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大明帝国-第1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厚照顿时高兴了起来,他相信这个问题有人答上来的概率不大,除非有人像他这样学贯中西,博览古今。

    五色鱼,典出安徒生童话,渔夫与五色鱼的故事。

    但是朱厚照很快就发现了他白高兴了一场,人家的五色鱼跟小孩子看到的五色鱼并不是同一个品种。

    水往东北流,穿过山涧,积成深渊,潭水升涨,深不可测,水中有五色鱼。这个典故出自北魏晚期郦道元的水经注。根本就不是西方蛮夷哄骗小孩的童话。

    我的个老天爷啊,朱厚照觉得自己的连都快没了,天知道为啥子刘健总是出些他不知道的题目,幸好他没有参与到这次考试中来。

    然后刘健抛开书本又爆出了一大堆的各种鱼。

    什么半面鱼、微禹吾其鱼、龙鱼、直哉史鱼、卧剑之鱼、同队之鱼。还有一大堆的朱厚照根本就没有停过更没有看过的典故。

    到头来朱厚照被唬的一愣一愣的,此时他才发现这些古代人的记忆力是何等的可怕,不说刘健出题的时候由捧着书本道放下书本,从诗经到会稽志,从诗歌到散文,简直是无所不包。

    答题之人更是闻言便奋笔直书,杨慎这个小混蛋从头到尾都没有停下过一刻,只是偶尔有的让许多大臣抓耳挠腮思考不出来的题目才会皱下眉头,略微思忖一下立刻就又写了出来。

    不过是半个时辰的功夫,刘健便宣布了答题结束。

    朱厚照看了杨慎一眼,发现他还在写,并没有要停笔的意思,心中不由的捏了一把冷汗,心说这小伙子还是比不上这些官场老油条。

    搜上答卷来一看,朱厚照不由得赞叹一声自己朝堂上的这些人果然个个都称得上是饱学之士。刘健抛出来的问题大多只有两三个题目没有被人答得上来,更是有几个官员的答卷满满当当的一个不露的全部答了出来。

    朱厚照更是心中到了低谷,恐怕凭借这些答卷,杨慎得胜的概率已经不大。他虽然不知道,但是从答卷上来看这些整日里忙着斗争的官员除了喝花酒逛青楼之外并没有把书本放下。

    朱厚照看的有些心虚,他有点不相信这么多的东西杨慎都能一个不拉的回答上来。因为这里面不止是四书五经,还有着其他的诸如水经注,庄子,战国策之类的书,甚至还有明朝人本根就不算太在乎的诗词。

    几个冷僻点的诗人朱厚照举双手发誓他在唐诗三百首上看都没有看到过。

    但是当杨慎的卷子从几个频频点头的大佬传到朱厚照的手中的时候,一切都尘埃落定。朱厚照到了这个时候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牛逼,什么是真正的博学第一,战无不胜。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出自长安秋望(唐)

    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这他娘的在诗人如同群星璀璨一般的盛唐根本就是流星都算不上的人物,在后世的记载中只有简短的一句生卒年不详就足以知道这个人是多么的不受重视。

    可是杨慎答了出来,还顺手写出了全诗。

    当然,这并不算什么,因为同样有不少的官员也答了出来,虽然仅仅是写出了一句诗,但是朱厚照相信全诗四句话一定也都在他们的脑海中。

    但是连什么直哉史鱼、微禹吾其鱼这些一看就知道不是什么正经鱼的东西都被杨慎给标注了出来,出了出处中的哪一章哪一句,甚至连后来其他文人的注释,比较经典的引用都被他写到了纸上。

    比如龙阳泣鱼。出自《战国策·魏策四》:“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馀鱼而涕下。

    除了写出这些正规答案之外,杨慎还顺手写出了元·白朴《梧桐雨》第一折里所用到‘妾蒙主人恩宠无比,但恐春老花残,主上恩移宠衰,使妾有龙阳泣鱼之悲,班姬题扇之怨,奈何?’的引用。

    朱厚照在内心中咆哮,写元曲的他只知道一个关汉卿好么,其他的都是谁谁啊。

    最后在一众内阁重臣的评定之下,杨慎的学识当之无愧的评为第一,连续多参与考试的官员都直言自愧不如。

    因为刘阁老出的题目他们只是答满了一张纸,而杨慎则足足答了三张,足见分量重了多少。

    杨解元,博学第一!

