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日本1946-第1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唐宁并没有抢到太多的股份,但这并不影响唐宁想与王安交流一次的**,因为他实在是不想看到王安由于一些固执的原因而重蹈曾经失败的老路。因此他拜托魏德迈帮他安排了一次与王安的会面。

    对于唐宁的邀请,王安感到有些意外,不过对于这个在日本发家的美国商人,他倒是有所耳闻,于是欣然接受了邀请。

    见面寒暄之后唐宁便开口问道:“我知道王安先生出身于中国,不知道你对于公司的发展是想采取家族制还是公司制呢?”(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四章 崩溃的原因() 
唐宁问这句话是有原因的,因为后世王安电脑帝国崩溃的一大原因就是他固执的执行家族制的管理。虽然王安生活中美国、成名于美国,甚至后期都加入了美国国籍,但他并不喜欢美国的公司制度,他曾经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作为创始人,我对公司有完全的控制权,我的子女也有机会证明他们管理公司的能力。”

    因此在1986年王安退休的时候,不顾董事会和高管的反对,毅然让自己36岁的长子王烈出任公司总裁,又让幼子出任传播公司总裁,这让公司上下大为失望,许多人当即离开公司,这其中就包括了后来入主思科,将思科由六亿市值带到了4440亿的约翰…钱伯斯。

    事实证明,王烈并不适合担任公司总裁,他掌管公司仅仅三年时间,王安电脑便正是向美国联邦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因此唐宁这样问就是希望能够劝阻或者改变一下王安的观念。

    不过可惜的是王安好像根本就没听明白唐宁的意思,很自然的答道:“我创办的公司,自然是希望由我的儿女来继承了。”

    唐宁继续尝试劝诫道:“可是王安先生,您这样的决定并不符合现在的管理模式啊,连杜邦家族那样的老牌家族都已经放弃了家族制度了,您再做这样的尝试还有意义么?”

    王安皱眉道:“唐宁先生,我明白您的意思,我也知道杜邦家族改组的事情,不过我与你们不同,我是中国人,从小接受中国的文化熏陶长大的,我对儿女的教育方式也是纯东方的,所以我虽然现在生活在美国、事业发展在美国、甚至我的国籍都已经变成了美国人,但我的骨子里还是一个中国人,既然是中国人。那就要按照中国人的模式来做事。”

    唐宁心道你以为我就不是中国人啊,不过你与我的情况不同,我的产业如果不给我儿子的话那才真的要出事,而且他更多的时候都是作为一个象征来存在的。可你这不同啊,你这种业务型的公司如果没有一个能力突出、魅力足以服众的人来管理的话,那不出乱子就鬼了。

    眼见唐宁这样的脸色,王安也知道唐宁并没有接受自己的观点,便笑着说道:“可能唐宁先生对于我们中国的文化不够了解。在我们中国有个专有的名词叫做顾命大臣,我来给您解释一下。”

    这个词唐宁哪里需要王安来给他解释,他自然明白王安的意思,他是以为他手下的好多人都是他从微末之时提拔起来的,他对他们有知遇之恩,所以他们就应该忠心于自己,甚至忠心于自己的子女,就像诸葛亮之于刘禅、就像程英之于赵氏孤儿,但很明显这是不现实的,现在在中国人里找这样的人都找不到呢。更不要说对于一帮子从没接受过这种文化培养的西方人了。

    又劝了一会儿,唐宁眼见这个问题一时难以改变王安的观点,便抛出了第二个问题:“如果有一天,您获得了一笔大生意,但是这笔生意要求您必须得跟ibm通力合作才能够完成,您会同意么?”

    王安毫不犹豫的说道:“绝对不可能,我跟ibm永远都没有合作的机会。”

    唐宁心中暗叹,这就是王安失败的另一个原因,他把仇恨看的太重了,在苹果大力发展p(个人电脑)的时候。ibm和王安对此都不屑一顾,觉得搞个人电脑是一件非常荒唐的事情。

    可是在随后的p浪潮里,ibm率先醒悟,王安也迅速研发出了速度比ibm更快的p产品。但是由于王安与ibm的仇怨和执念,王安走了一步错棋,因为他居然选择了自己的产品与ibm不兼容,可是即便王安当时的实力再强,也无法与ibm相比,人家可是与美国国防部合作的主儿啊。你跟他都不兼容,那不纯粹就是凭借一己之力跟整个行业抗衡呢么。

