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们的1649-第5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本章未完,请翻页)说某人气场很足,并不是此人有特异功能,而是此人自信的精神面貌对他人形成的一种印象。或者说因利害关系形成的精神威压。如果双方不存在这样的关系,威压自然就不存在。万有引力是所有物体都存在的,所以引力场不可避免。但电场和磁场只能对电荷、磁体产生效果。我们前面叙述了磁场时,使用磁性来表述,在理解时,全部以磁场来替换。
法国人法拉第于1831年发现电磁感应,就是当导体和磁场存在相对运动时,导体内产生电流。而导体内通电流可导致导体中磁场中运动。机械运动可以产生电流,机械功转为电能。同样电能可转为机械能,这成为电气时代的起源。电流在导体中流动,就是电子在运动,与导体中振动的原子发生碰撞,导致被碰撞原子运动速度加快,宏观表现就是导体发热,温度升高。我们使用电阻来描述碰撞对电子的干扰。
思考:
场的强弱就通过在场中某个物体的被作用情况来测量。在地球的引力场中,在我们身体范围内,地球表面的场强很接近,我们感受不到差异。同时我们处于太阳和月亮的引力场中,海水以潮汐的形式给出了引力场中距离中心点不同位置场强不同的证据。
测量时被作用物体本身的场强要远小于待测量场强。我们身体在地球引力场中的运动可测量出引力场大小。但无法用地球作为测量物来测量我们身体产生的引力场。事实上,地球引力场太强,其干扰效果远大于我们自身的场强。在测量弱场时,需要把强场的干扰彻底消除。在同一水平面上距离相差很近的位置上,地球的引力场可以认为没有差别,此时可以测量弱场的场强(卡文迪许实验)。
当导体中原子不再对电子的定向运动产生干扰,称为超导现象。最早实现超导的温度是415k的汞。有实际使用价值的超导体必须能在较高温度下工作,一般要求是在液氮温度(77k)下可以工作。
机械功离不开相应的物质,但电能可以任意传输。当机械功可以转为电能后,工业生产进行新的阶段。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电机发出电能,以交流电或直流电的形式出现。直流电就是电荷一种向一个方向运动,而交流电则是电荷向两个方向的运动交替进行。
法拉第、安培的发现说明,电流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产生变化电场。那么变化的电流就产生变化磁场,随之又产生变化的电场。当前后变化的形式相同时,那么就意味着电场和磁场的相互产生持续进行。此时称之为电磁场。当某个位置开始产生变化的电场时,可以想象随之而来的就是电磁场持续产生,四处传播。按照前面波的介绍,就是电磁波在传播。
电磁场和电磁波,是对同一对象的不同侧重描述。场侧重反应分布情况,是静态叙述。波侧重传播情况,是动态叙述。
苏格兰人麦克斯韦总结了法拉第、安培的发现,结合物质不灭,给出了描述电磁场问题的方程组,称为麦克斯韦方程。赫兹用实验验证了电磁波的传播与接受。这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从此信息通信不再成为文明发展的约束。特斯拉、**夫(俄罗斯人)、马可尼(意大利人)都制造了电磁波的接收装置。特斯拉和马可尼同时有发射装置。而且是马可尼成立了无线电电报公司,使得远程通信进入实用化阶段。这些无线电信号按照频率划分为:长波、中波、短波。
短波通信,可以跨越半个地球之间。最初并不知道原因,后来发现短波是在地球的电离层和地面之间来回反射,到达地球任何一个角落。现在使用短波收音机,可收到世界各地的电台信号。中波信号一般就是地方电台,范围几百公里。无线电信号在水中、地下衰减很快,而长波信号的波长很大,衰减距离长,可用于水下、地下通信。
现代的手机频率比以前的短波频率高得多,衰减也高得多。所以能打手机的地方附近肯定有基站。目前基站很普及,除了沙漠、高山等无人区域,所以手机才能普遍使用。
