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崛起军工-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从1949年11月中旬一直第二年3月初,柏毅所领导的自动枪械课题小组便在靶场与车间内来回奔波,一边查找故障原因,一边着手改进,一边进行测试,之所以将测试搞得如此漫长,一方面是为了对枪械的性能做一个全面的评估,另一方面也是检验其可靠性究竟如何。

    然而抛开这些积极的汇报性质的理由之外,最为重要的还是柏毅等人缺少必要的测试设备,不同于前世的枪械检验测试,有着专业的场地,四周布满了高速摄像机,应力测距器,速度测量仪,甚至连温度控制设备都会配备。

    至于高性能计算机,专业的靶位更是不可忽缺,正是在这样的强有力专业设备的支撑下,枪械设计人员只要坐在幕后的电子显示屏前,就可以将扣动扳机,子弹出膛,飞行轨迹,命中目标,损伤效果等等数据一览无遗的看在眼里。

    那个地方出现了什么问题,又是那个位置出现了异常波动,都有计算机解算的数据做支撑,只要一条条的对比数据便可快速的查找失误的原因,可是现在,没有高速摄像机,没有专业的测量设备,更没有用于计算的测量设备。

    想要搞到枪械的基本性能数据,只能用最简单的口令、秒表、卷尺以及双手和眼睛,其数据偏差之大也就可想而知,所以每当午夜梦回的时候,柏毅很羡慕以前的装备检验工作,只要坐在电脑前噼噼啪啪的输入几组数据,便可将所有情况了然于胸。

    但现在,最高级的计算设备就是算盘,最快速的测量工具就是秒表上的指针,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人工去计算,然后在一样样的去对比和查找失误的原因,如果这项工作做个一两个星期还好,要是反反复复的做三个多月,那简直会将人给逼疯。

    然而全自动枪械小组的人,却都是一群耐得住寂寞的人,不是他们有多么崇高的觉悟,更不是为了什么得失利益,他们想要的就是要将这把属于中国人自己造的枪搞好,搞精,简简单单的想法,却折射出兢兢业业的作为。

    柏毅刚开始很不适应,甚至一度都准备另组个摊子搞计算机了,然而时间上来不来得及来还两说,但就材料与设备便是两只强有力的拦路虎,可正当柏毅为了测试而烦恼之时,陈耀阳、王德化以及许许多多与他一同研制新枪的同事,却用一种简单而又纯粹的做法,令得柏毅动容。

    这就是中国军工人最可爱的地方,他们不求奖赏,不讲汇报,没有设备就用自己的双手,哪怕再难也会带着灿烂的笑,即便受到了挫折,阻碍了进度,他们也不是在抱怨,更不是在等待,而是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来解决眼前这个难题。

    或许历史记不住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但他们共同缔造的军工精神却一代代的传承下去,柏毅这个用惯了电脑,习惯了查看设备的军事装备研究生,身上自然也有着这股精神,只是他不曾发掘,没有启动而已。

    如今看着那一个个不辞劳苦,默默工作的同事们,他终于知道,中国有了他们,脊梁终有一天会挺起来,于是他抛开了不切实际的想法,拿起笔,握紧草纸,投入到这些同事当中,用笔去记录,用尺子去测量,如此终于一步步的将新式自动步枪的改进到如此程度。

    “额,老柏,我知道你一项要求很高,其实说实话,这款枪已经很好了,就说前几天,我还带去给军分区的秦副司令员打了几下,他可是喜欢的不得了,一直问能不能优先装备他指挥的部队,更何况这枪都打了一个多月了,天天将近百余发的子弹,就算铁杵也都磨成针了,枪膛有点磨损也很正常!”

    老葛哪里知道柏毅是心中无限感慨,只以为皱起眉来是对枪管的问题不满,是以出言安慰道,不过他的话刚刚说完,一旁负责记录此次射击情况的陈耀阳却认真的摇了摇头:“我们的设计寿命是枪管3000发以上,可是现在,一千多发枪管内的膛线就出现磨损和烧灼情况。

    如果仅于此还好说,关键是枪械的导气活塞,因为燃起的不断侵蚀,已经出现严重的金属疲劳,平时还好,若是在战场上,导气管损坏无异于整支枪的报废,到那时损失的可不是一支枪,有可能就是咱们战士的生命!”

