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笑傲职场-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句话让你与众不同
“一句话定义你自己”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目的,就是让你在主流的芸芸众生中与众不同,而且让这种与众不同为主流所认可、接受甚至推崇。正如历史上聪明人多了,为什么诸葛亮能独享“智慧化身”美名呢?又正如历史上昏君暴君多了,但为什么商纣王能独得大名呢?因为他们都被主流社会贴上了“一句话定义”的标签。不管是不是盛名之下其实难符,反正“一句话定义”被千万人重复千万遍,洗也洗不掉了。一个想在职场和社会上有所成就的人,就一定要会善用这种“一句话定义”的力量。
中央2台《绝对挑战》节目中,有一期是某经济电台招聘首席记者,第三号应聘者出场,嘴很贫,并骄傲地自称在原单位有个绰号:大忽悠。很难相信,这样的“一名话定义”出自一个工作多年的人。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可以在这样的场合,对着全国人民表露自己的弱点,或许他并不认为这是个弱点吧。他更与主持人套近乎,把另两位选手比为“学生”,这个出场亮像实在不漂亮。不管记者在实际工作中是多么需要有“贫嘴”和套近乎的本事,但这样一个严肃的场合中,放得太开、过分的幽默都不是得体的。所以主持人在他兴高采烈还在大讲之时,突然问了一句:您现在满意了吗?他怔了一下,却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提醒。最终,他第一个被企业淘汰。“实力作证”环节表现较差也是原因,但他的出场,就给人不良印像。经济电台的领导们说不定在心中立即下了一个负面定义:一个江湖气太浓,只知耍嘴皮子的老油条。这个反面例子,更说明一个人的正确自我定位与“一句话定义”是多么重要。
在职场上,树立一个良好的公众形象是必需的。可以这样说,有没有“大树”罩你,或许还不完全取决于你,但有无良好的公众形象,则完全是由你自己决定的。“一句话定义你自己”的力量何在呢?就在于它的简洁明了。越简单的东西,越容易被人记住,也越容易被人传播,杀伤力就越大。所以,在完成自己的分析和定位后,一定要想出一句话,使你的形像栩栩如生。
但是,就像最好的鞋第一要素就是要合你的脚那样,你的“一句话定义”一定要合适你的状况。一个与你的实际情况偏差太大的定义,不仅不会被公众(老板、同事、朋友等等)所认同,还会造成非常恶劣的负面印像。有一次,某人应聘总经理助理的位置,面试官请他用一句话评价自己。他说:“我从小志向高远,一直以征服天下为己任。”这个“一句话定义”真是让人记忆非常深刻,只是与他的实际情况和工作要求偏差太远。面试官笑笑,说:“你真是一个非常上进的人。”潜台词自然就是:我这里池塘太小,容不下你这只蛟龙。如果抱着这种“征服天下为己任”的“一句话定义”去打工,我不知道他把自己摆在什么位置去与上下级和同事相处。再说,这句话毛病太大,他到底是想从政还是从商?想在哪个领域去征服天下?这样的定义,只会给别人一个非常负面的印象,很可能一瞬间公众心中已经给他下了相反的定义:“一个从小志大才疏,牛皮哄哄的人。”而一旦这样的负面定义被人公认,试想,他在这家企业还有什么职业前程可言?
