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龙啸大明-第8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结果只能是蒙古骑兵一个接一个的倒在向中华军的阵地冲锋的途中。就算是有少数蒙古骑兵可以冲过中华军的火网,杀入中华军的阵地中,但数最实在太少,被守候在阵地中骑兵一一歼灭,还是无法真正冲破中华军的阵地。

战斗进行了差不多有一个小时,蒙古军的伤亡十分惨重,但中华军的防线却依然牢不可破。这时满珠习礼也才知道,刚才硕塞劝自己退兵并不是胆小怯战,而且早就知道自己根本就没有战胜中华军的可能性,但问题是刚才自己把话说得太满了,现在没办法向回收了,成了骑虎难下。又回头看了一眼在远方观战的硕塞,心里也不禁暗暗的后悔起来。

其实这时在硕塞心里根本就没有嘲笑满珠习礼的念头,而是充满了十分震惊,因为他对中华军的战术、武器性能都十分了解,但在刚才的观战中硕塞己经发现,中华军的火枪射程竟煞比以前提高了一部有余。

硕塞当然知道,以前中华军里确实有一种火枪,在枪膛内刻了螺旋形的膛线,用锥形弹头,射程极远,而且精准度很高。以前清军也曾缴获过一些这样的火枪,硕塞还亲自试过,但清廷一直都解决不了在枪膛里刻出螺旋形膛线的技术,因此也仿制不出这种火枪。

不过这种火枪在中华军里装配并不多,只有少量精锐部队才有。居一些投降清廷的中华军士兵说是因为这种火枪的膛线容易磨损,使用寿命不长。因此才无法大规模装配部队。当然清廷的许多官员也都十分庆兴,都说如果中华军有一天能大规模装配这种火枪,清廷恐怕就很难与其相抗了。

但还没等到中华军大规模装配这种火枪,清廷就已经被灭亡了,而现在看来,中华军显然己经解决了膛线容易磨损的问题,因此也可以大规模的装配这种火枪,这也就意味着,中华军的战斗力又将再上一个台阶。

而中华军己经够可怕了,如果实力再上一层,那还让不让人活了,想到这里,硕塞也不禁打了一个寒颤,这么一来蒙古还靠不靠得住,如果蒙古也靠不住了,那么自己还有什么路可走。

因此硕塞也把刚才和满珠习礼呕气的事情都忘了,毕竟现在大家都是同一阵营的人,没必要为一两句过头的话耿耿于怀,还是应该团结一致,齐力对付中华军。于是硕塞也立刻派人给满珠习礼传话,说中华军的火力凶猛,不可力敌,请满珠习礼尽快撤军。

其实现在满珠习礼就等着一个梯子下墙,因此接到了满珠习礼的传话之后,也立刻下令,马上撤军。

 第二六一章 察哈尔之战(四)

不过这时巳经晚了,因为中华军已经向蒙古军展开了反击。 //

原来张守正这时己经发现了蒙古军的进攻是强弩之末,反击的时候来了,因此也立刻下令,命骑兵营出击,向一方的蒙古军发动进攻。

蒙古军反复攻击中华军的阵地不下,而且又付出了重大伤亡之后,这时蒙古军早己兵力疲惫,士气大落,中华军的骑兵刚才却己经得到了一定时间的休息,正是以逸待劳,而且中华军的骑兵集中兵力,只进攻蒙古军的一方,在局部上还兵力占优,因此蒙古军根本无法阻挡中华军的进攻,中华军只发动了一个冲锋,就把蒙古军打得落花流水,狼狈逃窜。

而一面进攻的蒙古军被击败,立刻就引发了连锁反应,其他几面进攻的蒙古军也都纷纷撤退,中华军也乘势向蒙古军发动全面反击,结果蒙古军又一次被杀得大败。满珠习礼、玛济克、硕塞等人这时也束手无策了,也只能随大队人马败退。

中华军随后又追击出十余里,仍然使用步骑配合的战术,又成功的割下了两块蒙古军围歼,这才收兵回到正黄旗察哈尔。

这一战中华军当然取得了完胜,一共歼灭了蒙古军二千七百人余人,俘虏了二百六十三人,缴获了战马四百二十四匹。其实被打死的蒙古兵都是骑兵,不过绝大部份的蒙古马也被打死,或是受伤很重,无法救治,剩余的少部份蒙古马还逃跑了一些,因此最后只剩下这四百多匹马,其中还有近一半有些轻小伤,这也是火器时代的战术特点。而其他的什么刀矛旗帜,盔甲数以万计。只不过中华军对这些东西并不在意,因此也没有细点。而中华军自身只阵亡了二百五十七名士兵,另有一百一十三人受伤。

