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3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普贤菩萨教我们,在行门里面,他是把无量的行愿归纳为十大类,第一个「礼敬诸佛」,这一条做不到,十法界里面最高到佛法界也做不到,什么人能做到?法身菩萨,他超越十法界,他住一真法界,能做到。还有一个特别法门,往生到极乐世界能做到。我们今天学习,最低限度的要像儒家所说的「凡是人,皆须爱」,你能做到这一点就不错了。虽然不能圆满,没有达到目标,但是是同一个方向,这就非常难得、非常可贵。你能爱人,你就不会害人;你能爱人,你就会尊敬人;你能爱人,你就会照顾人,你自然就会帮助别人。
  自行而后能化他,自己做不到,想教别人,那是假的,为什么?你讲,讲得天花乱坠,你自己没有做到,别人在下面会在那里给你打问号,他在骗我们,说得那么好听,他自己做不到。为什么?人家不服。怎样叫人服?我做到了,我做到再讲给你听,服了,我做出榜样来给你看。所以我常讲,世界上许多这些宗教家,创教的人,佛陀,耶稣,摩西,穆罕默德,中国的孔子、老子,都是自己完完全全做到了再说,没有人不服。所以礼敬诸佛我们今天至少要把它落实在「凡是人,皆须爱」,凡是人都应当要礼敬,敬是内心,礼是外表,要认真做到。
  今天整个世界的动乱,你要问动乱是什么原因?礼敬失去了,人与人之间没有爱、没有恭敬、没有礼貌,他怎么会不乱?世出世间的善人对这个教育都特别重视;在儒家称「礼」,在佛法称「戒」,戒律。戒律里面包含著威仪,礼敬在威仪里面。所以戒没有了,佛就没有了;礼没有了,儒就没有了。现在大家都知道佛法衰了,学佛的人很多,佛法为什么衰?学佛的人虽然多,不持戒,认为持戒太难。念佛不持戒能往生吗?不能往生,这个话我们说得多。
  古来祖师很慈悲为我们提示「持戒念佛」,针对现前社会大众说的。在家学佛,十善做不到,三皈五戒做不到,他怎么会有成就?所以昨天有很多同学问念佛往生的问题,我也跟大家解答,你们好好想想,十善、三皈五戒做不到,一天念十万声佛号,能往生吗?不能。善恶的标准就是戒律。在家学佛,十善、三皈五戒一定要做到,你才能往生,经上翻开「善男子,善女人」有你的分,这就是善的标准。如果这个没有,你不是「善男子,善女人」,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也不能往生。用念佛的方法把我们不能持戒的因素念掉,那行,那有功德。可是为什么做不到?我们要找根。根源,佛都说过,《佛藏经》里面佛讲「若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学佛不可以躐等,要按次第,由小乘到大乘,你才有基础。十善业道是大乘,通大通小。
  我们想想中国,中国佛教,佛教传来的时候,确实小乘经典传来的相当丰富,几乎是全部传过来,现在在我们《藏经》里面,《四阿含》,小乘经。可是小乘在中国,大概从唐朝中叶以后,小乘就衰了,没人学了。小乘在唐朝时候两个宗,俱舍宗、成实宗,这两宗很多人都不知道,变成历史的名词,没有了。所以中国只有大乘八个宗,那能成就吗?历代成就的人还真不少,什么原因?中国学佛的人,无论在家出家,没有不学儒的,没有不学道的,就是道家的书籍、儒家的典籍,在这上奠了基础,行。这个基础比起小乘的基础绝不逊色,所以行。到我们这一代,麻烦出来了,儒的基础没有,道的基础没有,小乘基础也没有,所以修十善就难了,问题出在这里。
  所以这些年来,我们极力提倡弟子规,为什么?弟子规是儒家的根,我们从这个根上建立佛法,行,佛法能活得起来。就好像栽这些植物一样,这个小树苗,我这个水土行,用弟子规可以能把它培养长大。如果没有这个根,十善业道很难,道理在此地。所以我们要肯定弟子规是属於戒律,基本戒律,是十善业的基础。有弟子规、有十善业道,然后再学三皈五戒,他就能落实。现在三皈五戒都不能落实。
