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纳兰词典评 作者:苏缨-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许真的是一位江南女子,仅有的线索便是这《梦江南》的词牌,孱弱似无凭。
  
  那一年,无数的伤心往事似乎都已渐渐地消褪了颜色,或者,终于被封锁在了记忆的最深处。秋风时节,容若的莫逆至交顾贞观重返京华,随行的有一位江南女子,名叫沈宛。
  这是容若和沈宛的第一次相识,却远非他们的第一次相知。在以往的三年里,在顾贞观和容若从未间断的通信中,容若早已经知晓了沈宛这位吴兴才女的芳名,而沈宛也早已由风传天下的纳兰词里深深懂得了这位浊世佳公子的心。这一次,当真由天涯久慕到对面相逢,两个人一下子便听懂了上天的隐语:他们,是属于彼此的。(小注:这就像现在的网友见面,只要不是两只恐龙,很容易就干柴烈火噌噌的。)
  容若为沈宛安排了临时的住处,一段悱恻的故事就这样不期而然地发生了。这是一个必然的结局,毫无转圜。
  
  和以往的生涯一样,幸福的短暂出现只是为了以后的失去作好铺垫。很快,容若作为康熙皇帝的一等侍卫护驾巡视江南——这是何等的荒诞,沈宛从江南千里迢迢地到了北京,容若却要从北京赶赴千里迢迢之外的江南。
  这是皇命,难违。
  他们所能做的,只有约誓。他们约定,等容若回返京师,两人便即刻完婚。
  
  容若出发了,这是一次漫长的旅途,也和以往的公务一样是一次辛苦的旅途。金丝雀也许天性便喜爱金笼中的生活,但海鸥的天性却是热爱自由。容若,这样一个热爱自由的孩子,这样一位只属于林中风、篱边菊的旷世才子,他,又是怎样捱得那份一等侍卫的差使呢!
  这一伤别的远行,便遥遥行到了江南。那里,是多少知心旧交的家乡,也是爱人生长的地方。侍卫生涯,江南水色;皇朝大任,辞赋清谈。多少事,倚阑干!
  这是一次不得已的远行,也终于成为一次快乐的远行。容若,虽是地道的北国才子,却真心地归属于南国,阳羡赌茶,西泠醉酒,秦淮听橹,梁溪赏画。这样的生活天然就是属于容若的,而容若也天然就属于这样的生活。
  就是在这沈宛的生地长地,容若况味着相思的爱情:我爱你,也许爱的不是你之为你,而是爱的和你在一起时的那个我。是的,和你在一起的时候,和你的水土在一起的时候,那个我,才是飞出牢笼、脱出羁縻的真正的我!
  于是,就是在这次不得已的别离、不得已的征途上,容若写下了一组著名组诗的《梦江南》:
  
  其一
  江南好,建业旧长安。紫盖忽临双鹢渡,翠华争拥六龙看。雄丽却高寒。
  
  这首小令,少温婉而多奇崛,这位一等侍卫随龙伴驾,写尽康熙皇帝巡视南京的盛况,给六朝金粉的靡靡带来了一番雄丽高寒之气。“紫盖”、“六龙”象征帝王车驾,这是帝王的尘世之气魄,也是容若的艺术之气魄。
  
  其二
  江南好,城阙尚嵯峨。故物陵前惟石马,遗踪陌上有铜驼。玉树夜深歌。
  
  这一首,仍是抒写金陵所见,苍凉兴废之情溢于言表。词中之陵,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孝陵,在明清易代之际,孝陵毁于兵火,陵中苑囿里放养的梅花鹿遭到世人肆意的捕杀,断壁残垣,一派萧瑟,只有陵前石马空空伫立,无言无泪黯然神伤。
  词中所谓铜驼,本是洛阳之物。当初,汉皇铸造铜驼一对,精工巧细,堪为极品,因此铜驼伫立之处便被称为铜驼街,慢慢成为洛阳城最为繁华的街道。“金马门前集群贤,铜驼陌上集少年”,是为太平盛世的绚丽典范。但时移事易,风光变幻,索靖在一个飘摇风雨之夕隐隐然预感到天下将乱、繁华将逝,手抚铜驼长太息:“将来再见到你的时候,你该已经被嚣张的荆棘深深埋没了吧?”
  铜驼以喻兴亡,当初汉家繁华地,遗踪只有旧铜驼。容若虽是满清新贵,但汉化日深,浸淫日久,对此纵无家山黍离之悲,亦当有几分弹指兴亡之叹。
  玉树依然用典,是为南朝陈后主亲手谱制之《玉树后庭花》,淫靡哀婉,世称亡国第一音。不多时,门外楼头,悲恨相续,王国陨落,红颜委顿。那六朝金粉之往事,历历如在目前,历历又重现在不久之前。这,便是兴亡。
  
