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翡暖翠寒 作者:潘灵-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帐跻卜路鸨涣胰掌厣沟袅斯庠螅涞闷降奁妗T诔>凑蠢矗飧霾煌5卮底喙堑训牧骼艘杖耍褚恢蝗萌诵姆骋饴业牟酢�
    终于熬过了正午,船上有穿着筒裙的缅甸男人来兜售英国香烟,常敬斋见许多人买,自己也好奇地买了一包。过去从不抽烟的他抽了两口,就被呛得咳嗽不止了。但咳嗽归咳嗽,在烟草的辛辣中,他的心里涌起了一丝快感,人也精神了许多。
    船越往前走,风景越发美丽。如果不是坐在这样糟糕的船上,常敬斋会误以为自己正在接近天堂。江面也越来越开阔,江岸的坝子越来越大,岸上,一座座精心修造的白塔被众绿簇拥着,露出那金光闪闪的塔尖。在经过江上三天两夜的航程后,那船总算熄了它难听的马达声,在一个规模比八募要大得多的城市的码头停了下来。
    精疲力竭的常敬斋,跟随着拥挤的人流,走下船去。岸边拥挤着帮人挑行李的挑夫,那里面有缅甸人,但更多的还是中国人,从他们流利的汉语中,常敬斋听到的是嘈杂的腾越乡音。
    没有目的的目的地到了,常敬斋变得更加迷茫。那种丧失了方向的人生才是真正的流浪,他不知自己该到什么地方去,更不知道自己该去干什么。他扛着身上简单的行李在瓦城的街上漫无目的地晃荡。他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看到那么多高鼻深目的白种洋人,有的开着轿车打他身边走过,有的骑着自行车一路上按响了叮叮当当的铃声,有的就坐在那些酒吧门前的缅桂花树下,怡然自得地喝着啤酒或咖啡。在皮肤黝黑的缅甸人的衬托下,这些来自英国的洋人就像一只只褪了毛的大鹅。他们根本没有常敬斋那种走在异国他乡的不踏实感,也没有中国人出门在外的那份拘谨和不安。他们用殖民者特有的骄傲感,随心所欲地享受着这浪漫而神秘的国度提供给他们的神仙一样的快乐日子。
                          第三章  苍茫野人山
                                   1
    在适用于任何一个美丽的形容词的伊洛瓦底江畔,那些嘈杂的码头上的苦力们,将自然的美丽和生活的残酷演绎得如此触目惊心。在4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里,苦力们从那种称作小火轮的英国机动船上搬运货物。作为苦力中的一员,常敬斋在缅甸的土地上将一些中国成语铭刻在了心上,诸如汗流浃背,诸如挥汗如雨。他们绷成弓的负重的身子在烈日的烘烤下发出青铜一样亮丽的光,那情景活像一尊尊缓缓移动的雕塑。一些英国的工业品被搬了下来,这里面有机器、化学日用品,但更多的东西被搬上了小火轮,那是柚木、象牙、兽皮和如雪一样的稻米。这些搬上小火轮的物件将被顺江而下运往仰光,然后再从仰光经海上运往英国,成为殖民地供奉给英王国的“礼物”。
    在瓦城,英殖民者在雇用苦力时,不喜欢雇佣缅甸人,更喜欢那些远道而来的中国人。在他们看来,中国人似乎比缅甸人更适宜在高温下从事重体力的活计,这个古老而庞大的国度的人更具有吃苦精神和忍耐力,而且在报酬上企求更少;而缅甸人虽有一身黝黑而不怕太阳曝晒的皮肤,但他们天生不善于吃苦,过于缓慢的工作节奏更是让他们无法容忍。英国人在挑选苦力上对中国人的“青睐”,让那些渴望找工作的缅甸劳工对中国来的劳工充满了敌意。那些心怀叵测的英国人看到了这种敌意,于是他们从缅甸人中挑选监工,用这些对中国苦力怀有敌意的缅甸监工来“管理”中国劳工。这些心怀不满的缅甸监工,在对待中国苦力上的作为,到了近乎残忍的地步。他们甚至在中国苦力的工作中,规定了饮水和上厕所的次数,谁超过了这个规定数,都会被视为偷懒受到一顿皮鞭的皮肉之苦。用被压迫者来管束被压迫者,这是殖民经验丰富的英国人的杰作。它的有效性和伤害性,都现实地体现了出来。
