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龙啸大明-第8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清廷的皇室当然不用担心自己没有土地,因为在盛京还有清廷的皇宫,虽然在中华军突袭辽东的时候,把盛京的皇宫烧了,但一是并未完全烧毁,还保存下了一部份建筑,二是这几年时间里,又重新修整过一番,大体恢复了七八成,因此福临也将一部份皇宫和内务府的财产,也都运回盛京去。

同时为了在退回关外以后抵挡中华军的进攻,褔临又下令,在辽东半岛南部的沿海地区加修炮台、工事、城堡,以防止中华军再次跨海登陆,并且又在从山海关到锦州、关宁一线,修建了大量防御工事,这是准备抵挡中华军从陆路进攻。因此也可以说清廷下也基本都做好了准备,只要中华军一开始北伐,就立刻向关外撤退。

但福临却万万也没有想到,中华军竟会从朝鲜下手。因此再接报之后,福临也立刻下令,招集文武官员议事,当然讨论的不是是救援朝鲜,而是怎样才能保住辽东,这不仅仅是清廷的老家,而且也是最后的退身之所了。

众大臣到齐之后,福临也当众告诉给众人,结果众大臣们也都面面相觑,谁也说不出话来。

因为只要是对辽东地理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朝鲜紧邻辽东半岛,隔鸭绿江相望,边境线长达千余里。而且由于朝鲜的兵势不强,又己经臣服于清廷,因此清廷在鸭绿江沿岸的防守十分空虚,如果中华军从鸭绿江渡江进攻辽东,清军将根本无法扺挡得住。

而且中华军一但渡过了鸭绿江,可以分头攻击盛京、建州、吉林等地,整个就都在中华军的兵锋之下了,盛京也不是避难之所了。这一招釜底抽省肥凳翘骱α恕�

而现在清廷本来就兵力不足,现在所有的军队都用在守卫běi jing和辽东半岛的南部沿海地区,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部队来守卫鸭绿江沿岸。另外清廷的大臣们也都知道,对付中华军,不是光凭人数就可以,如果没有足够的火器,没有坚固的防御工事,再多的人也没有用,只能是给中华军当靶子使。但现在不仅是没有足够的军队火器,就连修筑工事也来不及了。

结果一连议论了三天,也没有议论出一个结果来,而这时在平壤城里逃脱出来的败军也回到了běi jing,告诉清廷,平壤己经失守,金昌远已凶多吉少了。

虽然这时清廷还不知道,朝鲜己经派出使臣到南京,向中华帝国表示臣服,但也知道,平壤失守,金昌运亡灭,也就意味着朝鲜已经彻底被中华军征服,而接下来,中华军必然会针对清廷出兵,清廷的退路巳经被中华军切断,清廷难到就只能在běi jing坐以待毙吗?

虽然接下来就到了新年;但现在清廷下;谁还有心情过年;而那些将财产转移到辽东的八旗也都一片茫然;不知该如何是好,而整个běi jing城也都笼罩在一片愁云之中。

而福临这时也又悔又急,如果早知是这样,当初与南京议和的时候,就该答应南京的条件,让出běi jing,退回到关外去。至少也能把中华军稳住几年。就算中华军仍然会进攻朝鲜,但这时清廷也可以坐镇盛京,从容的布置辽东的防御,总好过现在首尾难顾,进退两难。

因此就在大年三十这在一天晚,福临一时肝火攻心,在皇宫里大口吐血,终于病倒了下来。连第二天的新年朝会都不能出席了,只能让郑亲王济尔哈朗和肃亲王阿巴泰一起主持。

毕竟现在福临才只是一个十四岁的孩子,尽管以前受制于多尔衮,只是做低一个傀儡皇帝,但因为朝政大事都由多尔衮一手cāo办,而且那时的清廷,还是形势一片大好,因此也用不着福临来cāo心。而多尔衮死后,福临虽然得以亲政,但面对的却是一个烂得不能再烂的摊子,而且这一年以来,局势不断没有好转,相反还每况愈下,这样巨大的压力,确实不是这个年龄的福临能够承受得住的。结果福临也被弄得心力交粹,终于病倒了。

而皇帝病了,更是让清廷下惶惶不安,满汉大臣们一个个都愁容满面,没有一点笑容。这一整个新年,běi jing紫禁城居然都笼罩在一片悲伤的气氛中,简直就是形同考丧一般。