  三皈是佛菩萨传授给我们学佛总的纲领、总的原则,一进门就传给我们,让我们知道这个方向、知道这个目标。佛是觉而不迷,法是正而不邪,僧是净而不染,所以佛法僧就是觉正净。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讲得清楚,他给人传授皈依,他不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他念「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我早年看《坛经》看到这一段,我就想他为什么要这样说法?自古以来都是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为什么六祖改掉?六祖那个时代,佛法传到中国六、七百年了,想必是时间久了,所谓是愈传愈讹,大家对佛法僧这个意思模糊了,会产生错觉,那就得不到三皈的真正利益,所以他改了,改得有道理。他下面有解释,「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他下面有解释。那我们今天起心动念是觉还是迷?是正还是邪?是净还是染?我们今天起心动念还落在迷邪染里头,哪有觉正净?这就是三皈是假的不是真的。
  五戒哪一条做到了?我没有杀人。你有没有杀蚊虫蚂蚁?蚊子来咬你,你是不是一巴掌把它打死?你看到蟑螂、看到老鼠,你有没有杀它的念头?有这个念头,大乘法里面,你就破戒了。大乘戒论心不论事,你起心动念,你还有杀的念头,杀业没有,杀心没断。偷盗,我没有去抢人家,也没有去偷人家,有没有占一点便宜的念头?有占便宜的念头,盗心没断,那怎么行!现在很多人对於国家纳税,总研究研究怎么样可以少纳一点,这是什么心?盗心。难,实在是难。
  这一条里面,我一生看到一个人,我以前的老校长周邦道先生,一丝毫占人便宜的念头没有,其他的我不敢讲,这一点我看到的,亲眼看到的。他做考选部政务次长的时候,那就是副部长,公家配给他有一辆轿车,他上下班、公务乘那个车,私人看朋友还是乘公共汽车,他说那是我的私事不可以浪费公家的汽油。公家给他装的电话,公事,他用那个电话,他私人有事情打电话,到巷口那个公用电话亭来打电话。所以他的儿子,他的儿子跟我们是同学,他说这老头太顽固,这是公家配给你,你用就好了,他就固执到这样程度。因为他儿女在家的时候要跟朋友打电话都不行,一定要出门到巷口打公用电话去;做到这个才真的没有盗心,你就晓得谈何容易。
  周老师中年以后跟李炳南老居士学佛。我们从这个行持上看,做官的人没有一点贪污的意念,像他这样太希有了,守本分。自己薪水并不很丰富,家里头非常节省,节省下来还要帮助大陆上的亲戚朋友,他月月都寄一点钱回来。我们一生看到这种人,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所以老师教导我们,他说到做到,从前在学校就是如此,所以我们同学对这位老校长永远感念,确实有古人的风味。对待任何人有礼貌,谦虚卑下,他统统做出来给我们看。在台中莲社做义工扫地,外面有客人来要拜访周老师,他问哪个?周邦道。他不说话,工作做完了,回到后面去把衣服穿好了出来见客,我就是。人家看都呆了,进来看到以为是莲社的工友,一点架子都没有,真有学问,真有道德。
  所以要晓得我们修行从哪里做起,今天读到这个「敬礼」,无论对什么人。周老师从前在大陆做过江西教育厅厅长、大学教授,对待佣人都客客气气,所以只要跟他接触的人没有不佩服的。家教非常严,他的儿子常常跟我说,做他的学生好,做他的儿子很不好,很难受。他的儿子常常在我们面前抱怨,管得太严了。儿子长大了,都三、四十岁了,还像小孩那样子管理,很严格。老师一生长处太多了,值得我们学习的,值得我们仰慕的。佛陀的教诲,圣贤的教诲,他落实了。
  普贤菩萨教我们「礼敬诸佛」,那个诸佛叫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哪些是未来佛?一切众生就是未来佛,所以对於一切众生要礼敬,道理就在此地。大乘教里头常讲一切众生皆是我们过去父母、未来诸佛。你要是真正明白这两句话,「礼敬诸佛」你就不难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五三一卷)  2006/3/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53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净行品第十一」,偈颂第六段,第二小段,「睹事境愿」。
