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农家乐-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柳絮也很高兴,拿过来看了看,虽然能看出来是织布机,却看不明白,因为她不识字,“瑶瑶,你讲讲这都是些什么。”
秀瑶已经基本认了个大概,她叫秦扬来讲,秦扬挠着头,为难道:“姐,我哪里能学那么多字啊,好多不认识啊。”
秀瑶也挠头,“我有些也不认识。”
他们叫了柳飞来,可惜柳飞也好多不认识,毕竟他现在主要学的是磨坊的东西,关于纺织机这样专业的东西接触都没接触过呢。
柳飞道:“要不你们跟我们去学堂,跟先生请教请教不就好了。”
秀瑶一想也对,跟柳絮道:“小姨,行吧。”
柳絮犹豫了一下,她怎么说也要嫁人的,虽然自己不愿意,可也不能做对老柳家名声有损的事情,她道:“要不,你和你三哥去,回来跟我说好了。”
秀瑶嗯了一声,晌饭后就跟着三哥和秦扬一起去了学堂,任先生见了她倒是也不惊讶,去给学生们上了课,回来书房就给她讲书。
他看了秀瑶一眼,笑道:“你小小年纪,倒是有心。”
秀瑶笑道:“先生,是我小姨想到的呢,她可是织布能手呢,看到那些绸缎的边角料自己就想把织棉布的方式也改改。”
任先生呵呵一笑,“这种花楼织布机,江南的纺织作坊里多的是呢,不过主要是用于绸缎的织花,棉布倒是没听说过。”
顿了顿任先生继续道:“据我所知,棉布的以印花的多,还有染了棉纱再织布的,这种直接织花的倒是少见。”毕竟提花锦缎工艺发达,有钱人都愿意穿那个来提升档次。
秀瑶好奇道:“先生,那行不行得通?我小姨很想能织出花来,就是不知道有没有人要。”
任先生提出了关键问题,“就算织出来,那你们打算卖多少钱?卖给什么人呢?”如果太便宜了,只怕不如织以前的布,可太贵了,有没有人买也是问题。
秀瑶也想到这个问题,这也是她想找任先生请教的原因,“先生,你说县城府城里会不会喜欢这种布?毕竟不是所有人都穿绸缎吧。而且家常衣服绸缎穿起来也不是那么舒服,冬天凉飕飕的,还是穿棉布的好。”
任先生笑道:“这倒是,这样吧,我帮你打探一下,回头里正去县里,让他帮忙看看。”
秀瑶道了谢,又问了任先生几个问题,直到将疑惑都解释清楚才松了口气。
她欢喜地道:“先生真是博学呢,人家别的读书人只会写文章,没想到先生还懂这么多农业纺织的东西。”
任先生不禁笑起来,自嘲道:“百无一用是书生啊,除了读书,什么都不会,若是能学有所成也罢,一旦经年不举,那可是一辈子就只能做个酸秀才了。”说完他又有点奇怪,自己跟个小丫头说这些干嘛,她也不懂。可看她忽闪着一双乌黑的大眼睛望着他,又好似她什么都懂一样。
“先生,书里不是说天生我材必有用么?先生学问好,就一定会中举的,况且退一步讲,就算先生无心进学了,在这里做先生,能教好多**,不也是很好的事情吗?怎么会没用呢?”
