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白马天下-第4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命令很快被传达下去,淮南军迅速向单猛所部发起了猛烈攻击。

    单猛又急又怒,这里的地形太狭窄,而且刚刚焚烧过,地面凹凸不平,骑兵根本无法发挥作用,被迫带着部下们不断后退。

    淮南军见击退了敌军骑兵,顿时士气大振,呐喊着从四周蜂拥而上,试图把敌军逼回城内。

    单猛抵挡不住,很快就退到了吊桥附近,这里的地形稍稍开阔了一些,他正准备发起一波反击,只听得两侧后方同时传来万马奔腾的声音,不禁大喜过望,看来是大将军和赵云将军的援军到了。他立即停止后退,带着部下们再次冲上前去。

    桥蕤望着城东和城西飞奔而来的火把长龙,心头大为震惊,敌军的援军这么快就到了,难道刘祥并未给敌军造成任何麻烦?

    那名亲信副将再次大声恳求:“将军,撤吧!再不撤退就晚了!”

    桥蕤略一犹豫,沉声喝道:“且战且退,尽量多争取一点时间!”

    这副将大声叫道:“将军先走,末将断后!”

    “小心点!”桥蕤吩咐一声,带着数十名亲兵率先撤退,由于光线昏暗,这数十人的行动并未引起淮南军的注意,否则一万多大军很可能会立即跟着撤退。

    黄猗一直紧张地盯着桥蕤所在的区域,奈何却根本看不清人影,这时见敌军的大批援军杀到,心里更加焦灼,赶紧让弓箭手们靠近河边列阵,准备接应桥蕤渡河。

    公孙续亲手打着一根火把,在护卫们的簇拥下飞奔向前,当他看到城南一片乱战的时候,心头大喜,就怕敌军有序撤退,现在在这种混战中,除非付出巨大的代价,敌军根本不可能脱离战团。他手臂用力向前一挥,命令队伍加速冲锋。

    另一侧,赵云也率军赶了过来,同时加速冲了过去。

    桥蕤在护卫们的保护下,逆着人群向前飞奔,很快就奔到了河边,迅速除下盔甲跳进了河水。

第七百五十七章 公孙续大军过淮水() 
    晨曦乍现,天色逐渐亮了起来。

    公孙续站在宿迁城南的城头上,眺望着下方的惨烈景象,脸色十分凝重。

    城外方圆数里之内密密麻麻全是尸体,其中八成以上都是淮南军。地面被鲜血所浸透,一脚下去半个小腿都会没入红黑色的泥土之中,殷红发黑的血迹一直向着河边延伸,岸边的河水本来清澈透明,此时也变成了红褐色,河水中无数尸体若沉若浮。

    昨夜桥蕤的撤退计划本来还算周全,只是因为出城袭扰敌军的三路人马迅速溃败,并未给敌军造成多少困扰。当公孙续和赵云很快就各自率领一支大军冲过来的时候,撤退顿时变成了大溃败,数万淮南军将士争相奔逃,互相推搡践踏,无数人并不是死在兵刃之下,而是死在了袍泽们的脚下。跳进河水中的时候,又有无数人因为慌乱溺水或者被同伴拖入水下,死伤者数不胜数。

    当时的场面混乱无比,幸亏公孙续和赵云即使鸣金后退,否则很可能会被淮南军拖着卷入河水中。即便如此,昨夜死于乱军中的幽州军也有数千人之多,其中战死者不到三成,剩下的几乎都是死于踩踏。

    经过前世今生的无数次杀戮,公孙续面对伤亡的时候早已做到面不改色,只是眼看着天下将定,正需要大批青壮劳力重建家园,忽然一下子死了这么多青壮,实在让他心疼万分。他前几日翻看过徐州的户籍名册,发现短短二十年间,徐州百姓就少了六七成左右,其实不止徐州如此,大汉朝各地也大都如此,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数十年间,汉人最要紧的事情就是扩充人口。他已经和吕布达成了一些协议,其中就有从倭国征召劳役这一条,除此之外,没来得及腾出手收拾的鲜卑、乌桓等塞北部落也能提供很多劳力。等到水师队伍能够顺利往来大汉朝和倭国的时候,水师自然而然就成了海军,到那个时候,不多抓一些白皮和黑gui来做奴隶简直对不起自己。

    就在公孙续无限遐想的时候,楼梯处传来一阵脚步声,公孙乙快步走了上来。

    “伤亡多少?”公孙续头也不回的询问。

    公孙乙低声道:“战死者共有四千四百多人,伤者两千多人。”

    公孙续脸色变得很更加阴沉,自己还是太大意了,根本没想到桥蕤竟然会不战而走,不但损失了六七千精锐,而且还让大半淮南军逃了,胜券在握的局面变成这等情况,怎么看都是失败透顶。

    公孙乙小心翼翼地问道:“主公,是否立即派人渡河去打探敌情?”

