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十年光阴:梦想带我去飞翔-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们都很兴奋,毕竟在1999年的中国见过并亲自感受过WAP手机上网,获得第一手实际体验的人寥寥无几。    
    一个于我而言是突如其来的项目让我接触到了一个陌生而又新奇的技术,从此也为我打开了一个基于Internet 网络上的和移动相结合的领域——Mobile Internet。    
    (2004年9月24日凌晨02∶12 于北京双井)


追逐梦想 深圳蔚蓝跨越半年千里的面试持久战(1)

    去意渐定    
    傲天公司一开始就为我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为我呈现出了一种新的思维和做事方式,同时也把我引领到了一个和电信运营商、移动运营商接触的领域。在加入傲天后的几个月,我的思维方式、做事方式与接触的人的层次都提升了一个台阶。我非常感激傲天所带给我的一切。    
    然而,傲天在张显着它的优势和傲气的同时也隐藏着一些我所惋惜、不解,甚至是无法忍受的工作方式和公司文化。在傲天出差有时特别辛苦,一出差就是把你一个人扔在外面一两个月。公司为了节约员工出差费用,在几个大城市租了房子作为办事处,所有员工出差都在那里住宿休息。    
    我在北京出差,一呆就是2个月。刚刚去北京的时候,办事处已经住了好多人,没有床位了,于是用简易的折叠弹簧床,几个人睡在客厅里。那时是北京的11月份,暖气刚刚来,室内还不是很温暖,我盖着办事处单薄而又并不那么干净的被子,缩成一团,蒙着头以增加被窝里面的温度。有的同事要打呼噜,搞得人根本无法入睡。办事处住的人多,一群男人也没有人注意卫生,清理房间,到处乱哄哄,脏兮兮的。我无法控制地想到了我在外企的朋友,他们出差可以住在五星级的酒店,享受着单独、明亮、整洁的房间。而我呢,却得去忍受这样的环境,甚至连睡觉都无法睡得安稳。    
    那时的傲天管理相对散乱。许多项目几乎就是我一个人在单独撑着。我记得澳门回归的那天晚上我就一个人在公司加班准备河北电信163、169网络合并的标书资料。偌大的一个公司也没有任何人员来协助和帮忙,堂堂的一个标书,在短短三天内我怎么能一个人完成方案书写,设备配置,报价,还有准备许多标书文档。那天晚上12点了,我还在拼命边打印、复印写好的方案,同时编写着标书的其他部分,搞到了凌晨1点钟也没有搞完。我是第二天下午的飞机,于是第二天一大早又赶到公司打印,复印和装订。一直忙到了12点才基本上准备完成,然而还是发现了一些错误,搞得我鬼火直冒,索性给公司所有的领导发了封Email,说:“如果公司真的在乎这样一个两千多万的项目的话,就不要让我一个人来承担所有的工作”。 那时,我真的非常羡慕外企公司提倡并引导的团队精神和team working文化。    
    我的确是非常地不喜欢这样不正规的工作方式。坦白地说,这样的工作我相信比那些单纯在外企厂家做产品的技术人员面临的挑战要难得多。在北京呆着的空闲日子,加上在北京的好几个项目都在和Cisco,NOKIA接触,自己听处的状况和外企朋友的工作状况在我的心中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和对比。我是那么地渴望去融入到一个高层次的外企公司,去把自己培养锻炼成为一个高素质的白领经理人。    
    诚然,外企白领的追逐不能算是一个什么多大的成功。可是,对于当年在成都埋下的梦想和希望而言,对于我这个毕业于一个几乎没人听过的大学的人而言,对于我这样一个曾经颠沛流离的人而言——外企白领代表着我当时的目标,代表着我当时的梦想。     
    我打开了Email客户端Outlook,向我的外企朋友们发出了请求帮忙推荐进入北京外企的电子邮件。


追逐梦想 深圳蔚蓝跨越半年千里的面试持久战(2)