  其三
  江南好,怀故意谁传?燕子矶头红蓼月,乌衣巷口绿杨烟。风景忆当年。
  
  燕子矶,是南京首屈一指的胜地,位于南京郊外,长江水滨,三面孤绝临江,双翼如燕,可登临、可观兵。乌衣巷,在南京城内,为旧时王谢之大宅故居。都是过去了,只如今,燕子矶头,红蓼花轻盈地开放在月光底下,乌衣巷口,垂杨柳清冷地编织出一层层迷离的清烟。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此时此地,亦真亦幻,亦今亦古,书里事成当下事,眼中人似梦中人。当年风景,皆在目前。
  
  其四
  江南好,虎阜晚秋天。山水总归诗格秀,笙箫恰称语音圆。谁在木兰船?
  
  虎阜即虎丘,苏州名胜,传说当年“春秋五霸”之一的吴王阖闾葬在此地,藏后三日有猛虎盘踞其上,故名虎丘。容若随銮驾到访苏州,在这虎丘名胜地,领略那一向只在传闻里令人动心的江南锦绣,领略那近日只在沈宛身上呼吸触摸到的江南烟水。虎丘之上,晚秋天气,山水如诗,吴侬语软。笙箫起处,是谁在木兰舟上渐行渐远?是姑苏女儿的娇媚,是远在北地的爱人的娇媚。
  
  其五
  江南好,真个到梁溪。一副云林高士画,数行泉石故人题。还似梦游非。
  
  “竟然真的到了梁溪!”——为什么容若会生出这样的感慨呢?
  梁溪是无锡以西的一道河水,原本河道狭窄,梁朝时得到疏浚,故称梁溪。梁溪既在无锡以西,有时也被用作无锡的代称。而无锡,正是容若的至交好友顾贞观的家乡——顾贞观当初就是从这里出发,带着明媚多才的沈宛,北上千里万里,与容若相会。此刻,容若到了无锡,故人故乡即我乡,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深情呢!
  词中云林,是元代无锡的书画大家倪瓒,字云林,世以书画自况,隐居避世,素有高士之誉;词中故人,当指容若所交往的江浙一带的汉人文士,顾贞观自是其一,而另一位好友严绳孙尤工书画,无锡人每以倪瓒目之。无锡山水,恍如倪瓒的画作,高傲隐逸,妙处自非俗人能会;行走之间所见一泉一石,题铭处每每都是故交好友的名字,容若身在他乡,却以这样一种形式频遇故知,此番感受,当真要问一声“还似梦游非”?
  
  其六
  江南好,水是二泉清。味永出山那得浊,名高有锡更谁争。何必让中泠。
  
  二泉,是无锡惠山泉,茶圣陆羽评之为“天下第二泉”,故此也称“二泉”。
  二泉,是个熟悉的名字吗?瞎子阿炳就是无锡人,他的《二泉映月》说的就是这个无锡惠山泉,阿炳当年就是惠山泉的泉边一天天地拉着他的那把举世无双的二胡。
  那么,天下第一泉又是哪里呢?
  天下第一泉,即是词中末尾“何必让中泠”的“中泠”。中泠泉也在江南,就在镇江金山之下,只是已被流沙埋没,给世人留下了永久的遗憾。
  容若对中泠泉是不服气的,所以才说“名高有锡更谁争。何必让中泠”。是说二泉之美,已是天下无双,何必要让中泠一头?
  这里的有锡即是无锡。这是一个有趣、也有历史的地名。无锡近处有一座山峰,在周秦时代盛产铅锡,故此得名锡山;及至汉代,锡山之锡渐被采尽,所以山边之县便得名为无锡;待到新莽时代,锡山锡矿复出,传为奇迹,故此县名改为有锡;时间到了东汉,光武年间锡矿再次枯竭,顺帝时便改有锡县为无锡县。无锡地名的来历,便是这么复杂而有趣。
  容若写泉,也是写人。“味永出山那得浊”一句,暗用杜诗“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反用其意,以为惠山泉水质清绝,无论在山还是出山,都不会有一丝一毫的改变。这里边,实则是容若的自况,我们可以读出两层意思:一是容若自谓虽然身浮宦海,但赤子之情操永远不会受到一丁点的污染;二是此时此地对沈宛的思念,无论在家还是离家,无论江南还是塞北,真情缱绻,金石可鉴。——这就是诗词语言的歧义之美,围绕着字面里一个主要的意象,可以作出多个层面的解读,而这些解读往往互不矛盾、深浅各异、所指有差。所谓“诗无达诂”,这便是一个例子。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接受哪一种解释呢?——哪一种都可以,都接受也可以。这便是诗词,不是论文。
  
