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争夺录-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氚烟┌补锥加煽┣ㄍ�

    开京有着许多的豪族,他们当年帮助王芳远父亲开创泰安国,但是这些人也是趁机扩充自己实力,现在哪一个不是富甲一方,手下有着数量可观的私兵,并且控制着泰安国的许多方面。王芳远觉得开京太不自由,因此想着迁往铁原,这样毕竟能施展拳脚。

    但是这个提议一出来,就是一片反对之声,不仅仅是豪族,王芳郁也反对。他说铁原城小,不足以能够支撑泰安国首都的身份。而且缺少宫殿与百官的衙署。不过这一次王芳远也任性一次。他带着他的王后以及几个亲信在不通知群臣的情况下居然走小路前往铁原。

    第二天泰安国群臣议事居然找不到国王,一打听才知道国王在铁原城。王芳郁赶快出发去铁原城。王芳远看到王芳郁来了,对他说他迁都心意已决。但是王芳郁说要设立新都,就必须要好好建设这座城池,但是现在根本没有余力这么做。王芳远最后也是无奈回到了开京,但是他还是坚持想要迁都。

    他私下里找过王芳郁,王芳郁也不是不了解王芳远的想法,但是迁都不是一个人能决定的,铁原城也有其不可克服的原因。原本平壤城是更适合的,但是平壤城现在在大乾手中。

    王芳远最担心的是他那个野心勃勃的庶兄王芳尧。他这个哥哥是他父亲与开京豪族之女所生,比他大了好几岁。其实说起来王芳远是他父亲之中第九个儿子,而王芳尧是第三个儿子。王芳尧母亲是开京豪族之女,在开京势力很大,他本人又是一个文武全才,因此也成了王芳远的心腹大患。

    如今王芳远手下十万精兵几乎全军覆没,豪族就嚣张起来了,因为王的实力减弱了,为了笼络开京豪族,不得已王芳远也封王芳尧为海皋公,将开京以北的海皋郡作为他的封地。但是这一切哪有王位来的诱人。他不满王芳远,主要还是王芳远向大乾称臣改制,而且每当大乾来使,王芳远要跪拜接受诏书,王芳远跪拜,王芳尧也要跪拜。

    泰安国自建立以来一直没有向谁称臣,直到被大乾打败,不过王芳远父亲在位之时没有改制,大乾使臣一走他还是用的皇帝的礼制,可是王芳远不仅是自己跪拜接受大乾诏书,而且改了官制与礼制。其实若是王芳尧在位,你让他与大乾平起平坐,他自认为也没这个本事,但是跪拜意味着臣服,而且主动改制,处处显得低人一等,让王芳尧心里不舒服。

    王芳尧作为王芳远的哥哥,又有豪族的支持,平时就比较目空一切,他觉得王芳远窝囊。王芳远为了笼络他,不仅仅是封他海皋公,而且任命他为判佥议府事,地位还在王芳郁的中赞之上,而且监管户曹事物。虽然王芳远做了一些改革,但是王芳尧牢牢控制了户曹,控制了财政命脉,而王尧本人也是广交豪强,王芳远呆在开京,时时感到来自王芳尧的压力。

    但是迁都铁原城就需要在铁原城修建王宫与百官的衙署,这些需要钱啊。王芳远下令给户曹,户曹判书就说国库没钱。王芳远也是很气愤,因为自从张黔弼大败之后,这帮来自豪族的官员就不把他放在眼里了。

    王芳远让白玄庆负责兵曹重新募兵,但是遭到了王芳尧暗中阻挠,因为王芳尧让户曹以各种借口不拨款,导致这项工作进展缓慢,无法重建军队,王芳远手中就没有实力。但是因为王芳远有了大乾这个外力,王芳尧也投鼠忌器。

    王芳尧曾经也派人去过大乾,也准备求娶一位大乾的公主,而且给郝连旻准备大量礼物。郝连旻没有接受他的礼物,并且说王芳尧是王芳远的臣子不能做这样的僭越之事。王芳远得知后对郝连旻万分感激。

    王芳尧一看大乾不理他,他派人去找刚刚称帝的朱万荣。朱万荣一看王芳尧的来意,十分开心,同意封王芳尧为王,并且王芳尧答应他当泰安国国王之后向朱万荣称臣。这一件事情被王芳远知道了,王芳远就将此事报给了大乾,郝连旻知道后,十分生气,让王芳远要严肃对待此事。

