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知青在缅甸-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报道说,每年从中国大陆以各种手段通过各种渠道外逃的各种人,大约达5000人次。骗子,走私犯,对政治感兴趣的叛国者,纷纷从海上、陆上越过国境去寻找自己的乐土。当然,外逃者当中,大多数还是普通老百姓。他们无论境况如何,也都怀着各自的期望或绝望踏上了异国的土地,编织或悲或喜的故事。
翻开中国地图,在中缅边境上,从瑞丽,从景洪,虽然也有人回来,但更多的还是逃出去。有人说:还是出去好,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有人说:出去有什么好,外面的世界很无奈;有人则沉默……
我们这里记述的三个故事,只是过境人的三个片断,虽只是片断,也有梦,有泪,有辛酸,读者也许可以从中窥到一些外逃人的境遇。
●地下毒品工厂中的中国女奴
从云南的沧源县出发,跟着马帮越过国境,忽而上坡,忽而下山,忽而又沿着河走。到现在,已经走了大半天了。头顶上8月的太阳火一样灼烤着脊背,像能把衣服烤焦;周围没有一丝风,空气又闷又潮,我从头到脚,早像淋了淋浴似的湿透了。
树林…闷热…沉默。我一路上印象最深的就是这六个字。
终于“××营地”到了。马帮队伍的前面有人喊。我长长呼出一口气。老天,可到了。
这所谓的营地是在山坡上用人工填平的一块有两个足球场大的空地,周围用铁丝网围住,网边每隔一段距离,是身着无徽章标志的迷彩军装的哨兵,端着各种型号的步枪,面无表情。
这次冒风险把我带进他们马帮同行的我童年的伙伴阿伟捅捅我的腰。“什么?”我低声问。阿伟指了指空场几步外一棵独木成林的高大的榕树。树干很粗,有人索性在里面打了洞,上面遮上防雨布,真乃一个绝好的哨所!果然,里面有金属的暗光一闪,我看见一挺幽蓝的机枪正架在树洞口。虽然随马帮出来不是第一次,可是看见机枪阴森的枪口,特别是联想到树洞里还有一双躲在暗处的寒气逼人的眼睛时刻准备着瞄准扫射,我还是禁不住脊背发凉。
因为马帮的头目与营地的头目相熟识,我们没有被搜身便得以进入铁丝网内。进去才骤然感到,虽然只隔一道铁丝网,内外却是两个世界。外面虽然并不安全,但至少还算自由,里面却像个牢笼…压抑、封闭,连空气都有些让人窒息。
空场上有几间大屋子,我们六个人被带到尽头的一间屋里住下,在营地的六天就这样开始了。
我们进营地的时候是下午两点左右,我从屋里溜出来,在空场上其他的屋子里转来转去。奇怪,大白天的,不但空场上无一人,连各屋子里也空空的,静静的。这些屋子是做什么用的呢?这里的人都到哪里去了?难道这是空城计,哨兵森然把守的竟是一片空地和这几间空房子?!我在自己心里记叙的日记里,在“树林、闷热、沉默”后面,又加上“封闭”、“空旷”两个词。
白天在疑惑中过去了。晚上七点多钟,天渐渐暗下来,夜幕像蓝色的纱徐徐遮住营地。这时候,更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先是不知从哪儿传来嘈杂的人声,接着,空地另一尽头的一间房子的门开了,从里面涌出十几个男女,有说有笑,朝这边走来,我被眼前的景象弄的目瞪口呆,然而不等我回过神,又有人不断涌出来。总共有十几个人,分散在各个房间里和空场上,有的开毒桌,有的看录象,有的喝酒,嫖女人,有的在吸毒!
“难道是从地下钻上来的不成?!真实活见鬼了!”我低声诅咒了一句。本想留下来看个原委,却又理不出任何线索,只好扫兴地回去打扑克了。
第二天,我起床很迟,睁开眼,竖起耳朵,昨夜的喧闹梦一样消失殆尽,四周又静静的,让人心里禁不住发颤。
夜晚来了。快到七点钟的时候,我站得离那间屋子尽可能近一些,同时不免瞟了一眼铁丝网外的那棵大榕树,不自觉地停下脚步,等待着那喧闹的一刻的来临。
还是和昨天差不多的时间,还是和昨天一样的方式,人们推开房门,纷纷涌出来。
人走的差不多了,我却仍然一无所获,又不敢走进那个房间,只好收回探询的目光,研究走出来的这些人。
他们似乎都是当地的少数民族,黄黑的皮肤,高颧骨,扁平的鼻子,又瘦又矮,五官都长的差不多,女人们长得很结实,额头发亮,只有涂得深深浅浅的口红才把她们与男人的面孔区别开。正当我的目光漫无目的地在这群黄黑的面孔中扫来扫去时,我蓦然在其中发现了一张苍白的脸。衬着夜色,衬着周围的肤色,它白的让人不能接受!
