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传承为王-第2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些士卒的手中,竟然是那种硬的已经干裂的干粮。
如此难以下咽的东西,这些士卒们就着凉水吃着干粮,脸上竟然还能露出满足的笑容。
城头上所看到了这一幕幕,令这些主动前来的百姓深受感动,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官军。
之前无论是丁原,还是再往前的别的太守,在对抗鲜卑人的时候,都会将城墙周边的民房部征用,用来当做他们麾下士卒的临时军营。
还美其名曰的说,他们为了百姓都拼上了性命,百姓将自己的房子贡献出来也是理所应当。
深知外面那些凶狠如狼的鲜卑人,会给自己造成的致命威胁。
那些被征用了房子的百姓,也只能选择屈从,拖家带口的离开了自己的家园。
很多百姓都只能,在大街上临时搭个棚子暂时居住。
如果命好还能安然躲过一劫,如果命不好被流矢射中毙命,也只能怪自己的运气不好!
这还只是百姓们,所面临困境的一部分,在战事最为紧急的时候,守城的汉军往往会将成群结队的百姓赶出家门。
这些百姓大多数,只能领到一把破旧的兵刃,甚至有些人连兵刃都没有。
手里拿着烂木棍子烂刀的百姓,就被充当成了守军的补充。
这些没有经过任何训练的百姓,在面对残酷的守城战时,绝大多数连一刻钟都活不过去。
往往是一批人刚刚被赶上去,没过多久就部变成尸体被抬下来。
这样的模式已经过去了无数年,并州的百姓尤其那些靠近边疆的百姓,早就变得有些麻木。
但是现在他们却看到,一支不一样的军队。
这支军队的士卒们,宁可躺在战火纷飞的城头上,也没有一个去打扰城中的百姓。
鲜卑人已经狂攻了五天,可是整个广牧城没有一个百姓被征调,这让那些经历过鲜卑犯边的百姓,深深的被触动。
他们当时就要主动申请,要加入守军当中,就算是为守军抬抬军械,这也算是尽到了他们的一份心意。
不过他们请求,被那位赵将军十分婉转的拒绝。
而且那位赵将军还说,只要他们还有一个人活着,就绝不会让一个百姓登上城墙加入到战斗中来!
无论那些百姓如何主动,那个赵将军都不肯同意,万般无奈之下这些百姓只能暂时先返回家中。
在他们回到自己的家中之后,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传将出去之后,整个广牧城的百姓先是不信。
但是随着越来越多,胆大的人前去城墙查探之后,所有的百姓都相信了。
在鲜卑人攻城的第三天,绝大多数的广牧百姓部自发的走出家门。
他们默默的来到城墙之下,开始帮助官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那些官军则不断的劝阻这些百姓,让他们返回到相对安的家中,避免造成什么不比必要的伤亡。
可是此时的百姓变得无比固执,他们不跟官军做任何的争辩,只是默默的在那里做着自己的能做的事情。
这让官军们在深受感动的同时,又觉得自己肩头上的担子变得更重。
他们下定决心就算是自己部拼光,也不能让这样可爱的百姓受到任何伤害。
赵云和张飞在得知发生了这样的情况后,也只能任由百姓们继续下去。
不过他们还是吩咐自己手下的士卒,务必要保护好这些百姓,尽量避免百姓流血事件的发生。
接下来张飞和赵云商议了一下,他们认为自己等人现在打的有些过于被动。
虽然广牧城的城墙还能坚持下去,但是他们手下的士卒可有些顶不住了!
被鲜卑人无休止的狂攻了五天的时间,虽然自己的人和鲜卑人的战损达到了一比七,但是士卒们却被拖的疲惫不堪。
如果不能赶紧想出办法扭转一下战局,在精神和身体双重疲惫的侵袭下,很快他们手下士卒的战损就会升高。
这正是他们两人要极力避免的,在经过半个时辰的商议之后,张飞和赵云达成了共识,现在该轮到他们主动出击了。
五天的狂攻,不仅仅让他们守城一方的人感到乏累,那些主动攻城的鲜卑人应该更加疲惫。
如果他们能出其不意的打出去,一定能狠狠的打击到鲜卑人的士气,甚至有可能会让鲜卑人停止他们的疯狂!