    王芳远得到大乾的支持,因此也做了准备。他先再一次与王芳郁和白玄庆暗中前往铁原城,因为铁原城的郡守是他的亲信。随后他下令宣称王芳尧叛国投敌,诏各地方兵马讨伐。而与此同时大乾平壤城兵马都指挥使带兵进入泰安国境内,包围了开京。

    王芳尧对此猝不及防,一下子就失去了于外面亲信的联系,王芳远派人将王芳尧在外面的亲信一一诛杀,王芳尧在开京成了孤家寡人。最后只能是投降。王芳远在大乾军队的护送下回到开京,将王芳尧和他的一些亲信手下全部免职,如此他就解决了王芳尧。

    (本章完)

第23章() 
王芳远靠着大乾获胜了,但是问题来了怎么处置王芳尧呢?他是自己的兄弟,先王的儿子。如果杀了他,必定会引起天下人的议论纷纷,最后王芳远只是将他从王室的宗谱之中去除出去,贬为庶人,圈禁于他的他的家中。

    不过这一次他联合了大乾的军队,这就意味着他现在必须依靠大乾的支持,在把王芳尧所有亲信免职之后,王芳远换上了自己人,但是问题来了。问题是他没有足够的人选可以替换。一大帮出身豪族的官员被免职,但是没有足够的人可以接替他们的工作,机构运行都出现了问题。比如户曹,官员被免了一半,工曹情况也是如此,这一下政府运作都出了问题。

    王芳远这才发现他父亲曾经告诉他豪族是这个国家的基础,这个国家依靠他们的支持而建立,如今王芳远动了这个基础,反倒出现了更大的危机。王芳远只能提拔了一匹年轻人,比如户曹判书,其实是白玄庆推荐的,之前担任的是兵曹的参判,新任的工曹判书是吏曹的正郎。

    这些主管还是有能力的,但是缺少手下办事的官员也不行,但是就是这些人处理各曹琐碎的政务,因此机构运转绝不是任命一个判书就可以恢复的。不得已,王芳远调了一批地方官员入京,这才勉强让机构能够运行。

    人才提拔是大事,提拔人才马虎不得。对于泰安国如此,对于大乾也是如此。大乾对于草原部族有世选制度,如今世选已经不仅仅只有部族贵族参与,也有一些普通人的参与,郝连旻又听从韩若冰的建议,在汉人生活地区开了一次小的考试,提拔一匹儒生为官。而泰安国这一点做的更好,王芳远听从白玄庆的建议,以国家名义正式召开科举考试,这样能让寒族子弟能够有当官上升的空间。

    与此同时颁布的就是一个针对豪族的法令,王芳远要豪族把他们荫蔽的人口全部去政府登基,分配土地,重新成为国家的自耕农。这个政策豪族自然反抗,可是王芳尧倒了,他们一下子力量涣散,现在王芳远有了大乾的支持,他们力量一时之间还不能凝聚,因此只能把这个苦往肚子里面咽下去。

    一大帮被豪族荫蔽的人口重新成了国家的编户齐民,重新为国家缴纳税收,泰安国国库收入来源增加了,而且兵源也增加了,王芳远把因为王芳尧而倒霉的豪族的私兵全部收归己有,一下子就收编了大概两万多的部队,他的威望重新树立起来,实力增加了,豪族也不得不听话了。

    不过豪族听话了也只是暂时的,他们在等着下一次的风水轮流转。就像王芳远因为兵败而威信尽失一样,豪族们等待着他下一次威望下降,他们就可以反击了。王芳远也知道,因此他一直在想如何对付这帮豪族。但是他们虽然遭受打击,但是他们仍然有巨大的物力财力,还是荫蔽了不少的人口。

    而且为了笼络这些豪族,王芳远的父亲赏赐他们大量的土地。这些土地成了豪族资产的来源。就算他们不为管,照样是吃香的喝辣的,而且养着一帮子看家护院的私兵,如果把他们得罪狠了,就是一场席卷全国的叛乱。

    王芳远自然知道这个情况,这帮豪族不能全部得罪,他们现在是力量涣散了,但是只要他们再找到一个核心凝聚力,他们就可以反扑。这个核心凝聚力以前是王芳尧,以后不知道会是谁,但是一旦有了,就是威胁。为此王芳远好好把自己兄弟筛选了一遍,发现还真有不少人有这个可能。

