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室会员功能区: 您尚未登录,不能使用书架和书签功能! 您可以选择 『注册』 或 『登录』 来获取此功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名著 >> 030_第三部分:论_一种唯灵浪漫主义
 

030_第三部分:论_一种唯灵浪漫主义

当前状态:全本
书籍作者:未知
更新时间:2021-08-13
运行平台:MP3/MP4/PSP/手机/电脑IOS
关注次数:4        文件大小:13K
小说格式:TXT格式  下载  阅读  评论 收藏

 内容简介

030_第三部分:论_一种唯灵浪漫主义封面
如果说,江河、北岛的诗歌提供的是动乱时期人性异化的“本来如此”的社会图景,那么顾城的诗歌展示的则是动乱过后人性复归的“应当如此”的未来憧憬。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崛起的朦胧诗人是以反叛者的形象出现于诗坛的。他们既有对荒谬现实和专制暴力的反叛,也有对文学为政治服务的意识形态写作的反叛。他们以愤激的呼喊,无情的控诉,沉重的反思,成为“文革”末期的“异类”,成为新时代来临之前的思想启蒙者,作为朦胧诗的代表性诗人,顾城的诗歌自有其独特的美学风格。他无意于像江河,北岛那样去重构“大写”的自我,表现崇高的英雄意识,只是着意于给被专制政治践踏、损害、侮辱的芸芸众生提供温暖的情感抚慰,他更像一个人性修补者而崛起于诗坛。当其他的朦胧诗人都在忙于揭出社会的痛苦,控诉“文革”给生存个体带来的深重灾难,意欲彻底颠覆过去的意识形态话语时,他却悄然地将大哀大悲沉淀,只是以淡淡的忧伤,思考着怎样修补被文革十年践踏、摧毁殆尽的人性。他也张扬“自我”,但他着重凸显的是具有理想色彩的“自我”。他执着地以一颗似乎永远长不大的心,醉心于象牙塔中的童话抒写和自然描绘,专注地营构诗性而浪漫的精神家园。他的诗歌不以厚重取胜,而以单纯的意象,纯净的情怀,浪漫的理想见长。如果说,江河、北岛的诗歌提供的是动乱时期人性异化的“本来如此”的社会图景,那么顾城的诗歌展示的则是动乱过后人性复归的“应当如此”的未来憧憬。他说:“新的‘自我’,正是在这一片瓦砾上诞生的,他打碎了迫使他异化的模壳,在并没有多少花香的风中伸展着自己的躯体……他相信自己应作自己的主人走来走去。”①这个“新的‘自我’”,就是人性复归的“自我”,就是具有本真
 

 评论留言

(共有 0 条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