    (本章完)

第177章 三个臭皮匠想臭诸葛亮() 
乡试之后转过脸来的第二年春天便是春闱。

    明朝春闱延续元制,在二月举行。所以乡试之后确定自己榜上有名的新科举人家住的远些的往往等不及过年便开始从老家往京城赶。

    这便是传说中的进京赶考。

    而每逢会试之时,同样往往是各种家资丰厚,又家中有女的地主老财们投资的时候。

    趁着那些穷鬼书生还没飞黄腾达,赶紧投资一下拉拉关系,把自家的女儿送到人家的床上去,说不定看好的潜力股一鸣惊人,高中状元。

    到那时自家的小姐可就是状元郎的娘子,麻雀变凤凰指日可待。

    哪怕潜力股中不了状元,但只要不名落孙山,都算是没有投错资。

    所以朱厚照在京城闲逛之时,常常会听说举子某某和某某一不小心就成了连襟。

    仔细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他们那的土财主家中有两个女儿,同时对这两位进京赶考的穷逼送了套一模一样的衣服,不多不少的银子。

    结果一个考上了,一个没考上,后开两个姑娘都说自己投资的那个是考上了进士上演了一出二女争夫的戏码。

    朱厚照听后哑然失笑。

    不过很快他就听说了一个几乎让他笑破肚子的事情,之前的两个女子与这个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了大巫。

    话说是这样的,说住在状元客栈里的两个书生喝着酒的时候突然就打了起来。

    旁边人拉架的时候才知道,原来这二位在进京赶考的时候同时遇到了一户财主,在借宿的时候与财主家的小姐有了一夕之欢。

    巫山云雨之后,小姐亲手送上白银二十两,亲自做出的棉衣一套。泪眼迷蒙的十里长亭送别了进京赶考的书生,等待他高中之后回来迎娶自己。

    而书生也是深为感动,发誓自己一旦榜上有名,蟾宫折桂,必然会回去迎娶小姐,与她同结百年之好。

    这在话本小说里都算是极为让人感动的故事。

    但是,遗憾的是小姐资助的并不是一位书生,而是两位。恰巧这两位又在一起喝酒回忆往事激励自己,结果都从各自的话里听出了点熟悉的感觉。

    后来双方一验证,发现竟然是同一位女子前后夜的送别了二人。

    故而在朱厚照的面前大打出手,责骂对方亵渎了自己的女神,先前的那个委屈,后来的那个冤枉。

    双方你来我往打的不亦乐乎,场面那叫一个热闹。

    但是这远远还不是故事的高潮。

    就在朱厚照坐在一旁喝茶看戏的时候,呼呼啦啦的从外边又冲进来十来个人,吵吵嚷嚷,边走边打,直接就冲进了状元楼。

    好家伙的,朱厚照放眼一看,这一群十来个人和先前互殴的两位穿着一样的衣衫,比葫芦兄弟乘以二还要整齐,整个一中国足球队。

    不用听这群人嚷嚷朱厚照就几乎猜出来其中的因果关系。果断是那位柔情似水的小姐给在座的各位都投了资。

    “不把鸡蛋放到同一个篮子里,真是极好的投资手段,不愧是女中豪杰啊!”朱厚照一口茶就喷了出来。

    旁边的杨慎也是目瞪口呆:“有枣没枣先打上三杆子,兴许就有一个高中了呢。”

    王守仁更是语出惊人:“此女子真是不烦,还未会试状元郎已是在她心中,状元娘子的头衔恐怕是逃不出她的囊中了。”

    一场闹剧很快就在兵马司衙门的暴力调停下归于平静,不过因为这些人大多是举人的身份,衙门的人并没有动手抓人,只是教训了一顿便了事。

    如果真的就按照***来算的话,这支国足队伍恐怕没有一个能参加今年的会试。

    然而朱厚照却对身边的人笑言道:“有没有给钱,算什么****说来还赚了二十两银子,只能算是被嫖。”

