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中产者调查-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许是当我第一次看到急速前冲的球撞向球瓶时,也许是当我第一次参加比赛时开始的。 ”吴会明一边玩着球,一边兴奋地说,“不管那是什么时候,现在我是一个保龄球狂了, 哪天不打都不行。”现在,他每天打10局,他估计自己在这上面每月大概要花9200多元,这个数 字非常令人惊讶,因为它比1999年中国城市普通家庭一整年的开支还要多出47%。    
      吴会明是10年前和大多数北京人一起接触到保龄球的。由于球道少、价格高, 最初没有多少人玩它。但几年之后,在北京等大城市里保龄球就火了起来。吴会明开始和 一些朋友找地方玩,然后定期和未来的客户玩,开始也许一个月两三次,渐渐地这项活动 就成了他必不可少的娱乐项目了。如今,吴会明一般是一个人玩,偶尔妻子和孩子周末也加 入进去。    
      在中产阶层人士中,像吴会明这样的人并不是一个。    
      在北京、上海这些最早兴起的城市里,保龄球热已经降温,但在武汉、长沙、成都等内地城 市,这股热还在持续,每天都有新的球道在开。    
      “最热的时候大概是1997年”,北京保龄球协会的雷峥这样说。这个协会有60个成员,几乎 有2000条球道。当1996年底上海的球道从0爆涨到1500条时,上海的领导人就曾考虑过不再 开新球道。但是,现在由于玩保龄球的中产人士越来越多,保龄球已变成了一个很 大很大的产业。据北美的体育用品生产商协会计 算,截止到1997年,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保龄球设备市场,正在使用的球道超过3万条 。    
      在西方社会,汽车普遍进入家庭,人们的户外活动空间广阔,工作之余可选择的休闲方式很 丰富,像海滨消夏、郊游、民俗观光等,因此保龄球作为一种成熟的娱乐方式,属于并不火 爆的休闲娱乐项目。但是在我国,城市空间拥挤,人口密度大,加上道路状况不好等因素, 人们的生活空间相对小得多,到郊外和田园活动的机会也少得多,因而保龄球在繁华喧嚣的 都市之中营造出集休闲、娱乐和运动于一体的优雅的室内活动,受到许多中产阶层人士和家 庭的宠爱。    
      与此同时,保龄球的竞技特色也符合中国人的口味。在玩球的时候,哪怕玩的水平不高,偶 然性和运气也会使玩家掷出好球来,这种对好运的企望使得一次次的重复变得趣味盎然;水 平 相当的人比一比输赢,有差距时可能通过让分较一较高低,一个人也可以不断提高打破自己 的“记录”;无论是朋友们聚会,还是亲友之间娱乐都适宜,从方式上讲,这好像是一种“ 运动麻将”。    
      另外,保龄球被中产者喜爱,还因为它融健身与娱乐于一体,亦庄亦谐,雅俗共赏;它 又不同于卡拉OK或电子游戏那样局限于一定的年龄或社会层面。保龄球区别于网球、高尔夫 球,简单易学,与外界气候无关,是一项大众参与性强、运动量适中、老少咸宜的运动。同 时由于保龄球运动自身特点和设备先进、场馆装修豪华典雅的风格,使运动场所具有高档次 的形象。    
      北京的工体百道保龄和网球中心,有100条球道,据说,那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层保龄球中 心。它还是最豪华的一个保龄球馆,这里有罗马式的雕像和大理石的地面。工体还在球道边 免费提供水果和茶水,球迷们一边玩球,一边吃喝,也不用浪费宝贵的打球时间去饭馆。    
      2读书、学习:快乐的享受    
      读书学习也是中产阶层的一种休闲方式。    
      (1)读书。    
