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带着成都回三国-第3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鑫来说都是不好的选择,并且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在大义上,毕竟汉中与荆州都是暂时与刘鑫属于同一阵营的成员,荆州更是刘鑫的便宜“叔叔”刘表的地盘,在没有彻底到达天下大乱的时候,刘鑫攻打这两个地区,无疑是会陷入舆论的劣势,背上各种各样的骂名,而此时刘鑫唯一可以名正言顺攻打的目标,那便是长安城了,无论是董卓还郭李所占据的长安,都是属于那种人人喊打的情况,根本不需要什么攻打的理由,而且还能带给攻城者好的名声,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就算是董卓死后的长安,兵队流失了不少,跟着吕布也跑了不少,但是长安城内的兵队数量依旧十分可观,这也是董卓死后的长安城,各大诸侯依旧是放任不管的一大原因了,毕竟这可是大汉的故都,想要攻下长安可不容易,因此郭李二人才能够做到“挟天子以令诸侯”,而没有诸侯敢来攻打长安的原因了,直到郭李二人陷入内讧,长安城才算是被“和平解放”了。

    不过刘鑫可不会给郭李二人整合董卓残部的机会,毕竟在董卓刚刚去世的时候,长安城也是处于防守最薄弱的时候,这也是刘鑫攻打长安城的最佳机会,可谓是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因此刘鑫都打算等董卓兵败迁都长安城之后,刘鑫便带着兵马来到长安城外驻扎,然后坐等董卓身死之后,刘鑫再带兵趁乱攻下长安城,然后顺势再拿下根本没有驻军的洛阳(历史上的洛阳在董卓决定迁都的时候被付之一炬,几乎成为了一座空城,再加上董卓依旧挟持了汉献帝,因此“洛阳令”一职一直处于空缺状态下,而各大诸侯也没有入驻洛阳的打算,毕竟这个时候的洛阳已经是残破不堪,没有任何的价值了,所以更别提什么驻军了),到时候刘鑫就可以随时发兵中原了。

    所以,刘鑫觉得自己应该会在董卓死去的第一时间,乘着空隙直接出兵攻下长安城,自然不会给郭李二人大封天下的机会了,而且不得不说一句,郭李二人大封天下的行为,无疑是给大汉的覆灭添了最后一把柴,让大汉的权威完全失去,毕竟各大诸侯都成为州牧刺史,手中的实权在握,而且也算是可以名正言顺的发展自身实力了,因此那些有野心的诸侯们一个个都是拼命的发展自身实力,并且开始肆无忌惮的攻打其他诸侯,大汉从此陷入了混乱之中。

    而郭李二人之所以分封了不少汉室宗亲担任州牧刺史一职,就是希望这些汉室宗亲能够成为“内鬼”,继续分散汉献帝那最后一点可怜的影响力了,毕竟连汉室宗亲都开始无视汉献帝的权威,那么其他的诸侯又何必再听从汉献帝的命令呢?

    而且郭李二人的这个计划无疑是成功的,刘表等汉室宗亲都接受了这样的任命,并且开始割据一方,再次回到了藩王时代。。。

    当然了,这么一条毒计,这自然还是我们著名的毒士贾诩所想出来的计策了。

    刘鑫都怀疑,如果自己放任郭李二人夺权的话,那么郭李二人十有八九就会分封自己为蜀王了,毕竟刘鑫现在都已经是成都王兼任益州刺史了,想要往上面分封的话,也就益州牧与蜀王的称号了。

    不过这说到底,还是不符合刘鑫的利益,因为刘鑫可不是一个蜀王就能够被打发的,何况如果刘鑫接受了蜀王这个称号,那就代表着刘鑫就要接受郭李二人这两个反贼的分封,成为刘鑫一生的污点,这是刘鑫所不可能接受的,毕竟刘鑫是要成为下一任大汉皇帝的男人。。。

    所以,刘鑫已经下定决心,一定要在郭李二人控制住长安城内,收拢董卓残部之前,将长安城夺得在手,到时候就也可以变相的将那些有不臣之心的诸侯势力削弱,毕竟这些诸侯如果没有了某某刺史,某某州牧的身份之后,无疑就会成为一条条咸鱼了,毕竟他们就无法名正言顺的招募更多的士兵,如果这些诸侯盲目扩军的话,也会给了其他诸侯讨伐的借口。

    所以,刘繇基本上也就只能安安心心的隐居一辈子了,别指望能够出仕为官,直接当上扬州刺史了,不过在刘鑫看来,这也算是对刘繇是有好处的,毕竟以刘繇的能力而言,作为一个辅助官员还算不错,能够为上级提供大量的援助,但是刘繇坐镇一方的能力还是有所不足的。