而双方参战的兵力为,中华军是一个步兵团和一个骑兵营的兵力,共计约四千三百余人,而蒙满联军两批人马,共计兵力在一万左右,实际参战的有七千左右,但全是骑兵。因此这一战也是中华军以步兵为主力,来对抗骑军的战斗,仍然取得了双方的伤亡比达到了近十比一的比例的战果。也彻底颠覆了传统步兵骑兵之间的力量对比。

不过等九团回到正黄旗察哈尔之后,成进并没有下令趁胜进攻,而是命各军严重阵地,并派出小股侦察队去侦察蒙满联军的动向,同时又派人催促运输队尽快将后勤补济品送到正黄旗察哈尔来。

────────分割线─────────分割线────────

而这时在镶黄旗察哈尔,乌克善带领着大队人马,已经从城里出发,走出了还没有三里地,就看见了满珠习礼、硕塞等人带领着败军回来。

乌克善也不仅大吃了一惊,赶忙命令大军停下,就在路边和满珠习礼、硕塞、玛济克会面,在一问之后才知道,蒙古军竟然是遭遇了一场惨败,前后出动了七千多骑兵,但仍然拆兵三千余众,而中华军仅仅只出动了四千多人马,而且骑军还不足一千人。虽然满珠习礼等人不知道中华军的俱体伤亡数字,但从战斗的场面来看,估计中华军的伤亡应该不会超过五百人。

虽然这个数字己经很高估了中华军的伤亡,但这一战的结果带给乌克善的震惊仍然相当的大,因为从双方的兵力对比上着,应该是蒙古骑军占据绝对优势才对,甚致乌克善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满珠习礼把战果说反了。但看刭回来的士兵们一个个衣甲不振的样子,惊惶未定的神色,还有近半人都带着伤,身上血迹斑斑。都说明这绝对是大一场败仗。

其实别说是乌克善,就连昭乌达盟的盟主温布,卓索图盟的盟主固噜斯奇布也都觉得十分匪夷所思,七千蒙古骑军,怎么可能打不过四千多汉族步兵呢?

不过只有博洛和岳乐并不觉得意外,因此他们对中华军的战斗力实在太了解了,因此博洛立刻上前,对乌克善道:“卓哩克图亲王,现在我军新败,不于利出兵,我看还是先收兵回城,等详细了解了中华军的情况之后,然后再作打算吧。”

他这么一说,满珠习礼也道:“大哥,出兵的事情应该慎重,先收兵回城再说吧。”

而温布和固噜斯奇布本来就不想出兵,见博洛和满珠习礼都这样说了,也都主张先收兵,把中华军的实力了解清楚以后再出兵也不迟。

见众人都这样说,乌克善也有些动摇,毕竟他也想弄清楚这一战的细节,蒙古军到底是怎么败的,因此也顺应众人的劝说,下令收兵。

等回到城里之后,乌克善立刻招集众旗主,首先让满珠习礼和玛济克将这一战的经过讲说清楚。

满珠习礼和玛济克也没有隐瞒,将这一战的全部经过,以及中华军使用的各种武器战术都详细的讲说了一遍,这个时候蒙古人还比较实在,两人也没有打埋伏,有什么说什么,当然也有硕塞在一边,想打埋伏也不行。

而硕塞、博洛、岳乐等人也向众人对中华军的武器战术进行了详细的解释说明,毕竟满珠习礼和玛济克只和中华军打了一战,对中华军的武器战术认识得并不全面。当然对这一战中,中华军还没有用到的武器,如重型火炮、霹雳火箭,地雷等等,也都进行了说明。因此在最初是满珠习礼和玛济克讲说战斗的过程,而后来就变成了硕塞、博洛、岳乐等人对蒙古各旗主说明中华军的火器种类、性能的科普课。

其实这些话他们以前都过,只不过当时蒙古各旗主都是半信半疑,认为他们是夸大其词,但现在配合这一场败战,又有满珠习礼和玛济克的亲身体验和证明,也不由得各旗主不信了。

而硕塞、博洛、岳乐等人也越说越爽,因为自从他们败逃到蒙古之后,蒙古各旗对他们表面上虽然客气,但在言语之中多少也带出一些轻视,认为是清廷太无能了,所以才会被中华军击败,丢掉了江山。而现在也该让蒙古人知道中华军的厉害,别老是以为现在还是骑射无敌纵横天下的时代,火器才是战场的主流,骑马射箭那一套什么的,早就己经过时了。因此而看着蒙古各旗主听得既难以想像,又觉得十分可怕的样子,三个人当然也是越说越起劲,心里也觉得十分解气。

结果足足用了一个多时辰,才算把课上完。而整个大帐里也久久无语,直到现在蒙古的各旗主才算是明白,自己遇到了一个怎样的对手,同时也能够理解,为什么曾经纵横无敌的八骑铁骑会被中华军击败,丢掉了万里江山。而现在蒙古是否是中华军的对手呢?

