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南唐新梦-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果不其然,这九五之尊四个字狠狠敲在了柴荣的心上。柴荣来回走了两步,再抬眼一看眼前的这一片火海,叹了一口气,将佩剑狠狠地插进了地里,仰天长叹了一声:“大势已去——!陛下现在不知踪影,本王就是这大周的监国,罢了罢了,诸位随我后撤吧……”
这个逃命就逃命,还要搞得这么正式一般,虽然这些周边的侍卫内心里面都是一阵的吐槽,但是这个时候谁都不敢说出来,只求着能够早日脱身,保住一条命才是。
本就是做好了撤离的准备,就等着柴荣点头呢,赵匡胤一拍手,那面的侍卫就赶紧牵过来早已准备好的马匹。扶着柴荣就上了马。
再回首——,柴荣第一次觉得惹到了南唐,恐怕是自己这一辈做的最后悔的一件事了,其实此刻就算是无人提及,大家也都是心照不宣的了,大周这一次倾全国之力南下伐唐,本想着开疆拓土,没想到现在竟然已经是如同土鸡瓦犬一般,现在已经彻彻底底的化作了过眼云烟,往事不堪回首,只待这一次能够回到后方,重整旗鼓,至少也得修生养息个三年五载,才能恢复元气,至于南唐,恐怕十年之内都不会与之敌对了。
“驾——!”带着无限的悔恨,柴荣一扬马鞭,带着这一队侍卫绝尘而去了。
第229章 谋夺皇位()
惹到了南唐,恐怕是自己这一辈做的最后悔的一件事了,其实此刻就算是无人提及,大家也都是心照不宣的了,大周这一次倾全国之力南下伐唐,本想着开疆拓土,没想到现在竟然已经是如同土鸡瓦犬一般,现在已经彻彻底底的化作了过眼云烟,往事不堪回首……
人在失意的时候,天气也会变得不好起来。
昨夜这逃命逃到了一半,这天忽的就狂风大作,下起了倾盆暴雨来。
一行人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座小城,废了无数的口舌才叫开了城门,这才避免了在雨夜里成为落汤鸡的下场。柴荣望着窗外那不住下的雨,愣住了神。
“殿下!”赵匡胤从外面匆匆赶了回来,卸下了穿戴的蓑衣就上了楼来。
柴荣坐在窗边就像是没有听见一般,依旧还在这里望着窗外的雨水愣住了神。
“殿下?”赵匡胤小心翼翼地上前,这再一次的轻唤了一声。
“啊!?原来是元朗啊!怎么样?这一路上……”问了一半……柴荣也收住了声,停下了问话。
毕竟这话自己也问不下去了,任谁都不会想到昨夜这一场惨败,大周的全部家当可以说是损失的七七八八了。柴荣叹了一口气,转过身子,看向了着窗外,不再说话。
这边的主上一时失意了,但是作为属下的赵匡胤,这个时候还是得要把自己的职责给进到位的,谁让自己跟了这位柴王殿下的呢,整个大周的官场上,谁不知道自己是柴王殿下的得力干将呢,现在大家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
“回禀柴王殿下,卑职和属下在外面搜寻了一夜的残兵,有喜有忧,喜的是,因为这场暴雨,咱们的行踪彻底的隐去了,南唐大军在如此残酷的环境下,不可能倾大军前来追赶,但是忧的是,因为这场暴雨,咱们的人马也基本上全部失散,就算卑职最大的努力收拢,也只是收拢了一千余人罢了。”赵匡胤的这一番肺腑之言再加上这湿透了的衣衫,别提多真挚了。
“元朗,你也尽力了,这一次,南下之计实在是朝廷估量的不足,不怪你。”现在作为一个上位者,柴荣还是很能够明白,什么时候要好好的安抚一下自己的这个麾下的,既然那十几万大军已经成为过眼云烟,那么与其悲叹,也不如着手,看一看下一步该怎么办,还好自己还保了一条小命在这儿,把这一千多人的残军带回去也算是自己的心意了。
“陛下呢?有没有发现陛下的踪迹?”现如今,柴荣最关心的就是那郭威到底是死是活。毕竟郭威的安危,可关系到自己在接下来的举动。
同样明白这个道理的赵匡胤,摇了摇头,叹了一口气。“回禀殿下,陛下他作业踪迹全无,在官道上面,卑职也是询问了幸存下来我军将士他们,也都是语焉不详的,但是都得到了一个结论,那就是无人见过陛下。恐怕陛下他已经……。”
“住口——!陛下他洪福齐天必然是没有事的。”柴荣这一声怒喝,但是说完这句话自己内心也颇有些失落,若是郭威真的是没有事的话,那么接下来。自己在这皇储的位置上面,恐怕又得再呆上个十几二十年的,那么自己的那一番抱负,恐怕……真的……天不假年了。
就算柴荣能等这十几二十年,赵匡胤他哪里等得了,到时候自己年近半白,柴荣到时候才能登基。自己到时候又有什么能够有多少精力来谋划布局呢?