一个好的“一句话定义”,无论是自己想出来的,还是别人为你总结的,都应该为你所认可,并愿意为了维护这个“定义”去工作、去表现自己,只有这样,你才是掌握了自己人生的主动权。而“一句话定义”的重要性就在于,你不为自己下定义,别人就会给你下定义,须知这就是人的本能。就像我们出去野游,看见不认识的花花草草,一定会随口问旁人:那是什么植物?其实想想看,知道它的名字也不代表你就了解这种花草的特性。但人性就是这样,觉得知道花草的名字就是了解它了。奇怪吗?是有点奇怪,但事实就是这样。在职场中,你就是这样一株不知名的花草,如果你不自己为自己起个名字,并把名字告诉别人,那别人只有按自己的理解来给你起名字了。糟糕的是,大部分人都不满意别人给自己下的定义,后果就是感觉自己被别人误解了,却又无从辩解。
有一位朋友写信给我,这样描述自己:“我自认为有些思路,工作能力上也过得去,只是10年来抱定自己的原则,认定只要踏实做人、认真做事,就会得到领导的肯定。至于拉关系之类的事想都不想,身边的人一个一个的向上动,心态倒也恬淡。只是这两年直接领导实在太菜了,非常受气,心里也很苦。如果改变自己的原则,改变自己的处世态度,又是我所不希望的啊,因为那不是我的长项,而且做起来也不一定快乐……”
这位朋友的信中,有好几个职场常见错误。比如他不明白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他并非无欲无求,他求的是得到领导的尊重与认可。由于他没有认清目的,从而没有采用合适的方法。“踏实做人、认真做事”与“领导的肯定”之间,并无必然的因果关系。或许有些企业,只要认真做事、做人就会得到认可,但目前他的领导并不欣赏他的为人和做事,他就感到“心里很苦”了。这就说明他的方法并不适合他的目标。
这位朋友本着“踏实做人、认真做事”的“自我定义”去工作,如果这个定义并未为公众所认识到,那么有可能领导会从他的角度下定义“这是一个得过且过、没有上进心的人”,相差何止千里!背上这样的负面定义,再想纠正舆论偏差,就得付出好多倍的心血了。
所以,他如果不想这样,又不得不在这个领导和企业里继续工作,为了自己活得舒心一点,只有两种做法:一是去掉“得到领导的认可”这个念头,彻底无所求;另一个就是为了目标改变“一句话定义”和行为方式。改变行为方式,并不等于改变自己的价值观和原则。死守一种行为方式,不知变通应对的人,不能算是成熟的人。多想想诸葛亮,他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和行为方式,我们会批评他投机、奸诈、没有道德吗?
印象就是现实——第十二章 一句话定义合适的一句话定义
合适的一句话定义
合适的“一句话定义”,是与你的自我定位、实际情况、工作职责要求、企业文化要求密不可分的。现在好多人写简历,看见别人都写什么团队精神强、沟通能力强、领导能力强,等等,就照搬过来。我想第一个这样去形容自己的人肯定是高手,但到今天,已经不知几千几万人都是这样在形容自己,这种空洞的词语就既没有视觉美感,也没有实际意义了。在设计“一句话定义”上,一定得有某种程度的创新,更确切地说,是换一个角度审视自己。
最高级的“一句话定义”是什么样子呢?就是像《幸运52》中的猜词游戏那样。如果我说:猜一个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你八成会答“诸葛亮”(或许有人会说“周恩来”,道理是一样的)。如果哪天你能达到仅用一句正面意义的虚词描述你自己,只要说出这句话,你的老板,你的同事就知道是你,那这个“一句话定义”就算大功告成。
达不到最高级别的,退而求其次,就是不能光用形容词和副词这些虚词来描述自己,而必须在一句话中用上实词。比如我说:猜一个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辅佐刘备三分天下。你一定会答“诸葛亮”,还会有人回答是“周恩来”吗?为什么这次很清楚了?因为虚实结合地表述一个人,效果完全不一样。同时,这个表述中把诸葛亮的功劳(业绩)也概括进去了。如果是孔明应聘,光这一句话就可以过关了。
或许有朋友会说:我根本就没有什么超过别人的特长和优势,也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成绩,我又该如何去概括自己呢?其实不然,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之处,只是大多数人不懂得如何合理地包装(而不是弄虚作假)自己。
