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胜乙肝-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乙肝大三阳有特效疗法、能让乙肝大三阳全部治愈的药物,包括那些自称能够把乙肝病毒的超螺旋结构从细胞核中挖出来的说法,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千万不要轻信。我从事肝病研究40多年,至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找到能彻底清除乙肝病毒的办法,也还没有治疗乙肝的特效药。一些媒体发布能使乙肝大小三阳全部转阴的广告,是不可信的。但也必须知道,慢性肝炎即使不进行治疗,HBsAg自然阴转率每年也可有1—2%,病程少于6个月者可能更多,HBeAg的自然阴转率则更高。因此,用某种疗法治疗后有个别病例HBeAg甚至HBsAg转阴,并不能说明此疗法一定有效。要确认其是否真正有效,必须经过严格的科学验证。    

  乙肝病人基本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肝功能完全正常者,称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亦称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另一种是肝功能异常者,称为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对这两种病人的疗效不同。后者疗效较好,前者疗效较差,特别是母婴传播者(母亲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疗效更差。    

  以上第一种人,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肝脏病变非常明显者,这种人必须像治疗慢性乙肝一样积极治疗;另一种是肝脏无明显病变或病变很轻微者,国内外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对这种情况暂不需要积极治疗,只需3到6个月观察即可。观察的内容包括:肝功能、B超,40岁以上者还包括甲胎蛋白(英文简写AFP)。只要这些都正常,即可继续观察。一旦肯定异常,则按慢性乙肝积极治疗。同时还应戒酒,并注意休息,切勿过度劳累。大多数病人和医务工作者,都希望能够找出一些比较有效的药物和疗法。目前很多医务工作者,都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但是尚无肯定有效的结果,只能说是在探索中。    

  4 中国工程院庄辉院士:揭穿治疗乙肝骗局    

  《南方周末》驻京记者 吴晨光对中国工程院庄辉院士专访    

  庄辉院士简历——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从事肝病研究近30年。近期主持起草了我国第一部提供肝炎防治信息的手册《中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防治乙肝的黄金手册肝病专家专题论述(3)

  骗术种种    

  记者:在采访中我们发现,有很多宣传治疗乙型肝炎——甚至包治各种肝炎的“特效药”,或者“特效疗法”。它们真的很有效吗?    

  庄辉:不可能,这是骗局。2000年,全国上百名肝病专家在西安开会时,就有人提出要    

    

揭穿这个骗局。会后,我们向全国发出了公开信,提醒大家不要上当。但很可惜,直到今天,“特效药”的广告依然泛滥成灾。    

  记者:他们的骗术有哪些?    

  庄辉:一是夸大效果。称经过他们的治疗,乙肝“阳转阴”率可以达到百分之六十、七十甚至八十。二是低价诱惑。很多广告宣称“先治疗,后付款”,但实际上,它先给你用一部分药,说这是免费的——但只有你长期服用,才有效果。而“长期服用”的药就要花大价钱买。三是*“医托”。虽然我没有直接看到过“医托”,但被曝光的不少。甚至有些电视、广播宣传肝病治疗的节目中,嘉宾都是“托”。    

  记者:“特效治疗”采用什么方法?    

  庄辉:主要是在中草药上做文章。    

  记者:既然已经有非常权威的定论,为什么虚假宣传依然泛滥?而且很多人上当?    

  庄辉:首先是媒体不负责的宣传。电视报刊被利益驱动,给钱就登广告。这种虚假广告甚至做到一些权威媒体上,怎么能让老百姓不相信?    

  其次是中国肝病患者、包括病毒携带者数量惊人,仅乙肝病毒携带者就有1。2亿。“有病乱投医”,这样大的群体,不可能每个人都不被假象迷惑。    

  第三是社会上对肝炎病人、病毒携带者的歧视。不准上学、不让参加公务员考试等等,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为了早日摆脱苦恼,成为一个“正常人”,致使他们去寻找各种治疗方法。尤其是对那些转氨酶高的人,传统疗法难以奏效。    

  对上述问题,很重要的一点是,有关部门要加强管理。    

  记者:目前对于乙肝的治疗,究竟能达到什么程度?    