三八六章天赐良机()
是夜在鲜卑人疯狂的进攻下,广牧城的南门悄无声息的从内部打开,一哨人马如同黑夜中的幽灵般迅速的消失在洞开的城门中。
在他们消失之后,广牧城的南门再次悄悄的合拢,一切都好像没有发生一样。
只不过此时有一个身影,正站在城墙之上,静静的看着眼前无尽的暗夜。
此人正是广牧城内,冀州军最高军事长官赵云。
今日他和张飞在经过商议之后,两人同时决定今夜的出击由张飞带队完成。
至于赵云则留在广牧城中,一个是他乃是冀州军此时留在并州职位最高的将军,必须要肩负起守住广牧的重任。
另一个就是赵云比起张飞来说,更加的稳健,万一有个什么突发情况,他没有那么容易冲动,这样更容易守住广牧。
不过此时的赵云却十分担心,因为他对于张飞来说还不是十分的放心,毕竟之前张飞有着一些不太好的记录。
如果还有此时赵云的手下,还能有一个和张飞差不多能力的大将,赵云绝对会选择那员武将而不是张飞。
但是此时赵云却没有那么多选择,毕竟他手下此时只有张飞一员大将,他也只有相信张飞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赵云在城内担心张飞等人的安危不提,张飞带着手下的士卒,此时正在快速的朝着北方的鲜卑大营靠近。
这一路上张飞不断的命人向四方探查,就是害怕遇见鲜卑人派出的侦骑。
不过这一次他的小心好像白费了,一路走来他们竟然没有遇见一队鲜卑骑兵。
这让张飞感到既兴奋又忐忑,之前他偷袭鲜卑大营的时候,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当时那就是轲比能给他设下的陷阱。
现在同样的情况再次发生,张飞十分担心这又是轲比能给他设的套。
不过此时他已经没有了退路,今夜就算拼上性命,他也要狠狠的咬鲜卑人一口。
其实张飞这一次的担心是白担心了,轲比能之前,确实算到了张飞要来偷袭他的大营,从而给张飞设下了死亡陷阱。
但是他的死亡陷阱,非但没有能坑到张飞,反而将他手下大将乌丸狄直接坑死,这已经严重的打击了轲比能的自信。
甚至他在几天之前还在不停的怀疑,是不是自己当日的安排失误。
要不然为什么,乌丸狄和他手下两万多人,竟然被敌军几千人给歼了?
这让轲比能百思不得其解,他也曾经想过是不是那队被追杀的汉军,在逃亡的途中遇到了他们的援军。
可是轲比能始终不敢相信,汉军的援军会出现的这么巧,实力会这么强,要知道乌丸狄手下的鲜卑骑兵可都是精锐。
如果说是在城外进行野战,乌丸狄那两万鲜卑骑军,绝对能把七八万汉军步卒打的溃不成军。
汉军究竟来了多少援军,才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歼乌丸狄的人马?
