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上下五千年5-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放弃!”高第硬要袁崇焕放弃宁远。袁崇焕气愤地说:“我的职守是防守宁远, 
要死也死在那里,决不后撤。”高第说不服袁崇焕,只好答应袁崇焕带领一 

部分明军留在宁远,却下命令要关外其他地区的明军,限期撤退到关内。这 
道命令下得十分突然,各地守军毫无准备,匆匆忙忙地退兵,把储存在关外 
的十几万担军粮丢得精光。 
    努尔哈赤看到明军撤退的狼狈相,认为明朝容易对付,公元1626 
年,他亲自率领十三万大军,渡过辽河,进攻宁远。 
    那时候,守在宁远周围几个据点的明军都已经撤走,宁远城只剩下一 
万多兵士,处境十分孤立。但是袁崇焕并不气馁。他咬破指头,写了一份誓 
死抗金的血书,给将士们看,并且说了一番激励大家的话。将士们听了,都 
感动得热血沸腾,纷纷表示一定跟着袁将军一起死守宁远。 
    接着,袁崇焕就命令城外百姓全部带了粮食、用具撤进城里,把城外 
的民房烧掉,叫后金军队来了没有粮食和掩体。他向城里的官员分派了任务, 
有的管军粮供应,有的清查内奸。他还发信给山海关的明军守将,如果发现 
宁远逃回关内的官兵,要他们就地处斩。这几道命令一下,宁远的人心都安 
定下来,大家除了一心一意守城杀敌之外,没有别的念头。 
    过了二十来天,努尔哈赤带领后金军气势汹汹地到了宁远城下。大批 
后金兵士头顶盾牌,冒着明军的箭石、炮火,猛烈攻城。明军虽然英勇抵抗, 
但是后金兵倒下一批,又来一批。在这紧急的关头,袁崇焕下令动用早就准 
备好的大炮,向后金军发射。炮声响处,只见一团火焰,后金兵士被轰得血 
肉横飞,留下的也被迫后撤。 
    第二天,努尔哈赤亲自督战,集中大股兵力攻城。袁崇焕登上城楼瞭 
望台,沉着地监视后金军的行动。直等到后金军冲到逼近城墙的地方,他才 
命令炮手瞄准敌人密集的地方发炮。这一炮使后金军受到更大伤亡。正在后 
面督战的努尔哈赤也受了重伤,不得不下令撤退。 
    袁崇焕听到敌人退兵,就乘胜杀出城去,一直追赶了三十里,才得胜 
回城。 
    努尔哈赤受了重伤,回到沈阳,跟他的部下说:“我从二十五岁以来, 
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没想小小的宁远城攻不下来。”他又气又伤心,加上 
伤势越来越重,拖了几天,就咽了气。他的第八个儿子皇太极接替他做了后 
金大汗。 



                      243 皇太极施反间计 



    努尔哈赤受重伤死去以后,袁崇焕为了探听后金的动静,特地派使者 
到沈阳去吊丧。皇太极对袁崇焕窝了一肚子的怨恨,但是因为后金刚打败仗, 
需要休整,再说也想试探一下明朝的态度;所以,不但接待了袁崇焕的使者, 
还派使者到宁远去表示答谢。双方表面上缓和下来,背地里都在加紧准备下 
一步的战斗。 
    到了第二年,皇太极亲自率领大军,攻打明军。后金军分兵三路南下, 
先把锦州城包围起来。袁崇焕料定皇太极的目标是宁远,决定自己留在宁远, 
派部将带领四千骑兵援救锦州。果然,援兵还没出发,皇太极已经分兵攻打 
宁远。袁崇焕亲自到城头上督率将士守城,用大炮猛轰后金军;城外的明军 

