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4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阏庋掀鹄纯矗憔兔髁肆耍悴环畔略趺葱校棵挥斜鸬墓Ψ颍际欠畔隆�
  所以真正的功夫就在生活当中,工作、处事待人接物不执著、不分别。我们处事待人接物怎么办?随顺众生的执著而执著,随顺众生的分别而分别,就跟菩萨示现没有两样,自己内心里有没有?真的没有。所以放下,烦恼就没有了。一切都不执著,见思烦恼没有了;一切都不分别,尘沙烦恼没有了;不起心不动念,无明烦恼就没有了。当然起心动念是非常非常困难,自己做不了主。一层一层向上提升。世尊慈悲,弥陀慈悲,为我们开了一个真正是方便法门,可以带业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再去放下妄想分别执著,这不可思议!但是怎么样?我们把粗重的烦恼总是要放下,我常常讲,自私自利要放下,名闻利养要放下,五欲六尘要放下,贪瞋痴慢要放下,这样念佛决定得生。你还有这十六个字没有放下,你虽然念佛,往生未必能成就,这是真的。
  那想想我们这十六个字放下难不难?不难,人人做得到。这十六个字统统放下,给诸位说,连初信位的菩萨还不到。不要以为我这个东西都放下,大概我是可以初信位的菩萨,还没有,初信位的菩萨还要努力,为什么?身见没放下,还执著这个身是我。小乘须陀洹,大乘初信位的菩萨,绝对不再执著这个身是我。身不是我,身外之物当然他全放下了。所以《金刚经》上有一句话说得好,「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那是初信位菩萨,那是小乘的须陀洹,这要懂得。
  离四相功夫有浅深差别不同,浅的是初果,深的是四果罗汉。到诸菩萨放的是什么?那不是四相,四相他早已没有了,四见。《金刚经》的后半部,「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那是属於分别,前面四相是属於执著,所以前半部跟后半部浅深不一样。八万四千法门,无论你修学哪个法门,你离不开这个原则。《金刚经》是修行总的指导原则,你说你不放下能成就,那是骗人的,没有这个道理,那跟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就不相应。所以经上讲的总的纲领原则要掌握住,日常生活当中,事相当中,时时刻刻提高警觉,不再执著、不再分别,放下了,这叫真修行,这个功夫才真正得力。
  五分法身是释迦牟尼佛示现证的,五分法身是什么?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这叫五分。就是成就了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教六道众生的,不是真正法身,但是跟法身相应。「觉树初圆」是讲菩提树下示现成道,就是证得无上菩提。所以菩提树,菩提是印度话,翻成中国就是觉的意思。觉树之下,好像是刚刚证得圆满。这个圆满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示现的,给我们看的,让我们看了生起仰慕的心,向释迦牟尼佛学习,我们这一生也能做到他那个样子,这就是隐胜彰劣,表演!
