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于康熙末年 作者:雁九(起点2012.6.29vip完结,种田,扮猪吃虎)-第10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园子里这一耽搁,曹颙回到曹府时,已经是申初(下午…)时分。

  还没到门口,便见曹府门前,红彤彤的,满地的鞭炮碎屑。

  曹颙见状,既是欢喜,又有些担心。

  早在天佑与左住兄弟上京前,曹颙就同冯先生就三小的学业做过恳谈。

  据冯先生说,三人中,天佑资历最好,功课最踏实,左成次之,左住最差。

  此次秋闱,天佑、左成问题不大,左住则在两可之间。

  〃老爷回来了……〃门口小厮看到曹颙一行,高声欢呼着,迎上前来。

  随即,曹元、吴茂、吴盛几个也从大门里出来,满面欢喜地迎接曹颙回府。

  曹颙翻身下马,问曹元道:〃三位少爷考得如何?〃

  曹元躬身道:〃老爷大喜,三位少爷都中了。大爷中了第九名,柏二爷中了四十二名,松大爷中了一百三十七名。〃

  曹颙听了,脸上也不由露出欢喜。

  顺天府乡试录取举人都有定额,顺治初年是每科一百六十八人,康熙三十五年改为一百四十一人。

  左住的一百三十七,是倒数第四,可谓是运气颇佳。

  〃打人往马家、朱家报喜了没有?〃曹颙笑着问道。

  〃先前太太吩咐下了,已经使人去了。〃曹元回道。

  曹颙点点头,又问了两句家务事,就回了内院。

  兰院上房,喜气洋洋。

  初瑜与田氏都在这边,李氏笑眯眯地看着天佑与左住兄弟,心下甚是欢喜。

  三个孩子同时下场,最怕有上有下,那样的话,即便有中的,也不好太热闹。

  现下,却是无憾事。

  左住、左成兄弟〃双喜临门〃,天佑的中举也给曹家〃锦上添花〃。

  田氏眼睛湿湿的,笑中含泪,不停地拿帕子擦拭眼角。

  见曹颙进来,除了李氏,众人都站起身来。

  曹颙给李氏请了安,同田氏见过,又对孩子们赞了两句,便先回梧桐苑。

  待曹颙梳洗完毕,换了家常衣服,初瑜带着天佑他们到了梧桐苑。

  〃孩子们想要去琉璃厂,预备明日的谢师礼,我想着谢师是大事,外头的东西,优劣难辨,还是从府里预备的好。〃初瑜笑盈盈道。

  〃正该如此。〃曹颙点头道。

  见天佑欲言又止的模样,曹颙道:〃明日起就要忙了,今儿你们想要出府就出府,只是记得不要太晚回来。〃

  天佑忙应道:〃谨遵父亲吩咐。儿子们出去,不是乱逛,是答应几个买谢师礼。即便是自家预备,怕也是要走一遭,那几位同窗到京后,就在会馆里埋苦读,对城里很是不熟悉,儿子们总要尽尽地主之谊。〃

  孩子们渐大,往后在官场仕途上,经营的就是人脉。

  只要不是吃喝嫖赌的狐朋狗友,曹颙当然不拦着,便道:〃会馆人来人往,到底不便宜。不拘中与不中,若是有同你们兄弟关系好的,有心留在京中,可以请到府里安置。〃说到这里,顿了顿,道:〃一会儿出府前,去账房支一百两银子。若是有寒门士子,又不愿过来住的,可帮衬一二。〃

  三小齐声应了,欢欢喜喜地退了下去。

  夫妻之间,心意想通。

  待孩子们出去,初瑜便笑道:〃这回老爷可算不用再担心,也能欢欢喜喜地给左住、左成两个准备亲事。〃

  曹颙道:〃马俊已经是正四品,湘君的外祖去年放了安徽布政使,左住要是秀才,马俊不会说什么,那边的亲戚少不得要挑剔几分。〃

  初瑜道:〃是啊,世人多长着一双富贵眼,与其顶着个秀才的身份娶亲,还不若捐个出身更体面。〃

  夫妻两个正说着话,就有丫鬟来回话:〃老爷,太太,东府四老爷来了,在前院客厅候着。〃

  曹颙听了,抬头看了看座钟,才申正(下午四点)时分,还不到落衙的时候。

  他心中纳罕,去了前院,就见曹项穿着官服,坐着吃茶。

  见曹颙进来,他起身道:〃大哥。〃

  曹颙点头回礼,两人分宾主落座。

  曹项仔细打量两眼,方松了口气,道:〃听说大哥回京,弟弟挨不到落衙,提前一步回来,大哥气色还好。〃

  曹颙听他有宽慰之意,心中很是熨帖,道:〃在外两年,日子很是滋润,也算得了逍遥自在。这两年,恒生与这边府里多劳四弟照看,辛苦四弟了。〃

  曹项摆摆手,道:〃侄儿懂事,大管家又能干,实没用弟弟做什么。〃说到这里,添了笑意道:〃还没恭喜大哥,今科曹家多了三个举人,我这做叔叔的,都觉得光彩。这次可要好生操办,正好府里也热闹热闹。〃