那是一张女人的脸,五官清秀,看上去也就只有20多岁。根据她的肤色,她的五官,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那也许是个中国姑娘!如果她真的是中国人……我一定要找机会跟她聊一聊!
我不露声色地朝她站的那个方向移动,就在快接近她的时候,一只手用力拍了我肩膀一下,我一惊,回头一看,原来是阿伟!
“走,打牌去,三缺一呢,我到处找你!”“不……我……”我来不及说什么,已被他拉走,再回过头去看那姑娘,却不见了!
空屋子,苍白皮肤的姑娘…疑团套着疑团!
第三天上午,我早早起来,想弄清那些人究竟何时以何种方式离开这里。跑出房间一看,很幸运,一群人正朝那个大屋子走去,可是我无法靠近那个大房间。我抬头瞟了一眼几米外的那棵榕树,狠狠在心里诅咒:该死的机枪!然后只好无可奈何地朝回走。
真巧,怎么我刚才没注意到她?!我看见那个白皮肤的姑娘端出一大盆洗好的衣裳,正往一根长长的竹竿上晾晒。机会难得呀,我对自己说,一个计策在几秒钟内酝酿成熟。
我装做没在意她,一边走过她身边,一边回头看着那群人消失的方向,放大音量自言自语道:“真是活见鬼!”她噌地直起腰,纯正的普通话脱口而出:“怎么?你也到了这里?!”她真的是中国人!我兴奋得心里“嗵嗵”乱跳,这两天来积在心头的疑团纷纷要涌出来,有一百多个问题想问她。然而我知道不能与她交谈太多,否则一旦被怀疑,不仅害了我也害了她。于是我用最快的速度理了一下思路,提出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
“这里到底是什么地方?你们这些人为什么来来去去的这么神秘?”“这里,”她顿了顿脚,指我们脚下,“有一个海洛因加工厂,有自己的发电机,有30来个工人,加上哨兵,这儿总共有40几个人,在那间大屋子里,有一处与地下加工厂相连的通道,我们白天做工,晚上出来散心。”“你是中国人,对吧?跑过来的?给卖过来的?”她似乎不知如何回答我,想了想,说:“这样吧,今天晚上我来陪你,我把你想知道的都告诉你。两年来我阳光见的很少,中国话几乎没讲过,在这儿居然有人讲中国话,真好。”原来她们这里的女工都是可以陪客的,给她们头目的报酬是固定的…10块人民币,至于给女工的报酬则可以单独讨价还价。跟那姑娘分手后,我便跑去交了“手续费”,等待着晚上的长谈。
我和她谈了两个晚上,原来她是被拐卖到这里的,就在两年前,她还曾是中国东北某大城市的一名单纯快乐的高中生……
在中学里,班上的同学都喜欢月明。虽然她学习成绩一般,但是性情温和,爱说爱笑,有什么不开心的事,跟她聊上一阵,就烟消云散。在班上,同学们都叫她“开心娃娃”。回到家里,她又是父母、亲戚们的掌上明珠,在她周围,从来都只有疼爱的眼光,从来都只有赞赏的表示,她就像一朵娇嫩的小花,被无数双手精心呵护,一切风雨都有人替她遮挡。
可是一个人,总有些东西是需要自己独自面对的。眼下,1987年,正有一个最严峻的打击迎面而来。
高考就像一座架在高中生和他们的梦之间的独木桥,不知使多少年轻的心和年轻的梦远远隔开,也许永难相逢。有些人面对挫折没有灰心,或继续补习,准备来年再考,或另择出路,寻找自身新的价值。
然而,对于月明来说,落榜这个打击无异于击碎了她一向平衡,一向温馨的世界。父母竭力掩饰的不满,亲戚们的闪烁其词,同学的冷淡(其实那都是她的错觉),每天都拥在她眼前。无论如何,如果她不马上离开这个城市,她就会窒息而死!