这已经成了轲比能心中一个不解之谜,虽然他十分想要弄清楚事情的原委,但是他却没有那个空闲时间。
因为第二天他就带着麾下的人马,对广牧城展开了前所未有的疯狂攻击,五天的时间他们整整进攻了广牧城三十余次。
每一次鲜卑人都竭尽力的进攻,但是他们眼前的广牧城却依然固若金汤,反观他的军队此时已经疲惫不堪。
如果不是轲比能,在军中的声望无人能及,现在他的手下都有可能会造反,实在是他们这几天的损失太过惨重。
轲比能之前带来进攻并州的二十万人,在还没有完立住脚的时候,就被赵云和张飞连消带打的消灭了四万多,俘虏了三万人。
等于是还没等轲比能带着人进攻广牧,他手下的二十万人已经减员到十三万,这已经令鲜卑人的军心大为浮动。
现在经过五天的攻城,他手底下的部队已经变成了八万多人,短短五天的时间,他的手下竟然又损失了将近五万人。
等于是每一天他都要损失一万人,这样可怕的伤亡已经让鲜卑人对他心怀不满。
如果不是他之前,用铁腕手段击杀了一个小部族的族长,此时他的军队肯定已经出现逃兵。
轲比能一时间是心急如焚,但是他还不能在人前表现出来。
所以他每天都在自己的手下面前强装镇定,小心翼翼的维持着此时手下无比脆弱的神经。
这还只是士气方面的原因,此时他的手下再身体上也出现了问题,作为攻城方的他们,在体力上比起汉军要耗费的多得多。
如果不是他们的人数是汉军的数倍,轲比能的手下,估计现在会累的连爬都爬不起来,更别说继续对广牧城展开进攻。
所以说此时就算轲比能想要派出侦骑保护大营,他的手下也绝对不会执行他的这个命令。
就算在他的强压之下出营侦查,估计他的手下也会在一离开大营,就会找个地方猫起来。
再说轲比能也不相信,汉军还能出城袭击他的大营。
经过五天的高强度战斗,他们十几万人都累得不成样子,更何况是城内的汉军。
再这样的思想下,轲比能都变得有些大意,更何况是他手下的那些人。
他们在被自己的同族轮换下来之后,回到自己的军帐倒头就睡。
就算是现在在他们的帐门口摆上他们最爱的烤羊,他们也没有那个精神起来吃,此时对于他们能睡一觉才是最大的享受。
这样的情况张飞虽然不清楚,但是他对胜利的执着和无比灵敏的战争嗅觉,趋势他继续朝着鲜卑大营前进。
当张飞带着人摸到鲜卑大营外的时候,他竟然从对方的大营中,听到了一阵阵震天的鼾声。
张飞当时极为兴奋的一拍大腿,他知道今夜的事成了。
不过此时的张飞,已经变的成熟了不少。
虽然鲜卑人的大营,就好像不设防一样的摆在他的面前,但是他还是先进行了一番小心的观察。
在确定了鲜卑人轮值的规律后,张飞心中已经有了八成把握打胜这一仗。
随后张飞朝着自己的手下一挥手,一行人朝着鲜卑人的大营就摸了过去去!。。。
三八七章摸进大营()
偌大的鲜卑军营此时竟然鸦雀无声,当然除了时不时传来的鼾声除外。
在长达小半个时辰的观察中,张飞总共才发现了两队巡逻军士。
而且这两队人马,都显得异常的无精打采,有些鲜卑士卒在巡营的过程中,竟然哈欠连天身体都有些摇晃。
看样子这几天鲜卑人的体力,也消耗的不少。
这样的好机会如果再无法抓住,那么张飞也就不是张飞了,当时张飞便带着手下的士卒,悄悄的摸到了鲜卑人大营的门口。
此时鲜卑军营的门口,除了八名值守的士卒外,连个鬼影都没有。
而且这八名值守的鲜卑士卒,都靠在身后的柱子上不断的打盹。
张飞朝着自己的身后挥了挥手,随后他猫着腰如同一只灵巧的狸猫一样,快速而无声的朝着鲜卑人大营打头摸了过去。
在他的身后是七名汉军精锐,这些人都是跟随冀州军多年的老兵,早就练就出一身的本事。
这样的人放在别的诸侯那里,给个百夫长都算吃亏。
但是在冀州军中,他们却只是一名普通的士卒,按理来说他们应该感到委屈或不服,但是却没有一个老兵有这样的感觉,
第一冀州军中的待遇,不是别的诸侯能比的,此时的冀州军竟然实行着军饷制,这已经完颠覆了世人的观念。
千百年来当兵吃粮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除了粮食外,没有人会主动给他们这些丘八一个大子,想要得到钱财必须要靠自己去抢。
所以才会有士卒,在攻破敌对势力的城池后,大肆抢劫的事情发生,这也成了绝大多数势力激励士气的一个办法。
但是冀州的人马却不一样,从每个人刚刚当兵的那一天,就能领到一份足以养家糊口的军饷。
并且随着战功和职位的增长,这份军饷会越加的丰厚。
不过冀州军还有一个规定,那就是想要提升职位,必须要识字而且数量要达到一千个。
这才是为什么,冀州军很多老兵还是老兵的主要原因。
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