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中产者调查-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么,中国是否真正进入了“中产时代”?每个人以自己的切身感受来回答吧。
事实上,在这个物质消费的时代,我们每个人生活里 都有“中产阶级”的影子,中产阶层强大的影响已经深深烙进当今消费文化的每个领域。
第二部分第20节 令人羡慕的中产者
在中国,谁是令人羡慕的中产者?2002年,有位时尚杂志的记者十分具体地勾勒了新“中产阶级”的形象:年龄在30岁左 右,穿着讲究,看 各种铜版纸印刷的精美时尚杂志,受过良好教育,有不错的收入和体面的工作,自己驾车或 出门就打车,经常出没在高尔夫球场、保龄球馆、洋快餐店等时尚场地,参加周末party ,言谈中不时夹杂着英语单词。
毫无疑问,在人们眼中,中产者是新生的一代贵族,是社会上的“富人”阶层,有着较
高 的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和文化素养……事实上也是如此,目前已经成为中国中产阶层的一族,是一个 收入高、生活富裕的群体。
一、中产者部落
中国正在形成中产阶层,而且进程相当快。
在“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口号声中,中国出现了一批先富起来的人,然而,社会学家 普遍认为,这些人不能称为“中产阶级”,因为这些人的财富根基不稳,有些人甚至没有受 过多 少教育,他们是靠社会和法制的某些漏洞而迅速致富,他们可能因为社会和法制的逐步完善 而失去自己的财富。而“中产”应该是一个稳定的、富裕的概念。
在我国,真正的中产者部落是哪些人呢?
1职业经理人:职业化的中产者
张先生目前在一家国际知名品牌的医药公司担任市场经理,负责全国的市场工作。
张先生的职业生涯可谓是稳扎稳打,从美国一家主要医药公司在华中地区的医药代表开始, 后又去深圳、广州等地著名的民营制药公司担任中层经理的工作,最后,在上海任职国际制 药 公司的市场经理。张先生一路的发展是逐步上升的趋势,他的个人目标是早日成为一家公司 的总经理。
目前,职业经理人在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已经成为一个形象鲜明的阶层。他们可能是白领、银 领或金领,是众多职业人士梦想的目标,目前,我国职业经理人主要分布在一些热门的行 业,例如IT类(通讯、电子计算机)、化工、医药、消费品、食品、金融服务等行业。
职业经理人,作为中产者部落之一,他们大多具备这 样的特点:清晰和坚定的职业目标;丰厚的职业含金量;良好的教育背景和能力训练;高度 的专业化;良好的个人素养;较强的沟通能力、人员管理能力等。除此以外,较高的收入是 其成为中产者中最令人注目的亮点。
2002年11月,美国惠悦公司完成的2002年薪资调查显示,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四 个城市中,在众多以工资收入为主的人群中,职业经理人的收入最高。而在所有行业中 ,上海的财会和营销高级经理们则挣得最多。北京的高级经理人工资增幅度名列第一,深圳 最后。四城市初中级经理人薪酬的平均增幅度都保持在8。43%的水平,最为如意。在这项调 查 结果中,高级销售经理人的收入最高,其平均年收入为441603元,人力资源经理人的平均年 收入达到325886元。中级信息技术经理人薪水次之,四城市平均年收入为272429元,行政经 理1938 80元。
这样的收入,毫无疑问,无论是从什么标准来看,职业经理人都是标准的“中产阶层人士” 了。
我国职业经理人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兴起来的一个行业。所谓职业经理人是指以企业 经营管理为职业,熟悉公司的经营管理之道,熟练运用企业内 外各项资源,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担任一定管理职务的受薪人员。
作为一个新的职业,一些权威专家认为,职业经理人这一概念包括两层含义:其一,经理的职业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管理越来越成为一门科学,其极强的专业性使之成为一门社 会职业。随着从事经营管理工作的人数增多,逐渐形成其专业化的职业体系与行为规范,与 此同时,其职业标准与成就也逐渐被社会广泛认同,由此,一个专门的经理人职业顺应而生 ,职业经理人以“经理”这一职位作为自己的职业。
其二,具有经营者职业资格经理的人员,将其工作视为职业生命。
作为一个日渐成熟的职业,在社会选择机制作用下,经理人群体有相应的社会角色标准与压 力约束,他们不仅仅追求物质利益的满足,而且体现出一种职业文化与职业精神 ,并以此发挥自己管理的智慧与 献身精神。
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职业经理人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凭 借出众的管理才能,占据着白领、银领甚至金领阶层最耀眼的位置。然而,在这一行业面世 的近10年的时间里,尽管职业经理人到底应该怎样在社会职业中定位,一直是人们争论不休 的话题,但是,其人数不断扩大,其岗位的重要性不断显露,职业经理人逐渐形成了一个 高收入的备受人们注目的阶层。
目前,职业经理人阶层表现出这样诸多的群体特征:
(1)经理人的成长首先是在于有一大批在中国的外企,尤其是在IT、电信、家电、汽车等行 业。
除了以上外企外,外资银行、跨国公司的办事处等一大批极富包容性文化的企业巨头,也为 中国本土经理人的成长提供了沃土。
(2)职业经理人的出现源自资本和经营的分离。
第二部分第21节 相对的创业者
换言之,与职业经理人相对的创业者是从一而终的。
一般来说,职业经理人只有经营管理权,而没有所有权。他们的升迁和去职都取决于作为管 理者的业绩和股东的认 可度,因此“合则留,不合则去”、“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是他们的商业哲学,见好 就收、不好就撤,来去如风,往往是这一职业的特点。