电磁波传播的速度是光速。电荷运动形成电流,而电流的速度是电荷进行的定向运动这种的传播速度,不是电荷本身的定向移动速度。
电磁波的频率范围从0到1024以上,通常不同频率范围的电磁波都有各自的名称。普通的工业电力使用50hz的电流,无线通信使用500khz…1000khz,短波在3…30mhz,电视信号50m…800mhz,手机信号800m…3ghz,微波300m…3thz,红外线30t…300thz,可见光400t…700thz,紫外线700t…30phz,x射线30p…30ehz,gamma射线30e…300ehz。这只是一个粗略的划分,在不同的领域还有更加精细的划分。
电磁波和机械波不同,传播完全不需要介质。事实上介质对电磁波起障碍作用。电磁波传播时,不同物质对其阻力不同。导体对电磁波是绝对障碍。电磁波无法进入导体内部。所以需要电磁波屏蔽时,都用金属网来进行(电力系统输送电力,使用金属导体传送,此时仅是电流,而不是电磁波。而且频率很高时电流集中在导体的表面上,内部很浅的区域内还存在电流(趋肤深度),更深的部分就不存在电流了。所以电脑主板上电路连线都是薄薄一层镀铜作为电流传输线)。
电磁波和机械波虽然方式截然不同,但都是波,所以波的属性两者是共同的。干涉、反射、透射都是可以相互印证。横波在电磁波里面称为tem波,纵波分为te(横电)波和tm(横磁)波。
思考:
机械波对路径上的物质会产生作用,功率很大时,这些物质会被破坏。频率245ghz的微波,对水分子加热效果明显,事实是极性水分子对这个频率的微波吸收很强,全部转化为热。因此微波炉使用245ghz微波加热食品。
电离层反射30mhz以下无线电信号,超过30mhz的信号进入太空。这表明材料对不同频率的电磁波效果不同,这些材料称为色散材料。真空完全没有色散,其他物质都存在色散。色散最直接的证据就是三棱镜,白光入射,分散成七种颜色。
可见光的范围很窄,为什么我们能看到的就是这个范围呢?地球上动物眼睛的可见光范围也和人类差不太多。前面提到,只要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物体就放出辐射。太阳的表面温度大约是5800k,辐射出来的电磁波含量最高的频率大约是600thz频率,对应的大约是绿蓝色。其他颜色的含量稍低。动物演化出眼睛,那么接收600thz频率附近的最大能量光线,意味着将光转换为生物电信号的代价最低。如果太阳表面温度达到10000k,是否意味着可见光的范围就移到紫外范围了?
多普勒效应对电磁波依然有效,对宇宙的观察表明,频率大多在降低(称为红移),说明宇宙多数对象都在远离我们,宇宙在膨胀。
电磁波频率增高,波长减小。同等金属长度下,电磁波更容易从金属表面辐射进入空气(属性接近真空),此时辐射电磁波的金属称为天线(通常金属的长度或间距和波长成一定比例关系)。所以高频率的电磁波易进入空气传播。高频电子电路,必须进行电磁兼容分析,防止因电路设计不合理,导致大量电磁波在空气传播,改变了电路的性质,破坏或降低电路功能。
早期潜水艇和指挥中心联系,都是浮出水面或让天线飘在水面。后期可直接在水下进行通讯。使用频率很低电磁波进行。对应的波长很长,这样的发射天线就必须很长。
电磁波在空气传播,遇到金属,则在金属表面引发感生电流(接收天线原理),同时金属对电磁波会产生反射。雷达,和声纳原理相同,都是探测目标的工具,区别仅是雷达使用电磁波。机械波遇到弹性不同的分界面产生反射,电磁波则是遇到电磁特征(称为波阻抗)不同的分界面产生反射,尤其是空气和金属。潜水艇表面使用孔阵列橡胶层来消除声纳反射,隐形飞机使用吸波材料(波阻抗和空气相同,电磁波抵达吸波材料表面时无反射,但电磁波在吸波材料内传播时,损耗非常大。当遇到金属表面反射时,再次被吸收,最终反射进入空气的电磁波很微弱)来实现降低反射。由于材料都是色散的,吸波材料也只能对特定范围的电磁波有效。但吸波材料为什么还是很有效?飞机的外形对隐形也很重要。飞机的下部完全是一个平面,雷达电磁波反射回去很难回到雷达所在地位置。如果下部是符合流线型的曲面,总有某部分曲面反射的电磁波是可以回到雷达的。巡航导、弹对隐形要求不高,因为飞行高度很低,处于远程雷达的盲区内。当被发现时,距离已经非常近了。所以巡航导、弹完全按照流线型制造。洲际导、弹也不需要隐形,因为洲际导、弹