一咬牙富贵险中求,反正现在这郭威也已经是没有了下落了,这大周天下最为尊贵的就是自己的主子——柴荣,赵匡胤当即就起了这劝进的心。
“殿下,如今陛下他下落不明,国不可一日无君,还请殿下,您早做打算,免得南唐大军,对我大周再起什么非分之想!”
“赵匡胤你这是何意——!!!”虽然柴荣自己内心有这一点萌芽的想法,但是,尤其不能由自己说出来,更何况自己身边人的意思还是不明朗,柴荣也不敢贸贸然的将自己内心的想法全部和盘托出,所以又将这个话题抛回给了这赵匡胤。
本来就是一个野心家,赵匡胤又岂能会满足于一个小小的指挥使,左右他抬眼看了一下,那门外值守着的都是自己的麾下亲卫,赵匡胤这心中顿时大地放松了,附到柴荣的耳边轻轻地耳语起来:“回禀柴王殿下,如今陛下踪迹全无,现在正是殿下您登基称帝,号令天下的时候,虽然这新近战败,但是我大周就有数十州之力,战将千员,带甲之士足有数十万万,若是殿下您能够登上了九五之位,到时候我等军民万众一心,拥护殿下来,到那时南唐也必不敢对我大周起什么非分之想,经过三年五载的修身养息,到时候我国国力兵力回复,殿下再起一只劲旅南下进行一个报仇雪恨。到时天下,谁人存疑于殿下您呢?如此好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还请殿下您能够早做打算。”
赵匡胤的这话就如同是魔鬼的诱惑一般,可是实实在在的说到了这柴荣的心坎子里面去了,如果说这天下之位自己不动心,那又怎么可能?但是自己这一个义父郭威这么多年,对自己耳濡目染,实实在在的给自己产生一个不小的心理压力,万一说的是……万一要是郭威未死,到时候再回来,那自己可如何自处呢?这欺君罔上,到时候恐怕自己的项上人头可就不保了。
“元朗你这话说的有些道理,但是陛下毕竟还是踪迹全无,万一陛下人还在世,我这冒冒然的登基,实在得不妥呀。”
采用还是将这个皮球又踢回给了赵匡胤,要我称帝也可以,称帝的后果你们可要考虑清楚,万一郭威要是回来了,国家同时难道能有两个皇帝存在?
赵匡胤并没有答话,而是拿起了这桌案上面的茶盏用力一捏,茶盏啪啦一声,碎了一地。
赵匡胤的用力握住了残渣,手心立刻被那残渣划破了一道口子,鲜血混着茶水,流淌了整个桌子。
“元朗你……!!!???”柴荣见到此状,饶是自己也久经风浪,却也搞不明白这赵匡胤到底葫芦里面是在卖着什么药,当即就起身喝问道。
赵匡胤,当即爬起跪在地上,叩了三个响头这才垂着身子说道:“殿下可还记得昔日马嵬坡兵变那太子李亨逼迫李隆基杀掉了杨贵妃,但是后来,唐玄宗去蜀中避难,太子李亨却在外登基,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只要殿下您能够把握这先机,有我等赴汤蹈火,及早赶回都城,即了皇帝之位,到时候就算是陛下还能回来,但这龙椅已经有殿下您坐稳了,就如同先前唐玄宗那样,奉当今陛下为太上皇也就是了。当今陛下,一路风尘仆仆,家族亲人几乎尽遭前朝屠戮,早已心力交瘁,此番更是卧床不起,哪里还能操劳什么军国大事,为天下百姓计,还请殿下早日登基。“”
这话可以算是说到了,柴荣的心坎子里去了,当即就把这赵匡胤给扶了起来:“好好好,原谅你这话僭越之罪。现在陛下如今年迈,哪里还能让他再操劳这些国事,也罢,本王为了这天下,也只好做好这登基的打算,但是这登基之事可得要细细的谋划一番才是。”
见到柴荣被自己说动了,赵匡胤内心暗喜:“殿下,如今现在抢的就是一个时机,还请殿下轻装简行,一直回到都城,再做打算。”
“好,咱们现在就走。”
这一刻屋子外面的雨也不算什么了,柴荣已经能够看见那皇位在朝着自己招手了。