闻言,任先生哈哈大笑,“你这个小丫头倒是会开导人,岂知有多少人就是放不下呢。”说着,他又走到书架前翻出几本已经蒙尘的书来,拿布擦了擦,笑道:“这几本书可都是我多年珍藏的,当初也是机缘巧合才买到的,一般人家可没有呢,这么多年我也没看过,不如你拿回去翻翻,若是有不明白地只管来问我。”
秀瑶一看竟是几本器物图谱,随手一翻,见里面有一些农具制作方法,另外竟然还有水车,水磨!秀瑶顿时心下大喜,她正想找这些东西呢,忙跟任先生道谢。
任先生笑道:“这些东西虽然是珍藏,可说白了,如果没人用那就是废纸,我是不会用的,若是你们能用上,自然也是好的。”他想既然已经拿出一本织布机的,那也就不差另外几本了,说是珍藏,对他也没啥用,不过是单纯做为收藏而收罢了。
对于任先生的大度,秀瑶很是感激,再三道谢,然后拿着书家去了。
回家她和小姨关在房间里继续商量改进织布机的事宜,有了任先生的指点,秀瑶基本能明白原理。她又和小姨商量了一下,她们不必完全照搬绸缎提花的样子,可以简化一点,另外一点就是在纺纱的时候尽可能地对棉线进行加捻,这样可以纱支更细,纱线更紧绷有光泽,甚至可以制造出纺绸的效果。
秀瑶把图样都画出来,又和小姨找了三姥爷把她们的想法说了,让三姥爷给打一些新的部件。三姥爷虽然种地做别的不行,可木匠活却是一流的,听她们一说就能知道要做什么东西,甚至只要她们提出要求,他就能相应地做出差不离的物件来。
柳絮忙着改造她的织布机,秀瑶就抽空也学字,然后翻阅从任先生那里借来的其他器物图,除了织布机、纺纱机之外,还有一些农具等。
秀瑶又去柳飞的书房拿了笔墨纸砚,她是用不惯毛笔的,虽然学了用毛笔可平日里也很少写字。需要的时候,她都是用自制的柳枝炭笔,就是把柳枝拿下来烧,然后将火熄灭,把皮蹭掉,里面剩下的就是黑色炭笔,然后拿纸缠紧做成一枝自制铅笔。
别人只当她是小孩子,因为手小拿不住毛笔就用树枝子划拉,虽然觉得学字用这个不对,可她又不是读书人,自然也就没人来干涉她。
81、第81章()
81、第81章
秀瑶详细地把那个水磨的部件都画出来;连尺寸都分毫不差地标上;这样有利于让三姥爷做出相应的改动。一连忙活了两三天,甚至晚上都让小姨帮她把窗户蒙上躲避姥娘的唠叨,秀瑶终于把图样画出来。
她顶着两只熊猫眼儿找到老柳头;“姥爷,你还记得我跟你说的那个水磨吗?”
老柳头之前听她说过;也是很感兴趣,如今见秀瑶又问她;不禁问道:“丫头;有门道了?”
秀瑶笑着摇了摇手里的纸;“都是任先生帮忙。”说着就把那图样拿给姥爷看;老柳头看上面画着个图,像车轱辘一样;一个个部位,还画着尺寸,但是没几个字,想必是小丫头能写的字不多。
秀瑶一一给他解释,哪个是什么部位,多少尺寸,什么作用,叫什么名字。解说完了,她问道:“姥爷,您都记住了?”
老柳头摇了摇头,指了指,“这个是什么来着?”
秀瑶笑道:“姥爷,这个是水轮。”她没有写字,但是写了拼音的首字母,姥爷当然看不懂,可有些字她也没学过,她觉得还是不写的好,反正好多手工业者不识字也照旧能做好活儿,比如说三姥爷。
老柳头笑道:“还真是,要是纺线车子的,就是纺线轮子,要是驴车的,就是车轮子,这是水磨的,就是水轮子,我可记住了。”
秀瑶道:“姥爷,咱要不要让三姥爷给咱开始做水磨的部件,到时候咱们就去河边开水磨坊?要是水磨坊可比咱这个更好,你看这里。”秀瑶翻出书来,上面有画图,一个人可以管一座小型磨坊,起码有□盘水磨。而水磨多少,单看资金是否富余了。
除了水磨,还有水面罗,也是用水车控制,根本不用人拉着罗费劲地摇来晃去的。
老柳头惊得哎呀了一声,“娘嘞,真的?要是这样……”他算了算,“咱家这些磨坊还不够你那个水磨塞牙缝的呢。”
秀瑶笑道:“姥爷,如何?”
老柳头一捶腿,“丫头,咱豁出去了,做!”
既然想好要做,他就把儿子们叫一起商量,两儿子哪里有不听他的时候,自然是随便他怎么捣鼓。跟大家通了气,老柳头就去找他三哥,两人又嘀嘀咕咕的,完事了他跟三姥爷笑道:“三哥,要是我这个水磨坊开起来,十里八乡可都到咱家来推磨。到时候你也搬去河边,咱们兄弟俩一起,我还要养猪呢,咱们合伙养。”
三姥爷一听,以为老柳头钱不够找他借钱呢,忙摆手道:“老四,你自己折腾吧,你要是缺钱,我给你打家什儿不要钱,就算是支持你,我可没有余钱折腾。再说,你折腾没了,到时候没饭吃我还能救济你两口,咱俩一起折腾,都折腾穷了,这两大家子人口怎么办,你还是自己折腾吧。”
老柳头知道三哥固执,既然不答应也就不强求,反正最初规模小,自己家也能看得过来。
三姥爷一边看那图纸,一边道:“老四,你说你开这么大个磨坊,就咱们这些村来,你能赚多少钱?”