      冯泉毅平均每两个星期逛一次书店,通常是西单图书大厦或国际书店这样的书店, 搜罗一些他感兴趣的图书,买回家然后花时间阅读。这样的休闲也是许多中产者的一 大享受。 在十几年的读书——工作——从商的历程中,冯泉毅的人生经历很多,在自己出的一本精美 的散文集《浮沉与 搏击》中,有一篇《冯泉毅写真》写道:“一本耐人寻味的书:《道德经》”。对此,冯泉 毅解释道:“像《 道德经》这样的就属于书中的‘镇定剂’,老子的确很厉害,确切地说,这短短5000字的东 西不能算是书,只能算一篇文章,但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能让你从万马奔腾的状态中镇定 下来,重新回归理性。”冯泉毅把《菜根谭》这样的书称为“保健品”,既是保健品,就要 常用,才能起到保健作用。不过,在冯泉毅的眼里,书不仅仅是保健品、镇定剂,书 中还有烈酒。    
      在不久前去非洲的飞机上,冯泉毅读了一本《阿拉法特》的传记书,他认为这本书就是一种 烈酒,阿拉法特的传奇经历像烈酒一样让人激动,让人沉醉…… 冯泉毅也很喜欢历史书,认为历史就是望远镜,更能让他预测未来。在他的办公室里 放着 二十四史,但冯泉毅承认这些书读起来很累,不太符合他的兴趣。    
      40岁出头的冯泉毅虽然是北京某工商大学经济专业的在读博士,但他并不太愿意 承认自己是一个知识分子。在他看来,王朔提出 的“知道主义者”正适合他,他大量的阅读也仅仅就想当一个“知道主义者”。“人的区别 就在 于知识和信息的占有量,当一个人的信息量大大超过别人时,就很伟大,就可以站在台上给 别人做演讲。”冯泉毅的理论很简单。    
    


第四部分第107节 人际交往

    冯泉毅喜欢闲书,而且认为这些知识也一样能应用于做生意赚钱上。他说:“读书读的特别 多,频道特别宽,人就越容易交流 ,人际交往 也就更润滑。现在做生意赚钱很难,想从别人口袋里谋钱,仅次于夺人贞操,没有润滑的 人际关系怎么行?而润滑的人际关系和自身拥有广博的知识是分不开的,你喜欢政治,可以 谈论政治;喜欢历史,可以谈论历史;喜欢考古,也可以跟你谈谈盗墓的事……此外,读书 还能使人坚强,不会被一些简单的事情击倒。当然,这些好处也仅仅表现了读书的几个侧面 。”冯泉毅很忙,虽然他称自己是专      
    业董事长,十几年来只任董事长一职,但据观察他参加 的社会活动很多,而且是地产界的风云人物,很活跃,他大量阅读的时间从何而来? 冯泉毅说:“我不会开车,每天在车上的时间大约有3个小时,这是读书的大好时光。此外 ,乘飞机出国的大块时间也通常用于阅读。晚上睡觉前,我也喜欢翻翻自己感兴趣的书或杂 志。”冯泉毅思维很跳跃,这显然跟他大量的阅读有关。    
      在现在信息量极大丰富的年代,做一个“知道主义者”,已很不容易,要有资格站在演讲台 上,聚焦众人的目光,就得去多读一些书。    
      人是铁,饭是钢,书是药。许多中产人士都有读书的习惯,读书是他们增长知识、获取资讯 的方法;也是他们战胜困难、获取宁静的途径。    
      (2)学习。    
      英特尔公司总裁安德鲁?葛罗夫先生有句名言: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然而,对于某跨国公 司广州办事处的沈颖小姐来说,她更相信:只有学习狂才能生存。因为业余坚持学习成了沈 颖小姐的休闲方式。    
      虽然沈颖已经拥有硕士文凭,但她仍然缺乏“知识安全感”。她说:“在知识经济时代 ,一切都以葛罗夫所说的‘10倍速’高速发展,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知识就会折旧80% 。所以,我必须‘天天学习,天天向上’”。    
      就拿2003年来说,沈小姐就先后参加了秘书资格考试和BEC(剑桥商务英语)考试。此外 , 她还在一所驾驶学校考到一张小型轿车驾驶证。沈颖说:“现在已进入一个‘新论资排辈’ 时代,每一张考来的资格证书,都代表你的一种工作能力,资格证书是求职、加薪和升迁的 阶梯。”1998年9月,就在广州爆炒王菲个人演唱会门票的同时,沈颖却花了300块钱,买了一套 “新世纪广告专题报告会”的门票,聆听纪文凤等6位港台穗资深广告人的个人演讲。沈 颖在公司担任行政助理,与广告有多少联系呢?她幽默地说:“知识是没有‘国界’的。” 聆听成功人士的个人演讲会,可以说是沈颖的一个业余爱好,她2003年还先后聆听了香港 推销 大王冯两努的“企业领袖才能”、微软中国地区经理吴士宏的“与成功有约”的个人演讲会 。    
