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海图志-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笏尘傧氤龃ㄒ彩峭蚰选W詈笏奖愣贾荒苋「鍪厥疲〈笏吵霾涣宋鞔ǎ绾文芎粲δ忝瞧鹗拢俊�
听得这话,众人心头都是一凉,这些人虽然读书不多,但三国总还是知道的,若真是郑冲所说这般,大顺军被困于西川,还真是无法呼应白莲起事。
郑冲接着说道:“大顺虽然在西川立国,但闯王高迎祥麾下皆是各路义军组成,派系众多,互不统属。若是能在外转战,大家有共同敌人,尚且能万众一心共同对敌。但若是坐困西川,难以出川,则只能偏安一隅。这人啊,一旦安定下来,便会贪图享乐,争权夺利。我观这大顺一旦安定下来,各部义军首脑定然忙着争权夺利,互相残杀,不出一年,西川必自乱!是以我说这大顺自身难保,你们还妄想联络大顺呼应起事,真是异想天开。”
在场众人皆是鸦雀无声,柳如是眼神中闪过一丝失望之色,看来她是听进去了,以她的历史观不难理解郑冲的推测。
可沈智等人却没有,当下沈智沉声道:“危言耸听,闯王高迎祥德高望重,极得人心,更能服众,有闯王在,绝不会有人能乱西川。大顺虽然出川甚难,但也可以陈兵川东、川北,明廷必然分兵镇守,也能分薄官军兵力,我等照样能起事!”众人闻言又是大声喝彩叫好起来。
看来还是老问题,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这班人和复社诸人其实都是一类人,自信得过头了。郑冲也不气馁,当下笑着道:“其实我也只是好言提醒而已,既然诸位认为你们的计策能成功,那我也就不废话了。”
徐佛却微微沉吟后柔声道:“郑公子,你大可说说你的策略,让我们也参详一二。”沈智皱眉道:“徐长老,他是明廷军官,怎会真心替我们出谋划策?我看此人冷言冷语,便是在煽动人心,破坏我等起事之策!”
此言一出,众人都才猛然回过神来,是啊眼前这人可是泉州守备,正牌的明朝武将,他怎会真心实意替白莲教起事谋划?
郑冲忍不住笑,这些人反应也是够慢的,难怪先前起事会失败,看来农民起义这种朴素的反抗精神果然是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论是兵卒还是将领,都难有目光长远之人。
当下郑冲道:“说实话,我郑家在受招安前,其实与各位没什么两样,也是被朝廷通缉的海寇。”听了这话,众人面色稍松,徐佛则是眼前一亮,略有喜色的道:“难道郑家有意再反朝廷?若是这样,我教大可与郑家结盟,共谋大事啊。”
众人听了这才喜上眉梢,柳如是却暗暗摇头,看来她知道郑家是不会再反明廷的。
果然郑冲摇头道:“徐妈妈想错了,在下的意思是,我郑家从前也做过海寇,我父起初为寇,也是因为被朝廷欺压,不得已才与官军为敌。是以我郑家向来敬重诸位这样,不甘受压迫而起事反抗的豪杰。”
若是那些被郑芝龙剿灭的海寇听得这句话,一定是心中大骂郑冲无耻,你们郑家什么时候敬重过起事的豪杰了?
徐佛闻言略感失望,郑冲接着说道:“说实话,在下也是敬重各位,不忍看诸位再次起事失败,才说了那么多。若是诸位信我郑冲,我这里有上中下三策说与诸位听。”
众人闻言来了兴趣,这郑公子倒是像戏文里的那些神机妙算军师一般,开口就是上中下三策,一听就有些高大上啊。徐佛当下道:“愿闻其详。”
郑冲轻咳一声道:“上策便是诸位隐忍三年,培植势力,待得天下有变,再谋举事。”
听了这话,众人都是一阵失望,还道郑冲会有什么高明之策,隐忍三年,等天下有变,再谋举事?三年后谁能说得准天下大势会变成什么样?
沈智冷笑道:“郑公子真是异想天开,隐忍三年,你不是说大顺朝便要内乱了么?三年后若是朝廷平了大顺朝,我等失了援手,如何还能起事?”