    公孙续缓缓点头,按照他的原定计划,对宿迁围而不攻,等到水师大军南下抄掉袁术的后路,再分兵渡河去夹击寿春,只要袁术败亡,宿迁就可不战而下。如今桥蕤弃城而逃,一下子打断了他的计划,大军再待在宿迁已经毫无意义,唯有尽快渡河进逼寿春一线才是最佳选择。马铁丹回徐州征调那些木船尚未回来,仅凭现在手中的少量工匠和民夫,想在宽阔的河面上架起几座让大军通过的浮桥十分困难,好在敌军已经全部逃走,可以先恢复那座木桥,让先头队伍提前过河去打探情况。

    “派谁去?”公孙乙低声询问,眼神颇为期待,他一直跟在公孙续身边,没有什么上阵杀敌的机会,如今天下即将大定,他也想抓住这最后的机会建功立业。

    公孙续淡淡道:“去把那座桥恢复一下,然后你带五千骑兵走一趟,看看桥蕤是否真的撤向淮南,若是遇到桥蕤的主力阻击,就立即撤回来禀报,不必与其纠缠!”

    公孙乙躬身答应,转身离去的时候目光有些闪烁,真要遇到桥蕤的主力阻拦,他一定会设法对方一个厉害瞧瞧而不是立即撤退。

    片刻之后,公孙乙带着一群工匠和民夫,扛着木板绳索等物向河边走去。

    公孙续眼中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公孙乙一直任劳任怨跟着自己,能力也历练出来了,是该给个机会让其建功立业了。

    赵云快步上了城墙,手里拿着一本册子,看到公孙续就神色喜悦地叫道:“主公,缴获颇丰啊!”

    公孙续接过册子仔细一看,不禁喜上眉梢,就凭宿迁城内缴获的这些钱粮,就能让大军支撑两个月左右,如此一来就不必急着从徐州运送钱粮过来了。

    赵云笑道:“看来桥蕤担心焚烧粮草会惊动咱们,这才没有对粮草下手,倒是便宜咱们了。”

    公孙续略一沉思,摇摇头道:“或许不尽然是这样,桥蕤既然亲自在城南断后,就表明有足够时间烧掉粮草,因此我猜测他可能并不想彻底撕破脸。”

    赵云一怔,随即赞同地点了点头,正如公孙续所说,如今天下大势已定,桥蕤老奸巨猾,不声不响留一条退路还是很有可能的。若果真如此,可见淮南军的军心士气是何等低迷,就连桥蕤这等统兵大将都在考虑后路。只是桥蕤这次不战而逃,不但把淮北重镇宿迁拱手相让,而且还白白损失了两三万人,回去后十有八九会被袁术严加治罪。

    这时东面的天空猛然一亮,一轮红日跳出了天际,随之而来的还有阵阵清风,把一股浓郁的血腥味带到了城头上。

    公孙续抬手扇了扇鼻子前面的空气,沉声喝道:“来人,让民夫们立即收敛尸体,就地焚化,以免生出瘟疫。”

    盛夏之时,尸体腐烂极快,稍有不慎就会疫病横行,因此必须尽快收敛尸体,鉴别敌我之后分别焚毁。

    一名护卫答应一声,转身向城墙下奔去。

    赵云指着河边问道:“主公,小乙带人去了河边,似乎准备架桥?”

    公孙续点点头:“不错,我准备让他带一支人马先渡河去打探敌情。”

    赵云低声道:“主公,宿迁的淮南军占了袁术总兵力的六成以上,昨夜桥蕤所部死伤不下两万人,末将认为不必再等候水师的消息,大军可直接前去攻击寿春一线。”

    公孙续苦笑道:“怎么过去?就凭那座木桥吗?咱们可是有十几万大军和无数堆积如山的粮草辎重,将士们又大都不通水性,在能够让牛马车通行的浮桥搭建好之前,咱们只能在宿迁耐心等着。子龙不必着急,我已经让马铁丹回徐州去运送大批木船过来以作浮桥之用,不出意外的话,再有三日就该到了。”