528章() 
说完了刘繇,那就不得不再提一下刘繇的哥哥刘岱了,这刘岱本来是在刘繇之前就被当时的徐州刺史举荐为了茂才,起点不可谓不高啊,毕竟只要是一个孝廉,都可以直接被举荐为一个县令,而在汉末时期的官员制度还没有什么品级制度,所以县令在当时也算是中等偏下的职位了,而茂才的名头肯定是比孝廉更上一筹的,因为茂才不仅是需要满足孝廉的所有条件,而且还得在学识方面高人一等,因此刘岱出仕为官的时候一切都非常顺利,很快就在黄巾起义之前,走到了兖州刺史的位置。

    但是刘岱终究还是比不过自己的弟弟刘繇,因为刘岱这人不仅为人处事犹豫不决,而且有时候还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性格有些刚愎自用,最终在青州的黄巾余孽,以百万之众转进兖州的时候,刘岱便不听劝阻的前去讨伐青州黄巾贼,结果在战场上被杀,最后是让曹操得到了好处,不仅兵不血刃的拿下了兖州,还不费吹灰之力的收编了青州流浪过来的黄巾贼,变成了曹操手下的一支主力部队——青州军。

    所以说,刘鑫对于现在的兖州刺史刘岱来说,并没有任何的好感,因为这人实在是没有半分作用,也不知道是怎么当上这兖州刺史的,刘鑫都开始怀疑刘岱是不是在做侍中的时候和十常侍有着不可告人的某某交易。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这侍中一职还真是一个好位置,在这汉末三国时期出现了许多有名的历史人物,其中当过刺史的三国人物就很多,而且现在正在担任侍中的三国人物,正是历史上的益州刺史——刘焉!

    不过就现在的情况而言,刘焉的益州刺史肯定是当不成了,而且刘鑫可是把刘焉的刺史之路给几乎完全模拟的走了一遍,因为刘焉在历史上的时候便是通过同为侍中的董扶建议之下,向汉灵帝进言得到了益州刺史之位,而现在却被刘鑫抢了先,所以刘鑫觉得现在的刘焉十有八九会像历史上的刘焉一开始选择的那样,成为交州刺史了。

    不过刘鑫都为刘焉感到可惜的是,自己已经准备好了率先发兵交州,刘焉十有八九连交州都没办法去了,而且就算刘焉去了交州,刘鑫也是有办法去交州搞事情的。

    而刘虞与刘晔都对刘焉有所了解,毕竟刘焉的能力还是十分出色的,但是刘虞却对刘焉的感觉不怎么好,因为刘虞与刘焉都在洛阳城内为官,因此彼此之间的交流还是挺多的,所以刘虞对于刘焉的性格有些不满,因为刘焉太过于的信奉明哲保身了,经常是知道装作不知道,几乎参与进各种党争之中,在朝堂之上几乎是个透明人,所以这就让刘虞对刘焉有所不满了。

    不过这在刘鑫看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毕竟历史上的刘焉就是为了明哲保身才选择外出成为益州刺史的,而刘焉一开始选择的交州与之后的益州,都算是远离了大汉中心的地区了,由此可见刘焉的性格了。

    刘鑫对于刘焉虽然也是有些不满的,毕竟作为汉室宗亲,竟然在十八路诸侯讨董这样的大事件中,刘焉竟然没有任何的表示,这让刘鑫对于刘焉怀有二心的说法有些同意了,只不过让人感觉有些可惜的是,刘焉在三国初期便因病去世了,否则的话以刘焉的能力而言,虽说不一定能够一统天下,但是至少能够取代刘备参与进三分天下这个大事件中来,毕竟有刘焉在的话,刘备是没有多少可能性能够进入益州的,除非刘备继续选择依附刘焉。

    至于刘晔与刘虞的口中,如今最有权势的一位汉室宗亲,那便是日后的荆州刺史——刘表了。

    如今的刘表已经是北军中候,一个实权官职,当然了,刘表也算是何进为了自己的名声专门征用而来的,不过刘表再怎么说也是少有才名,年轻的时候就被成为了“八俊”之一,在这里不得不说,汉末时期的人们总喜欢弄八个人在一起合称为“八”什么的,好像不凑齐八个人就不对劲一样,不过能够被评为“八俊”之类的称号,也能够这个人在当时的名气很大,而刘表也不止这一个“八俊”的称号。