郑冲道:“我说的三年可不是随口胡说,大顺朝一年之内必定内乱,三年内定会被朝廷平定。当朝廷平了大顺之后,第一件事定然就是挥师关外,与建奴再战!到那时候,你们在江南举事,这才是上策。”
众人听了之后,还是没什么反应,柳如是却听明白了,她眼前一亮,朝郑冲送来一个肯定的目光。他两人都是知道历史脉络的人,虽然此刻魔改版的明末稍有些出入,但郑冲的推测是对的,最为符合当前历史进程。
高迎祥的大顺之内,有李自成、张献忠等等野心勃勃之人,义军也是由十八路义军这样复杂派系组成。这些人安居一处,没了朝廷的威胁之后,不内乱才有鬼。就好像后世张献忠入川后,他手下大将们争权夺利,最后大西朝土崩瓦解,便是实例。
当大顺朝内乱之时,明朝定会趁势派兵平定西川。待得西川平定之后,大明朝没了后顾之忧,定然会派兵出关与建奴作战。
历史上明朝就是在洪承畴暂时镇压了农民起义之后,便调洪承畴出任蓟辽督师,统领大军出关与建奴决战。只可惜松锦之战明军大败,丢光了最后一点家底,而关内农民起义军死灰复燃,这才被李自成攻入京城,灭了明朝。
若是白莲教能按郑冲所推测的上策行事,很难说不会成就第二个李自成灭明的辉煌战绩。可惜这些人实在不足与谋,众人根本听不进郑冲的话。
徐佛也摇头道:“郑公子的上策太过遥远,三年之后的事,谁也说不准,此策太慢。还请公子接着说中下两策吧。”
第158章 郑冲的条件()
郑冲似乎料定白莲教众人会有如此反应,当下也不着恼,说实话白莲教能不能成功起事,关自己屁事?现下的大明朝已经病入膏肓,沉重的三饷加上贪官污吏的盘剥、天灾的威胁,而朝中又是党争不断的局面,即便没有大顺,没有白莲,照样会有其他的起义军出现,带领数以百万计的破产农民起来反抗朱明。
此乃大势所趋!
郑冲讨厌拖着辫子的清朝,但对于挽救奄奄一息的腐朽朱明,却也没什么太大兴趣。中兴大明,做一个朱家的忠臣,郑冲从头至尾都没这么想过。被传首九边的熊廷弼、袁崇焕们告诉郑冲,和朱明讲愚忠,那就是老寿星上吊,嫌命长!
更何况郑冲自己心中也有一团火焰在燃烧!明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天下之鼎,为何就不可问一问呢?郑冲很乐意看到有更多的起义军出现,搅乱天下,郑家才有机会问鼎天下啊。所以,郑冲才会不遗余力的为白莲教出谋划策。
见白莲教对自己的上策不感冒,郑冲也不气馁,接着说道:“那中策便是前往山陕等地筹谋起事,江南之地虽然富庶繁华,但愿意跟随起事的人少,你们可以在山陕起事,定然会一呼百应。同时山陕之地离西川不远,也可就近与大顺联手共抗官军。”
郑冲的中策可谓是中规中矩,在山陕起事是当年李自成走的老路,也正是靠着山陕庞大的灾民人数,李自成才能屡败屡战。但中策有个隐忧就是很容易被官军围困,李自成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转战多地,九死余生才杀出一条血路来的。但在山陕起事,能占据地利与人和,虽然没有上策的天时,但也算能有一番作为。
听了郑冲的中策后,白莲教诸人更是失望,徐佛都忍不住道:“郑公子,山陕三年大旱,灾民无数,那里没有粮食,在那里起事,岂不是自寻死路?”
柳如是却低头沉思,似乎在盘算郑冲的中策,最后也想明白了,微微颔首,但她还是没有开口说话,只安心做一个听众。
对于徐佛等人的反应,郑冲似乎也在意料之中,众人都只看到了江南富庶,认为在这里起事,能有作为,而山陕大旱,连吃饱饭都有问题。但他们没有意识到,正因为江南富庶,在这里起事,会有几个人跟随这些白莲余孽起来造反?反倒是山陕之地,看似缺少粮食,受困之地,但却是拥有着最广泛的群众基础,那里的灾民只剩下拼命才能活下去,去那里起事,才是生路啊。
见众人对中策也不感兴趣,郑冲也不想多费口舌解释,当下接着说道:“还有下策,这下策便是在荆襄之地起事。荆襄之地靠近西川,也近山陕,在那里起事也算可行。”
沈智闻言,沉不住气,当下冷笑道:“郑公子真是亡我之心不死,自古荆襄就是四战之地,在哪里起事,莫非是想借官军之手剿灭我等?”