援军也和城里内外夹击,把后金军赶跑了。 
    皇太极又把人马撤到锦州,但是锦州的明军守得严严实实,加上天气 
转暖,后金军士气低落。皇太极只好退兵。 
    袁崇焕又打了一个大胜仗。可是,魏忠贤阉党却把功劳记在自己名下, 
反而责怪袁崇焕没有亲自救锦州是失职。袁崇焕知道魏忠贤有心跟他为难, 
只好辞职。 
    公元1627年,昏庸的明熹宗死去,他的弟弟朱由检即位,就是明 
思宗,也叫崇祯帝(崇祯是年号)。 
    崇祯帝早就了解魏忠贤作恶多端,民愤太大。他一即位,就宣布了魏 
忠贤的罪状,把魏忠贤充军到凤阳。魏忠贤自己知道活不成,走到半路上自 
杀了。 
    崇祯帝惩办了阉党,又给杨涟、左光斗等人平反了冤狱,很想振作一 
番。许多大臣请求把袁崇焕召回朝廷。崇祯帝接受了这个意见,提拔袁崇焕 
为兵部尚书,负责指挥整个河北、辽东的军事。崇祯帝还亲自召见袁崇焕, 
问他有什么计划。袁崇焕说:“只要给我指挥权,朝廷各部一致配合,不出 
五年,可以恢复辽东。”崇祯帝听了十分兴奋,给袁崇焕一口尚方宝剑,准 
许他全权行事。 
    袁崇焕重新回到宁远,选拔将才,整顿队伍,军纪严明,士气振奋。 
东江总兵毛文龙作战不力,虚报军功,不服从袁崇焕的指挥。袁崇焕使用尚 
方剑,把毛文龙杀了。 
    皇太极打了败仗,当然不肯罢休,他知道宁远、锦州防守严密,决定 
改变进兵路线。他作好一切准备,公元1629年十月,率领几十万后金军, 
从龙井关、大安口(今河北遵化北)绕到河北,直扑明朝京城北京。 
    这一着可出乎袁崇焕的意外。袁崇焕赶快出兵,想在半路上把后金军 
拦住,已经来不及了。后金军乘虚而入,到了北京郊外。袁崇焕得到情报, 
心急火燎带着明军赶了两天两夜,到了北京,没顾上休息,就和后金军展开 
激烈的战斗。别路明军,也陆续赶到,投入战斗。 
    后金军突然进攻北京,引起了全城震动。崇祯帝更是急得心慌意乱, 
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后来听说袁崇焕带兵赶到,心才定了一些。他亲自召见 
袁崇焕,慰劳了一番。但是一些魏忠贤的余党却散布谣言,说这次后金兵绕 
道进京,完全是袁崇焕引进来的,说不定里面还有什么阴谋呢。 
    崇祯帝是个猜疑心极重的人,听了这些谣言,也有些怀疑起来。正在 
这个时候,有一个被金兵俘虏去的太监从金营逃了回来,向崇祯帝密告,说 
袁崇焕和皇太极已经订下密约,要出卖北京。这个消息简直像晴天霹雳,把 
崇祯帝惊呆了。 
    原来,明朝有两个太监被后金军俘虏去以后,被关在金营里。有天晚 
上,一个姓杨的太监半夜醒来,听见两个看守他们的金兵在外面轻声地谈话。 
    一个金兵说:“今天咱们临阵退兵,完全是皇上(指皇太极)的意思, 
你可知道?”另一个说:“你是怎么知道的?”一个又说:“刚才我就看到皇 
上一个人骑着马朝着明营走,明营里也有两个人骑马过来,跟皇上谈了好半 
天话才回去。听说那两人就是袁将军派来的,他已经跟皇上有密约,眼看大 
事就要成功啦……”姓杨的太监偷听了这番对话,趁看守他的金兵不注意, 
偷偷地逃了出来,赶快跑回皇宫,向崇祯帝报告。崇祯帝听了也信以为真。 
他哪里知道,这个情报完全是假的。两个金兵的谈话是皇太极预先布置的。 

    崇祯帝命令袁崇焕马上进宫。袁崇焕接到命令,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事,匆忙进了宫。 
    崇祯帝拉长了脸,责问说:“袁崇焕,你为什么要擅自杀死大将毛文龙? 
为什么金兵到了北京,你的援兵还迟迟不来?”袁崇焕不禁怔了一下,这些 
话都是从哪儿说起?他正想答辩,崇祯帝已经喝令锦衣卫把袁崇焕捆绑起 
来,押进大牢。 
    有个大臣知道袁崇焕平日忠心为国,觉得事情蹊跷,劝崇祯帝说:“请 
陛下慎重考虑啊!”崇祯帝说:“什么慎重不慎重?慎重只会误事。”崇祯帝 
拒绝大臣的劝告,一些魏忠贤余党又趁机诬陷。到了第二年,崇祯帝终于下 
令把袁崇焕杀害。 
    皇太极用反间计除了对手袁崇焕,退兵回到盛京。打那以后,后金越 
来越强大。到了公元1635年,皇太极把女真改称满洲:又过了一年,皇 
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叫清。这就是清太宗。 