  庄辉:无论国内还是国际,公认的基础疗法有两种。一是采用贺普丁治疗。每天口服一片,大约只需要十几元钱,能很快把病毒数量降下来。但其不足之处是:有可能使病毒变异而减低药效,也可能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病毒数量及转氨酶的反弹。同时,在停药之后,病毒可能卷土重来。    

  另一种方法是采用干扰素。这种方式的治愈率与贺普丁差不多,但成本较高,而且副作用比较大。    

  记者:有人说,谁如果能找到治疗乙肝的有效方式,可以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攻克这种病毒真的很难吗?    

  庄辉:确实。近年来,这个领域的研究一直没有特别的突破。其难度在于,乙肝病毒的繁殖可以通过药物进行抑制,但不能完全将其杀死。病毒平时停在肝细胞的细胞核里,停药后又会“跳出来”。    

  5 北京地坛医院 蔡晧东副教授:论乙肝的抗病毒治疗中的“战略战术”    

  蔡晧东副教授简介——蔡晧东,主任医师,北京地坛医院网站、医学信息中心负责人、门诊部新药研究小组成员。从事传染病专业25年,发表论文20余篇,曾获北京市卫生局青年优秀论文奖,4次被评为北医优秀教师,多次被评为院级或局级的先进个人或先进党员。创建“北京地坛医院传染病网”和“北京地坛医院艾滋病在线”两个传染病网站,并负责网站工作和传染病科普宣传,撰写了大量的传染病科普文章。已成为深受患者欢迎的网站医生。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尽管我们说过,乙肝的抗病毒治疗切忌盲目用药。但对转氨酶长期异常,病毒复制阳性的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人就不一样了。如果我们把乙肝病毒当作“敌人”,那么,由于“敌人”的大量复制,已经造成“我方”肝细胞的损害,我们就不能等闲视之了。这会儿,我们可要拿起抗病毒药物这个“武器”去打“敌人”了。乙肝病毒这个“敌人”可狡猾了,我们在和它作战时,也要懂得一点儿“战略战术”。    

  不要轻视“敌人”    

  由于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地区,许多病毒携带者终生不发病。因此,使得一些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误认为:“抗病毒治疗无关紧要”,“肝功能异常时服用一些降酶药物就行了”。这些患者长期不愿就医,也不愿听从医生的系统治疗,甚至放弃定期的肝功能和病毒学指标的监测。这种“轻敌”的思想常常导致患者到了病情严重时,甚至已经发展为重型肝炎或肝硬化晚期才不得不就医,因而延误了治疗时机。    

  的确有些乙肝病毒携带者可终生不发病。但乙肝病毒对人体的损害常常在体内静悄悄地进行,多数慢性肝炎患者在转氨酶轻度升高时并无明显症状;不像感冒发烧或腹泻,患者本人不能根据自己的症状来判断自己是否应该治疗。因此,我们常说乙肝病毒是体内潜伏的“特务”,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应该随时保持警惕,定期到医院检查肝功能和乙肝病毒学指标,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就医,根据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抗病毒治疗。    

  还有一种“敌人”不能轻视,就是假“小三阳”状态。一般来说,乙肝病毒感染的“小三阳”状态是乙肝病毒复制的“冬眠期”。这时,乙肝病毒几乎无复制,肝功能正常,病人的病情相对平稳,无须治疗。但部分“小三阳”患者反复肝功能异常,其原因可能是感染了一种前C区变异的乙肝病毒。这样的“小三阳”患者尽管血清中的e抗原阴性,但体内的病毒没有“冬眠”,它们也像“大三阳”一样在体内不断地复制(HBV DNA阳性),病情仍可不断进展。患者常伴有持续性或间歇性血清转氨酶升高,导致进行性肝病。因此,这样的患者体内的病毒仍需要抗病毒治疗。经过抗病毒治疗,乙肝病毒的复制会很快被抑制,肝细胞的坏死也就随之停止了。


防治乙肝的黄金手册肝病专家专题论述(4)

  要掌握“战机”    