(本章未完,请翻页)回到大气层时,表面温度很高,形成电离层气罩,雷达很容易发现,无所谓隐形。
可见光是频率在特定范围内的电磁波。和通常我们所认知的电磁波频率相差很大,所以表现形式也不同。金属对电流而言是良导体,对应电磁波却是屏障。电力传输线、集成电路、电脑cpu,频率从50…3ghz的电流,都在金属中传导。空气、纯水、玻璃、水晶等材料对于电流而言,这些都是绝缘材料。却允许电磁波传播。人工产生微波以下频率的可控电磁波主要是电路产生电流,这些电流在金属表面辐射出去电磁波,频率由电流频率决定。频率更高的电磁波采用和自然界相同的方法,让原子的电子从高能位置降到低能位置,产生辐射高频电磁波。
思考:
我们通常认为空气、玻璃是透明的。也就是说这些材料对可见光的损耗作用很小。那么透明就可定义为对电磁波的损耗程度。损耗越低,透明度越高。当电磁波频率变化后,材料的透明度也随之变化。石英,对可见光是不透明的,对紫外线却是透明的。
光在不同透明材料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当两者透明材料中一起,光从一种穿越到另一种,路径会发生变化。如右图,光线从a点传播到b点,路径发生偏折。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0万公里/秒,在水中速度为空气中的3/4从a到b,有无数条路径,但光的这条路径是行程最短的,也就是传播时间最短的路径。但看起来却比从a到b点直线距离长!因此光传播的路径是折线,称为光的折射。在光速不同的介质间传播,折射必然出现。波传播时,走得就是最快路线!正常的折射普遍利用制造望远镜,使用凸透镜和凹透镜组合。对于微**段的电磁波,让正常材料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可以使得整体产生凹透镜的效果,进行战术欺骗。
当b点向水和空气的分界面考虑时,a点比b点靠拢得更快。最后,a点进入界面,而b点尚在水中,此时光线从b点沿着这条路径传播,将不能进入空气中,而是反射回到水中!这种现象称为全反射。现代光通信使用光纤,光纤外包裹着涂层,光在涂层中的速度大于光纤中的速度。那么只要光的入射角度合适,就会发生全反射,保证了光束的完整性。(当发生全反射时,光的反射点所接触的高光速区域虽然没有光线,但却存在凋落场,是一种准静态的场分布,在分界面上场最强,随着远离分界面,场越来越弱,按照指数衰减。事实上,从凋落场的变化也可以获得光纤内部的信号。也就是说窃取光信号不必剪断光纤。)
大量动物都有伪装能力,皮毛和环境的协调使得在可见光条件下,很难分辨动物和背、景。军装中的迷彩服也采用这种形式,并根据作战区域不同有各种迷彩服类型。当照射的电磁波频率发生变化时,这些伪装不值一提。雷达使用的频率相对可见光很低,在微波频段。但是在雷达扫描下,再出色的迷彩服也没有用处。蛇采用红外线感受器官来侦测猎物的所在,此时伪装完全失效。最早的空空制导导、弹就以响尾蛇命名。不过早期红外线制导的缺陷是无法判定太阳和目标的尾气,当远距离飞机向太阳方向飞行时,导、弹易被误导。在精确确定温度后就可以降低失误。
大雾天气,很难看到远处情形。此时红橙色的灯光相对照射的更远一些。雾天空气中的微小颗粒,对光有散射作用,阻碍了光线的传播。可见光中波长最长的是红光,700nm(纳米),最短的是紫光,400nm。(肉眼对紫色相对不敏感,蓝色较醒目)由于波长差了将近一倍,红光绕射能力强于蓝光频率越高。故频率越高,波长越小,绕射能力越低,散射越强。所以天空是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