                      244 徐霞客远游探险 



    当明王朝闹得乌烟瘴气的时候,在江阴地方有个青年,不满朝政腐败, 
不愿应科举考试、谋求做官,却立志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探索自然的奥秘。 
他就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地理学家徐霞客。 
    徐霞客名叫徐弘祖,霞客是他的别号。他从小爱读历史、地理一类书 
籍、图册。在私塾读书的时候,老师督促他读儒家经书,他往往背着老师, 
把地理书放在经书下面偷看,看到出神的时候,禁不住眉飞色舞。 
    十几岁那年,他的父亲死去,他决心亲自到名山大川去游历考察一番。 
但是他想到母亲年纪老了,家里没人照顾,没敢提这件事。 
    他的心事毕竟被母亲觉察到了。当母亲了解到他有这样的愿望,跟他 
说:“男儿志在四方,哪能为了我留在家里,做篱笆下的小鸡、马圈里的小 
马呢!”母亲为他准备行装,还给他缝制了一顶远游冠。有了母亲的热情支 
持,徐霞客远游的决心更坚定了。 
    徐霞客在他二十二岁那年,开始离家外出游历。他先后游历了太湖、 
洞庭山、天台山、雁荡山、泰山、武夷山和北方的五台山、恒山等名山。每 
次游历回家,他跟亲友谈起各地的奇风异俗和游历中的惊险情景,别人都吓 
得说不出话来,他母亲却听得津津有味。 
    后来,老母亲死了,徐霞客就把他全副精力扑在游历考察的事业上。 
在他五十岁那年,他开始了一次路程漫长的旅行。他化了整整四年时间,游 
历了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省,一直到我国边境腾冲。他跋山涉水,到 
过许多人迹不到的地方,攀登悬崖峭壁,考察奇峰异洞。有一次他在腾越经 
过一座高耸的山峰,发现悬崖上有一个岩洞,根本没路可通。他冒着生命危 
险,像猿猴一样爬上了悬崖,终于到达了洞口。 
    又有一次,他在湖南茶陵,听说当地有个麻叶洞,洞里有神龙或者精 
怪,不是有法术的人,都不敢进洞。徐霞客不信神怪,他出了高价雇个当地 
人当向导,进洞考察。正要进洞的时候,向导问他是什么人,当他知道徐霞 

客是个普通读书人的时候,向导吓得直往后退,说:“我以为您是什么法师, 
才敢跟您一起进洞,原来是个读书人,我才不冒这个险呢。”徐霞客并不罢 
休,带着他的仆人举起火把进洞。村里的百姓听到有人进洞,都拥到洞口来 
看热闹。徐霞客在洞里考察了很久,一直到火把快烧完才出来。围在洞口的 
百姓看他们安全出洞,都十分惊奇:说:“我们等了好久,以为你们一定给 
妖精吃了呢。”徐霞客漫游西南的时候,除了随身的一个仆人外,还有一个 
名叫静闻的和尚和他们作伴。有一次,他们在湘江乘船的时候,遇到了强盗, 
他们的行李财物被抢劫一空,静闻和尚因为受伤,在半路上死去。到最后, 
连他随身的仆人也离开他逃走了。但是这些挫折都没有动摇他探索自然的决 
心。 
    徐霞客在旅途中,每天晚上休息之前,把当天见到的听到的都详细记 
录,即使在荒山野林里露宿的日子,也总是在篝火旁,伏在包袱上坚持写日 
记。公元1641年徐霞客去世后,留下了大量日记,这实际上是他的地理 
考察记录。经过他的实地考察,纠正了过去地理书上记载的错误,发现了过 
去没人记载过的地理现象。像古代地理书上说岷江是长江的上游,徐霞客经 
过考察,弄清楚长江上游不是岷江而是金沙江。又像他在云南腾冲打鹰山考 
察的时候,发现了那里曾经发生火山爆发的遗迹,他在游历中考察最多的是 
岩溶现象,在桂林七星岩,他对那里千姿百态的石钟乳、石笋、石乳等地形, 
进行详细的记载。这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岩溶现象的记录。后来,人们把他的 
日记编成一本《徐霞客游记》。这部书不但是我国古代地理学上宝贵文献, 
还称得上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呢! 



                        245 闯王李自成 



    崇祯帝即位的第二年,公元1628年,陕西闹了一场大饥荒。老百 
姓没粮吃,连草根树皮也掘光了,只好吃山上的泥土。但是一些地方官吏, 
照样催租逼税,叫老百姓没法忍受下去。陕西各地爆发了农民起义。 
    这年冬天,明王朝从甘肃调了一支军队到北京去。这支军队开到金县 
(今陕西榆林),兵士们领不到饷,闹到县衙门去。带兵的将官出来弹压, 
有个年轻兵士气愤地站出来,带领兵士们把将官和县官杀了。这个兵士就是 
李自成。 
    李自成是陕西米脂人,出生在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