系,大宋是好还是坏,都是客观存在,任他屈膝投降,还是灭亡,都是咎由自取,冷眼旁观就是了。
自从离开琼州达到安南国之后,他才渐渐明白,不管他是从哪个时代来的,他一直都生活在中原大地上,走过的路,喝过的水,身体里流淌的血液,过去千百年,依然是华夏不变。那时他才打心底里承认,大宋其实就是他的故乡,而他从来都不是在流浪,只是在寻找过往。
就在安南的那些天里,他从心底觉得作为大宋人是一件很值得自豪的事情,因为大宋在安南这等小国面前真的就是天朝上国。
一旦对大宋有了牵挂,杨丛义就想大宋能更好更强大,所以时时都要维护大宋的尊严,处处都要考虑大宋的利益,这也许就是经受十几年爱国主意教育的结果吧。
杨丛义不知道他的这种变化是好还是坏,但他心里觉得爱国肯定是没错的!
可爱国需要付出代价,绝大多数时候还是粉身碎骨的代价!但他现在远离大宋,无依无靠,管不了那么多,真有什么代价,还是以后再说吧。
土地划定了,杨丛义陪着戴大人出城去交割察看。
占城国王划给大宋使团的土地很大,远远不止方圆二十里,初步估计,方圆五十里也不止,看着都是荒地,估计国王也不在意。
在宣威军营地里,经过讨论后,戴大人慎重的决定,这块土地暂时由张彪带领一千宣威军看守,从安南带来的金银珠宝,留给他一箱,权作军资和大宋领地建设之用,要求他在一年之内,在这片土地上建造出供人住宿的房屋,开垦出能养活他们自己的良田。
张彪多少有些不愿意,占城真的是人生地不熟,相比于留守,他更愿意在海上流浪,随船队去西洋。但杨丛义告诉他,占城也许就是他建功立业的地方,留守营地要好好建设,建成永久的营地,军队训练也不能荒废,时刻记住宣威军的名字。
三天之后,戴骢、杨丛义辞别占城国王,跟章先生道别后,带着一千宣威军离开毗阇耶,离开占城,乘船南下。
第236章 海路被阻()
趁着夏季风没有到来,五艘海船风帆全部升起,顺着微弱的北风南下。
从占城到三佛齐国,走海路南下,直线距离也在四千里以上,况且还要经过万里石塘,用的时间肯定会更多。
出使安南和占城两国用的时间太多,在拖延下去,估计会跟不上已经南下的回易船队,因而,杨丛义说服戴大人暂时放弃出使真腊,等船队返回时再出使不迟。戴大人也知道耽搁的时间太多,再去真腊肯定不合适。
于是船队离开占城之后,杨丛义带着请来的两个翻译,指挥战船行驶在前,一路南下三佛齐国。
有指针相助,一路顺风而下,十分顺利,偶有两次触礁,但好在船只破损并不严重,只有一个隔舱的淡水泄漏,对继续南下没有太大影响,也算是有惊无险。
“大人,前边海上发现许多船只。”杨丛义闷热难耐,正在舱中打坐休息,忽听军士来报,他赶紧船舱察看。
“到了!前边应该就是三佛齐国。再加把劲,明天就能靠岸。”杨丛义抬眼远望,顿时喜出望外。
从占城离开半个月后,也是就绍兴十九年三月十二,在北风彻底消失三天之后,杨丛义带领的五艘船进入南海最南端,到达三佛齐国境内。
杨丛义、戴骢登岸之后,随即就被带到大宋回易团住处。
这一片住处是黄大人跟三佛齐国租借来的,面积不小,租期十年,付出的代价也不低,茶叶十万斤,陶瓷两千件。
这片住处不算是良港,但好在附近有河流,淡水充足,补给方便。
在这里,杨丛义见到黄大人、汤鷽等人。
两路人马会合,自然要讲一番各自的历程,杨丛义、戴骢他们的安南、占城之行,自不必说,有惊险磨难,但最终结果还是较为满意。
黄大人带领的百艘海船南下之路并无惊险,他们趁着北风减弱,但还未完全消失就顺利到达三佛齐国,虽说路上没遇到多少麻烦,但到达三佛齐国之后却是困难重重。西去的海路通道被人占据,强收重税,百艘装满货物的海船,据他们所说,光收税就要收去十艘船的货物,十税一,大宋船队自然不能同意。黄大人虽然见到了三佛齐国的国王,可国王却没有多少话语权,手里没有多少权力,整个三佛齐国被五个大家族分割,国王也无能为力。跟大宋有来往的是王室,之前去进贡的也是王室,其他人根本不认账,回易船队好不容易靠岸,不交税,海路被阻,根本无法继续前行。后来实在没办法,只能先在这里租借一块地方,轮流休整,等代表大宋朝廷和皇权的回易正使戴大人前来交涉,这一等就是一个月。
海路被阻,这在杨丛义的预料之中,马六甲海峡是东西交流的主要通道,东来西去的所有船只必经此地,不被他们卡住才叫怪了。
但十税一,也确实太过分,大宋回易船队百艘海船,这么多货物,不远万里才到达这里,还没开始交易,就要先送给他们十艘船货物,不管谁都不会同意。
