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江山美色-第4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战。可百姓毕竟少谙阵仗,所以抗衡瓦岗军之际,当以招募训练新军为主。可这招募新军一事可由民部尚书韦津韦大人主持,但是训练一事,却少范本,所以我请董中将还有舒展威郎将二人负责训练兵士,制定范本,秘书省全力配合绘图讲解等辅助工作,不知道柳大人可有异议?”
  柳顾言虽觉得这活儿并不熟悉,可总算没被弃之一旁,施礼道:“下官尽力而为。”
  萧布衣沉声道:“韦尚书,不知道你对我所言可有异议?”
  韦津没想到自己和萧布衣不算熟悉,却被他委以重任,一时间不知道心中何等滋味,看了元文都一眼,施礼道:“下官听令,并无异议。”
  元文都脸色不愉,显然认为韦津太没有骨气。
  萧布衣却不理会元文都,知道要做事,各方的阻力当是会有,眼下当是快刀斩乱麻,一番形势让他们这些人明白现在的萧布衣不可或缺,再说变革整顿士气,然后才能全力作战。
  攘外必先安内,东都若是散心,就会影响到兵士作战,兵士不能安心作战,那还能谈何卫护东都,若再败几场,东都不攻自破。
  他现在竭力的促进东都良性循环,让众人都觉得人尽其才,前途光明才是大事。
  “既然韦尚书、柳大人都无异议,招募培训新兵一事就先定下。不过东都百废待兴,需要各位大人各司其职,众位大人今日回转后,三日内将目前所做之事禀告上来,并先拿出半月之内要做之事,处理方法或建议,七日内我会派人巡查,半个月内观察实效。若对东都有益,定当重赏,若是全无半分效果,甚至对东都有害,定责不怠,不知各位大人可有异议?”
  群臣都是面面相觑,头一回见到这种吩咐,全无头绪。
  萧布衣也是暗笑,他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举,算是无为而治,心道这种命令下来,众人只要还想在东都,必当想办法做事。他估计三日内魏征必到,其余的事情交给魏征去做就好。
  曹翰颤巍巍的上前,“请问梁国公,不知道对东都有益无益怎么定论呢?”曹翰身为儒林郎,当初也和萧布衣算是有过交情。
  萧布衣沉声道:“儒林郎问地极好,其实这有益无益也不苛责,我觉得好、群臣觉得好、百姓觉得好,这就是对东都有益之事。这三者只占其一,可算有益。比如说儒林郎若是为训练新兵做出实际之事。注释讲解,或许兵士并不知道哪个人做此工作,但我萧布衣看在眼中,当叫一声好!比如说大隋九寺五监。做的虽是日杂之事,但能保持东都运转,众位大人后顾无忧,众位大人看在眼中,当会说声好。比如说董中将若是辛苦操劳,训练精兵,百姓看在眼中,当说一声好!人在做,天在看。这好与不好,太多人看在眼中,并非一人来定,不知道儒林郎可还有疑问?”
  曹翰放下心事,略有激动道:“梁国公此等方法开创大隋先河。甚至可以说是历代未有。实在让下官惶恐中带有钦佩,下官再无疑问。”
  群臣有的失落,有的振奋,萧布衣说的复杂。可用简单地来概括是,众人监督,做事地升官,不做事的滚蛋!
  见到群臣不语,萧布衣知道这民主监督的方法实施肯定还会有不少的问题,可他毕竟还是尝试着来做。
  不过他这点肤浅地见识运作在这个时代。也可以说是让很多人吃惊。
  他其实也是十分谨慎。并不激化矛盾,所以很多事情也只求随机应变四个字。这是他和杨广的最大不同。杨广定下来一件事情,务求做的尽善尽美,甚至可以说是苛责,让手下绷的喘不过气来。他这种制度却是要宽松、有弹性许多,既然有弹性,当然可以缓冲调节那种下意识的抗衡,萧布衣就在掌握其中的尺度加以适应。
  见到众人沉默,萧布衣趁热打铁,继续道:“从今日起,我会半个月内审核一次,公布成绩效果,不过今日还有一事和众大人商议。”
  段达慌忙接茬道:“不知道梁国公何事吩咐?”
  萧布衣笑道:“如今东都百废待兴,我这些日子查了三省六部地人员名单,发现多有空缺,这才想起还要招揽人才为主。是以决定在外城设梁公府,主要做三件事情。第一件就是为求东都官民齐心协力,立一申冤之地,遭受委屈、郁郁不能申述者可到此申诉,所有事情交与刑部侍郎薛怀恩、大理寺少卿赵河东处理。”
  众官哗然,窃窃私语,显然有不解之事。
  元文都终于忍不住道:“梁国公,我想你说错了一点。”
  萧布衣微笑道:“不知道我错在何处?”