于是她拿出从自己零花钱中节省下的100多元钱,乘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
在北京的三天,虽然不曾有人伤害过她,可她还是觉得害怕。她从没离家这么远,她想家,想她的同学和朋友,甚至连想起邻居家那个常跟她吵架的小梅,她都觉得亲切!手上的钱只够回家的路费了,她要赶快回家去,投进妈妈的怀抱,告诉妈妈她今后一定哪儿也不去了,要做个跟原来一样的,不,比原来更乖的女儿。
于是她又踏上了开往东北的火车。眼望着车窗外一棵棵向后倒去的树,她的头脑渐渐冷静下来:出来这几天,家里人一定急死了,现在回去,不只要挨多少骂,还要加上母亲的眼泪,那是她最不能承受的责骂!回去以后会怎样呢?等一切都平息下来,一切又成老样子……不不,她不要回去。
她狠了狠心,随便找了一个车站下车了。
这里正是唐山。
人们纷纷走出站台,一起走出来的,还有失魂落魄的月明。她该往哪里走呢?她一再问自己,脚漫无目的地迈着步子,思想也难以集中在一点。
街上很热闹。前面不远处围着一群人,月明便也站在圈子里,定定地看着圈中一个卖药材的中年男人。她究竟要干什么?她要做什么?她并不知道,只是呆呆地看着,身边的人换了一批又一批,只有她站在原地不动。
天色不早了,人们都散去,卖药材的便也准备收摊。这时,他发现这个女孩仍站在那儿发呆,便开口问:“小妹妹,你没事吧?”月明一惊,摇了摇头,转身欲走。
“小妹妹!”中年人一着急,用浓重的四川口音叫道,“有事也没关系,凡事要想开些,可不敢走错了路啊!”几句话已说得月明泪留满面,她再也不能独自承受心里的问题了!她积了一大堆委屈要说!于是,她自己也不知为什么,对这个四川人讲了许多许多。
四川人大大咧咧地笑了笑,豪爽地说:“你不想回家,就不必回去了。如果你愿意,就跟着我走吧,大富大贵咱可说不上,但我可以向你保证两点:一不会挨饿,二不会受委屈!”在那时,还有什么话能让这个少女更感动呢?!月明原本就是一个单纯、脆弱的小女孩,在异乡,在她无依无靠的时候,有人可以让她不受任何委屈,她便什么也不想,一心钻入四川人撑开的保护伞。
四川人的确对月明很好,什么也不让她做,在生活上、精神上,都是她最坚实的依靠,还带着她跑了大半个中国;月明无以报答,只有奉上少女最洁白的贞操……
他们一路卖那些虎骨、麝香之类的贵重药材,(后来月明才知道,原来那些药材是假的)来到了广西南宁。有一天,来了一个云南商人,拉着四川人嘀咕了几句,于是四川人告诉月明:“去云南,那有大生意可做!”到云南不久,四川人忽然说,他做一笔生意赔了本钱,要回四川拿钱,路费只够他一个人回去的:“你留在这里等着我,最多十天,我把钱电汇给你,你也来四川。”月明对四川人没有一丝怀疑,她接过留给她的300块生活费,一心一意地等着他的消息。半个月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她的钱都花光了,却仍不见任何从四川来的音信。月明的信心开始动摇了,她并不是恨那个四川人,无论他骗她也好,不骗她也好,她从他那里,已经得到很多照顾,很多保护,她始终不曾后悔和他在一起。可是,一向习惯于有所依靠的月明一下子失却了她的保护伞,又陷入了六神无主的境地。她最怕面临何去何从的选择,多年来,在众多爱和关注的庇护下,她只善于选择别人指给她的方向。她流了泪,又抹去泪,等着会有奇迹发生。
“奇迹”真的发生了。一天,那个和月明只有过一面之缘的云南商人突然出现在她面前,似乎早已了解了一切,只说了声:“跟我走吧,你的事包在我身上。”月明又一阵感动,她以为自己像两个月前遇到四川人那样遇到了另一个好人!
她在云南举目无亲,只和这个“好人”有过一面之交,她也只有相信他是“好人”。如果说这两个月的生活使她发生了改变,那就是她现在很相信命。对她来说,一切发生的和尚未发生的都似乎是不可逆转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