    策划攀登外企策略    
    自从1997年进入网络业界,我经历了众多的技术培训,再依靠自己的踏实和刻苦也在一定的深度掌握了网络的技术。回忆起以往的经历,我非常地肯定自己当年在成都推迟去深圳而抓住全国邮政网这样的大型项目的决定。这些实际的项目让我积累了一些重要大型网络建设的背景和经验。对比我接触到的Cisco,NORTEL NETWORKS等公司的技术工程师,我感觉到他们从事的工作,自己现在的能力完全可以对付甚至出色地完成。    
    为了进入梦想的外企领域,我开始常常保持着沉默,思索着一个问题:我该怎么样才能进入到我梦想的外企,成为真正的白领阶层中的一员呢?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索和参考书籍,我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技术背景和认识的人,定下了进入外企的初步方向和策略:    
    1) 仔细并有针对性地完善简历;    
    2) 职位目标放在网络技术售前支持工程师;    
    3) 公司重点放在Cisco,其次NORTEL NETWORKS;    
    4) 求助通过工作认识的Cisco的朋友,和以前LDL做Marketing(市场)的Linda;她由于长期和NORTEL NETWORK Enterprise部门接触,想必该和NORTEL NETWORKS的人比较熟悉,希望她可以找到合适的人推荐我;此外再通过我在成都NORTEL NETWORKS的好朋友 Xin Chen,请他也同时向NORTEL NETWORKS总部的技术总监推荐我;    
    5) 精心而全面地准备面试    
    我工作过的公司都算是国内公司,LDL也就仅仅算是港资。在外企的朋友都告诉我,要从国内普通公司跳到外企,这个门槛特别高,也特别难,有的时候不是个人能力和素质的问题。1999年时的外企还并不是那么多,而且外企的血统也比现在的外企纯正得多,外企公司都喜欢并习惯在外企行业和领域中寻找人才。我知道我的确面临着这样的难题和麻烦,不知道幸运之神能否降临在我头上,让这两家外企公司可以给我一次尝试,甚至是面试的机会。    
    在深圳的时候,我有幸买到了一本国外专门分析求职策略的书——《一锤定钟音》,这是一本对于我的求助和面试技巧影响颇深的一本书。至今我还把这本书收藏着,每次面临新的面试的时候,我都会重新温习和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理解到了一份出色的简历在整个求助过程中是多么的关键,它简直就是成功的一半。我和招聘者是素未谋面的陌生人,招聘者凭什么来决定给不给予我一个面试这样一个继续谈话和了解彼此的机会,除了推荐人之外,对于我整个人的了解就完完全全仅仅限于这两张纸了。而且,往往就只重点看最近,也就是第一页纸上面的内容。    
    为了让自己的简历能够吸引Cisco和NORTEL NETWORKS的人力资源部和老板,从而获得面试的机会,我专门花时间和功夫去仔细地研究了Cisco和NORTEL NETWORKS网站上面的招聘信息,特别是售前工程师的。我把这些对应聘者的要求,特别是技术方面的能力要求都想办法巧妙地一一融入到我的简历中去。让人一看,就可以一目了然地清楚这个人的技术能力和个人素质。那时在外企的招聘中除了要求广而全面的网络技术知识外,还特别地要求team working ; munication skill; English petence等等。    
    在外企的朋友都告诉我,要进入外企,如果没有员工或者猎头的推荐,单单靠自己和公司的人力资源联系求职,其成功的几率是很低的。特别是像我这样毕业的学校别人听都没有听说过的,别人一定会将我打入冷宫的。而且,在外企的求职中,关键的人物是你将来要为之工作的老板。而在外企有着大大小小的老板的说法。同时,那个时候,这两家公司员工的职位名额紧张,正常的职位名额都是要亚太或者公司总部人力部门分配的,在外企中这叫“headcount”,此外还有“Contract”合同员工的说法,意思就是这些员工享受高的offer待遇,但是没有公司正常的职位编制,没有福利、住房补贴和医疗保险等等。他们说:“说得不好听就是打黑工。”正常的外企员工一定是要在“北京外企服务公司”也就是FESCO(fesco )登记管理下的才算是真正的外企员工。    
    我了解了这些情况后,把针对Cisco和NORTEL NETWORKS的简历分别发给了朋友,请她们帮忙推荐到这两家公司。针对Cisco和NORTEL NETWORKS的求职战役,我分别从几路发起了进攻。我不知道命运会怎么样安排我在外企的求职之路,最后的结果会是怎么样。是无功而返,或者最后勉强获得个“contract”合同工,还是幸运之神能为我安排可以获得一个真正的职位?    
    (2004年9月26日凌晨03∶15 于北京双井)


