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胜乙肝-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HBsAg阳性>6个月 ;HBeAg阴性,抗HBe阳性 ;血清HBV…DNA<10^5copies/ml ;ALT、AST水平持续正常 ; 肝活组织检查没有明显的炎症    

  3)乙型肝炎痊愈:    

  先前有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病史,现出现抗HBc阳性或伴抗HBs阳性 ;HBsAg阴性    

  ;血清HBV…DNA检测不出 (但使用敏感的PCR法可能测出有很低的水平) ;ALT正常


防治乙肝的黄金手册乙肝科普常识精编(7)

  4)乙型肝炎急性加剧:转氨酶急速增高超过正常上限值10倍或大于基线水平的2倍    

  5)乙型肝炎再激活:非活动的HBsAg携带状态或乙型肝炎痊愈者肝脏重又出现活动性坏死性炎症    

  6)HBeAg清除:先前e抗原阳性者的HBeAg消失(转阴)    

    

    

  7)HBeAg血清转换:先前HBeAg阳性和抗HBe阴性者发生HBeAg消失(转阴)和抗HBe阳性(转阳),且伴血清HBV…DNA降至<;10^5copies/ml    

  8)HBeAg逆转:指先前HbeAg阴性、抗HBe阳性者再次转为HBeAg阳性    

  3 抗病毒治疗    

  医学界一致的观点,乙肝病毒的持续感染是造成乙肝慢性化的主要原因,因此抗病毒治疗是乙肝治疗的关键。    

  目前尚无一种能迅速、直接清除乙肝病毒的药物。目前最好的抗病毒药物的疗效也仅能达到50%左右。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用于治疗慢性乙肝的药物,截止到目前共有三种,即:α…干扰素、拉米夫定(贺普丁)、阿地福韦(此药尚未在中国上市)。另外,目前仍在临床试验的还有恩替卡韦、LDT。已经被淘汰的对乙肝有治疗作用的药物有:阿昔洛韦、泛昔洛韦、阿糖腺苷及其衍生物、暽甲酸钠(商品名 可耐)等。总之,目前国内用于治疗乙肝的主要抗病毒药物为干扰素和拉米夫定。    

  4 抗病毒药物的种类简介    

  1)干扰素:    

  干扰素(IFN)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剂,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而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同时还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力,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并增强抗病毒能力。人体内的干扰素由于氨基酸组成的不同,可分为α、β、γ三种,分别由白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免疫淋巴细胞产生。α干扰素是目前国内外公认有效的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α干扰素有20多个亚型,α1、α2、α3等;每一亚型又因个别氨基酸不同,可分为α1a、α1b、α2a、α2b等。目前用于乙肝治疗的α干扰素主要是基因工程技术产生的,单一亚型的α干扰素。常用的有α1b、α2a、α2b。目前看,各亚型的α干扰素,在疗效上并没有十分显著的差别,有研究认为,中国人在受到病毒攻击所产生的干扰素多为α1b型,所以通常认为α1b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小,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差别并不大。    

  市场主要干扰素品牌:    

  干扰素α2a 罗荛愫(罗扰素) 因特芬 贝尔芬 万复洛 迪恩安    

  干扰素α1b 赛若金 运德素    

  干扰素α2b 甘乐能(干扰能) 安达芬 英特龙 隆化诺 远策素 万复因 利芬能 来福隆 安福隆    

  长效干扰素:即聚乙二醇干扰素,商品名,派罗欣。    

  普通干扰素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吸收快,注射几个小时后,血药浓度达到最高,这时副作用的反应强烈,抑制病毒的作用也达到最高,但是由于排泄比较快,造成在下次注射前,血药浓度的偏低,病毒可能会恢复复制,造成峰谷差。而聚乙二醇干扰素,由于大分子的化合,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血药浓度基本可以保持恒定,不会存在病毒重新复制的机会,作用时间延长,降低了在体内的清除率、抗原性下降不易产生干扰抗体等等。因此,相对普通干扰素,长效干扰素的优点是避免了频繁的注射,效果也较普通干扰素为好,但是价格相当昂贵,性价比不高。    

