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欧罗巴的苍穹下-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注:亚历山大大帝和亚历山大帝国——千古一帝的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是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个理想化的英雄人物,因为授业老师是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榜样是战功赫赫的父亲,天赋超群的他于弱冠之年就发展了完善的人格和全面的智识。他那几乎无懈可击的性格中兼具坚韧、睿智、决断、冷静、雄心和细腻,更有卓越的战略眼光和踏实的贯彻力,他是无可匹敌的谋略家、勇冠三军的猛士、运筹帷幄的政治家、更是虔诚热忱的理想主义者。他一生经历无数的险恶征战,几乎从无败绩,铁蹄踏遍了旧大陆三大洲,所向披靡,臣服万国。他极富传奇性的一生,其中的幸运和辉煌,根本无法用常情来解说。他是天之骄子,一位为天意所垂青的半神,一个空前绝后的超群伟人。
亚历山大16岁时已随父出征,18岁即任骑兵司令官并指挥若定。腓力遇刺时他正好20岁,巩固王位后即挥师南下,确立了在希腊的霸主地位。公元前334年春,亚历山大继承其父遗志,率领3万步兵、5000骑兵、160艘战舰东征波斯帝国。公元前333年秋,与波斯王大流士三世会战于叙利亚的伊苏斯,大获全胜。乘胜挥师横扫叙利亚、腓尼基、巴勒斯坦和埃及之后,亚历山大已占领了大半个波斯帝国。他被埃及人尊为太阳神之子,法老的合法继承人。他在尼罗河的入海口处兴建了亚历山大港,在城中建立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该城日后成为中东经济文化的中心。
公元前331年春,亚历山大与大流士三世在亚述古都尼尼微近郊的高加米拉进行最后的决战,一举击破对方号称百万之众的大军。亚历山大随即进军巴比伦、苏撒和帕斯波利斯,洗劫宏伟富丽的帕斯波利斯王宫后付之一炬,大火数日不灭。大流士三世逃到中亚被当地人擒杀,亚历山大借口为大流士报仇而进军中亚的兴都库什山和大夏,加以占领之后继续东进。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进军印度河流域,数次打败印度邦国军队,如果不是瘟疫、炎热和厌战情绪阻止了他无休止的进军步伐的话,难保这位天人不会闯进中国的历史中来,出现在神州的土地上。至此,亚历山大无奈地停止了东征,撤回帝国首都巴比伦。公元前324年伟大的东征宣告结束,其结果是在欧亚非三洲的土地上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其范围西起希腊,东至印度河流域,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界多瑙河与药杀水。
公元前323年,33岁的亚历山大患疟疾在巴比伦突然病逝。他死后出现了继承权的纷争,结果是将领们把庞大帝国加以瓜分。公元前305年,托勒密与塞琉古皆自立为王,分别建立了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和统治中、西亚的塞琉古王国;马其顿和希腊则在留守的安提帕特之子卡山德控制之下成为新的马其顿王国。经过亚历山大大帝的这番天翻地覆,希腊古典文明被希腊士兵、官吏和商人传播到欧亚非三洲广大的区域中,从而诞生了一种混合希腊和东方因素的全新文明,希腊历史进入泛希腊化时代。此后,公元前l68年罗马征服马其顿王国,公元前146年科林斯陷落,希腊被并入罗马版图。当公元前30年罗马灭亡了最后一个希腊化国家——埃及的托勒密王朝之后,古代希腊的历史随之告终。)
第二章 欲望豪筳——古罗马,天堂与地狱并陈的人间台伯河上(图)
台伯河
挥别希腊辉耀日光下的黄金时代,难免怅然,然而荣衰兴替的无常演绎中毕竟仍有常则。其中的无限感慨辛酸,留连企盼,具体而微者,作为有心人的读者在刚刚揭过了适前一页时也许已然有所体会。