郑冲也懒得废话解释,什么四战之地,哪次义军起事之初,不都是面临四战之地的困难?在江南起事就不是四战之地了么?荆襄之地,居中华大地中间位置,虽是四战之地,但也可以四面出击,只是这些人看不长远罢了。
当下郑冲也不着恼,淡淡的说道:“我上中下三策都说了,适才徐妈妈问贿赂我的条件,其实我的条件很简单,上中下三策,白莲教随便挑选,但惟独不可在闽浙赣两广这些地方起事!”
此言一出,众人都是满脸怒色,沈智冷笑道:“郑公子好大口气,闽省倒也罢了,你郑家是福建总兵,教我等不在闽省起事,还说得通。浙赣两广?那些地盘是你郑家的么?这般霸道!”
郑冲冷哼一声,森然道:“我郑冲话放在这里,若是白莲教敢在闽浙赣两广等江南之地起事,我郑家定然出兵剿灭,而且不遗余力!莫说将来,便是眼下你们在闽省的教众,要想离开闽省,也得死伤大半再走!”
孟先汉大怒,起身喝道:“我们还怕了你不成?!有种你放了徐长老,老子和你单对单!”
砰的一声枪响,孟先汉腿上中了一枪,众人皆是大吃一惊,只见郑冲一只手拿着还在冒烟的短铳,另一只手上弯刀再次架在徐佛脖颈之上,冷冷的看着一众白莲教的人道:“这都什么年代了,还整天说什么单挑!再有谁向我说单挑,他就是下场!我的条件就是这样,不能在江南起事!若是白莲教答应,我郑家还能与你们结盟,共谋大事!”
孟先汉中了一枪,咬牙按住伤口,不肯发出惨叫声来,倒是极为硬气,身旁的人急忙将他扶着坐下,火急找人来给他治伤。听了郑冲的话后,众人又是一呆,与郑家结盟?郑家不是官军么?
孟先汉忍痛大怒喝道:“我们白莲教绝不会与狗官军为伍!”郑冲冷冷的看着他道:“我有些后悔刚才一枪没打烂你的头!现在你中了一枪,快些找人医治才是要紧的,还在这里废话!”
徐佛听了郑冲的话后,微微有些心动,当下道:“先抬孟长老下去医治。”众人应了一声,都恨恨的看着郑冲,恨不得生吞活剥了他。
郑冲却淡淡一笑道:“孟长老,你这伤口最好找人把伤口内的铅弹碎片都取出来,实在不行,就一大块肉都剜干净,要是留下零星碎片,日后伤口化脓,我怕你这条腿都要锯掉,才能保命!”
孟先汉额头大汗直冒,最后忍不住晕厥过去,众人七手八脚的抬了下去治伤,至于听没听郑冲的话,按其所说的为他治伤,那就看他的造化了。
孟先汉抬走之后,徐佛皱眉道:“郑公子可否言明,为何我等不能在江南起事?”
郑冲还没答话,柳如是在一旁忽然插口道:“妈妈,他郑家是靠做海贸生意为根基的,江南若是乱了,江南的茶丝瓷器都运不到闽省,他郑家的海贸生意定然会一落千丈的。”
郑冲点点头,正色道:“徐妈妈,你也是老江湖了,须知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你们在别的地方起事,我郑氏管不着。甚至还可与你们结盟,共图大事。但要是你们想搞乱江南,那就休怪我们翻脸!”
厅上众人都是一阵沉默,原来郑冲苦口婆心的说了那么许多,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希望白莲教退出江南之地,不要在江南起事。
徐佛为难的道:“但江南广有钱粮,在这里起事很是方便,若是去其他地方,只怕……”
郑冲淡淡的说道:“江南的钱粮,你们拿不到的。朝廷对江南更为重视,江南如今供着朝廷大半的钱粮,金陵又是大明南都,岂能容你们在江南起事?若你们真敢起事,不出三个月必定会被平定!”
徐佛有些被郑冲说动了,犹疑片刻后问道:“那与郑家结盟有什么好处?”
郑冲一听,终于问了一句有水平的话了,和这些有知识代沟的人沟通,真是累啊。柳如是似乎也松了口气,看来她也早就想问这句了。
当下郑冲缓缓说道:“我们两边结盟,好处极多。一来,我们可以互通消息。你们白莲教教众广布天下,消息灵通,我郑氏需要更多内地的消息。而你们可从我们这里得到官军的消息,互补不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