既然戴大人已经到了,出使沟通本就是他的差事,如果能用政治手段打通海路,那就最好不过。如果不行,也就只能缴税,或者船队旅程到此为止,所有货物就在三佛齐国交易。
但不管是缴税,还是全部在这儿交易,都会极大的损害回易船队的利益,也是就是损害皇帝的利益,如果赚钱的任务不能完成,最终会损害很多人的利益,包括黄大人、杨丛义、汤鷽,还有很多供货商贾。
因此戴大人的责任很重,商谈中黄大人、杨丛义等人一再强调,海路必须要打通,做为正使,绝对不能损害皇帝和朝廷的利益。
戴大人此次出来就是来获取资历,积累功勋,好回去升迁的,安南、占城两国已得,三佛齐国作为大宋朝贡国,戴大人很有把握他们,让他们让开海路,允许大宋船队西去。
经过商议之后,此事就全权由戴大人处理。其他人则抓紧补给,做好随时出发西去的准备。
船队行程在离开泉州前就已经确定,从泉州港离开到达三佛齐国后,船队要在这儿等待到三月,等北印度洋夏季风开始时,经安达曼海,北上孟加拉湾附近的北天竺诸国进行贸易,然后等到八月或九月,冬季风来临,其余船只顺风南下,转而往西到达波斯湾地区的大食等地,等来年三四月份夏季风开始,船队可以一路顺风东行至三佛齐国,在冬季风开始前北归。
如果没有太大意外,一切顺利,船队整个行程刚好两年。
现在是三月中旬,冬季风结束,夏季风马上开始,必须抓紧时间,船队要在四月之前穿过海峡赶往天竺,如若不然杨丛义也不会说服戴大人放弃出使真腊,直接先赶来三佛齐国,因为时间实在是不够。
戴大人带着使节团整日在王宫中与国王和五大家族交涉,进展不是很顺利,杨丛义等人负责回易,他们不得不另做准备。
在杨丛义和戴大人没赶来之前,高大人对船队之事还比较操心,等他们一来,他便完全放手了,随他们去做吧,只要能赚回钱来就行。
杨丛义、汤鷽、赵安、江恺、沈缙等人聚在一起,他们要做好戴大人无功而返的准备,要商量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来,化解船队现在寸步难行的尴尬处境。
“杨大人,太冒险了,船队为什么一定要在半个月之内离开,多等几天,也许戴大人真能找到合适的办法也说不定。”赵安不是很赞同杨丛义是意见。
汤鷽道:“赵将军,十税一,这等重税我们是不会出的,况且据我所知,这十税一还只是海峡入口处的收法,这海峡贯穿东西大海,有上千里长,这头入口处收税,那头出口处难保他们不会收税,若是海峡两头被不同的势力控制,船队一动就得交两遍税,来回就要交四次,这么一来,我们就要吃大亏。我认为杨兄的想法可行,我们有四千多装备精良的宣威军,完全可以跟这里的国王谈谈条件,把海峡控制权从几大家族手里收到国王手里,应该不会拒绝。但时间确实有些短,半个月怕来不及。”说完又看向杨丛义。
杨丛义回道:“这也是不得已的办法,海峡控制在几大家族手里,而大宋朝廷只能跟王室建立关系,这就意味着不管我们在国王身上做多少努力,控制海峡的家族不同意放行,我们的船队就过不去,所以,海峡控制权必须要控制在国王手里才行,一旦我们帮他收回一些权利,大宋在三佛齐国就会有一定的影响力,不管以后做什么,都会方便不少。
关于时间问题,为什么要在半个月之内,其实很简单,夏季风马上要在海上形成,五月份之后,正是夏季风强烈的时候,海上风浪很大,狂风一起,浪高三四丈,多大的船都不安全。在夏季风形成的前一个月,风力还比较微弱,正适合船队扬帆北上,从这儿到天竺北部七八千里,顺风一个月应该就够了。
时间紧迫,错过了四月,就错过了北上天竺的最佳时间,五月到八月之间海上时常爆发狂风,行船十分危险,等到九月以后,北风渐渐就来了,七八千里海路,逆风北上的难度可想而知,并且一旦错过合适的时间,后边的行程全都会被打乱,至少要被耽搁一年时间,多一年时间会发生什么意外,谁都不知道。所以,我们最多只有半个月时间打通海路。行还是不行,大家都拿个主意。”
汤鷽道:“杨兄,你去过天竺吗,怎么会知道起风的时间?”
杨丛义笑道:“多看看书就行了,以前遇到过一个云游天下的道人,我可学了不少东西。”
一听这话,汤鷽稍稍有些担心,犹豫道:“杨兄,这事关百艘船,八千余人,只凭云游道人的说辞就确定了行程,不会有问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