  元文都正色道:“梁国公,大理寺少卿是赵河东不错,可薛怀恩好像是光禄寺太官令而已,而非什么刑部侍郎!”
  百官疑惑正是为此,薛怀恩或许并不出名,可他爹薛胄在大隋性格耿直,持法宽平,曾因政绩卓越,调入西京任刑部尚书,颇有名望。不过当年因为薛胄太过耿直,在处理太常卿高颖一事时不符隋文帝地心思,坚认高颖无罪,这才被除去刑部尚书一职,任相州刺史,可此人素有大能,并不抱怨朝廷做法,并不自暴自弃,在相州又是做出相当的成绩。当初汉王杨谅造反,兵逼相州,薛胄无力抵抗,怕百姓遭殃,只能派亲信游说杨谅,保相州安宁。后来杨谅被平,杨广登基彻查余党,觉得薛胄并不抵抗,对自己怀有贰心,将他革职查办,本来要斩,相州官吏百姓有百余人冒死上京申冤,震惊东都。杨广一意孤行,却也是伊始登基,为立仁德,这才没有斩了薛胄,却还是将他免官发配岭南,结果薛胄年迈,不堪劳顿,病死途中,百姓为之沿途哀恸,闻之无不动容。杨广见状,知道自己做了错事,表面上虽若无其事,却还是把薛胄地儿子薛怀恩调入了东都,任光禄寺的太官令。杨广的意思很明了,他自己说什么罪不及嗣,既弘于孝之道,恩由义断,以劝事君之节,既然如此,老子有错,儿子有才一样重用。
  可光禄寺是大隋九寺之一,不过掌管朝会、祭祀、酒醴、膳羞等杂事,并无实权,薛怀恩身为寺中四署中的一令,八品小官而已,刑部侍郎仅次刑部尚书。掌握重权,萧布衣蓦然说什么刑部侍郎薛怀恩,也怪不得百官疑惑。
  萧布衣听到元文都质疑,微笑道:“薛怀恩上前听封。”
  百官有些骚动。最末一人站出来,瘦小枯干,有些迟疑的上前道:“下官在。”
  萧布衣沉声道:“我这些日子得知,太官令尽职尽责,甚得内史令卢楚大人和光禄寺卿徐大人推崇,且任太官令一职实在大材小用,特封为刑部侍郎一职,望你莫要辜负两位大人地举荐,令尊当初在刑部断案如神。也望你莫要让令尊在天之灵失望。”
  百官惊诧不已,只因为这种提拔已经不能用破格来形容。
  薛怀恩却是惊诧夹杂感激,不知道为何突然官从天降。方才他听萧布衣说什么刑部侍郎薛怀恩之际,只以为是旁人,却从未想到自己身上。只因为到现在为止。他甚至没有和梁国公说过一句话!可是梁国公却如此破格提拔他?
  “不过薛侍郎。有件事情你要记得。”萧布衣凝声道。
  薛怀恩施礼,“请梁国公明言。”
  “今日我能升你为刑部侍郎,首先因为你得两位大人的推荐,还有在光禄寺的兢兢业业。可这不代表你能胜任刑部侍郎一职。我听说令尊素有大才,持法宽平,只望你能尊令尊遗愿,不负众望。可若是有错,只怕连太官令也是不能再做。”
  薛怀恩不卑不亢道:“正如梁国公所言,人在做,天在看。怀恩当竭尽所能,不愧天地。既然身为刑部侍郎。当求持法公正,至于能否继续做官却是少在考虑之中的事情。”
  萧布衣脸上露出笑容,点点头,心道卢楚毕竟还有慧眼,只凭薛怀恩这几句话,萧布衣就觉得此人是个人才。当初皇甫无逸在时,卢楚和皇甫无逸抗衡,却不好提拔官员,只怕授人以柄,萧布衣却是尊敬卢楚,请他推荐人才,卢楚第一就推薛怀恩,是以今日萧布衣果断提拔。卢楚一直在殿下见萧布衣行事,见到他颇有魄力,任用人才不拘一格,也是大为佩服。
  萧布衣等薛怀恩退到一旁后又道:“如今三省六部官员多有空缺,这第二件事就是选拔人才一事。外城梁公府会设一府,专门招求有识之士,只要能提出有益建议,无论寒门士族,均可量才使用,授以官职。”
  他此语一出,百官又是哗然一片。
  萧布衣地提议在他自己看来,都是迫切之需,可在百官看来,却是石破天惊。
  这些理念在萧布衣看来再正常不过,可却比杨广还要大胆,直接打破了门阀士族对官场地垄断。不过萧布衣却是心中有底,他考虑的远比任何人要多,要是平时或在大隋全国推广,这种做法多半会遭到士族门阀的激烈抵抗,甚至会酿成激变,可现在不同,首先这是在东都,他军权在手,旁人不得不听,其次是这种策略暂时在东都实施,观后效做决定,最重要是,现在东都这些人想要激变也没有实力,是以他才敢大胆的提出这种建议。
  可他的提议就算卢楚听到,都是觉得匪夷所思,沉默不语。元文都更是冷笑道:“梁国公,我只怕这个万万行不通,想我等都是名门望族,若和泥腿子商贾一殿称臣,岂不是天大地笑话?再说圣上若在,恐怕也不会同意此举。若只凭一个建议就可升官,那开科取士一法岂非形同虚设?”