  「如老比丘」,佛示现住世是八十年,咱们中国人讲的,以外国人说法,释迦牟尼佛灭度是七十九岁。他三十岁示现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悟了之后就开始教化众生。从三十岁开始就教学,我们今天讲办班教学,真的是这样的,一直到七十九岁,总共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三百余会就是办班三百多次,他的班每次人数也不一定,人数多少不一定,人数最多的时候,我们在经论上看起来有超过一万多人的,人数最少,除了他的常随众之外,有十几二十个人的;办班规模大的,可以分很多讲堂,他的学生分批来讲。到处办,所以讲三百余会四十九年。七十九岁圆寂的,我们中国人算虚岁是八十岁,所以说如老比丘。
  「同五罗汉」,这是他三十岁示现成道,最初接引的学生就是五比丘,五个罗汉,这五个人都证罗汉果。证罗汉果我们就晓得见思烦恼断了,也就是说对一切人事物执著放下了,不再执著了,这证阿罗汉。下面引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法华经》里面所讲的。我们现在时间到了,《法华经》里头这段故事很多人也都知道,用它来做隐胜彰劣是非常非常的明显。好,我们现在休息几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接著看下面第八句「隐实施权恩」。前面第七句是现身,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这段是讲说法,法没有定法,也是随顺众生的根性而说方便法,所以隐实施权。实是真实,权是方便,真实法要是说出来,没有人懂,大家不能接受,所以只有用善巧方便。就像前面我们举的例子,博士班的导师一肚子学问,要对小学生,他那一肚子学问都用不上,一定要符合小学生的程度来教他,他才能听得进去,他才能欢喜接受,就这个道理。所以真实法是对谁说的?对法身菩萨说的,那是真实;十法界的众生都是权巧方便。真实法里头有没有说的?没说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如果佛用这个方法来对我们,我们什么都得不到,完全不能理解,所以必须用善巧方便。
  我们看清凉大师的开示,「圆顿一乘,隐而不说,乃以三乘人天小法,教化众生」,我们就先把这段的大意简单的做个介绍。圆是圆满,顿是没有阶级,这是真的,这叫一乘。一乘也是不得已假立一个名词,为什么?圆是对偏说的,顿是对渐说的,一乘是对三乘说的。《法华经》上这到最后佛才透出这个讯息,说「唯有一乘法」,佛法只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二是二乘,大乘、小乘,三乘是声闻、缘觉、菩萨,这叫三乘,二乘、三乘都是方便说。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除非佛方便讲,才讲二乘、讲三乘,真的只有一乘。
  法是一乘,用什么来修?给诸位说,一心。修一心、修一乘得什么样的果?一真。你看都是一,一心、一乘、一真,这是究竟圆满的果德,圆满的称性,这跟你讲真的,这不是假的。可是在十法界不行,十法界不是这个根性,到华藏世界、到极乐世界就入这个境界。你看极乐世界还有四土,圆顿一乘在哪一土?实报庄严土;换句话说,极乐世界里面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还会见到阿弥陀佛的方便说。但是他那个方便,因为往生这些人得佛四十八愿本愿威神的加持,他没有障碍,佛所示现的、佛所说的,他接触到、听到统统能够觉悟,所以说根性大利!
  我们的根性为什么不行?我们的业障把它障住了。生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佛光威神,我们今天一般人讲磁场、气氛,那是没有法子想像,没有法子去比拟,太好了,所以在那个地方很容易觉悟,很容易契入。这是极乐世界的功德之所以被十方诸佛赞叹,有它的道理在,无比殊胜!一切诸佛刹土里头没有,这正是弥陀世尊慈悲到极处。我们能够遇到,这一生是大幸之幸,太幸运!所以遇到你就不能够把它放过,一定要想著这一生成就。有把握成就就是刚才讲的,你必须至少是要把执著放下,你往生就没有障碍,生凡圣同居土;如果执著分别没有,你就生方便有余土;你妄念也放下,你生实报庄严土。所以这三个东西你一个都不放下,没有把握往生。临终一念往生,他是临终一念把执著放下,他才能走得了。
  临终为什么有人走不了?这李老师常讲的,一万个念佛人,真正能往生的二、三个,为什么原因?临终还放不下,那就没法子。当然临终放下不如在现在放下多好,那得大自在!只要现在一放下,你烦恼就轻,智慧就增长,这些经教你能看得懂、你能听得懂、你能够契入。现在这个经文为什么看不懂?天天听讲经,为什么还这么糊里糊涂的不觉悟?没有别的,没放下,障碍、染污没放下,道理就在此地。你要明白了,你肯放下,不难!智慧也开了,听得懂了,能体会得到了。
  放要从心上放,心里头不再有执著,事上呢?事上随缘,什么都好。像弘一大师学佛之后,真的,分别我不知道他有没有放下,但是执著他放下了。从什么地方看到?我在新加坡听到很多同修告诉我,弘一大师到新加坡去访问,就住在薝葡院广洽法师的道场。那个道场离我们净宗学会很近,走路二、三分钟就到了,道场我去参观过。弘一大师当年住在那边,什么都随便,什么都好,好人、坏人都是好人,照顾他的饮食起居,样样都好。广洽法师说有时候这个菜咸了一点,别人都嫌太咸,问他,咸有咸的味道,淡呢?淡有淡的味道,从来不嫌弃。所以照顾他的人欢喜,这个法师好侍候,没有挑剔,什么都好。这是什么?执著放下了,对人、对事、对物没有一样不好。
  我常常给同学们说,提醒大家,佛讲的「时时是好时,日日是好日」,你就不要再挑时辰,不要再挑日子,执著放下了。我续了两句,「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对於一切人的是非善恶放下了,都是好人。为什么是好人?本性本善,他做了些坏事我不是不知道,要不知道那就变成白痴!知道,知道怎么样?不放在心上,知道那是他染的习气,不是他的本性。本性本善,本性是佛性,我们要尊重他的本性,我们不要去分别执著习气,就是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所以你真的要做到、落实「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执著放下了,不再执著了。别人执著,随顺他的,没有一样不好;别人分别,也随顺他的,自己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心经》里面所讲的,那讲得更彻底,那是一真法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是一真。我们要常常记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执著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还有什么好执著?