因此,职业经理人的跳槽也是频繁引起轰动的事情。新浪“梦之队”队长沙正治离职;吴士 宏离开微软后加入TCL;康柏前中国区总裁谢 克人去职;方正电脑总经理冯沛然离职……这些都是职业经理人这一特点的例证。
(3)职业经理人极具商业头脑和经营管理能力。
职业经理人的商业头脑和经营管理能力体现在他们能准确地衡量风险值;他们善于交流和沟 通,又不乏聚众力,能够“煽 动”大家一起为既定目标而努力拼搏;他们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惊人的前瞻性,这突出表现在 他们对自己所处的市场环境、公司情况、宏观政策等心知肚明,又熟知竞争对手的优缺点, 并能把这些在制订公司战略战术时体现出来;他们永远保持着勇气和魄力,无论环境怎样变 化,他们都能保持冷静、灵活的头脑,并能够根据“世易时移”而迅速采取不同的策略。
(4)职业经理人有着较高的收入。
2003年伊始,《经理人》杂志对2002年度京、沪、穗、深四大城市的10大行业、10大职位职 业经理人薪酬进行了一次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70%的经理人个人税后平均年现金总收入在10万元以内。税后年现金总 收入在8万元以下的,上海经理人最多;55。1%的北京经理人税后年现金收入在8万元以上, 上海的仅48。5%,两者相差6。6%。税后年现金总收入在15万元以上的,广州经理人人数最多 ,北京经理人则紧随其后。其中,2002年,69。1%的女性经理人的薪水增幅明显高于63。5%的 男性同伴。随着外资大举入境,跨国公司人才本地化战略的运用,越来越多的女性经理人收 入颇丰。在一些大的股份制企业里,女性副总经理的年薪达到50万至60万元,部门经理也在 30万至40万元左右。
此次调查结果总体显示,未来两三年,中国职业经理人的收入水准还会继续保持上升势头。 总之,职业经理人是白领中的白领,他们住别墅、开跑 车,天天忙于坐飞机和开会议。与庞大的白领相比,这一群人在数量上虽属凤毛麟角,但他 们却是“中产者”中的“上层”。
目前,职业经理人在群体收入有增高的趋势,随着近几年MBA热的兴起,其队伍将会获得 更大发展。
2IT人才:最活跃的中产者IT是Information Technoogy(信息技术)的简称,IT人才多是指从事计算机行业的人员,包 括IT公司的管理人员、系统工程人员、程序编制员等。
统计数字显示,IT业界内部正在形成一个稳定的中产阶层。以北京的中关村为例,中关村核 心区海淀区IT人士的个人可支配收入已跃居全市首位,达112亿元。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巨头 、跨国公司、有技术人才的高校与研究院,近两年培育起了中关村庞大的IT中产群体,他们 中有的年收入上百万,过 着国际公认的标准高质量生活。无论是挣钱的数量上还是质量上,IT人才都当之无愧地站在 了发展中的中国的顶端。
Jiory自小是个神童,虽然他自己不承认。他是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毕业生。但是与中科 大少年班那几个名声赫赫的“前辈高手”相比来说,他显得默默无闻。“我在科大那几年, 得出 一个经验教训。不管你有多聪明,一定要勤奋努力。在社会上做事,光靠小聪明是不行的。 ”Jiory总结自己的学习生涯时说。
学计算机的Jiory是中国培养的第一批IT专业人才,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北大方正。在北大 方正那几年,他“夹着尾巴做人”。他自称这几年是他自己人生道路上最为成功的几步,“ 在北大方正,我学到了很多。这对我今后的人生影响很大”。
Jiory在北大方正的成长非常迅速,两年以后,他就带起了一个研发团队,团队中成员都比 他年长,不久他升至研发总监的职位——一个在方正内部列为中高层的管理岗位,年收入突 破百万。同事都议论,说Jiory已经被列入北大方正的高层梯队培养对象了。然而这个时候 ,Jiory却出人意外地向最高管理层递交了辞呈。
“那段时间,我想了很多东西。是的,我在方正可以挣到很多钱,但是我不满意,为别人 打工一点也不刺激。”Jiory善于自我评价,“我拿了一张很大的白纸,把我和我老板的优 点、缺点、现有实力、日后发展等要素都列出来,然后横向比较。我发现我的老板的主要优 势在 于他进入方正时间比我早,更加顺应方正的体制,他的管理思路明显带有方正的烙印。他的 技术、市场敏感度、智商都不如我,但他的管理比我好。”Jiory深深信奉“木桶原理”——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也就是他为什 么比其他“神童”更加成功的原因——他知道自己的弱项在哪里,而且他乐意去弥补它。“ 你看我们一届中,还有前几届的那些比我聪明的同学,人是聪明了,可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到头来都没有成大事。”在这样的思维之下,Jiory重新回到中科大,读了中科大第一届MBA ,转型成了技术性的创业人才。
第二部分第22节 无形收益
一年之后,Jiory的公司开张了。凭着北大方正的背景和中科大计算机的专业技术,Jiory迅 速搞到了风险投资,当起了CEO,他的年收入翻了两番。
“如果把创始人股权、个人品牌、创业积累起的商业经验等无形收益都算进去,我的收入翻 了十倍都不止。”Jiory事后骄傲地说。
就在媒体还在谈论中国IT业界是不是需要“蓝领”的时候,更多业内的中产阶级却在自 我创业。中关村的“四方联”——四通、方正、联想,海外的Wintel——微软和英特尔等国 内国外的企业,成了一个个“准CEO”的试验场和培训基地,铸就了一大批IT行业的老总们 ,他们是IT部落中的精英人才。
在由IT行业人才形成的IT人群落中,除了离开IT企业、以自己创业IT企业发展起来的中产阶 级外,从某种程度 上说,长期留在大型IT企业的经理人,像联想的杨元庆、郭为等,他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