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心理学史导论-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2)剥削倾向性。这种类型的人关非依赖自己进行生产和创造,他们领先暴力、诡计等方法,从他人那里索取东西,希望靠力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对他们进行攻击或榨取。他们“喜欢”那些可以利用的人,“讨厌”那些已经被他们榨取过的人。弗洛姆指出,这种倾向是极权主义或法西斯主义的特征,但在任何社会中都会产生。
(3)贮藏倾向性。这种类型的人通过贮藏来获得安全感,他们的哲学是:“资产和财富就是安全”。贮藏型的人似乎在周围签名册起一道墙,不使财富流出来,也不让任何东西流进去。这种人表现为节俭,极端吝啬,坚持不与别人分享财富,与他们疏远,在人际关系上表现为退缩等。
(4)市场型倾向。这种类型的人追求市场竞争的成功,把自己作为商品,使自己具备适合雇主所需要的性格特征,并且经常缺乏安全感。
弗洛姆认为,以上4种非生产的倾向都是不健全的社会(剥削制度)所造成的病态性格。但这些概念仅仅是“理想类型”,而不是对某一特定个体性格的描述。他认为,实际上每一个人的性格结构中并不是只有一种倾向、而是几种非生产的倾向的混合,或者是非生产的倾向和生产性的倾向的混合。在一个非生产的倾向占优势的人身上,常常表现出性格的消极方面。
弗洛姆在晚年还提出一种非生产的倾向性,即恋生狂和恋尸狂的性格。恋生狂者爱好生命和生长,恋尸狂者爱好残废与腐朽。他认为,恋尸狂者是人的存在的一种邪恶形式,是万恶的根源,是一种极端的性格类型。例如,法西斯头子等。
弗洛姆的性格类型论被认为是精神分析学派性格类型学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他强调了社会中的大的切面对性格的影响。他指出病态性格是由剥削制度造成的,是资本主义价值观对性格的渗透,并对资本主义社会阻碍人的全面发展作了揭露。但是弗洛姆的类型论仅仅是对西方社会生活现象的分类,他也忽视了人的遗传和生理因素对性格形成中的作用,不能达到对性格本质的全面认识的境界。
四、霍兰的类型论
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霍兰(J。L。HOLLAND)提出性格——职业匹配理论。他认为,学生的性格类型、学习兴趣和将来的职业准备密切相关。人们在不断寻求能够获得技能,发展兴趣的职业。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上百次的实验,他提出了系统的职业指导理论。他把人类的性格划分为6种类型:社会型、理智型、现实型、文艺型、贸易型和传统型。每一个人可以主要划为一种性格类型,每一种性格类型的人,对相应的职业感兴趣。
1、社会型的人:这种类型的人具有爱好社交、活跃、友好、慷慨、乐于助人,易合作和合群等性格特征。适合从事社会工作、教师、护士等等。
2、理智型的人:这种性格的人具有好奇、善于分析、精确、思维内向、富有理解力和聪明等性格特征。适合从事自然科学工作、电子学工作和计算机程序编制等等。
3、现实型的人:这种性格类型的人具有直率、随和、重实践、节俭、稳定、坚定和不爱社交等性格特征。适合从事农业、制图、采矿、机械操作等等。
4、文艺型的人:这种性格类型的人具有感情丰富、想象力强、富有创造性等性格特征。适合从事文学创作、艺术、雕刻、音乐、文艺评论等等。
5、贸易型的人:这种性格类型的人具有外向、乐观、爱社交、健谈、好冒风险、支配和喜欢领导他人等性格特征。适合从事董事长、经理、营业部主任、营业员和推销员等工作。
6、传统型的人:这种性格类型的人具有务实、有条理、随和、友好、拘谨和保守等性格特征,适合从事办公室工作、秘书、会计、打字员和接线员等等。
霍兰认为,大多数人可以主要划为某一性格类型,每一种性格类型又都有两种相近的性格类型,两种中性关系的性格类型和一种相斥的性格类型。
霍兰认为,如果职业类型与性格类型相重合,个人会感到兴趣和内在的满足,并最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如果职业类型与性格类型相近,个人经过努力,也能适应并做好工作;如果职业类型与性格类型相斥,个人对职业毫无兴趣,不能胜任工作。
