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剪灯新话 作者:(明)瞿佑-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搴帘欲共嫦娥语,肯教霓裳一曲无?

  手弄双头茉莉枝,曲终不觉鬓云欹。
  玉环响处飞仙过,愿借青鸾一只骑。

  曲曲栏干正正屏,六铢衣薄懒来凭。
  夜深风露凉如许,身在瑶台第一层。

  同郡有一个姓赵人家的儿子,排行第六,也是显贵人家,父亲已亡故,母亲还健在,家中财产亿万。他仰慕爱卿的文才美色,就托媒人纳礼下聘。爱卿进赵氏家门以后,恪守妇道,谨奉家法,选择合适的话才说,不合礼的事情不做。赵家公子十分宠爱并且器重她。

  不久,赵家公子有一个父系亲属做了吏部尚书,从大都写信来召他去,答应任命他担任江南的一个官职。赵家公子很想前往,但又担心使老母弱妻受忧患;而不去呢,则又恐怕失去功名的机会。踌躇再三,不能决定。

  这时,爱卿对他说道:“贱妾听说男子出生,就要以桑木为弓,用篷作箭,来射天地四方,长大以后,就要立身扬名来显扬父母,怎么可以因为恩情深厚,而耽误功名的机会呢?郎君的母亲在高堂,侍奉她生活起居,供给她可口的食物,贱妾担任这个职责,是绰绰有余的。只是婆婆年事已高,身体多病,而郎君又要万里远行,古人说:‘奉事主上的日子多,而报答父母的日子少。’郎君应该经常想到这些。远望太行山的孤云,存恤西山的落日,不可不早早归来。”

  赵家公子听了这话,于是选择吉日,作京都之行。行前,在中堂摆酒饯别。酒过三巡,爱卿请赵家公子,捧起酒杯祝老夫人长寿,她自己则填了一首《齐天东》词,亲自演唱以助酒兴。那词道:

  恩情不把功名误,离筵又歌金缕。白发慈亲,红颜幼妇,君去有谁为主?流年几许?况闷闷愁愁,风风雨雨。凤折鸾分,未知何日更相聚!蒙君再三吩咐:向堂前侍奉,休辞辛苦。官诰蟠花,宫袍制锦,待要封妻拜母。君须听取:怕日薄西山,易生愁阻。早促归程,彩衣相对舞。

  唱完了,座中的人都流下了眼泪。赵家公子乘着几分醉意,解开系船的缆绳,出发了。

  赵家公子到达了大都之后,方才知道,尚书因为生病,已被免职了,他一时无处投靠,只好停留在旅舍里,久久不能返回故乡。而老夫人因为想念儿子的缘故,却感染上了疾病,并且日渐沉重,只得伏枕躺在床上。那爱卿侍奉婆婆非常恭敬:凡是汤药必定亲自尝过,凡是稀饭必定亲自煮熬。并且求神拜佛,祈求能让婆婆逃脱病灾;还编出虚辞假说,来宽解婆婆的心意。老夫人的毛病拖了半年不见好转,终于卧床不起。

  临终时,老夫人呼叫着爱卿的名字,对她说道:“我的儿子因为功名的缘故,远赴皇朝的首都,随即便断绝了音讯。我又不幸染上了疾病,媳妇你,侍奉我也算是周到了!现在我要死了,没有什么可以回报。但愿我的儿子,早早归来,媳妇你,他日有子有孙,他们都会像你孝敬我一样孝敬你。老天有眼。必定不会辜负你!”说完就死了。爱卿居丧尽礼,亲自护送棺材,葬在白苎村。下葬以后,早晚都在灵桌前吊祭,由于悲伤过度,身体十分瘦弱。

  至正十六年,张士诚攻克平江。十七年,江浙右丞相达识贴睦迩,用檄文征召苗族军师杨完者,为江浙参政,在嘉兴设防抵御张士诚。杨完者不约束士兵,苗军大肆掠夺居民。赵家公子的住房,被军官刘万户占据,他看到爱卿姿色出众,就想威逼她为小妾。爱卿用好听的话哄住他,沐浴后进入楼阁,用罗巾上吊自杀。刘万户跑来抢救,已经来不及了。就用绣花被褥裹好尸体,埋在后面园圃的银杏树下。

  过了不久,张士诚要求与元朝通好言和,浙省的杨完者参政被杀害,他的部下都四散逃跑。赵家公子这才从海路辗转南下,从太仓登岸,再直接回嘉兴。到了嘉兴之后,发现城池、百姓都不是旧日模样了,他回到故宅,那里已经荒废,没有人居住,只见老鼠在梁上窜来窜去,猫头鹰在树上鸣叫。苍苔绿草,掩蔽了台阶前的庭院。寻找自己的母亲和妻子,也不知去向?只有中堂岿然存在,于是打扫了一下,暂作歇息之处。