历史好像是乘船漂流,一路上虽然河流在逐渐扩展湍急,两岸的风物也在不断更替,但是一方面,参与的主体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乘客始终是人类本身;另一方面,动态中的客体也没有变换,当初和我们一同启程的上流河水实际上仍一直在伴随着我们,河水就是文化和文明。全部的文化素材其实都忠实地追随我们匆匆前行,虽然大多数处于我们肉眼所不及的河床深处,但是正是由于它们的共同存在才造就了巨大的发展动能。最后,主客体之间的介质也还是那一个,它将我们托在文明的洪流之上载浮载沉的同时,又保护我们不至于被摧毁吞噬;虽然长久的磨蚀已使其面貌沧桑敝旧,但是要到达光明的彼岸,总归还是要指望它的坚实。这条旧船,就是人性。历史就是以上三部分元素共同参与的运动发展的总和,我们从小读过的那无数涉及古老事物的文字其实都算不得是历史,仅仅是对历史从不同角度的片段记述罢了。
有鉴于此,我们希望不再去重复从前那些对历史的记述,更不希望落到去重复对记述的记述。我们所尝试的,是尽可能地还原当时的乘客和舟船在到达了某一河段时刻的总体原初面貌,这面貌不应是断裂的,也不应是健忘的。即使这一尝试事实上还远远无法达到完美还原的目标,至少无憾地加以努力就是了。
眼下我们看到,这条船正漂浮在台伯河上,河边是起伏的小山,河岸是泥泞的沼泽,不过旋踵之间,此间将崛起为一个永恒之城。
第二章 欲望豪筳——古罗马,天堂与地狱并陈的人间第一节 七丘帝国(1)
从古希腊世界向如今要着笔的古罗马世界的过渡中,嵌着一个泛希腊化时代,而古罗马的发生成长本身正是这一时代动向中的一部分。我们也许还记得罗马文人维吉尔是如何用史诗来和古希腊英雄们攀亲的吧,如果他当初能意识到这种文化血脉的确存在的话,实在应该在诗意之外更理直气壮一些呢。
古罗马人是古希腊人最有出息的学生。西方古典文化的符号和形式系统在希腊衰落之后之所以没有走向沉寂,是因为罗马人随即继承了他们希腊老师的衣钵,成为地中海文化重心的新代言人。他们在将希腊文化的内涵和形式发扬光大的同时,更于各个领域都完成了相当幅度的伸展。这是古典文化略加喘息之后达到的新高潮,一般地就将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总称为古典时期。
(注:古典时期——(Classical Ages),按斯塔夫理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中的分划,公元前1000年之前的人类文明发生萌芽阶段属于“古代时期”(Ancient Ages),而四大古文明都归于其中。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500年左右是古典时期,这一时期的西方文明的代表就是古希腊和罗马。古典时期之后的1000年是称为“中世纪时期”(Middle Ages)的封建时代。1500年之后经过文艺复兴后,人类便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Industrialized Age)。现在呢,我们已经在敲后工业文明时代(Post…industrialized Age)的大门了。)
罗马人不仅学习了希腊人的哲学典籍,借鉴文学戏剧风格,模仿建筑美术样式,甚至将希腊的神谱照搬过来,改头换面为我所用。罗马人神龛上的天神朱庇特相当于希腊的宙斯,他的妻子天后朱诺对应赫拉,海神尼普东等同波塞冬,冥神哈迪斯等同于普鲁同,爱神维纳斯就是阿佛罗狄忒,酒神巴库斯是狄奥尼索斯,火神伏尔干是赫淮斯托斯,月神狄安娜是阿耳忒弥斯,神使墨丘利是赫尔墨斯,战神马尔斯即阿瑞斯,小爱神丘比特即希腊的厄洛斯,等等。另外太阳神阿波罗和文艺女神缪斯甚至被原汁原味地请了过来。总体上来讲,因为罗马人偏重艺术的实用性,不刻意追求独创性和浪漫精神,所以他们的艺术产品,除了在建筑的工程学和绘画塑像的写实性等方向上有所突破外,更多的还是对希腊艺术的引用和继承。
考虑到这种继承性的特点,这一章的叙述就不打算采用上章那样大体按照时间推进分节的线索,以避免重复对希腊风格的叙述。同时由于古罗马建筑经典基本集中于帝国时期,所以就首先简要地介绍一下罗马国家的兴起成长过程,然后再伴随着帝国时代的风物逐一将有代表性的建筑展现于读者眼前。