    赵云恍然,难怪昨日看到马铁丹带人快马离去,原来是运送那些木船去了。有数千艘木船在手,搭建浮桥比砍伐新鲜木料快了何止一倍。

    公孙续挥挥手道:“子龙,此地血腥味太重,咱们还是先去城北吧。”

    赵云躬身答应,二人离开城墙,策马赶往城北。

    午时,宿迁城南点起了熊熊烈火,尸体焚烧的臭味蔓延到了城中,闻之令人作呕。

    火势正旺的时候,公孙乙策马渡过木桥,深深吸了口新鲜空气,带着五千骑兵快马加鞭向南奔去。

    由于城中的空气实在太过污浊,公孙续命令队伍全部撤到城北,准备尸体焚烧完毕之后再开进城内。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尸体实在是太多了,足足焚烧了一天一夜才终于完毕,不止是宿迁城内,就连城外空气流通的地方都臭不可闻,无奈之下,他只好命令队伍向北面撤退十里,只留下了少部分人马监视着淮水对岸的动静。

    接下来的大半天时间里,淮水北岸一切正常,不见半个淮南军出现。

    城中的臭气已经基本退去,只是十几万大军还是在城外驻扎,没人愿意去城中居住,就连公孙续也不例外。

    眼看左右无事,公孙续索性亲自带着大批人手去砍伐树木,提前为搭建浮桥做做准备。

    攻占宿迁的第三天午时,马铁丹终于带着大队人马赶了过来,他让工匠们在木船的船底钉了两根圆木,然后在上面装了四个简易的木轮子,把木船当木车拖着赶路,抵达宿迁的时候比原定时间提前了大半天。

    公孙续对马铁丹大加赞赏,又赏赐了一大笔钱财,令其立即在城南的河面上搭建浮桥。

    有了堆积如山的木料,又有现成的数千艘木船,搭建浮桥的速度可谓是突飞猛进。仅仅过了三个多时辰,天色接近黄昏的时候,城南两三里宽的一段河面已经完全被浮桥所覆盖,上面铺着平整的木板,看上去就像是在河面上盖了一张巨大的木板。

    公孙续大为赞叹,这么宽的一座桥,别说是十几万大军,就算人数再多一倍,也足以在一天之内全部渡过河去。为了确保安全,他特意让数百骑兵来回策马飞奔,结果浮桥除了上下浮动之外,并未出现任何不妥之处。若非天色已晚,他当即就会下令大军渡河。

    十几万人又焦急地等了一晚上,次日天色刚亮,公孙续就下令大军渡河。

    足足花了三个时辰,十几万大军和战马辎重才全部顺利渡过淮水。

    公孙续让单猛为先锋,自己和赵云统御中军,十几万大军浩浩荡荡向着寿春进发而去。

第七百五十八章 袁公路惊闻噩耗() 
    入夜,寿春将军府的后堂内丝竹齐鸣,歌舞升腾。

    袁术高居主位,右手端着酒樽,左手随着音乐轻轻在案几上敲击。他精通音律,甚至能自己作曲,年少时凭借这一手在京城欢场中获得了不菲的名声。

    孙策挨着袁术右手边坐着,一边饮酒一边观看歌舞,不过从他散漫的眼神就可以看出,他的心思完全没在歌舞上面。

    太史慈站在孙策身后,警觉地盯着其他人。

    阎象、袁胤在左侧相陪,二人神色平静,不过眉宇间却颇为忧虑。

    孙策这次只带来了五千人马,其精锐的水师并未一起前来,所谓的支援更像是走过场,孙策给出的解释是水师另有任务,不久之后就能前来助战。不过阎象和袁胤根本不相信这个解释,他们都认定孙策十有八九是想保存实力,只是如今大敌压境,无论如何都不能惹怒孙策,因此即使心有疑虑也只能暂且按捺下去。

    一曲终了,袁术挥了挥手。

    歌姬和奏乐躬身退出,大堂内顿时安静下来。

    孙策和阎象袁胤都放下酒樽,转头看着袁术。

    袁术沉声问道:“伯符,三日前老夫询问你的水师,你说彼等另有任务,如今三天过去了,可有水师的消息传来?”

    孙策淡然笑道:“其实今天就算将军不问,某也准备把实情和盘托出。三天前某并未虚言推诿,水师确实另有任务,不出意外的话,此时周公瑾率领的江东水师应该已经抵达东莱了!”

    “东莱?”袁术疑惑的眨眨眼,完全不明白江东水师去东莱做什么。

    “妙!妙啊!”阎象立即反应过来,拍着案几大声叫好。

    孙策笑了笑,对阎象的心思敏捷十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