    刘表因为出身于汉室宗亲之中比较有名望的一支,因此刘表在年轻时就受到了良好的儒家教育,而且刘表还参加过太学生运动(说白了就是类似于公车上书之类的事件,太学生联合上书请求皇帝做某些事情,比如赦免某人的死罪之类的),因此刘表被称为“八俊”之一,但是刘鑫在翻阅治疗的时候发现,根据《张Ш杭汀分械募窃兀醣碛胪と苏乓⒀τ簟⑼醴谩⑿浮⒐夜А⒘蹯蟆⑻锪治私唬蛭街斯恕6凇逗耗┟柯肌酚钟兴盗醣碛肴昴铣孪璩轮禀搿⒎朵璺睹喜⒙彻钻趴资涝⒉T房底种僬妗⑸窖籼捶笞治挠选⒄偶笞址凇⒛涎翎瘯y字公孝合称为八友;而在《后汉书》中亦记载刘表与同郡张俭等人号为“八顾”,但是又指与张俭、岑晊、陈翔、孔昱、苑康、檀敷、翟超等称为“八及”,最终在现代人众所周知的《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取了后者《后汉书》的说法,毕竟《后汉书》算是最有权威性的书籍了。

    但是刘表于第二次党锢之祸时与同郡的张俭等人受到讪议,最后被迫逃亡,等到党禁解除之后刘表就受大将军何进征辟为掾属,推荐再次入朝,出任北军中候一职,也算是一个非常有有实权的职位,而且这也算是为刘表日后入主荆州打下了基础。

    到了初平元年(也就是公元190年),原本的荆州刺史王叡为孙坚所杀,所以当时已经掌权的董卓为了拉拢刘表这位颇有威望的汉室宗亲(当然也有可能是为了把刘表赶出洛阳,毕竟刘表当时威望也让董卓不得不忌惮三分),便上书派刘表继任荆州刺史一职。

    由于当时的荆州地区宗贼甚盛(也就是以家族为核心的小型割据势力),并且还有袁术屯于南阳,而当时的袁术手下拥有不俗的兵力与将领,并且吴人苏代为长沙太守,贝羽为华容县长,各据民兵而于当地称霸,因此荆州地区的局势非常复杂,导致刘表无法直接上任荆州刺史一职,毕竟可能会被其他势力所截杀,于是刘表也算艺高人胆大,匿名独身前去荆州,方才得以上任。

    刘表来到荆州之后,便直接进入了宜城,与延中庐县人蒯良、蒯越;襄阳人蔡瑁等人共谋大略,因为这两家都是荆州数一数二的世家大族,刘表想要入主荆州就必须依靠这两个家族。

    于是乎,刘表一来便问计于两家,最后便让蒯越派人诱请宗贼领袖中的五十五人(不过《后汉书》中记载为十五人)赴宴,并将其全部斩杀,一并收编了他们的部众,只有江夏贼张虎、陈生拥众据守襄阳(也就是荆州的治所),刘表乃使蒯越与庞季单骑前往将其说降,而荆州原本的郡守县长听说刘表威名,大多都是解下印绶逃走(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至此刘表控制了除南阳郡外的荆州七郡,理兵襄阳,以观时变。

    不过和刘焉一样,当时关东州郡起兵十八路诸侯联合讨董,而刘表并未加入讨董联军,并且刘表也在这时上表推荐袁术任南阳太守,暂时向袁术示好,不过由此可见,刘表很有可能与董卓有着不可告人的交易。

    到了初平二年的时候,野心勃勃的袁术派孙坚进攻刘表,于是刘表便派江夏太守黄祖在樊城、邓县一带迎战,一开始是孙坚击败了黄祖,并且围困襄阳,于是刘表再派黄祖乘夜偷偷出城,前去调集各郡的守军,待到黄祖率军想要返回襄阳的时候,孙坚迎击击败黄祖,黄祖被迫逃入岘山。

    就在这时,孙坚乘胜连夜追赶黄祖,却不料黄祖的部曲潜伏在竹林树丛之中,用暗箭将孙坚射死,一代江东猛虎从此陨落。

    从此以后,袁术便不再能战胜刘表。而且孙坚死后,刘表便断了袁术的粮道,使其无法再盘踞南阳,迫使袁术往兖豫方向出走,间接促成了后来袁术与曹操的匡亭之战,此举不但彻底除去了袁术觊觎荆州的野心,更借曹操军的力量削弱袁术势力,使其更加远离荆州,减少了对荆州威胁,也巩固了自己在荆州的统治权。

    再到初平三年,董卓在长安被吕布所杀,其残部李傕、郭汜进据长安,在这年的十月,刘表派使者入朝奉贡(这绝对是有问题),李傕便黄门侍郎钟繇拜刘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