  昨天我们讲到第三愿,一、二、三这三首偈很令人启发,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几乎每天都会遇到。遇到的时候,这个愿心能不能生得起来?很难!难在什么地方?古人所说的,生处、熟处转不过来。我们的烦恼习气已经养成习惯,很熟了,所以无论在什么境界、场所里,起心动念总是随顺烦恼,没有办法随顺性德。
  这个一百四十一愿愿愿都是性德,我们今天烦恼习气熟,太熟了,而性德是非常非常的生疏。佛菩萨在此地给我们说,听了也非常欢喜,可是一转眼就忘掉了。每天在生活当中,遇到这些人事物还是随顺烦恼,没有法子随顺自性,这些地方也就是所谓功夫不得力。何以功夫不得力?在境界上转不过来,就是说你回不了头!回头是岸,这个岸是菩萨的彼岸、是佛陀的彼岸。我们今天在哪边?我们是站在对面,佛菩萨对面,凡夫的岸,六道轮回的岸。如果转不回来,我们要问,念佛能不能往生?给诸位说,转不回来,念佛不能往生,这是真话,不是假话。
  净宗不是说带业往生吗?没错,经上也这么说,祖师大德也常常跟我们讲的。但是你要记住,所谓带业是带旧业、是带习气,不带现行;现行就是现前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这个不能带。换句话说,念佛往生最低限度要把现行控制住,就是所谓伏烦恼;烦恼没有断,我有能力把它伏住,不起作用,这个才管用。一面念佛一面还发脾气,这怎么能往生?这怎么会有感应?一面诵经一面还想坏事,这就是业障太重,转不过来,麻烦在此地,我们不能不知道。
  要不要用功?真要用功。我转不过来!转不过来是功夫不得力,还要加强,决定没有疑惑;你要是有疑惑你就错了,决定没有疑惑。实实在在讲就是功夫还要加强,不是没有功夫,力度不够,所以转不过来。警觉心不够,这是愚痴重,教理不透彻,要多读经、多听经,这个重要,知见!正知正见引导你是正语正行,你一切都正,邪知邪见引导你,一切都邪。学佛几十年,境界转不过来的人很多,净宗重视老实念佛,凡是做到老实,没有一个不成就。我们想想我们自己,实在讲不老实,什么不老实?不听话,佛讲的话没听。天天读、天天听,没照做,念是念、听是听,日常生活当中忘得干干净净,这怎么行?
  你看在这一小段里头,第一首偈最重要的,要跟一切人和睦相处,我们有没有做到?经文「若见众会」,众是大众,大众聚集在一起。中国人三个人叫众,你看「众」字的写法是三个人;在佛法里面是四个人叫一众,四个人以上,这就是小团体。见到有这么四、五个人聚会聚集在那里,一般都是聊天闲话,这是一点利益都没有,杂心闲话。我们学佛的佛弟子遇到了,要为他「说甚深法,一切和合」。我们今天的社会,动乱到令人不能忍受的状况,很可怕,人与人之间不和。我们要常常想为什么不和?再想想古圣先贤、诸佛菩萨,他们为什么能和睦相处?总不难得到一个结论,那些人叫志同道合,他自然就和睦相处。我们一般凡人在一起,即使我们同在这个道场,怎么样?志不同,道不合,他就和不起来。
  佛经典上为我们指出,摆在我们眼前有十个道,佛道、菩萨道、声闻道、缘觉道、天道、阿修罗道,就是十法界,十道。我们是属於哪一道的?这就很清楚了。今天就是同在一个道场,道不同,我们同一个道场人,将来往生的时候是各人走各人的道。修行得好的,佛道,往生就是成佛之道;不能往生的,有人在天道,有人在人道,有人在畜生道、在地狱道、在饿鬼道。十道这是讲大的,每一道里头很复杂,也有很多不同的等级。我们今天虽然是形式上都是在学佛,实际上是不是真的?各人心里明了,不用说了。可是总要记住,人都有向上的愿望,为什么提不上去,这个要知道。人没有做好,你怎么能向上提升?这是我们在讲席里头常常跟同学们一起勉励的,诸佛菩萨给我们做最好的榜样,他真正做到。
  知见,见和同解,就是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他真清楚、真明白。宇宙人生真相是什么?《般若经》上讲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