    “这个……”听陈耀阳这么一说,也不止该说什么是好,只能看向柏毅,而此时柏毅也被两人的争论从思绪中拉回到现实,于是点了点头:“是呀,枪管和导气管的问题的确是要解决!”

    “的确如此,要不咱们再试试其他型号的钢材?或许能够找到一种可靠性好的材料?”陈耀阳想了一会儿,开口建议道,不过柏毅却摇了摇头:“咱们已经试了四五种钢材,可效果依然不理想,因此我觉得咱们就枪管改进的方案一开始就出了偏差,如今这一批是苏联专用的枪管钢材,效果依旧如此,所以还得想想其他路子!”

    “有什么路子比从解决材料这个根子上更有效的?”

    “当然是有!”

    “什么办法?”

    “比如说在枪管镀铬!”柏毅拧着眉头终于松开,露出一副灿烂无比的微笑……

第一百零八章 枪管镀铬工艺(下)(45)() 
“枪管镀铬?”

    陈耀阳听了这个名词之后,脑袋莫名的有点晕,他听说过镀金,镀银,镀铜,可却从来没有听说过镀铬,其实也不能怪陈耀阳孤陋寡闻,实在是这个时候的中国工业水平与世界水平落后太多。

    要知道在欧美和苏联,为枪械镀铬已经完成初步探索,开始广泛使用,最典型的便是此时已经定型并批量装备苏联军队的ak—47突击步枪,这款在日后被称为枪王之王的世界名枪,之所以能够英明永存,其中的一项重要原因,便是它的枪管和导气活塞等重要部件上进行了镀铬。

    从而使得这些部件具备优良的耐用性,抗金属疲劳和磨损率更是高得惊人,即便在泥土里埋上个一两个月,拿出来依然可以正常使用,正是靠着这般皮实耐用的特性,ak—47突击步枪才会得到世界范围内的高度认可,并长盛不衰。

    只不过镀铬这种工艺是很不错,在柏毅的前世也不是什么高超的技术,可在1950年代,这项技术却是武器装备领域的一项不大不小的前沿,因为对枪械镀铬还没在世界范围广泛推行。

    这不是镀铬工艺有多难,只是在此之前,由于冶金水平的进步,以及枪械击发击发情况的现实,并需要考虑那么多弹药燃起对枪管的损伤,毕竟各国普遍装备的都是打一枪,拉一下的大栓的栓动步枪。

    即便有些高大上的半自动步枪,其射击速率也远没有后来的突击步枪迅速,只有一些轻机枪和重机枪的枪管有这个需求,不过在普遍采用更为结实耐用的重型枪管后,这个问题好像也不是很突出,总而言之一句话,由于装备的制约从而导致在技术上并不那么迫切。

    然而当全自动枪械开始席卷全球,各国争相列传战斗力更强的突击步枪之后,武器设计师们方才发现,子弹连续的高温高压对枪膛的磨损是多么的可怕,不过想要解决这问题,也不是没办法,要么是使用更重的枪管,从材料的源头抵御磨损。

    要么另辟蹊径,寻找一个更为简单有效的方法,令枪管和其他部件的抗磨损程度成倍提高,第一个想法很快便被各国设计师丢到了废纸堆,笑话,这可是单兵使用的自动步枪,涉及指标中有着严格的重量控制。

    与其换成重量偏大的重型枪管,还不如让士兵人手一把轻机枪呢,于是镀铬这个之前应用并不广泛的工艺,便进入各国枪械设计师的眼里,由此便开启了枪管镀铬的新时代。

    柏毅从一开始便想对研制的全自动步枪进行枪管镀铬处理,毕竟这种工艺简单有效的提升枪管的可靠性,可问题是他的想法是好,但现实的情况却让他很难实施,因为想要实施这种工艺,需要很多专业的工具和化学品。

    相关的电力供给更是不可或缺,要知道镀铬工艺最核心的便是采用冲击电流施镀,这便要求厂里的电力不但要供给充足,更要有强有力的持续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电流的冲击力钱,从而令镀池内的化学物质充分反映完成镀铬。

    然而白云厂虽然有着电力供给,但这些电力时断时续,保障基本的生产上属勉强,根本无法进行电镀处理,究其原因还是负责供电的丰满水电站的发电机组时好时坏所导致的,哪怕是经过维修,另其有了供电能力,可极不稳定的电压,以及随时而来的故障,都会让电力的供给很不稳定。