霍兰是一位职业指导专家,经过长期的研究将性格类型和职业类型进行匹配,对职业指导具有重大意义。他十分重视兴趣与职业的关系,认为兴趣是工作的巨大动力,凡是符合自己兴趣的工作,就能提高人的积极性,使人积极愉快地从事这种工作。但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对某一种职业有兴趣,并不一定能把该项工作做好,对工作的兴趣是做好工作的重要条件,但不能唯一条件,影响职业的心理因素是多种的和复杂的。
五、其他的性格类型论
性格的类型理论为数众多,除上述几咱外,比较著名的还有:根据个体的智力、情绪、意志三种心理机能何者占优势,来确定性格类型。他把人的性格类型划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理智型的人以理智支配行动,依理论思考而行事;情绪型的人不善于思考,凭情感办事;意志型的人目的明确,主动地追求未来的憧憬。此外,还有一些中间类型,例如理智——意志型等等。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A。ADLER)根据个体的竞争性不同,把人的性格类型划分为:优越型和自卑型。优越型的人好强,总想胜过别人;自卑型的人有很重的自卑感,在活动中表现为退让、不与人竞争等特点。
苏联心理学家列维托夫根据社会方向性和性格的意志特征,把学生划分为4种性格类型。
(1)目的方向明确和意志坚强型。
(2)目的方向明确,但坚持性、自制力有某些缺陷型。
(3)缺乏目的方向性,但意志坚强型。
(4)缺乏目的方向性且意志薄弱型。
性格类型论根据某种原则把所有的人划分为几处类型,它的特征是具有整体性,能够显示典型,所以在直观地了解人的性格时较为便利。性格类型论最早是由于医疗实践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现在已经广泛地运用到教育、医学、文艺、管理和职业选拔中去。但是,性格类型论把人极端复杂的性格概括为少数几种类型,这样做必然忽视中间型。与此相关,如果将一个人划入某种性格类型,就会只注意这种类型中的有关特征,而忽视其它特征,即只注意一个人某些方面的特征,而忽视其它方面的特征,这就可能导致简单化和片面性。此外,性格类型论也容易将人的性格固定化,静止化,忽视性格的变化和发展,特别是容易忽视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环境因素。
第四节:性格的特质理论
特质一词是英语TRAIT的译名,有时亦设为特性。性格的特质认认为,人的性格是由一组特质组成,特质是构成人的性格的基本单位,特质决定个体的行为。性格特质在时间上具有稳定性,在空间上具有普遍性。通过对性格特质的了解,可以预测个体的行为。他们认为,性格特质是所有人共有的,但每一种特质在量上是因人而异的,这就构成了人与人之间在性格上的差异。
德雷格(DREGER)曾将性格特质论者分为两大类:偏重于统计方法的和偏重于非统计方法的。前者以卡特尔和吉尔福特等人为代表,他们用统计分析划分特质,并且偏重于描述个体特质量的差异,比较强调特质之间的依赖性。后者以奥尔波特等人为代表,他们用逻辑和语义分析来划分特质,并且偏重于描述个体各种特质的不同,比较强调特质之间的独立性。
一、奥尔波特的特质论
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G。W。ALLPORT)是现代个性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性格特质论的创始人。他认为:性格是由许多特质所组成,特质是一种神经心理结构。特质除了反应刺激产生行为外,还能够主动地引导行为,使多种刺激在机能上等值起来,使反应具有一致性,即不同刺激能导致相似的行为。例如,具有谦虚特质的人,对不同的情境会作出类似的反应。
相反,具有不同特质的人,对同一个刺激物,反应也会有所不同。一个具有谦虚特质的人和一个具有骄傲特质的人对客人的态度是不同的。