于是有不少人心里也终于理清了这样一个公式,蒙古是被清廷击败,才臣服于清廷,现在清廷又被中华军击败,那么在蒙古和中华军之间,用什么符号来连接,这并不是玩棒孑老虎鸡的逻辑游戏,其实是不用多费脑筋就能想得出来的。只不过以前一直都被各旗主给忽视了。因此在想通了这一点之后,有一些旗主心里也开始盘算,自己当初决定帮助清廷,与中华军为敌是不是错了。毕竞这只是满汉之间的战斗,蒙古可没有必要插一扛子进来。

而乌克善兄弟几人虽然没有后悔的想法,但也是觉得忧心忡忡,不知道这一战该怎么打,因为这个时代大多数的蒙古人都是直性子,心里想的事情,也都从脸上表露出来。而硕塞、博洛、岳乐等人也不禁暗暗后悔,不该只为逞一时之快,过渡渲染了中华军的强大,结果把这些人都吓着了。万一这时有人退缩了,自己可怎么办?现在自已就剩察哈尔这一块立足之地了。

博洛到底是久经战阵,而且又带过新军,对中华军的特点也了解一些,赶忙道:“各位,中华军的火器虽然厉害,但也有弱点,就是火器必须要有火药,才能发挥作用,因此中华军对后勤补济的依赖非常大。我们无法和中华军正面交战,可以打击他们的运输部队,使中华军得不到任何补给,困守在正黄旗察哈尔里。”

听了博洛这么一说,乌克善的脸色也好看了一些,毕竞中华军也不是没有弱点的,只看蒙古军怎么来抓住中华军的弱点了。

岳乐又道:“我们蒙古军的长处在于灵活快速,可以日进数百里,一击不中,也可立刻远遁逃跑,而中华军的火器虽然厉害,但大多都是步兵,怎么也不可能跑得过我们蒙古军。因此我应以己之长,来克彼之短,不与中华军做正面交战,一面打击中华军的后勤补济线,一面以小股人马,侵扰袭击中华军,可战则战,不可战则退,使其疲于奔命,同时也可以消耗中华军的弹药,等中华军的弹药耗尽,兵力疲惫的时候,再向中华军发动进攻,就可以一战而胜了。”

乌克善也点了点头,道:“好,就这么办,立刻派人去打探中华军的运输队伍的行踪。”

 第二六二章 察哈尔之战(五)

果然; 就在随后的几天里; 蒙古军就化整为零; 分成了十个小队,不断的向驻扎在正黄旗察哈尔的中华军发动袭击。 /

蒙古军的小队以三五百人编组成一队; 平时躲藏在正黄旗察哈尔附近的深山密林里面,遇到中华军的小股人马或者是巡逻队之后,突然杀出,打中华军一个措手不及。一但袭击得手,或是中华军有援军赶到,就立刻撤退,决不多做停留。

甚致是对中华军团级编制的人马,蒙军的小队都会看准机会,从侧翼,后面发动袭击,一但中华军的士兵反应过来,准备发动反击的时候,蒙古骑兵就立刻撤退,也把骑兵快速、灵活、机动性强的特点发挥的淋漓尽致。

不得不说,蒙古军的这种战术确实令中华军十分头疼。毕竞蒙古军都是骑军,来去如风,行动迅速而且蒙古骑兵确实都非常善于骑射之术,虽弓箭的射程不如中华军的火枪,但也是远程攻击的武器,而且射箭的频率也确实要比火枪快得多,因此一但等蒙古骑兵突击到了五十步以内的距离时,中华军就很难应付了。如果双方在这个距离对射,蒙古军并不落下风。而且有时蒙古军还会分成两队,一队在前方吸引中华军的注意力,等中华军列好阵式之后,另一路却突然的从中华军的背后杀出去,往往可以打中华军的一个措手不及。

因此在最初的二三天时间里,蒙古军的袭击屡屡得手,连续袭击了中华军的好几个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9 5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