    反观一向极为保守的ibm,反倒是采取了开放政策,团结并培养了一批p兼容设备厂商,使之与ibm成为了一个松散的联盟,这其中就包括了后来的世界首富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和因特尔的安迪…格鲁夫。即便王安特意去拜托这两个人脱离ibm的联盟,但也均告失败。

    其实王安的这个选择唐宁也很是能够理解,现在如果让他跟三菱或者东映合作的话,他也不会同意,不过与王安不同的是,唐宁的产业是多点开花,即便放弃在电影和重工业上的发展,他依旧能够活得有滋有味。

    “据新华社讯华盛顿消息:美国垄断资本为了疯狂追逐利润,不顾人民死活,让大量工业废水流入河道湖泊,工厂烟尘随风乱飞,有毒气体到处扩散,造成极为严重的空气和河流的污染,大大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严重破坏自然资源。这是美帝国主义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的一个方面。

    据美国报纸透露,在美国每年约有两亿多吨的污染物飞到空中。其中各工厂烟囱里飞出去的烟尘约五千万吨,重工业部门排出的氧化硫达二千六百万吨。每逢气压低时,城市内烟雾弥漫,空气令人窒息。去年夏天,纽约、洛杉矶等城市就有好几天笼罩在浓烟毒雾之中。据法新社的一篇报道说:“纽约的居民,即使不吸香烟,每天也从呼吸中吸进相当于一包半香烟的烟。”

    美国的河流湖泊的污染情况更为严重。据估计,每年从工厂和城市居民区排出的污水有四十五万亿吨。美国《明星晚报》的一篇文章带着讽刺的口吻问道:“你们的河流有好看的颜色吗”文章说:染料厂把波托马克河成段的河水染成鲜红色和蓝绿色;南方的纺织厂把河流染成乳白色;石油企业把特拉华河染成黑色。洁净的河流已经不复存在,现在只有肮脏、比较肮脏和最肮脏的差别了。美国五大湖泊之一的伊利湖,多年来不但鱼类全部死绝,甚至连蠕虫也找不到,成为一个“死湖”。附近另外四个大湖的鱼类也大批死亡。”

    大家敢想象么?这是1971年3月11日在《人民日报》上国内痛批美国环境污染的报道,不知道大家看到感觉如何,起码唐宁看到的时候是觉得荒谬无比!(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五章 日本雾霾() 
陪同唐宁来到美国的樱井看到唐宁这副复杂的表情好奇的问道:“托尼,你这是看到了新闻啊,怎么表情这么怪异。”

    唐宁抖了抖手中的《泰晤士报》说道:“你看看,现在连中国人都在报纸上抨击和抱怨美国的空气质量太差了,喏,我现在看的就是中国在《人民日报》上刊发的评论!”

    樱井不以为然的说道:“我还以为是什么呢,原来是空气污染啊,这世界上哪个工业化国家没经历过污染问题啊,伦敦雾都之称是怎么来的?巴黎的莱茵河更是曾经被污染的被戏称为“人钓到河里是先被毒死之后才被淹死的”,但是人家现在都治理好了,现在的莱茵河里都能钓鱼了,虽然巴黎本地人是不敢吃河里的鱼”

    然后好像想起了什么,又对唐宁说道:“对了,托尼,远的不说,只说我们日本,不也一样是从污染走过来的么,这方面你应该是感受的最清楚的吧。”

    对此唐宁的确很是清楚,由于二战后日本是从废墟中崛起的,在全面启动重工业技术建设的情况下,就不得不面对严重的环境污染,污染事件层出不穷,当时的日本人也过着“厚德载雾、自强不吸”的生活。

    尤其是从1955年开始,日本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长£↖风£↖文£↖随着经济的增长,能源的消耗也越来越大,严重的大气污染和其他形式的环境污染,困扰着整个日本。当时的工业城市神奈川、千叶以及大阪、神户周五都是黑烟滚滚,大气污染也从原来的颗粒状大气污染转变为硫磺酸化物污染,兵器直至扩展到日本本州的太平洋区域。