古罗马人的始祖是拉丁人。拉丁人和希腊的亚该亚人和多利安人一样属于印欧语系种族,他们以游牧方式从北部迁徙入意大利半岛后;在中部拉丁姆地区和台伯河(Tiber)流域居留繁衍。当时他们的北方是埃特鲁斯坎人在山区里面据险而建的高城群落,南方是希腊人的殖民海港城邦如塔伦坦、叙拉古和那不勒斯,这两者的文明程度都远远高过拉丁族。但是谁又能想到,生存在两强夹缝中的弱小蒙昧部落将来反而会演化成为可怕的征服者呢。征服并不仅仅体现在政治和军事领域,甚至在文化上也实现了吞并,拉丁族的语言在包融了埃特鲁里亚、希腊、高卢等语言因素之后,形成了简练有力、语法严谨的拉丁语。而随着帝国的扩张,拉丁语成为古典西方世界里面与希腊语分庭抗礼的通用语,尤其是西方各省的官方语言,所以成了古代历史文献的主要载体。并且,现代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等拉丁语种都是滥觞于此的。
约公元前754年前后;罗马城以台伯河东岸七座小山上村落的形式出现在地平线上。在后世的造神运动中,建城史成为了传奇,而维吉尔的史诗也正是以其为蓝本。话说特洛伊驸马埃涅阿斯逃难来到意大利,在他的母亲爱神维纳斯的庇护下迎娶了当地国王的女儿。他的后代建立了一座亚尔巴龙迦城,传承到名叫努米托耳的国王时不幸被其弟阿穆留斯篡位。阿穆留斯为了防止出现新的继承人,逼他的侄女西尔维娅做了女祭司,以此杜绝其恋爱。但一不留神却被战神马尔斯钻了空子,生下一对双胞胎罗穆路斯和瑞穆斯(Romulus and Remus)来。阿穆留斯大怒,将婴儿放入篮子丢入台伯河灭口。不料这两个孩子有如神助,居然能像幼年摩西及唐僧一样漂出生天,并被一只母狼收留哺养,后来这对狼孩又被牧羊人发现并抚养。两人成人后,勇猛过人,攻破亚尔巴龙迦城杀死仇人,救出外祖父使其复位。此后他们返回了自己成长的台伯河边,创建自己的城市。罗穆路斯围着山丘掘出一道土沟,然后郑重宣誓,若有侵犯城池神圣疆界者,格杀勿论。可叹顽劣的瑞穆斯竟不以为然,当着兄长的面跨过了土沟。为了维护誓言的无上效力,罗穆路斯当即结果了弟弟的性命。这样一来竞争者被清除,罗穆路斯成为此地毋庸置疑的主宰,城市也以他的名字来命名——罗马。在这个象征性很强的故事里,野心战胜了亲情,政权凌驾了人性,揭示了罗马文明尽管曾全方位效法希腊,然而毕竟与其有根本区别——罗马人由极度冷静的务实理性和志存高远的大国理想中发展出了功利主义。同时也正是这种功利主义,令他们能够经受再三的严重挫折而维持蒸蒸国运。
(注:青铜雕像“母狼育子”——最著名的埃特鲁里亚艺术作品。雕像所刻画的是曾哺育了罗马始祖的母狼,高度写实的雕像结构严谨,体现了外表凶残内心仁慈的性格主题。母狼四肢健壮,神态凶残,洋溢着野性的生命力。其警觉而威严的神情正象征了罗马人坚毅冷峻的民族性格。公元16世纪后,两个婴儿的雕像被加在狼的腹部下面,叙事内容得以完整。长期以来罗马人将其作为民族先祖造像来膜拜,而现在该雕像更已成为罗马市的城徽。)
第二章 欲望豪筳——古罗马,天堂与地狱并陈的人间第一节 七丘帝国(2)
此后罗马进入所谓的王政时期,最初的国王都是埃特鲁斯坎人,包括罗穆路斯本人。所以上面的传说也可以这样解读:罗穆路斯和瑞穆斯是流落或迁徙到拉丁人领域的埃特鲁斯坎人,他们统治了当地的拉丁部族,建立了罗马城并自立为王。所谓亚尔巴龙迦城就是他们的埃特鲁尼亚母邦。该时期先后有七个王在位,前四个因为出身农民而被称为农民王,后三个是所谓的商人王。当时的政体分为三部分:由市民大会选举产生的国王,由一百名部落贵族长老组成的元老院以及由全体罗马市民列席的市民大会,后两者行使顾问权和立法否决权,对王权进行约束。所以这并非典型意义上的君主制,而更接近希腊式的民主制。
果然,当最后一个国王即所谓的“傲慢王”塔克文不满君权有名无实而试图以暴力实现全面独裁时,遭遇到市民们的强烈反抗。“傲慢王”于公元前509年被放逐,罗马遂跨入共和时期。共和制政体中保留了元老院和市民大会,同时以两个由市民大会选举出的执政官取代国王,这个职位的任期只有一年,对终身制的取缔遏制了独裁的势头。共和体制此后进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