  这是佛应化在这世间,对六道众生那不能不说三乘人天小法,所以这个意思也是很好。教化众生,劝导一切众生不造三恶业,不堕三恶道,这是人法,你来生还得人身;你能够修十善业道,你来生可以生天,所以这是人天小法。可是你还不能小看,人天小法是成佛的根基,《十善业道经》上讲得好,人天法,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乃至无上菩提,都是以十善业道做基础。所以从哪里修起?要从这里修起。而世尊一生四十九年再加上从前,那就是八十年,住世八十年,八十年给我们表演的、表现的,身教、言教都是以十善业为基础。这点我们读经可不能疏忽,那真的是一点都不错。希望同学们留意,十善业道是我们的根,我们只要能把十善业道做到,求生净土就有把握往生。
  十善业道里头有不贪、不瞋、不痴。我所讲的十六个字,十善业全包括了,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放下,十善业做到就行了。今天我们的十善业为什么这么困难?我给诸位说,大乘根建立在小乘上,十善业道是通大小乘,通一切法。所以我们今天用什么?用儒家《弟子规》做根本,先学《弟子规》,弟子规统统做到了,十善业就不难了。你要是很认真、很努力,两年的时间这个根就扎稳了;用一年的时间落实弟子规,再用一年的时间落实十善业道,念佛决定往生。凡是念佛往生自在的人,你去仔细观察,他日常生活待人接物有没有触犯弟子规?有没有违背十善业?你仔细观察,决定没有违背十善业,绝对不犯弟子规,所以他走得自在,他预知时至。
  起心动念,我常讲为正法久住、为度苦难众生,这两桩事情是一桩事情就完成了,哪一桩?自己认真的修行,依教奉行,你就全做到了。只要自己做得好,正法就能久住;我自己十善做不到、五戒做不到,正法就不住世。我十善业道做到了、弟子规做到了、三皈五戒做到了,就是弘法利生,为什么?给人家做样子看,我能做到你也能做到。做榜样给别人看就是弘法利生,就是帮助苦难众生,就是正法久住。所以正法久住不是在言说,是要身体力行,要真干!
  释迦牟尼佛自己你看完全做到才开始讲经说法,没有做到不说,做到了才说,那都是表演。他表演,我们真干,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它做到。你想想看我们这个道场,如果每个同修都把弟子规做到、都把十善业道做到,这个道场就是和谐社会,就是和谐世界,这个道场就是全世界所有这些团体的好榜样,正法就住在此地,正法就在这个地方,那个影响就是发扬光大,这就是隐实施权。
  我们再看下面清凉大师引《维摩诘经》上的一段话说,下面讲「净名经中,诸菩萨问维摩诘,今世尊以何说法」。维摩诘也是古佛再来的,示现做居士身,跟释迦牟尼佛好像是唱双簧一样,两个在表演。这都是代我们问的,我们不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