    同样是一个毒日高照的正午,在常敬斋搬运货物旁的另一个小火轮上,一个中国苦力将一个巨大的箱子背到背上的时候,像一棵风中之树一样摇晃了一阵,就扑倒在了甲板上。那个沉重的箱子也顺势掉进了江里,发出了很响的声音。响声吸引了周围的人,同样,响声也让缅甸监工听到了。他看到沉重的箱子掉进水里激起的美丽浪花,知道自己耀武扬威的机会到来了。他一手挥舞着皮鞭,一手提着他随时都可能掉下来的筒裙,表情愤怒地冲到小火轮上去。但站在另一船上的常敬斋从他跳跃着跑动的姿态中,看出他脸上的愤怒是装出来的,在他内心里,分明有一份报复中国苦力的欣喜。那份欣喜就像他脚上的木制拖鞋,在踏板上跳跃着发出的有节奏的响声。
    常敬斋听到船上有中国劳工向缅甸监工求情的声音。他们说:“他不是故意的,他是中暑晕倒了。”但缅甸监工不听中国劳工的解释和求情,他趾高气扬地举起了鞭子。鞭子击打在昏倒的中国劳工身上,发出了清脆的响声。也许是这响声激发了缅甸监工的虐待欲,他挥舞皮鞭的弧度越来越大,用力越来越狠,声音也越来越响。
    已经把货物放到背上的常敬斋,在越来越响的声音中把货物重重放在了甲板上。他跑下船去,然后又跑上了那只缅甸监工正鞭打中国劳工的船。他在缅甸监工的身后用手抓住了他扬起的皮鞭。
    缅甸监工回过头来,见抓住自己皮鞭的是一个中国劳工,就用缅语大叫放开。常敬斋也用缅语说:“你没见他是昏倒的吗? ”他说着就松开了皮鞭,奔到昏倒的中国劳工身边。
    “大锅头,怎么会是你? ”常敬斋搂着昏迷不醒的中国劳工叫喊道。随即,他听到背上发出“啪”的一声,一阵剧痛就传遍了他整个背部。
    他在剧痛中站起身扭过头来,看到了那个正准备抽打他第二鞭的缅甸监工。身手敏捷的常敬斋躲过缅甸监工恶狠狠抽过来的第二鞭,迅速逼近他。没有躲避他而是逼近他,这让缅甸监工慌了神。还没等他回过神来,他已经被常敬斋扛将起来。常敬斋扛着他在甲板上画了好几个圆圈,在确信这个缅甸监工已经晕头转向的时候,他用力一抛,只听“扑通”一声巨响,那个缅甸监工就被抛到了江中,他沉重的身子激起了一阵让常敬斋赏心悦目的浪花。
    浪花消失,岸上爆发出了一阵长长的掌声。
    那个缅甸监工从江中冒出头来,他在水中扑腾姿势显得狼狈不堪。看着自己的同伙被抛到江中,另外的几个缅甸监工又从岸上扑上船来,但他们最终都遭遇了同前一个监工一样的下场,成为了伊洛瓦底江里的“落汤鸡”。
    在人们的欢呼声和掌声中,常敬斋背着昏迷不醒的大锅头,走下船来,然后向自己的住处走去。
    回到自己的住处,常敬斋把大锅头放在自己的床上,看着仍处于昏迷状态的大锅头,常敬斋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舍弃自己心爱的马帮,跑到瓦城的码头上来做苦力。人生中真有那么多机缘,让一些人相识离别又相逢吗? 不一会儿,就来了一群工友,他们的脸上都写满了欢喜。常敬斋为他们出了一口恶气,让他们有了扬眉吐气的感觉。但他们见到常敬斋后,又有了一份忧心忡忡。他们知道,码头上做搬运工的这份活计,常敬斋肯定是不能再做了。怎样为常敬斋的未来找一份工作,成了他们煞费苦心的事情,但想来想去,大家依旧一筹莫展。常敬斋还来不及考虑明天,他正为大锅头的昏睡不醒忧心如焚。最后,大伙用尽了中国民间所有对付中暑昏迷的办法,才终于在天气转凉的深夜让大锅头从昏迷中苏醒了过来。
    苏醒过来的大锅头看着常敬斋,吃惊的他固执地认为自己正经历一场梦境。当他确信自己与常敬斋相逢的现实后,禁不住潸然泪下。在吃下常敬斋为他煮的一个鸡蛋后,他讲述了自己赶马帮的遭遇。
    大锅头在赶马帮的过程中一直都很顺利,他为人的笃实让他的生意一直不错,许多货主都愿意把自己的货物托付给他来驮运,特别是那些贵重的货物,货主们宁愿多等几日,也要等他的马帮。这样,他和他的马帮,渐渐地在腾越地方有了名声。树大免不了招风,厄运就开始光临他了。当他从腾越驮运一批价值不菲的物品来八募的路上,遭到了不明身份的强人袭击,不仅所有的物品和马匹被强人抢走,还让好几个弟兄丢了性命。从来讲求诚信的他,第一次失信于商家,逃到瓦城来了。