  其七
  江南好,佳丽数维扬。自是琼花偏得月,那应金粉不兼香。谁与话清凉。
  
  维扬,这也是一个来历有趣的地名。《尚书·禹贡》划分天下九州,其中有“淮海惟扬州”,“惟”是动词,是说淮河与黄河一带是九州中的扬州。后来儒家的另一部经典《毛诗》把“惟”字写作了“维”,后人便也因错就错,摘取“维扬”二字作为扬州的别称。当然,这个扬州和九州中的扬州并不一样。
  这里的佳丽不美女,而是美景。容若是说,江南风景处处美,美中之美数扬州。而扬州名闻天下的风景,一是琼花,二是月色。
  琼花,扬州后土祠琼花天下只此一株,所谓“维扬一枝花,四海无同类”;月色,扬州月色之美得益于徐凝诗中名句的流传:“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月色天下共三分,扬州得其二,后人诗词增益,愈见其美,愈见其名。“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更传为千古绝唱。
  词中金粉,义有二说,一说是琼花花粉,二说是指黄菊。所谓兼香,是说香气之馥郁倍于群芳。而最后结语,在扬州这般琼花得月、金粉兼香的佳丽之地,又有谁和我一同欣赏、一同分享、一同快乐呢?
  如果快乐仅仅属于自己,那只是不完满的快乐;只有可以和心爱的人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其八
  江南好,铁瓮古南徐。立马江山千里目,射蛟风雨百灵趋。北顾更踌躇。
  
  铁瓮,即铁瓮城,是镇江北固山(又名北顾山)前的一座古城,三国时孙权所建。南徐,镇江旧称。
  北固山,这是辛稼轩词中经常出现的一个地名,多少国仇家很,多少英雄血泪,都在这北固山前后、铁瓮城周遭。一个看似平凡的地点,在普通人看来无非是街谈巷议、柴米油盐,而在容若看来,却是历史的沉积岩、兴亡的诸世纪。
  射蛟的典故用得巧妙,既是用典,又是写实。这原本是汉武帝南巡时候在江心射蛟的往事,如今物是人非,两汉魏晋、唐宋元明,朝代换了多少,皇帝做过几人,康熙南巡,仍是江南旧地,仍是射蛟盛况,遥想汉武当年,难免踌躇万千。
  
  其九
  江南好,一片妙高云。砚北峰峦米外史,屏间楼阁李将军。金碧矗斜曛。
  
  妙高云,是妙高山上之云。妙高山是镇江金山最高峰,峰上妙高台,为宋代僧人了元所建。此地孤峰登览,景致奇绝,最有名的就是终年缭绕的祥云,经久不去,盘旋不歇,似乎仙家宫阙隐然可见,天上白玉京,五楼十二城,缥缥缈缈,非复人间。容若在这妙高台上登峰极目,但见峰峦叠嶂,楼阁阴晴,夕阳西下,斜晖漫天。江南胜景,此最奇观。
  “砚北峰峦”之“砚北”,是说砚山园之北,米外史是说宋代大书画家米芾。这又是一个富有文化情趣的掌故。早先,南唐后主李煜得到了一方名砚,砚台四周雕刻有三十六座峰峦,都有手指般大,故称砚山。南唐灭于北宋,覆巢之下无完卵,国宝飘零,最后落到了米芾手上。米芾是宋代书画巨匠,这也算物得其主了。但米芾对房地产的兴趣似乎更高,拿这块砚台在镇江甘露寺下临江之处换得了一块地皮,建宅于其上。及至南宋绍兴年间,米芾的这座砚台换来的宅子归了岳飞的孙子岳珂,岳珂在这片地上建筑了一所园林,想到此地几番易主之传奇经历,便以李后主那方名砚为园林命名,是为砚山园。
  李将军,是说唐代宗室李思训、李昭道父子。李思训官拜左武卫大将军,是唐代绘画大家,喜用金碧重色,画称金碧山水,气象富贵无极。李昭道人称小李将军,而且还继承了父亲的画风,宋琬词中有“金碧楼台青黛树,小李将军”。
  容若这里用米外史和李将军二典,当真是以风景如画来描绘镇江:峰峦如同米芾笔下的超然山水,山水之间乍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