第230章 胜利者的欢呼()
“六弟,还真的是没想到,咱们这次居然是大获全胜!”李弘冀一手拿着这文书一手拿着毛笔得意的望着李从嘉笑道。
虽然这帐外下的是瓢泼大雨,但是这样中军大帐里面,此刻却是温暖如春,在帐门的两侧摆了两盆炭火,将这大帐里面照的是透亮又是温暖的。
李从嘉从外面冒着雨回来一面在侍卫的侍候下卸下了蓑衣,赶紧蹲在这火盆旁边,烤了烤手,暖暖身子,那一旁早就有贴身的亲卫,端上来一杯暖茶。咕噜咕噜的灌了下去,整个人都暖和了过来,这个时候听见自家大哥在那里一脸的喜悦的称赞。接过了这战后统计的文书,仔细的一瞧,不由得乐了,那后者将近十万的大军,经过昨夜一战已经可以说是彻底的土崩瓦解了。
“在昨夜在乱军之中战死的,约有1万余人。被生擒活捉、缴械投降的,这大约是3万多数。而盛夏大雨中逃散的,天亮之后又被咱们围捕或者主动前来归降的也有2万之数,剩下大约有三四万人下落不明,也许他们运气好,能够逃回了去,当然如果运气不好,也许在那瓢泼大雨之间,脚下失足掉到了桥中,那也是他们的命了。”李弘冀拍了拍李从嘉的肩,越发觉得自己这个六弟是一个福将了。
“咱们这次牛马辎重还有刀枪剑戟,可以说是满载而归了!”听着自家大哥的这般叙述,再对照着这本账簿,李从嘉内心也是无比的喜悦,至少后周这一下子损失了10万之众,少了不说,三五年之内,后周根本就没有这个能力再与南唐有任何相抗衡的能力了,更何况那张永德,为了那九五至尊的位置,如今可是有了一个天大的把柄,攥在自家的兄弟的手里面,他若能侥幸回到了那后周中去,至少在他没有当上皇帝之前,都会成为南唐,楔在后周朝堂里面最稳固的一个钉子。
“大哥,我们接下来怎么办?是趁胜追击,率军北伐,还是就地安营扎寨?亦或是是班师回朝,还请大哥想了一个主意啊,毕竟这暴雨,恐怕下个七八日也不得停,雨里面泡着也不是个事啊。”李从嘉现在内心里面可是有一团火在这里,原来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种感觉真的是能让人陶醉的啊。
李弘冀暂且不答,负着手来到了帐门之外,看了一下,外面满满的是乌压压的黑沉的阴云,已经浓得看不清光亮,也分不清是白天还是黑夜,隆隆的雷声,天气乍响。
“六弟,若是按愚兄的意思,必然是趁胜追击,但是这天气,恐怕不允许我们大军再有任何的动弹了,我军本来就是轻装前来,辎重粮草什么的,本就维持不了多久,虽然如今缴获了这么多物资,但是,还有这数万的后周大军需要安置,他们放下刀兵是服务,但是一旦让他们再拿起刀兵的话,又会成为我们最危险的敌人,所以,为兄认为,现如今就是将此战大捷的消息告诉给父皇,然后告知其我军的处境艰难,让其准许我们胜利班师回朝,同时,昭告天下让那些周围对咱们大唐还有非分之想的那些个国家有一个心理准备,咱们大唐的天威,还有谁敢来犯,再敢来犯,这后者就是一个下场,等天气晴朗之时,再整军备战一举拿下这后周的都城用郭威的项上人头,作为咱们父皇的厚礼,你说岂不美哉?”身为统帅多年的李弘冀片刻之间就在自己的胸中勾勒出了这未来的谋划,谈吐举足间已经是成竹在胸。
“是。谨遵大哥的意思。”反正现如今这场仗的主角,或者说是头号大功臣,都是自己的大哥吴王李弘冀,现在李从嘉只要做好自己的龙套角色就行,反正此战之后,不管自己在这场战役中起到了多少作用,满朝文武和那乡野之民只要一提到这大唐和后周的这一场大战,必然会有,吴王和郑王两个人的名字在其中闪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