奥尔波特对特质进行了分类。他首先把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1、共同特质(MONTRAIT):共同特质是指同一文化形态下群体都具有的特质,它是在共同的生活方式下所形成的,并普遍地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共同特质被认为是一种概括化的性格倾向。
2、个人特质(INDIVIDUALTRAIT):个人特质为个人所独有,代表个人的性格倾向。奥尔波特认为,世界上没有两个人具有相同的个人特质,只有个人特质才能表现个人的真正特质。他认为,心理学家应该集中力量研究个人特质。
奥乐波特进一步把个人特质按照它们对于个体性格影响和意义不同,划分为3个重叠和交叉的层次:(1)首要特质(CARDINALTRAIT)。这是个人最重要的特质,它代表一个人的性格最独特之处,往往只有一个。它在性格结构中处于支配的地位,影响一个人的全部行为。例如,吝啬被认为是葛朗台的首要特质。(2)主要特质(CENTRALTRAIT)。又称“重要特质”。这是性格的“构件”,个体的性格是由几个波此相联系的主要特质所组成。主要特质虽不像首要特质那样对行为起支配作用,但也是行为的决定因素。奥尔波特用社会性、乐观和人道主义来表述詹姆斯的性格。(3)次要特质(SECONDARYTRAIT)。这是个人无足轻重的特质,只在特定场合下出现,它不是性格的决定因素。
二、卡特尔的特质论
英国出生的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R。B。CATTELL)是用因素分析法研究特质的著名代表。他同意奥尔波特把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的论点。他认为,共同特质是用因素分析法得到的共同因素,个人特质是用因素分析法得到的独特因素。共同因素是人类所有社会成员所共同具有的特质,独特特质是指单个个体所具有的特质。卡特尔的主要贡献在于把许许多多的特质划分为表面特质(USRFACETRAIT)和根源特质(OURCETRAIT)。卡特尔认为,表面特质直接与环境接触,常常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是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行为;根源特质隐藏在表面特质的后面,深藏于人格结构的内层,它是制约表面特质的潜在基础和人格的基本因素,是建造人格大厦的砖石。卡特尔认为,根源特质必须通过表面特质的中介,通过因素分析,这些表面特质之间有很高的相关,通过因素分析可得出它们的共同根源特质+“自主性”。自我居于中心位置,根源特质在自自我的外周,表面特质在根源特质的外周。
卡特尔认为,根源特质各自独立,相关极小,并且普遍地存在于各种不同的年龄的人和不同社会环境的人身上,但是,各个根源特质在每个人身上的强度是不同的,这就决定了人与人之间在性格上的差异。卡特尔及其同事经过长期的研究,确定16种根源特质,并据此编制了16种个性因素问卷,是国际上通用的个性问卷。
三、吉尔福特的特质论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J。P。GUILFORD)将人的性格分为12种特质:(1)抑郁质(是否忧郁,容易悲伤);(2)循环性(情绪是否容易变化,不稳定);(3I)自卑感(自卑感的大小);(4)神经质(是否容易担心某种事情或容易烦躁);(5)主观性(是否容易空想,过敏而不能入睡);(6)非合作性(是否信任别人,与社会协调);(7)攻击性(是否不倾听别人的意见而自行其事?是否爱发脾气,有攻击性);(8)活动性(是否开朗,动作敏捷);(9)乐天性(开朗还是不开朗);(10)思维外向性(是否喜欢沉思,愿意反省);(11)支配性(是否能当群众的领袖);(12)社会外向性(是否善于交际)。在12种特质中,第1~4种特质是情绪稳定性的指标;第5~7种特质是社会适应性指标;第8~12种特质是向性指标。
吉尔福特指出,各个特质最组成一个阶层式结构(HJIERARCHICALSTRUCTURE)。在这个结构中,最基层的特质叫做基倾。一个基倾是个体在少数情景中表现某种一致性行为的倾向,例如,喜欢参加宴会、喜欢参加舞会等。中间一层叫基本特质(PRIMARYTRAI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