  第二天,赵家公子走出东门外,到了红桥边,在路上遇到旧日的老仆人,叫住他询问,才得知详情:原来老母已经辞世,妻子也已去世了。老仆人随即带领赵家公子,去白苎村他母亲的葬地,指着松树、柏树告诉小主人说:“这都是六娘子种植的。”又指着坟墓告诉小主人说:“这都是六娘子一手操办的。老夫人因为郎君久久不回,思念成病,六娘子侍奉可算是周到了,后来老夫人不幸亡故,就选择时地埋葬在这里。那天,六娘子身披丧服,亲手护持棺木,亲自背土筑坟,在墓旁号啕大哭。葬后三月,苗军进入城内,房舍被占据。有一个军官刘万户,想对六娘子非礼,六娘子坚决不从,于是自缢而死,就在后面的园圃埋葬了她。”

  赵家公子听了,十分悲伤,就到银杏树下发掘,只见爱卿的容貌,还像活着的时候一样,皮肤一点也没有改变颜色。

  赵家公子抚摸着妻子的尸体大哭,哭得死去活来。随即用香汤给亡妻沐浴,再给她穿上华丽的服装,买了棺木,附葬在母亲的坟旁。赵家公子哭着说:“娘子,你平日的聪明才智,同辈人都不及你。如今你虽然已经死了,又怎么可以混同一般的平庸之人,就断绝了声响?你黄泉之下如果有知,希望能让我见上一面。虽然阴阳异途,人人都忌讳害怕,但是我们的恩爱之情深切周至,确实不会产生疑虑。”于是,出门就到妻子的墓前祈祷,回家,就在后面的园圃哀哭。

  差不多过了十天,一个月色昏暗的夜晚,赵家公子独自一人坐在中堂,想睡又不能入眠,忽然听到暗中有哭声,起初很远,后来渐渐地近了,他觉得有点奇怪,就站起来祝告说:“倘若是娘子之灵,为什么不能见面叙叙旧呢?”

  话音刚落,就听到回答说:“贱妾就是罗氏啊,感谢郎君想念我。我虽然已在阴间,但确实非常哀伤,因此今天晚上让郎君有所知闻。”

  说完,赵家公子感到好像有人在走动,慢慢地到来,相隔五六步的光景,就可以辨别她的相貌,一看,果然是爱卿。她淡妆素服,完全同过去一样,只是用丝巾围裹着脖子。看到赵家公子,行完礼后,她就哭着唱了一阕《沁园春》词,这词是她自己填写的。词曰:

  一别三年,一日三秋,君何不归?记尊嫜抱病,亲供药饵,高茔埋葬,亲曳麻衣。夜卜灯花,晨占鹊喜,雨打梨花昼掩扉。谁知道把恩情永隔,书信全稀!干戈满目交挥,奈命薄时乖履祸机。向销金帐里,猿惊鹤怨,香罗巾下,王碎花飞。要学三贞,须拼一死,免被旁人话是非。君相念:算除非画里,重见崔徽!

  每唱一句,爱卿就悲伤啼哭几声,凄楚呜咽,几乎不成调。

  赵家公子引她进了房间,感谢她侍奉母亲的孝心,修筑坟墓的劳苦,以身全节的贞烈,实在感激并惭愧不已。爱卿于是揩干眼泪自述说:“贱妾本属娼家之流,素来不是良家妇女。山鸡、野鸭,居家不能驯养;路柳、墙花,人人都可采折。只知道倚门卖笑,哪晓得举案齐眉?花言媚态,送走旧客,迎来新人。吃东家食,睡西家床,长久沿袭这种风气;今天是张郎的妻,明天是李郎的妇,本来就没有定性。承蒙你郎君不弃,后来娶我为妻室,从此便抛弃旧日的染污,革除以前的过失。主持家政,诚敬奉祀。严格遵守祭祖的仪制,切实履行侍奉婆婆的道义。侍奉以礼,安葬以礼,我无愧于心;歌吟于此,痛哭于此,从未出过家门。

  哪里料到老天不善,大祸来临!毒手重拳,在四方疆界交相争斗;长枪短剑,在三军中耀武扬威。苗军如五代的苏逢吉,占据了李崧的旧居,又如唐代蕃将沙吒利,想谋夺韩'亻屋'的妻室。丈夫远在万里之外,家中只有贱妾一人。我难道不知道,只要偷生,就可以苟全求安?只要忍辱负重,便能够长久活下来?但是我情愿自尽,决计死亡。就好像飞蛾扑火,小孩子下井,都是自取灭亡,而并非他人不能容纳。因为我愧作那种,为人妻、妾,却背叛丈夫,抛弃家庭、受人爵禄,却忘记君主,背叛国家的人。”