在征月初五,郑亲王济尔哈朗领衔阿巴泰、博洛、尚善、范文程、洪承畴等人朝廷,建议清廷可以退到蒙古哲里木盟去,然后集合蒙古各盟的力量,和中华帝国相抗。

经过了几天的调养之后,福临的病情也稍好了一些,看了大臣们奏的建议之后,福临也沉思了起来。退到蒙古,确实是清廷最后一路了,而且这也是一条前途未卜的道路。

蒙古哲里木盟一共有四部十旗,以科尔沁部为盟主,也是与清廷关糸最为亲密的蒙古部族;皇太后、庄太后、还有福临的皇后,都出于哲里木盟的科尔沁部,另外科尔沁部还和不少的满族贵族有联姻关系。现任的科尔沁部首领乌克善,是庄太后的亲兄长,同时也是福临的老岳丈,受封为清廷的卓哩克图亲王,这一层亲属关系还算是比较可靠的。因此如果退到哲里木盟,在目前来说,到也不失为一条退路。

但退到蒙古,又有另外一个问题无法解决,因为蒙古毕竟不是满族的老家,而且一直以来,满蒙关糸都是以满为主,蒙为从,而一但清廷退到科尔沁部,那么双方之间算什么关系,谁算主、谁算客,谁为君,而谁为君。如果是算清廷求庇于蒙古。也就意味着这个等级秩序将彻底颠到过来,而清廷也都等于是名存实亡。

另外一方面,清廷逃到蒙古,就算是能够在科尔沁部立足,并且和蒙古各盟建立新的关系;但中华军会就此收手吗?以中华军现在的势头;恐怕会立刻向科尔沁部发动进攻;如果中华军真的打到蒙古,科尔沁部、哲里木盟是否又能抵挡得住中华军的进攻,他们又会不会为了自身的利益和安全,把清廷献出去呢?

就算哲里木盟和清廷的关糸近密,会全力保护清廷,甚致是与中华军为敌,但并不是每一个蒙古盟部都和清廷的关系良好;其中也有不少蒙古部落是被清廷以武力强行征服的,一但清廷不再俱备武力做优势时,那么其他蒙古各盟是否会为了一个落迫到寄人篱下的朝廷,去与新生的中华帝国为敌呢?如果到时候自己真的被蒙古各盟给出买了,那到不如不到蒙古,就死守在běi jing城里,与中华军决一死战。免得受辱两次。

因此福临也把自己的担扰对庄太后说明,而在这一点,连庄太后也无法给福临一个明确的答复,毕竟蒙古族只是一个统称,只是在成吉思汗时代实现过短暂的统一,而在其他时间里,都是一盘散沙,大大小小有近百个部落,虽然说不是争斗得你死我活,但也是各打各的算盘,各为各的利益。不说别的部落,就是自己的科尔沁部,庄太后都说不准,因为这不是自己以及兄长的个人问题;而是涉及到整个科尔沁部落的利益,如果在这时候,为了部落的利益而牺牲某些个人,庄太后觉得一点都不奇怪。

不过庄太后还是给了福临一个建议,不妨先派人到科尔沁部去一趟,见一见卓哩克图亲王,把清廷现在的处境告诉他,看一看他是什么态度。福临也认为这样不错,因此也立刻下旨,派遣承泽亲王硕塞为使、立刻赶赴蒙古科尔沁部去面见卓哩克图亲王,说明意图。

但就在清廷为了自己的一线生机而在苦苦挣扎的时候,中华军对清廷最后的进攻,也终于开始了。

 第二一九章 渡过鸭绿江

中华军收复北方的战斗,最先还是从朝鲜开始。// 

周少桓平定了朝鲜之后,就开始着手准备渡过鸭绿江,进攻辽东。因此下令第二师,进驻鸭绿江边的义州,随时准备渡江进入辽东。就在新年之后,征月初七,周少桓就下令第二师,渡过鸭绿江,首先在鸭绿江的北岸建立一个前沿的据点,准备接应大军过江。

义州位于鸭绿江的下游,离鸭绿江的出海口不足二十里,这一带的江面宽阔,达到五六百余步,但水流颇急。而在义州的对面,就是清廷在辽东的边防要塞镇江堡。

中华军在初十ri从义州开始渡江,同时第二分舰队也从海路到达鸭绿入海口处,支援第二师的渡江行动。

在清廷入关之后,整个辽东的防御都是甴盛京昂邦章京付责。在四年以前,中华军突袭辽东之后,盛京昂邦章京叶克受责免职,改由一等孑爵、护统敦拜接任盛京昂邦章京,由漕运侍郎吴库礼出任副昂邦章京,同时也在辽东留驻了大量兵力,最多时,人马可达十万之众,其中满八旗军约有七千多人,后来中原大战,从辽东抽调了一部兵力,现在大约还有六万多人,而满八旗军还剩下近四千人。