  2)拉米夫定(LAM)    

  拉米夫定商品名:贺普丁。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能迅速有效的抑制病毒的复制,但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    

  3)阿地福韦(ADV)    

  拉米夫定的后续药物,能够持续的抗病毒、发生耐药的几率小、对LAM产生耐药的HBV有效。此药尚未在国内市场上市。    

  4)苦参素    

  苦参素有针剂、也有胶囊供口服(商品名博尔泰力、天晴复欣),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其有一定的抗病毒能力,也有一定的保肝作用,部分患者在使用苦参素后,有一定的比例发生血清转换,但实际的抗病毒能力有限,且反跳严重,具体效果针对个体差异明显,不作为一线的抗病毒药物。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患者在使用苦参素后,发生胆碱脂酶(CPHE)明显下降的情况,一般在在3-4个月时降至最低点,停药后胆碱脂酶能较快地恢复正常。但具体的后果和不良作用并不十分明了。    

  5 使用抗病毒药物须知    

  1=作为患者,并不能十分了解自己的情况,尤其是肝脏病变的程度,抗病毒药物均为处方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自己擅用擅停,后果难料。    

  2=在使用抗病毒药物的同时,除非在必要时(如免疫过激造成的肝功过高),一般不建议同时使用一些降酶药物。首先一些降酶药物比如甘利欣等,有类似于免疫抑制剂的作用,可能会影响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或乙肝的转归,其次,另外一些仅有降酶作用的药物,可能会造成肝功正常的假象,造成对病情的误判断。肝功在治疗中,是重要的参考指标。    

  6 免疫调节药物    

  慢性乙肝的转归(??),主要取决于患者本身的免疫应答,所以在临床上应用一些免疫调节药物,可能阻止或改变疾病的发展。


防治乙肝的黄金手册乙肝科普常识精编(8)

  免疫调节药物包括:免疫增强剂如左旋咪唑、胸腺肽α等;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秋水仙碱等;重组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12、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等;其他如转移因子、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    

  值得注意的是,免疫调节相对于不同的病程有不同的处理,一味的增强免疫,对患者没有好处,而且对于一些免疫耐受的患者,也没有必要盲目去追求免疫增强,同样可能会造成肝功的波动。免疫调节药物,应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7 保肝降酶药物    

  保肝降酶作为辅助药物,品种和数量众多,根据功能来看,分为以下几类:    

  护肝药物有肌苷、益肝灵(水飞蓟素)、VitB、VitC等;缓解炎症药物有复方甘草甜素、甘力欣、强力新(强力宁)等;降酶药物有联苯双酯、五味子、垂盆草等;退黄药物有门冬氨酸钾镁、腺甘蛋氨酸、苯巴比妥等;中草药有山豆根(肝炎灵)、苦参素等;抗纤维化药物有干扰素、秋水仙碱等。    

  在国内,源于中药的多种降酶药物,保肝降酶是我国医生尤其是中医的特长。一般来说,血清转氨酶降低即是肝脏炎症的缓解。然而,在临床上,有时血清转氨酶水平高低并不能评价肝内炎症活动程度的轻重,有时应用降酶药物使ALT复常,但肝组织炎症坏死仍很明显,从而失去了判断病情的尺度,所以应该慎重,在符合抗病毒条件时,还是应该考虑抗病毒治疗。    

  应该注意的是,“保肝”治疗在急性肝炎、不适合抗病毒药物的慢性乙肝和不同基础疾病的肝功能衰竭病人,常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是对于慢性乙肝病人,肝脏炎症缓解后常常仍然存在病毒感染,因此“护肝”治疗只是阶段性的处理,而关键在于清除病毒。而且保肝药物多数机理并不明确,可以说,理论上存在保肝的药物,实际中并不一定能保肝,市场琳琅满目的保肝药品,多数只能算作安慰剂。    

  8 关于保健品和市场上大量的中成药以及所谓的“特效药”    

  9    

  10 保健品不是药品,大多没有经过临床试验,各种副作用以及药理作用不明,保健作用也不明,所以盲目的相信保健品能治病,是一个误区。把保健品当作药品来用,也是我国的特色。保持合理的饮食习惯,保证营养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服用大量不明机理的保健品,对肝脏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11 目前市场上号称能治疗乙肝的药物不下几百种,多数为中药,然而其中真正有好的疗效的很少,建议患者不要盲目相信才是。还有一点必须明确,目前乙肝没有特效药,无法治愈,所以市场上一切宣传能“治愈乙肝”、“使大小三阳转阴”的药品、疗法、医院都是彻底的骗子,大家要注意鉴别真伪。    

  12 需要强调的是,乙肝无特效药,不要相信任何媒体的广告!    