    这个情况愈发让王芳远决定要把首都迁往他处。他让铁原城的郡守在城内修建王宫和百官衙署,打算迁都去铁原。可是就在他下命令之后不久,铁原城郡守报告了一个情况,铁原城以前过小了,要修建宫殿与衙署已经没有地方了,只能是扩建城池,这一下还要扩建城墙。开京作为首府已经有了一段时间,宫殿,衙署完备,而铁原城就需要新建,不然无法为都。

    其实说起来开京作为首府其城市规模,宫殿的大小除了比不了当年大雍的京兆府,以及如今大魏首府的雒阳城的宫殿,但是比起其他的比如大乾的还是显得比较宏伟。大乾的都城与宫殿都是在很短时间里面修建的,因此不可能大,而我郝连旻也基本不住在这里面。可是开京是实实在在承担首都职能的,其王宫是泰安王居住办公之所,再加上他父亲娶了那么多豪族之女,这王宫小不了。

    不过王芳远不想住在这里,这里太过压抑。其实开京就是他父亲的故乡,因而以此为都,而他父亲是得到开京豪族的支持才能够建国称王。而铁原城是王芳远母亲的家乡,王芳远的父亲一直征战在外,是他母亲扶养他长大,他和母亲关系比和他父亲关系亲近许多,因而也就亲近母亲的娘家人,现任铁原郡郡守就是他母亲的娘家人。

    他母亲很年轻就嫁给他父亲,那时他父亲还只是新济国的一个中层官吏,两家因为是旧交,因此很小时候就定下亲事。后来新济国动荡,王芳远父亲乘势而起,为了得到地方豪族支持,他父亲就用婚姻为纽带,娶了很多豪族女子。这些豪族拥有大量土地,就是因为可能只是中品,下品,又或者没有品第而无法进入上层,最终同意把女儿嫁给王芳远的父亲以及支持他。

    虽然称王之后,王芳远母亲因为是原配被封为王后,但是他母亲却是没有什么豪族背景的人,因而在后宫这个王后显得低调,而那帮豪族天天在朝堂叫嚷着要王芳远的父亲废后,还是王芳远父亲念及旧情,没有这样做,而且也坚持立了王芳远为继承人,最后得以继承王位。

    从小看到这些的王芳远恨透了这帮豪族,这不喜欢这个承载着他母亲多少眼泪的皇宫,因此他要搬出去。他让户曹给铁原城拨款,又征调民夫准备扩建铁原城,哪怕宫殿小一点,布局紧凑一点,他也认了,毕竟发生了这么多,他太不喜欢这里了。

    在王芳远亲自督促下,扩建工作花了三个月完成,新的宫殿与衙署也已经建好,王芳远立即宣布迁都,带着人就迁了过去。光是国王迁是没用的,百官自然也迁了过去,作为囚徒的王芳尧,王芳远不放心他,也把他迁了过去关在皇宫之内,派人给他饭却不能和他说一句话。

    开京被当为西京,而铁原自然就是西京。这样泰安国迁都便完成了,他到了一个相对熟悉而又他觉得安全的地方,但是天下豪族,尤其是跟着他父亲开国的一批人不满了,因为这些人自从首都迁往铁原之后,待遇下降了,而王芳远一帮兄弟则是被迫也迁往铁原,王宫都变小了,何况他们的宅子,他们不乐意,集体抗议,王芳远却态度强硬,不得已他们只能搬家。

    (本章完)

第24章() 
王芳远如愿以偿将首都迁到了铁原。而在中原朱万荣没有迁都,他仍然以雒阳城为首都,但是他不再以京兆府作为西京,反而宣布雒阳城为西京,他的龙兴之地汴州为东京,汴州改为东京开封府。并且派人修建宫殿。

    朱万荣开国之后自然有许多事情要去处理。定了年号,定了国号,追尊了先祖。随后朱万荣打算乘着开国,军心振奋之际要与自己的老对头虞克宁打一仗,要打出他大魏的威风,最好能够一鼓作气解决河东。

    这一次朱万荣派来了大将,也就是保义军节度使康思安,让他率领大军攻打幽州,这一次朱万荣派来了八万大军,就是要拿下刘怀仙的地盘,那么他就可以两面包围虞克宁,为他以后对河东能够取得有利地形,而且为了放在虞克宁再一次救援,他先让康思安率领他本部兵马会和罗绍魏博军一共八万人包围潞州。

    而这一次派去幽州的军事指挥官是大将李怀贞。他带着兵马北上之后,正好遇到了卢龙军内部发生问题。这一场变故的发生原因,是由于刘怀仙有一个儿子叫刘仁光,他与刘怀仙的小妾私通,因而被刘怀仙扙斥,因此刘仁光怀恨在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