  曹颙这次免官不清不楚,消息灵通的,晓得他回京另有重用;有些得了红眼病的,也将曹家说成是衰相必露,身为先帝旧臣,曹家就要遭清洗之类的话。

  曹项心中郁闷,怕闲话传多了,引得长辈们忧心,想着借着几个侄儿中举之事,好生请一回客,破了这个谣言。

  曹颙虽平素不爱招摇,可也并不反对这个提议。

  他没有想到辟谣什么的,而是想要在亲戚朋友前,让几个孩子多亮相一回。

  虽说之前,熟悉些的亲朋故旧,也晓得曹颙除了亲生子、养子外,还有两名义子。可因左住、左成当时年纪小,鲜少在人前露面。

  如今已经定了左住下聘的日子,田氏母子搬离曹府在即,让他们兄弟在亲戚朋友前亮相,往后看在曹颙的面上,多少也能照应一二。

  说完这个,又说起明日拜房师、拜座师之事,房师还好,是曹项翰林院的同僚;座师却是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张廷玉。

  曹颙虽除了直隶总督、直隶巡抚,身上还有兵部尚书的衔。

  加上他在京,八成就要进户部,与张廷玉为同僚,不宜带天佑他们出去谢师。

  曹项便主动请缨,道:〃大哥,明儿就由我带着侄儿们去谢师吧?〃

  曹颙道:〃正想要劳烦四弟,如此就拜托了。〃

  曹项笑道:〃家中子侄出息,这是极体面之事,正是求之不得。〃

  见曹颙面有乏色,曹项没有久坐,商量完正事便走了……

  章佳宅,上房。

  宁太太坐在炕上,面露诧异之色,道:〃没看错,那两个都中了?〃

  地上站着一个五十来岁的管事,躬身回道:〃小的瞧了三遍,元松少爷是一百三十七名举人,元柏少爷是四十二名举人。〃

  宁太太点点头,吩咐跟前侍候的丫鬟,赏了那管事一吊钱,打下去……

  汗,原以为中午能出医院回来,没想到熬到下午,耽搁到现在才更



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喜临门(二)

  待管事的出去,宁太太带了几分唏嘘,对侄女兼嗣媳戴佳氏说道。

  〃真真没想到,那么一个吃喝嫖赌的爹,一个婢子出身的亲娘,倒养了两个好儿子出来。〃

  戴佳氏笑得有些勉强,道:〃就算是种子不好,也要分养在谁家。听说曹大人待这兄弟两个甚好,视若亲生。有他扶持,外加上兄弟两个也争气,将来也错不了,

  宁太太眉眼带笑,道:〃正是,正是。原想着他们兄弟两个就要成亲,我这当祖母的也不能干看着,总要送几个侍候的人过去。如今他们有出息,家业只会越来越兴旺,少不得再挑两房能干的管事为他们打理家务……〃