      沈颖还打算报考上海中欧国际工商MBA。她谦虚地说:“我只是一个文学硕士,在 商务管理方面,还是一个‘文盲’。”假如她能够被录取,那么,18个月的MBA学习,她将 付出的仅学费就是56000元。不过,沈颖倒是在所不惜的,她轻松地说:“其实,学习也是 一种投资。”把学习当作投资,也当作休闲,是大多数生活在竞争压力下的白领的做法,但是,这种学习 已经与他们长期的学习习惯融合一体了,因此,对他们来说,学习并不是一种不愉快的事情 ,相反如果不去学习,他们可能会觉得生活少了什么。以一种轻松的方式不断地去充电,不 断地去学习,是他们快乐的享受。    
      3高尔夫球:贵族运动    
      1985年5月24日,中国高尔夫协会正式在北京成立,这是一家全国性的群众体育组织,是中 华全国体育总会的团体会员。其职能是宣传、组织广大群众积极参加高尔夫球运动。但是, 几十年来,高尔夫球昂贵的消费一般百姓难以玩得起,它只是中产者的运动。    
      “早晨5点多,一眼看不到头的草地上只有我和球童,空气潮湿,仿佛是绿色的,我挥杆击 球,特别用心体会球杆撞击球的一刹那,球‘啪’地一下带着啸声飞出去,那感觉怎么形容 呢?就像夏天的傍晚,在带有薄荷味的空气里,你的皮肤轻轻掠过光滑的丝绸。由于那种静 谧,声音显得非常重要,最令人心动的是,在果岭上推球入洞时的那‘咚’地一声。”美洲投资公司总经理马利权不无陶醉地形容着自己打高尔夫球的感觉。不过那如此令人心旷 神怡的“咚”地一声,也许属于世界上最昂贵的一种声音了,如果想玩玩的话,你需 要如下花费——一部可以携旅伴同游的、说得过去的跑车20万元,一套ETONIC高尔夫运动装束5万元,一套1 3杆BRIDGESTONE球杆16万元,一张高尔夫球场会员证38万元,每次打球花费400元。每年如 果打上50次18洞球,在20年里,若有1。8万次高尔夫球进洞的声音,也就是说, 每 听到“咚”地一声,你大概要支付150元左右人民币。    
      像马利权一样定期来北京京城高尔夫俱乐部打球的人不少,他们大多是在商界崛起的成功 人士、演艺圈的名人和外国驻京使馆人员,甚至还有不少从全国的某个地方,甚至国外的某 个地方乘飞机赶来的。每逢周末假期,在这里你可看到各种考究的服装,充满自信的表 情,还不时可以听到爽朗的笑声,最流行的话题。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个 贵族俱乐部就是中国经济生活上的一个晴雨表, 每个周末上演着流行中国的“新闻联播”。    
    


第四部分第108节 北京城的喧闹

    京城高尔夫球俱乐部,好像故意隐藏自己一样,坐落在平常百姓很少知道的北京大兴区埝坛 水库旧址上,以广阔和缓的球场对抗着北京城的喧闹。    
      整个高尔夫俱乐部占地2500亩,由主场和占地5。8万平方米的练习场组成,球场设计者是国 际著名高尔夫球场设计师汤姆?皮尔森,老汤姆现任美国皮尔逊高尔夫设计公司的董事长和 签名设计师,是美国高尔夫建筑协会成员。基于30年的设计和建造球场的经验,他获得      
    了美 国高尔夫球建筑师协会资深设计老手和领导者之美誉,大兴京城高尔夫俱乐部是他继辛辛那 提的雅士顿奥克斯球场(AO)后的又一力作。    
      散步在球场上,你会看到各种绿色——果岭草、球道草、高草区的草和不时点缀在球场上的 几棵树的绿色,或浓或淡,或远或近错落在一起,有时有小鸟或蝴蝶飞过。如果你是第一次 来球场,很可能会失去方向,单纯地陶醉在那诱人的自然之中。    
      “北京的高尔夫球场,算上正在施工的大概有30来家,据说到这些球场打球的人士总共才有 两三万人,经常打的只有七八千,也就是说,高尔夫常客算得上是千里挑一了。”京城高尔 夫俱乐部营业部郭经理不无骄傲地说,面对有限的客户资源,各个球场为了提高竞争力,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