敦拜和吴库礼到任之后,也吸取了叶克的教训,在辽东半岛的南端,由其是金州湾一带地区,修建了大量的炮台和城堡,并且在金州湾和辽东湾沿岸都派驻了大量的兵力防守,超也了辽东兵力的半数。但对鸭绿江北岸的防守兵力并不多,全线的守卫兵力只有六千多人,而鸭绿江全长一千七百多里,需要设防的地段多达十几处,结果摊到了镇江堡里,守军不足一千人。

中华军征服朝鲜的消息,自然是由盛京昴邦章京最先知道,两人虽然也想到了,中华军有可能够会从朝鲜方向进攻辽东,最好是加强鸭绿江沿岸的防守,但现在盛京所剩的兵力并不多,而且没有朝廷的命令,两人又不敢调动守卫金州湾和辽东湾沿岸的士兵,谁知道中华军会不会玩声东击西之计呢?万一把守海的军队调去守江,中华军再来一次跨海进攻怎么办?谁又付得起这个责任。!。

因此两人也只好从盛京的驻防军队中又抽调出五千人马,补充到鸭绿江沿岸。一面向清廷报,等待běi jing方面的合令。但在鸭绿江防线,只多了五千人马这也是杯水车省揪筒还弧�

因此中华军从义州发动渡江时,镇江堡的守军也只有一千六百多人,只有两门小炮,火铳六十余支,还都是火绳枪,好的燧发枪都分到海防军队去了。

这么一点兵力怎么能抵挡得住第二师的进攻呢?中华军第一批渡江的船只就达到了近百艘,总计兵力约有二千余人,而且在鸭绿江的南岸,还有火炮的火力掩护,中华军的重型青铜炮,都可以打到鸭绿江的北岸。同时在江面还有战船的火力支援。

结果渡江刚一开始,中华军就一阵火炮猛轰,把北岸的清军打得落花流水,不一会儿就四散奔逃,作鸟兽散。而中华军的渡江部队也趁机荡桨摇橹,尽快渡过鸭绿江,到达北岸,踏了辽东的土地。然后迅速的在鸭绿江的北岸建立滩头阵地。

清军见中华军己经登了鸭绿江的北岸,也不敢迎战,只好全部都退到了镇江堡里去防守。而中华军趁机抓紧时间,将大队人马和火炮等器械都运到了鸭绿江的北岸来。

就在第二天,第二师派出两个团的兵力,向镇江堡发动了进攻。镇江堡本来就不是什么固城,而且双方的兵力都相差得悬殊,因此战斗只用了一个多小时就结束了,中华军以仅阵亡九人的微小代价,攻占了镇江堡,歼灭清军五百三十七人,俘虏四百八十七人。

占领了镇江堡之后,中华军在辽东半岛,也正式取得了一块立足之地。而这时在鲜朝,山东军区的第九军也到达了朝鲜。

于是周少桓立刻下令,留下第二军第二旅驻守汉城、第二分舰队仍驻字江华岛,第九军第四旅驻守平壤做为预备兵力,其余的军队全部出击,进攻辽东。第二军、第九军剩余的军队还有三个师和一个特种兵旅,周少桓决定分兵两路出击,自己和第九军军长冯进率第九军十四师赶到义州渡江,支援第二师作战,进攻盛京;而第二军军长滕胤玉带第二军十一师和第九军的特种兵旅从鸭绿江游的满浦、慈城一带地区渡江,进攻吉林。

分兵之后,两路中华军各自出分头出发。周少桓和冯进带领着十四师,赶到义州,渡过了鸭绿江,来到镇江堡,与二师汇合。随后向镇江堡北面的凤凰城发动进攻。

清军在凤凰城驻守的兵力也不多;因此中华军杀到之后;守军弃城而逃;中华军兵不血刃;就又占领了凤凰城。然后趁势一路北退,又连续攻取了通运堡、草河堡、连山关等地,又越过了摩天岭,一直抵达太子河边。一略高歌猛进近五百余里。离盛京只有不到二百多里的路程。

而这时在盛京城里坐镇的敦拜和吴库礼早就接到了消息,两人也大惊失se,这时盛京城里的守军只有一万余人,一但中华军攻到盛京城下,这么一点兵力,连城墙都站不满。

因此两人这时当然也顾不得什么海防,赶忙下令,从辽东湾、金州湾调兵回盛京驻守。但无论是辽东湾还是金州湾,离盛京都有数百里,肯定是无法在中华军到达盛京之前赶回来。因此两人只好下令,死守盛京,同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9 5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