举例来说,我的一个朋友,想去应聘地产置业顾问,他在自荐信中这样定义自己:善于沟通、亲和力强的优秀销售人才。拿给我看,我告诉他,就我对他的了解,很多人与他说话都会觉得愉快,但这种愉快并不是来自于你会说,而是你会很认真地听。不管你其实有没有兴趣,听没听懂,反正你的反应非常正确,该点头就点头,该微笑就微笑。正是这种会听,使别人感到你沟通能力强,其实经常聊天一晚上,我观察你基本就没说几句话。别人觉得你亲和力强,也在于你会认真地听。然后,我又问了他过往工作的情况,几乎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他的业绩在以前的公司里只能算中等,但是,他销售掉的尾盘(比较难卖掉的单元)却是公司最多的。所以,我建议他这样自我描述:善于以倾听打动客户,尾盘销售第一的人才。
我不能肯定这样的自我定义是最好的,但放在自荐信的开头,至少会引起房地产公司招聘人员不小的兴趣。自称善于沟通的人太多了,几乎每个应聘销售的人都是这样自我描述,但善于倾听的就太少了。而且能以倾听打动客户更不容易。至于尾盘销售,几乎每个楼盘都会遇到,这样的人才对企业有价值,得到面试的几率自然大得多。他很快就得到好几个面试通知,这跟一句既主流又别具一格的自我定义是有相当关系的。
印象就是现实——第十二章 一句话定义让别人接受你的自我定义
让别人接受你的自我定义
“一句话定义”的意思,就是选取你最优势的地方,以合适的语言去包装它,不仅为主流所认同,也突出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当然,这种定义必须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用一句文学语言讲,它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真实是必需的,如果你做假,你必须有极好的演技。真实的东西源自你的本性和本能,是你不必天天刻意去表现就能让大家所看见的。而假的东西你就得时时刻刻防备着不要露馅儿,那种心理负担太重,同时,天天跟同事老板们在一起,假的也真不了。一个天性不善于表达的人,或者一个爱说话但是没有条理的人,非要说自己善于沟通,如果你不能在短期内改变自己,走上岗位还能装多久呢?所以,如何为自己找到最佳的“一句话定义”,其实也是一个自我了解、自我总结的过程,只有最逼近真实的自我的人,才能总结出最好的“一句话定义”,旁人可以指点,但一定不能代替你自己。
让周围的人认识和接受真实的你,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我曾经做过一个小测试,包括我在内的三位朋友做了一个类似于性格和行为方式的测试。结果出来后,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很准,但别人的就不那么准,差不多一半一半。于是我把三份结果的名字去掉,拿给其他熟悉我们三人的朋友和同事们看,让他们猜谁是谁。本以为这是一件不难的事,结果却令人大吃一惊,没有一个人完全猜对,完全猜错的倒是不少。由于是大面积的猜错,以至于让我怀疑是不是自己并不了解自己。或者说,我的行为方式在别人眼中的效果与我想得到的效果根本就是两码事。
后来我想,这类测试的准确性,首先就是建立在你对自已到底有多准确的了解上。其次,每个人对其他人的了解,永远都是片面的,这既跟相互间的关系、相处时间、距离有关系,更与人的认知方式有根本联系。因为人的大脑会自动过滤掉它认为没有意义的信息。而“一句话定义”这种自我表达的方式,就像是做广告,千方百计让客户的大脑不要自动过滤掉,只要能在客户头脑中占据一个位置,就算成功了一半。因为人的大脑没有那么多理性思考时间,一旦形成某种印像或感觉,只要没有出现强烈的反印像或反感觉,这种印像和感觉就会自我强化。“一句话定义”的作用,就是要奠定这种正面印象,强化循环的基础。
就以上面的三人测试为例,一直以来,我自认为是一个相当不错的人,甚至夸张一点来说,对下属是个好老板,对上司是个好下属。但发生这种认不出人的事情后,我相当怀疑,平时大家说的那些好听的话,到底有多少是真实的,是发自内心的?是否大家其实是连对象都没看清的情况下,本能地说好话?想想也未必如此,只能说要想真正地认识一个人,实在是很难。再反过来想,不管大家的真实想法是什么样的,表现在外的才是重要的,我不可能做到别人私心一闪念都要抓住不放的地步,那也不是管理的真谛。既然我要的只是一个好的公众形象,那么只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