  与乙肝病毒“作战”的最佳时机是HBV DNA阳性的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人,ALT在100~400单位/升左右。许多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已经得出结论:ALT正常的乙肝患者疗效较差。因此,在肝功能正常时过早“出击”,由于体内免疫系统的“积极性”没有发动起来,不仅不能控制“敌人”,还容易“暴露”我们的“武器”,使敌人“想”出对付我们的办法,即发生病    

    

毒变异,产生耐药。如果我们“出击”太晚了,“敌人”对我们的肝脏破坏得太厉害了,尽管我们使用抗病毒药物这个“武器”能够暂时控制住“敌人”,但肝脏也不会得到很好的修复了。另外,一些肝硬化患者,肝、肾移植术的乙肝感染者,肿瘤化疗期和围手术期的乙肝感染者为了给进一步的手术或治疗赢得时机,也可先使用抗病毒药物,把“敌人“打退”。    

  不要害怕“敌人”    

  一些患者过于害怕“敌人”,尤其害怕病毒的变异。所以,尽管“敌人”已经给我们的肝脏造成了破坏,但就是不敢拿起“武器”和敌人斗争。其实病毒变异是很正常的事,没有什么可怕的。世界上的所有生物都会发生变异。这是因为人类要用药物去抑制病毒的生长,而病毒本身也要去适应环境得以生存。例如流感病毒,每年都在发生变异,因此每年都要制造出新的疫苗进行预防接种。细菌也会发生变异。使用青霉素治疗一段时间,细菌就对青霉素产生了耐药,这就是细菌发生了变异的结果。乙肝病毒也是这样,长时间使用一种抗病毒药物,病毒就会发生变异,使其对这种药物发生了耐药。一旦病毒对一种药物耐药后,可再选用其他药物继续治疗。尽管目前抗乙肝病毒的药物种类较少,但很快就会有更多的新药物逐渐上市。如果积极治疗,使病毒很快受到抑制,肝细胞坏死停止,肝功能好转,就阻止了肝纤维化的进展,为进一步的治疗或等待更有效的药物出现赢得了时间。    

  要会使用“武器”    

  我们在打击敌人时,如果武器很多又很好,足以消灭敌人,我们当然可以机枪、炮弹一起上,把敌人彻底消灭。但如果我们的武器很少,又不能把敌人打跑,我们就需要节省武器,牵制住敌人,先用机枪,再用大炮。和乙肝病毒“作战”也是一样。现在的抗乙肝病毒药物还很少,如果我们不论“战机”,不管“武器”,干扰素、拉米夫定一起上,甚至再加上阿糖腺苷、泛昔洛韦什么的,尽管一时“敌人”缩了头,但等到敌人“变了脸”,对这些“武器”都产生了耐药性,我们可就没辙了。还有,用了那么多的“武器”,万一产生了副作用“伤”了自己,那可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了。所以,近年来多数专家认为乙肝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不应盲目联合应用,而应采用一种抗病毒药物使用一段时间后再更换另一种药物的序贯治疗方法,但更换药物的最佳时机和品种仍在研究之中。    

  不要对“敌人”放松“警惕”    

  在使用抗病毒药物后,不要因为肝功能正常了,乙肝病毒DNA转阴了,我们也就对“敌人”放松“警惕”了。因为目前的药物还不能把乙肝病毒完全清除,尽管病毒被抑制住了,但这些“敌人”还在体内,它们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异,再次对肝脏进行破坏活动。因此,在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期间或达到疗效停药后,都应定期到医院复查,监测“敌人”的“动向”。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治疗。    

  要和“敌人”打“持久战”    

  由于目前的抗乙肝病毒药物只能起到抑制病毒的作用,因此目前国际上推崇的治疗方法就是对慢性乙型肝炎进行长期管理。换句话说,就是和乙肝病毒打“持久战”。一般的抗病毒药物半衰期是十几小时,长效干扰素半衰期可达到4~5天,因此要根据药物的半衰期每天用药,或每周用药。不能今天服药,明天漏服;或者想起来就治疗,忘记了就停药;也不能刚刚达到初步疗效就停药。这样的治疗不仅起不到对乙肝病毒的抑制作用,而且还可能加速耐药的发生。要坚持持久的治疗,使乙肝病毒长期处于抑制状况,最终达到HBV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