追逐梦想 深圳蔚蓝跨越半年千里的面试持久战(3)

    接触猎头第一次    
    猎头,对1999年的我还是一个仅仅停留在杂志上的文字。媒体把猎头吹得过于玄乎了点,以至于总是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这么多年来,我数不清楚我到底接到过多少猎头的电话了,但是我却那么清晰地记得我和猎头第一次亲密接触的故事。    
    2000年一月份的一个下午,我接到一个电话。    
    我记得那天的下午,深圳阳光明媚。我在公司随便地上网浏览着,忽然公司负责设备采购的同事叫我接电话,说是Cisco的打过来的。我心里略微兴奋了一下,我心里直接想到的是Cisco公司的人力部打给我的关于求职的电话。我跑过去接到电话,一听,是一个很年轻的女孩子的声音。她首先核对了一下我的姓名,然后说她是一家在广州的猎头公司,在帮助Cisco公司寻找在广州的技术支持人员,并问我是否有兴趣换一个好的工作。    
    我心里更加紧张和兴奋,我不知道这家猎头是怎么找到我的。我立即对她说,麻烦她等一下,我把电话转到我座位的分机上。我飞快地回到我的座位,和那个女猎头继续聊。我们简单地交流了一下我工作的职位和Cisco想要寻找的人的基本要求。最后,我答应尽快地提供一个我的resume给她,她也把具体的Cisco的job description 发邮件给我。她叫Janet。    
    Cisco的求职简历我早就准备好了,我立即就发送给了Janet。Janet很快回复我的Email,说我的条件看起来非常吻合Cisco的要求,并说希望和我面谈一次。我在深圳,她在广州,怎么去呢?那段时间,我频繁地跑去广州移动谈一个Unified  Message和广州移动省内骨干网络建设规划的项目。我和猎头约好,等过几天我去广州出差的时候就去和她面谈。    
    我满怀兴奋地等待着目睹猎头的样子,也怀着满腹的激动,希望通过猎头的推荐,我可以顺利进入我梦想的Cisco公司。    
    然而我还没有去深圳和这个猎头会面的时候,Janet给我发来一封Email,告诉我她已经辞职了,我的resume已经转给了她的另外一位姓Pan的同事。我顿时晕了一下。我打电话到那家猎头,找到Pan小姐,简单描述和解释了一下整个事情的经过,然后和她约好了后天我去广州时面谈一次。     
    在去广州移动出差的时候,我特意抽出了时间专程去会会这家猎头公司。    
    在广州花园酒店斜对面的广州国际大厦,我找到了这家猎头公司。Pan小姐看起来非常的年轻。后来得知她原来也是刚刚大学毕业来到这家公司的。她们刚来猎头公司的也只能是初步地会面应聘者,最后具体的操作和谈判是要Consult来进行的。Pan说他们对我的基本情况还是比较满意,他们准备把我推荐到Cisco广州公司。在谈话中,我无意间谈到我有朋友在Cisco已经把我的简历发送给了Cisco的人力资源部。结果,出了大问题。    
    Pan小姐说,如果是这样的情况,那么他们作为猎头就不能再向Cisco推荐了,因为这样就不算是猎头帮助Cisco寻找到的人,猎头是拿不到这笔辛苦费的。我听了直后悔,早知道我就不告诉他们这些了。Pan问我是否愿意去其他的外企公司呢,比如Lucent等等。她答应帮我留心看看除Cisco之外的公司的职位。    
    我终究是没有和这家猎头公司合作成功。这是我的职业生涯中第一次和猎头打交道。让我对于猎头有了一些比较清晰的认识,从中也理解到了许多求职外企的知识。猎头在职业人的整个事业发展中往往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我以后的职业生涯中,我非常注意着和一些猎头保持联系和信息交流,这样可以给自己提供许多新的机遇。    
    (2004年9月27日凌晨01∶35 于北京双井)


追逐梦想 深圳蔚蓝跨越半年千里的面试持久战(4�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