    此话传播出去之后,一时间引为笑谈。

    但不久后的将来,却成功的成为大明官场里的一股子歪风邪气。许多原先只敢偷偷摸摸喝花酒的官员开始明目张胆的逛青楼。

    被风纪官员抓住之后还大言不惭振振有辞,说老子又没有给钱,哪里算的到********不过这都是朱厚照以后要解决的问题,暂且不提。

    就目前而言,形式一片大好。杨慎不负所望的得到了博学第一的名头,这样的成绩在朱厚照用报纸的推波助澜之下很快就传播到了全国各地。

    不过一个月的功夫,天下就无人不知杨慎在朝堂之上笔战群儒的事迹。以至于一旦有人介绍杨慎,首先就说博学第一,然后才会提到他爹是尚书杨廷和。

    如此的声望纵观史书也没有几个人达到这样的高度。到了这种境况,朱厚照就等着这小子在会试上继续起飞,殿试上亲自点了他的头名状元。

    二月七日,朱厚照很是同情的派人给手下的三个举人送酒壮行。苦逼的日子就要来临。

    会试同样分为三场考试,四书五经文,五言八韵诗,还有一个策问。

    但是作为比乡试更为隆重的考试,这里的每一场考试都要先一日进场,后一日出场。

    三场考试分别安排在二月九日,十二日,十五日。拿九日的四书五经文的考试来讲,八日进场、九日考试、十日出场,紧接着便是十一日进场。

    换句话说,杨慎和王守仁、唐伯虎这三个苦逼得在高不过一米七,宽不过一米二的狭窄号房里待满九日,而且吃喝拉撒睡皆在号房之中。

    其中的痛苦可想而知。

    但每逢科举,还是有数不完的考生把这些茅厕大小的房间塞的满满当当。对这些人来讲,小小的号房就是个茧子,要么破茧成蝶,要么活活闷到死。

    说句心里话,会试这几天朱厚照比考试的几位还要紧张。

    毕竟天下卧虎藏龙,评卷之时又都是匿名评审,万一出来一个猛人把杨慎给压了下去,那么朱厚照的心血可就付诸东流了。

    九天时间一晃而过,朱厚照好似一个陪着孩子高考的家长一般,在他们考完试之后立刻就好酒好菜招待。

    而他早就差人去了礼部,等待成绩。

    最终,朱厚照的担心明显被证明是多余的。

    杨慎、王守仁、唐伯虎并列第一,四书五经文杨慎做的最好,五言八韵诗唐伯虎第一,至于策论,王守仁下笔如有神。

    殿试之时,朱厚照力排众议,杨慎和王守仁并为状元!

    (本章完)

第178章 千里转移() 
杨慎火了。

    作为正德朝第一位也有可能是最后一位连中三元的彪悍人物,杨慎的光芒完全覆盖了同样被点了状元的王守仁。

    纵观大明两百年历史,进士如同过江之鲫,两榜状元同样如同白菜烂大街,但连中三元者一只手都用不了就能数得过来。

    从乡试中的解元,到会试中的会元,再到殿试中的状元,这一路下来如同千里走单骑,不过关斩将都不成,所到之处必然墨流成河。

    尤其是会元和状元,想要得到跟后世中中考和高考可大不相同,每一次考试都是在和顶尖的人才相抗衡,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各省的省状元之间的大比拼。

    然而杨慎终究是胜了,还胜的很漂亮。连中三元,博览第一,这两个名头让他开始有了足够的声音为朱厚照发声,为朱厚照降服那些桀骜不驯的读书人。

    这一次,杨慎再一次拿出了朱厚照传授给他的资本论思想,在报纸上发表了他的独特言论。

    资本论虽然是卡尔马克思用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著作,但是书中的内容却是完完全全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

    可以说马克思的资本论才是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本质,描绘资本主义社会巅峰的伟大巨作。

    由浅入深,由初级到高级,朱厚照一点一滴的从中汲取能为明朝资本主义萌芽所用的知识,然后让杨慎融会贯通,和他自身的儒家学识相结合,最后经过报纸送到了许多读书人或者能识文断字的商人的案头。

    当然,仅仅做到这样还是不够用的,杨慎学识渊博,文采极佳,但是大白话的文章他就写的不太好。

    所以锦衣卫的人就又派上了用场。这群本身就身份各异的人在朱厚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