    “我想修大房子的梦想,就这样泡汤了。”马锅头说。他说得语气平静,但绝望和伤感,还是藏在了这份平静里。
    “高黎贡客栈的女老板,知道你的货物被抢的事了吗? ”常敬斋问道。
    大锅头的脸红了一下,然后他又平静地说:“现在她应该晓得了。”
    “敬斋,”大锅头尹家山有些愧疚地说,“真对不起,为搭救我,让你丢了码头上的这份工作。
    要知道会这样,你就让那个监工抽我。受点皮肉之苦算啥? 要找不着事做,异地他乡的,那才真是绝路了! ”
    “大锅头,你怎么可以这么说。我这条命不都是你给的? 我教训那些监工,是想提醒他们,中国人不是任人欺负的! 工作嘛,可以再找。”
    常敬斋话是这么说,但到哪里去找一份差事,还是难住了他。第二天一早起床后,他一个人站在屋外的桂花树下发呆,苦思冥想着到哪里去找一份活计。偌大的一个瓦城,却找不到一个供自己做事的地方,这让他有了一种穷途末路的绝望。就在这个时候,三个僧人向他走了过来,常敬斋想,他们肯定是来化缘的,但他却不能给他们一个子儿。就在他欲转身躲开的时候,一个僧人却用缅语唤住了他。
    让常敬斋没有想到的是,这三个僧人并不是来化缘的,而是专门来拜访他的。那个最年轻的和尚把他们的住持迦耶和尚介绍给了常敬斋。
    这个叫迦耶的住持气宇轩昂,文质彬彬,有着超凡脱俗的气质。他告诉常敬斋,他的寺庙的和尚昨天在化缘时途经码头,看到了他非凡的武艺,今天特地来请常敬斋去寺里教授武功。他许诺给常敬斋一份不错的报酬,还望常敬斋能够看在他的求贤若渴的苦心面前,答应他的邀请。
    山穷水尽之时,突然柳暗花明,常敬斋内心深处有一份压抑不住的欣喜。但常敬斋还是道出了自己的忧虑,他告诉迦耶住持,自己虽然会一些拳脚,但就中国功夫而言,不过是初通皮毛,怕到寺里误人子弟。迦耶和尚听了常敬斋的话,就慈眉善目地笑了。他说他喜欢常敬斋的这份谦逊,这是东方人特有的美德。他还说自己对中国功夫倾慕已久,知道中国僧人在中国功夫方面贡献突出。“十二棍僧救唐王,不知先生可知否? ”迦耶住持问常敬斋道。
    “当然知道。”常敬斋点了点头说,“这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故事。”
    迦耶住持回头,对跟在他身后的两个年轻和尚说:“中国僧人在国家民族危亡之际,能以国家民族为重,这是大义,这方面,值得我们缅甸的僧人好好学习! ”
    迦耶和尚再次诚心邀请常敬斋,常敬斋同意了,但他提出了一个条件,那就是他必须带上大锅头尹家山。
    迦耶和尚想了想,同意了常敬斋的条件。他们收拾了简单的行李,跟迦耶住持一行向金塔寺而去。
    金塔寺是缅甸著名的大佛寺,也是建筑上堪称典范的佛寺。著名的大金塔,耸立在碧波荡漾的伊洛瓦底江畔。显得安详,大气而又堂皇。佛寺四周,绿树成荫,古木葱郁,气象非凡。金塔寺作为南传上座部佛教也就是小乘佛教重要的寺庙之一,在寺庙的选址、建筑上都独具匠心,充分地体现着小乘佛教强调人空( 无我) 主张自身解脱的独善立场。金塔寺还充分体现了佛教以“静”为主旨的空间氛围。常敬斋走进寺庙后,体会到的就是这个“静”字。这种静与纽曼庄园那种死寂的静不一样,这是一种有着最高境界的“纯静”,一切都显得安详静穆,在空寂的空间里,无欲体现的就是这份“纯静”。
    寺内最雄伟的建筑就是现在矗立在常敬斋面前的大金塔。这个金碧辉煌的大金塔,将常敬斋的目光引向天空,引向空阔,迷离而又遥远的高处。金色,这种高贵的色彩在这里不再是华丽,而代表了一种神圣。面对这个塔,人的内心就会变得踏实,变得有了依托。常敬斋自己并不是一个佛教徒,但他在这恢弘的寺院里依旧体会到了神圣。
    除了这份神圣,常敬斋还在金塔寺体会到了艺术的魅力。在常敬斋眼里,这金塔寺的每一建筑都美不胜收,那些庞大、陡峻的屋顶,那些轮廓丰富的屋面,那些素淡的色彩与浓墨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