    普通的机床加工还好,电压不稳定可以等一等,突然停电便可歇一歇等电力恢复继续干也没什么,影响只是进度,而不是工件本身,可是要实施枪管镀铬工艺,不稳定的电力供给绝对是大忌,要知道那一池的化学溶液,就靠着外部的持续电击才能完成化学反应,若是电压不稳或是中途停电,正池的化学溶液报废了不说,就连深入加工的枪管也会受到极大影响。

    正因为如此,柏毅虽然知道给枪管镀铬这个好方法,但却没有第一时间实施,只是不断更换材料,在试图找到替代办法的同时,也积极通过厂军管会向上级进言,希望上级能够将丰满水电站的发电设备以及相关的输变电配套设施彻底整修。

    上级部门对白云厂军管会的意见还是很重视的,其实不用他们建言,以总后首长为领导上级部门早就准备对东北的基础供电设施来一次大范围的整修,毕竟工业生产不能没有动力,而电力则是工业领域最高效也是最廉价的动力之一,保障电力供应,便是保障工业生产,更是保障经济建设顺利推进的根本。

    是以,在新中国刚刚成立不到一个星期,东北局便组建了电力抢修领导小组,同时派遣专家工作组进驻丰满水电站实施极速维修,一个月之后,聘请的苏联电力专家也进驻丰满水电站进行技术指导。

    1950年新年伊始,随着的签订,由苏联援助的两台发电机组以及三套输变电设备开始陆续安装,待到如今的三月初,丰满水电站已经能够保证持续供应,得益于此,白云厂终于能够用上电压稳定,电流充沛的源源电力。

    而对此,柏毅可是由衷的高兴,因为他在心中盘亘许久的枪管镀铬终于可以实施了,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在测试结束之后说出这个办法,陈耀阳可不清楚其中的复杂过程,他只是听这个陌生的专有名词很是好奇。

    待得知有可能是当下武器装备领域前沿的制造工艺时,更是兴奋的笑个不停,他的梦想就是要让中国的技术赶超世界,用的技术越是前沿,他便越是兴奋,干劲儿也越是充足,之前的中间型威力弹便是如此,而今又有机会学到在世界范围内还未正式推广的制造技术,陈耀阳登时便如同打了鸡血一般,直接对柏毅激动的说道:“柏科长,您说吧,咱们该怎么办?”

第一百零九章 50式全自动步枪(五更完成)() 
怎么办?当然是说干就干!

    柏毅是个下定决心便一定达成目标的人,陈耀阳也不是个拖泥带水的人,至于老葛看着又有新花样可以看,早就乐得不行,大叫着要跟去一同帮忙,于是乎几个人便返回厂部的工作室,找到王德化,又叫上任旭东等人,一同奔赴五号车间。

    在柏毅讲解一番基本原理和相应的注意事项后,全自动枪械课题组的成员便分头忙活起来,枪管镀铬说简单很简单,无非是利用电流使化学溶剂充分反应,并在这个反应中迫使铬离子分离,并附着在枪管外壁,形成一层耐磨损镀铬表层。

    不过原理是不难,但想要完整的将这套工艺做出来却不容易,其中的专业设备,行之有效的夹具,乃至重要的化学溶剂,如此种种可谓是缺一不可,不过好在柏毅在这段时间早有准备。

    就比方说那些极难获得的化学制剂,这半年来,柏毅通过厂军管会以及总后首长陆陆续续收集了不少,不然的话就算他有这个办法,要是没有这些化学制剂做配合也是没办法实现的,还有就是专业工具的设计,柏毅也是想了好长时间,才从纷乱的前世记忆中,找到一个简便的枪管镀铬方法。

    将这些设计思路讲给任旭东,这位思维敏捷的钳工只听了两遍,便将柏毅的意思彻底吃透,至于电力设备的接入与装配,王德化是个行家,再加上陈耀阳等人的从旁协助,不到一个星期,用于枪管镀铬的设备便在五号车间内搭建完成!

    ……

    “好!那我开始了!”

    穿着一身用雨衣临时改装的防护服,柏毅长长的呼了一口气,旋即将一旁用铬酐溶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