  群臣都是点头,议论纷纷,觉得元文都说地大有道理。
  萧布衣淡淡道:“你怎知圣上不会同意?要不我派元大人去扬州问问?”
  元文都哑然,浑身有些发冷,群臣终于沉寂下来,面面相觑。
  萧布衣话中威胁之意颇为明显,不听他的就去听杨广的,你们随便选一个吧。谁都知道现在的杨广自身难保,更知道这里距扬州几千里之遥,盗匪遍地,出去就是送死!
  “元大人要说笑话,我倒是想起一个。”萧布衣不咸不淡道:“如果黑夜伸手不见五指,家中突然来个贼,元大人,你说我们是先去找油灯呢,还是以礼说之,抑或是报官去捉?”
  元文都脸色有些发青,却是不语,萧布衣望向薛怀恩问,“元大人没有主意,不知道薛侍郎有何良策?”
  薛怀恩略作沉吟,“机会稍纵即逝,当奋起呼救捉贼,人人视贼如虎,贼就是虎,人人视贼如鼠,贼就是鼠!”
  萧布衣轻叹一声,“将门虎子,薛侍郎名不虚传。想非常时期,当用非常手段,若真的想要开科取士选拔人才的话,只怕我们等得,瓦岗得不得!我等若不想和泥腿子商贾一殿称臣的话,只怕要去和瓦岗那些盗匪一殿称臣了。”
  他话音才落,卢楚已经站出来道:“梁国公所言发人深思,下官愚昧才解,恍然大悟,想涸辙之鲋,只求斗升之水,我等愚昧,还不如涸辙之鲋,实在是汗颜无地!为求补过,下官请领选拔人才一职,略尽心意。”他这话看似得便宜卖乖,其实却是代表对萧布衣新政的支持。
  萧布衣终于露出笑容,缓缓点头,“卢大人奋然而起,东都之希望。”
  群臣终于醒悟过来,齐声道:“非常时期,用非常手段,我等愿听从梁国公的吩咐。”
  原来卢楚引用涸辙之鲋是个典故,是说古代的一个小故事。庄子家贫,去找监河候借粮,监河候故作大方说,可以,等我收到封地的税金,借你三百金都不是问题。庄子都快饿死了,哪里等到那时候,就出言讽刺监河候道,路上遇到一条干涸的车辙,里面有一条鲫鱼求水,自己就说要去南方劝吴越地国王,引西江之水来接你回东海,结果鲫鱼就骂庄子说,老子不过是想得半升活命之水,你这样华而不实,不如直接把我扔进干鱼铺子好一些。
  庄子借这个比喻痛斥监河候,卢楚却用这个事情点醒群臣,群臣毕竟不蠢,很多都明白过来,心道火烧屁股了,哪里还有那么多文雅高贵,命要是没了,再贵也不过是一黄土,遂纷纷响应。
  元文都心中恼怒,却不敢再说什么,萧布衣点头道:“既然诸位大人对第二件事情并无异议,想第三件事情也就是水到渠成。我这第三件事情就是准备在梁公府再招揽勇武智略、能带头冲锋陷阵之人,此法亦是不限兵士百姓……”
  群臣最难过地一关都是赞同,自然对此毫无异议,纷纷道:“梁国公不拘一格,东都有望!”
  萧布衣长舒一口气,心道要说服这些腐朽也不容易,长身而起,宣布退朝,临离开之际沉声道:“诸位大人莫忘记本人今日之言,丑话说到前头,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各位大人各司其责,若是有了功劳,我定当奖赏,若是有了过失,我绝不轻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