老柳头笑道:“三哥,不大呢,一两个人儿就能看住,靠着水边,要多少磨都能按多少,你可给我保密啊,别让人家学了去。”
三姥爷嗤笑道:“去你的,让我学我都不惜的学,我就怕你到时候没生意。”
老柳头道:“三哥,不怕啊,咱们把磨坊盖在河边,到时候县城都划船到咱家来推磨呢,咱的面可比他们的都白,去年冬天县里的点心铺子还来看过呢,说咱的面比他们的细,白,作出来的饽饽都格外好吃。”
三姥爷倒是替他高兴,“你还别说,过年的饽饽是比往年白,吃起来还甜呢。”他看完了图样,见上面写的很清楚,他脑子里也基本有了大概的形状,“行了,我先做个小东西给你看看,要是成,我就给你按要求做大的了啊。”
老柳头喜道:“三哥,很好做?”
三姥爷笑道:“你三哥我的手艺,你有什么不放心的?当时俺师傅就说我,别让我看见,只要我脑子里有这么个东西,我保管给它做出来。就是木头什么的得备足了,还得买桐油生漆,这些也不便宜,你可算好了。”
老柳头连连说自己都打算着呢,商量完了他欢喜地回去跟秀瑶一说,秀瑶也开心得了不得。
夜里老柳头又盘算自己家多少钱,过段时间能攒多少钱,去那里盖磨坊得多少钱,除了磨坊还得搭个小码头,自家和划船来推磨的人用。
找了个时间,老柳头带着秀瑶去考察河边,秀瑶原先选好的地方老柳头问过了,那里不能自用,因为那里地势更低,能分担很大一部分水量,一旦河水泛滥,那里是要被决堤泄洪的地方。这样就算再大的暴雨,河水再怎么泛滥,也不会冲到高地的村庄去。
最后两人共同选定了柳五家那几亩地的位置,那里有条河从北往南流入了大清河,那条小河虽然不大,水流却急,而且水量稳定,是从北边的康河、沙河流出来的分支,慢慢地变细,到了这里汇入了大清河,到时候他们可以引河水入磨坊,在磨坊里挖一片水塘子自用。而之前自己家那几亩地就留作秧地瓜、沤肥之用。
老柳头笑道:“丫头,看来这地咱买对了呢。”
秀瑶扑哧一笑,“姥爷,赚便宜了吧,这地种庄稼可能不行,可开磨坊好着呢。”她比划了一下,“老爷,咱们这里开磨坊,那边秧地瓜,再过去一片地种菜,最后头儿那里,咱们弄个大棚养猪。”
然后她又给姥爷解释怎么大棚养猪,如何合理利用资源等,听得老柳头一愣一愣的,“丫头,你哪里学来这么多道道?”
秀瑶笑道:“姥爷,所以说读书好吧,这都是从书里看来的。”
老柳头道:“你三哥也没看到什么东西。”
“姥爷,你这话可伤人呢,我三哥怎么没看到?现在磨坊的账不都是三哥记着?你们以前怎么记?大家互相记岔的事儿不少吧。”
老柳头嗨嗨笑道:“这倒是,上一回我记着是孙家四百六十斤麦子,你姥娘非说四百三十斤,你大舅说四百四十斤。”
秀瑶哈哈笑起来,“现在可好了,三哥一个人管账,一点都不会出错。”
两人又去看了看沤肥池子,过些天秧地瓜就可以用。
回家的时候秀瑶商量老柳头:“老爷,你能不能劝劝我爷爷,让他也秧两亩地瓜?另外我们村有十几亩的荒地,要是买的话估计也不要多少钱。”
一般自己家开垦了荒地,第一年免税,之后两年地租也要比其他的低很多,至少三年以后才会正常收租。
桃源村后面那一**荒地有一大部分是石头地,不能用来种庄稼,可有二十来亩其实好好整理一下把上面的石头沙砾铲掉还是能用的。那片荒地有盐碱地、沙地、石头地,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用途,只是因为不能种庄稼,所以没人用。
这样也有个好处,到时候地租就会更低,几乎跟白种一样。
她之前拐弯抹角地想劝爷爷去那里垦荒,结果苗头一露就被拒绝了,老秦头说白费力气,不如种好手头的地,毕竟官家和周家都有足够的地给村民们租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