  13    

  14 9 关于“乙肝三步曲”的误解    

  15 很多人对于乙肝的认识,就是乙肝三步曲“肝炎、肝硬变、肝癌”。因此非常的恐惧,没有感染乙肝的,极力的去排斥和歧视乙肝携带者,患有乙肝的,因为恐惧盲目的去到处求医,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6 不可否认,乙肝是造成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一个因素,但是所谓的“乙肝三步曲”也被一些无良的广告无限制的夸大了,那些的广告的目的无非是让患者恐惧,而盲目的去治疗,以达到他们的经济利益。据统计我国现有的乙肝感染者中,肝硬化患者不超过4%,而肝癌患者不超过0。4%。由此可见,绝大多数乙肝不会按所谓的“三步曲”进行。作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只要注意复查,发现问题,及时的药物干预,绝大多数都不会发展成这个结果。    

  10 哪些乙肝患者可以使用干扰素?    

  1) 治疗前血清ALT或AST有反复波动或酶的活力持续升高者,且ALT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的3—5倍而小于10倍者;或肝组织炎症病变较明显者(炎症分级在G2—G4);无黄疸或血清胆红素小于正常值上限的2倍,并且不是处于上升趋势者;    

  2) 治疗前血清 HBV DNA水平较低,一般不超过10的七次方;    

  3)病程较短者;    

  4)无重叠感染者(如丙型、丁型肝炎等);    

  5)无HIV感染或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6)肝组织内含铁量低者;    

  7)治疗期间血清中无干扰素中和抗体产生者;    

  8)相对来说,女性患者疗效比男性为佳。    

  11 哪些乙肝患者不适宜使用干扰素?    

  1) 肝病病情严重的病人。    

  2) 白血球和血小板低于2。0…3。0×10^9/L的病人。    

  3) 曾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人。    

  4) 有精神障碍、癫痫、抑郁病病史及其他中枢神经功能紊乱的病人。    

  5) 有严重心脏病或其他严重疾病而不能忍受本药之不良反应者。    

  6)已知对干扰素制品或其中成分过敏者。    

  注意:由于干扰素具有调节免疫的作用,再治疗期间可能会加重病情,所以对于失代偿期肝硬化不宜使用干扰素。对重型肝炎是否用α干扰素治疗目前尚有意见分歧,绝大多数专家认为不用为宜。对于肝功正常或肝穿无活动性炎症的携带者因治疗后疗效只有10%左右,故也认为不宜用α干扰素治疗;至于因前C区变异导致HBeAg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这种情况在α干扰素治疗时病情可缓解,ALT可下降,病毒复制可减少,但停药后易复发,对这种情况如延长疗程可能有效,但两年疗程的持久有效率仍低于20%,可以考虑其它抗病毒药物,还可考虑联合使用其它抗病毒药物。


防治乙肝的黄金手册乙肝科普常识精编(9)

  12 干扰素的副作用及处理    

  最常见的是发热及流感样综合征,患者体重减轻、脱发、情绪激动,骨髓抑制致血细胞、血小板减少,轻度贫血,偶可发生神经系统损伤,影响内分泌系统功能,亦有产生干扰素抗体者。其副作用及处理方法列述于下:    

    

    

  1)流感样综合征:患者发热、寒战、全身不适,肌痛、头痛等,有时还可出现鼻塞、流涕、头晕、尿急等,而以发热最为常见。不论应用途径及剂量大小,患者均可有发热,一般在第一次注射后2…6小时发生,体温可升至38…40℃,6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