  见宁太太是真心欢喜,戴佳氏的心里少不得酸上一酸。

  早先这双生子没露面前,姑侄两个尚且能一心一意,对付永亮生父一家;现下有了双生子,宁太太自觉多了几分底气,对嗣子也不再像先前那般容忍。

  之前碍于曹家的情面,加上永亮想要攀附那边的关系,已经将田产分了一些给左住兄弟。

  虽说大家都心疼,可是权当拉个关系,找个靠山。毕竟左住、左成还小,辈分又低,即便是正经嫡宗,也无碍永亮现下的身份。

  只是没想到,左住、左成兄弟两个这般争气,舞象之年就有了举人功名,说的又是官宦之间的女儿。

  宁太太前几日从府里凑了四个丫鬟,赐给左住、左成兄弟,戴佳氏还带了几分窃喜。

  她晓得姑母的心思,不过是想要维持同双生子的关系,还搭上曹府那头。

  家中的丫鬟本就不多,齐整的也就这么几个。戴佳氏本还防着,生怕哪个狐媚,勾搭自己丈夫。这些都赏了人,剩下的不是面憨,就是才留头。

  没想到,今日又提到赏管事。

  戴佳氏如何能不起提防,早在左住、左成兄弟认祖归宗时,族里就有闲话出来,说万没有嫡宗子孙在外,旁支子弟把着宗祠、祖产的道理。

  不过是永亮痛快地分了田产,左住、左成兄弟去关外祭祀后,也直接回了清苑,没有相争的意思,那些族老才渐渐熄了动静。

  这也怪永亮平素不会做人,孝顺是孝顺,却忘了世情。

  既过继到宁太太名下,就已经不是生身父母的孩儿,即便想要照顾拉扯,也只能权当亲戚相处。

  不患寡而患不均,既要接济亲戚,日子窘迫的又不是一家,多帮衬两家自然也就无人说闲话,还要人人赞声好。哪里会落到现下这个田地,亲戚里道都要借着为宁太太抱不平的幌子,将永亮贬的一无是处。

  若不是嗣子是过继的,嗣媳却是娘家亲侄女,早有人怂恿宁太太去衙门出,告永亮忤逆。

  宁太太早年虽糊涂些,经历了家破人亡,又以寡妇身份,拉扯嗣子,支撑门户,已是通达许多。

  见戴佳氏目光闪烁,笑得跟哭差不多,哪里还不明白她心中顾虑,拍了拍她的手,道:〃你且放心,那两个虽叫我一声'祖母',到底没流着我的骨血。你却是我的亲侄女,打小又在我跟前养大……永亮糊涂归糊涂,即便心里牵挂着他亲生父母,却是你男人。我即便不看在他叫了我十多年母亲的份上,也会念着他是我嫡嫡亲的侄女婿……〃

  〃姑母……〃戴佳氏泪光隐隐,扶了宁太太的胳膊,低下头带了几分亲昵、几分委屈:〃您也晓得,我们爷不是那种忘恩负义之人,也不然也不会痛快地认下松哥儿、柏哥儿。只是他心软,那边一家子又太下作了些。〃

  宁太太撇了撇嘴,露出几分轻蔑,口中却道:〃既是拦不住,就随他,为了这个,你们两个常叽叽,时间久了到底伤夫妻情分。〃

  这番话听着全是好意,戴佳氏却是遍体冷。

  旁人不知道,她还不知道自己这个姑妈么?

  人情往来虽从不吝啬,却是要分人。有来有往的,不会短了情面;像永亮生父那边只进不出的,一根针也舍不得。

  为了不让永亮接济那边,她气了多少回,现下却似放手不管了。

  就听宁太太接着说道:〃前几日,松哥儿、柏哥儿过来时,我便对他们说了,代我给曹家太夫人请安。早先没走动,还没什么;现下既通了音讯,也当过去请安。若是没有曹府恩惠,松哥儿、柏哥儿也不会长的这么好。只是曹府高门大户,这礼不可太寒酸,还得显得有心意……〃

  琉璃厂,松竹斋。

  七、八个年轻士子,站在东墙下几案前,听着小伙计介绍上面的几块砚台。

  松竹斋是琉璃厂的老字号,不能说都是精品,可摆出来的,都有一番说头。即便不是前朝的老物件,也多是有些年份的精品。

  这几个士子,正是天佑、左住兄弟,与莲花书院的几位新举人。

  都说寒门出才子,可实际上能打小请个好蒙师,安安心心读书的,即便不是官绅人家,也多是书香门第。

  屠夫家的儿子,就是脑子聪颖些,打小没有读书的机会,也多是自从父业。

  所谓的寒门学子,不是家道中落,就是父母不全导致生计艰难。

  既考科举功名,大家都是抱了做官的打算,对于天佑兄弟,当然是变着法的结交。

  到了京城后,更是以天佑是地主的缘由,乐意与之往来。即便有端着架子,不露攀附之态的,也愿意往他们兄弟身边凑。

  这点小心思,天佑心里雪亮,却也不觉得有什么可鄙薄的。

  世情如此,即便是他自己,也私下叮嘱过弟弟要好生同弘历相处,为了将来多个倚仗。

  今科顺天府乡试,莲花书院共有生员、监生五十五人下场,八人榜上有名,七取一,足以使得莲花书院扬名在外。

  听说天佑过来陪大家买谢师礼,除了一个囊中实在羞涩的婉拒外,剩下四个举子都不住口的道谢,兴致勃勃地出来。

  随后,天佑就带大家到了琉璃厂。

  不想天佑带大家到了顶好的地界,却还是遇到尴尬。

  这里的砚台,有数两银子一方,却不适合明日谢师的场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