  赵家公子抚慰了她很长时间,接着又问,老夫人在哪里?爱卿说:“婆婆在人世没有罪过,听说已经投生到人间了。”

  赵家公子又问:“既然如此,那么您为什么仍然堕落在鬼道呢?”爱卿回答说:“我死的时候,阴间的长官认为我贞烈,即刻让我前往无锡宋家,投胎为男子。贱妾因与郎君情义缘分深厚,一定要等待郎君见一见面,能畅述一下心怀,所以推迟了投生的时间。如今既然已经见到了郎君,明天我就将前去投生了。郎君如果不忘旧情,可以前往他们家寻访我,到时我会用一笑来作证明。”

  言罢,就同赵家公子入室相会寻欢,欢爱就像平时一样。鸡叫以后,爱卿起床告别,走下台阶几步,她又回过头来,抹着眼泪说:“赵郎多多保重,从此我们就将永别了!”一面说,一面哽咽站立,欲行又止。

  天色渐渐明亮,爱卿忽然消失,不再看得见她的影子了。此时,空旷的房间里静悄悄的,寒夜的孤灯半明半灭。赵家公子急忙起床,整理行装,径直赶赴无锡,寻找宋家的住址。等到敲开门,原来,宋家果真得了一个男孩,那妇女已经怀孕二十个月了。但是,孩子自从降生之后,至今啼哭不止。

  赵家公子详细叙述了往事,请求见一见面,那孩子果真一笑,以后就停止了哭声,宋家于是就给孩子取名为罗生。此后,赵家公子请求与宋家结为亲属,从此两家往来馈赠,一直书信不断。 
 
翠翠传
 
 
  翠翠,姓刘,是淮安的民家女子,生来十分聪明,能懂诗书,父母也不违背她的志向,就让她上学读书。同学当中有个金家儿子,单名一个“定”字,与翠翠同年,也生得聪明秀美,温文尔雅。同学们都开玩笑说:“同年龄的应当结为夫妻。”二人口里不说,心里也暗地默许自认。金生曾做了一首诗赠给翠翠:

  十二阑干七宝台,春风到处艳阳开。
  东园桃树西园柳,何不移教一处栽?

  翠翠依韵和了一首:

  平生每恨祝英合,凄抱何为不肯开?
  我愿东君勤用意,早移花树向阳栽。

  不久,翠翠年纪渐渐大了,就不再到学校去了。到她十六岁的时候,父母要为她说一门亲事,翠翠知道以后就伤心哭泣,连饭也不吃。仔细问她实情,开始并不肯说出来,很久才说:“一定要西家的金定。我的心里已经默许他了,如果父母不依,我只有死路一条,决不会再去嫁给别人家。”

  父母迫不得已,只好顺从她。但是,刘家富裕,而金家贫困,金家儿子虽然聪明俊秀,门户却很不对当。等到媒婆到金家一说,金家父母果然用家境贫寒推托,说是惭愧不敢当。媒婆说:“刘家的翠翠小娘子,一定要嫁金家小官人,父母也已经同意了她,你们如果用贫穷来推辞,这是辜负了翠翠的一片至诚好心,也失去了这段美满姻缘。现在你们应当这样回复他们:‘贫寒人家有儿子,粗粗懂得一点诗书礼仪,贵府前来提亲,哪里敢不遵命呢?但是舍下篷门荜户,安于贫贱已经很久了,如果要求取聘礼、嫁妆,那么恐怕无从措置?’他们因为爱女儿的缘故,应当不会计较的。”金家听了这话,就顺从了媒婆的建议。

  媒婆又带着这番话到刘家回报,刘家父母果然说:“婚嫁要谈论财产,这是异族的做法,我们只知道选择女婿,不考虑其他问题。只是金家贫穷,我们家富裕,我们女儿到他们家去,必然受不了那份苦,还不如入赘当上门女婿的好。”

  媒婆听了,又前往金家传达刘家的意思。金家闻说,十分高兴。于是,就选择了吉祥的日子成亲,凡是币帛等财物,羊酒等聘礼,都是女家自己准备的。当日过门交拜,夫妻相见,这欢喜是可以想见的了!这天夜晚,翠翠在枕头上作了一首《临江仙》词赠给金生:

  曾向书斋同笔砚,故人今作新人。洞房花烛十分春!汗沾蝴蝶粉,身惹麝香尘。墨雨尤云浑未惯,枕边眉黛羞颦。轻怜痛惜莫嫌频。愿郎从此始,日近日相亲。

  翠翠请金生接着酬和,金生就依韵和了一阕:

  记得书斋同讲习,新人不是他人。扁舟来访武陵春!仙居邻紫府,人世隔红尘。誓海盟山心已许,几番浅笔轻颦。向人犹自语频频。意中无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