    于是唐宁点点头说道:“这个是实话,我记得那会儿东京在白天都很难看到太阳。城市的能见度只有三十到五十米,汽车就算打了大灯也没用,硫化物刺鼻的味道在很多地区都可以清楚的闻到。”

    樱井附和的说道:“你们东京还算是好的,你知道我们大阪当时被称为什么吗?叫做烟都!据说每年大阪降落的煤尘是美立方公里452吨,我们即便在炎热的夏天都不敢开窗户。

    不过我们还不算最惨的,最惨的是三重县的四日市。由于新建了石化工程和石化工厂,当地人因为吸入含有硫化物的废弃物而导致呼吸疾病的人在1964年飆升到3%。工厂的烟筒和居民住宅紧紧挨在一起,起初只是有人抱怨空气中有恶臭,之后就渐渐有人呕吐头疼,最后死亡。在四日市的小学中,教室里充滿了恶臭,学生們被呛人的烟雾熏的直流眼泪,拿著手絹捂住口鼻在校园里逃难,场面就像遭到空袭一样混乱。

    当地一个得了四日市咳喘病的六年級小女孩曾写下一首詩:“大家仰头望著天空。阴沉沉的黑洞洞。巨大的工厂在噴煙,放出了有毒的亚硫酸。今天硫酸也毒死了人,何時能还我耍{的天?”那個年代,生病的人被一个个送往医院,可是在当時的医学教科书里,甚至連大气污染這个詞都洠в小!

    “恩,最后据统计四日市直接或间接因为哮喘病而死去的人超过了一万人,也因此成为了日本四大公害病之一。”

    “对啊。不过最后我们还不是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说现在拿这些说事的也只有像中国这种没有重工业的国家罢了。一旦他们开始进行工业化发展,这种情况也照样避免不了。”

    虽然很不喜欢日本这个民族,但是对于日本政府治理环境污染的力度和举措,唐宁还是非常欣赏的,为了解决雾霾问题,日本政府完全放弃了高污染、高能耗的工业发展方向。并借此调整了产业结构,推动了工业技术的转型。

    首先是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日本政府分别在1962年颁布了《煤烟限制法》、1967年制定了《公害对策基本法》、1968年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法》。

    然后就是坚决的顶住了来自工业、矿业、汽车制造业等财团和国家纳税大户的抵制和阻力,坚决执行相关法律。

    最成功的地方就是重复利用了消费者的市场约束力,在全社会形成了“使用绿色环保产品为荣”的消费理念。政府在市场上推出绿色环保标志制度。顾虑消费者购买环保产品。不要小看这小小的环保标志,在市场上如果没有商品没有这种标志,消费者是不会认可并且购买的。

    因此在日本,一家企业如果对环保无动于衷,消费者就不会满意,市场就会自动淘汰掉其产品。也就是说,环保不仅是政府的要求,也是市场的要求,如此良性循环,环保问题不仅得到了消费者的重视,也促使企业加强了环境保护的力度。

    同时,城市绿化也是日本治理雾霾的重要手段,在东京就有专门的规定,新建大楼必须要有绿地,必须要搞楼顶绿化。在东京的绿化很少种草,都是种树,不但追求绿化面积,更是追求绿化体积。汽车尾气一种都是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日本不仅改进技术对汽车安装了尾气过滤器等减排措施,并禁止柴油发动机汽车开进东京。

    再反过来看自己的国家,在2005年就开始喊着要治理雾霾,可十年过去了,雾霾不但没有消失,反而越来越重,也就是唐宁穿越的早,否则他还能见到粉红色的雾霾

    虽然有着日本等国的成功治理雾霾的经验,但是唐宁深深的觉得,基于国内的经济增长模式和产业结构以及急功近利的市场,想做到日本这样,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就在唐宁打算离开美国返回日本的时候,他忽然接到了美国国防部的一个通知,希望他能够配合时任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基辛格博士进行秘密访华。

    ps:大约三十章之后剧情会有神转折,最近都是在铺垫,请大家稍安勿躁。(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六章 基辛格访华() 
这个消息是之前唐宁在宣传部就职时他的顶头上司麦克给他下的通知,这件事找到他一来是因为他曾经的军官背景,无论是老麦克还是军方,对于唐宁的军队出身都比较信任,而且他这些年一直都在做军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