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2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颐且觯裁矗坷嬷谏氖虑椤⒗娣鸱ǖ氖虑橐觯荒芡菩对鹑危幻挥校灰ヅ试怠N乙簧挥谢担挥形嗜艘环智栽冢〈蠹叶疾幌梦椅裁椿嵴饷醋栽冢阋胱鍪裁词虑椋阋试担酱φ仪⒌酱磐剑蔷秃芸啵阍趺椿嶙栽冢�
学佛,释迦牟尼佛是我们最好的榜样。我学佛看的第一本书,老师教给我看的,《释迦谱》、《释迦方志》,这《大藏经》里头的,就是释迦牟尼佛的传记,唐朝人写的。我们学佛要认识释迦牟尼佛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真的是舍得干干净净,生活真简单,树下一宿,日中一食。每天吃饭到外面托钵,给什么吃什么,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一天吃一餐;晚上树下打坐,打个盹就行了,精神就恢复了。一生没道场,没有建道场,也有像只树给孤独园、竹林精舍,这些地方都是居士的,提供给佛在那个地方讲经说法,佛走了,还给他们,佛一生没有道场,我们要学。出了家,没有家;出了家,再去搞一个大的家,那叫自己给自己添麻烦,那就太苦了。
这些年在海外,也是看到世界动乱频率年年上升,灾难年年严重。这也是外面人来找我的,不是我找他。他们来找我,希望我多看看、多了解,提供一些意见,有助於化解冲突,促进社会安定、世界和平。这个事情是我们应该要做的,有缘那就去做。参加五次国际和平会议,了解了,和平不是开会能得到的。怎样才能够真正化解冲突,获得安定和平?教学,想来想去还是中国古圣先贤的老话,「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教学,为什么世尊教学成功?世尊教学的时间长,三十岁成道,也就是说德行学问有成就,开始教化众生,七十九岁圆寂,一生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他成功了。孔子在中国教学也成功了,孔子教学时间短,只有五年。他也是三十岁道德学问成就,成就之后,他一直是仰慕周公,希望能有一官半职,把他自己所学的能够贡献给国家、贡献给社会。周游列国,没人用他,真的是浪费十几年的时间,再回到鲁国六十八岁了,七十三岁走的。所以孔子教学五年很成功,什么原因?做到了。释迦、孔子自己真正做到,然后再教人,学生服!做到之后说到,所以我常讲圣人。做到然后说到是圣人,说到能够做到是贤人,说到做不到叫骗人。诸位想想,人家教学成功,成功在哪里?做到了。
这些年来,我们看到教内教外种种腐败的情形,很痛心!佛法靠的是什么?戒律。戒律没有了,佛法就没有了,那是形式,假象。三皈、五戒、十戒有没有做到?做不到。无论是出家在家,在家五戒十善有没有做到?做不到。原因是什么?原因是我们这一代从小丧失伦理道德的教育至少有七十年了。我的记忆,我是用我来做标准,我生长在农村,十岁离开家,我的基础是在农村里头培养的,农村里有私塾,靠的是父母的教导,私塾先生的教导,扎了根。从这个根进入到大乘佛法,有好老师指导,有好的同学帮助,切磋琢磨,才能够契入佛法境界,不容易!所以我回过头来想想,没有家教。
中国古圣先贤教育的特色就是家教,家教教什么?《弟子规》,《弟子规》是家教。《弟子规》不是课本,《弟子规》是父母、你家里的长辈、大人,他们以身作则做出来给儿女看。什么时候开始教?小孩出世大概三天,他眼睛睁开了,耳朵竖起来了,他会看、他会听。虽然他不会说话,他什么都不懂。这些大人在他面前言谈嘻笑、一举一动,他听了、看了都印在阿赖耶识里头,这就是古人所讲「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是这么培养的。这个教育有根!所以中国谚语有所谓「三岁看八十,七岁看终身」,有道理,不是没有道理,有大道理!
但是满清亡了之后,那个时候中国军阀割据,社会一片混乱,城市就比不上农村,农村波及的比较少。但是日本人侵略中国,八年抗战把农村也打乱了。大家为了逃难,我在那段期间逃难走了十个省,我们在前面跑,后头日本人在追,整个社会搞乱了,一直到现在不能恢复。所以我说至少中断七十年。七十年的时间不算短,也不算太长,现在要救还来得及。如果再过十年想救,时节因缘失掉,没法子救了。
这些年来确实有不少有心人提倡儿童读经,这好事情。但是如果要不能百分之百的落实《弟子规》,那只是一种学术,不能得真实受用,真实受用是德行。所以我们佛门弟子、四众同学,我们有义务,我们有使命,我们要做给社会大众看。做什么?做《弟子规》。《弟子规》从我自己本身落实,有《弟子规》的基础,再学《十善业道》就不难了。《十善业道》是佛的根,《弟子规》是儒的根。诸位一定要知道,中国大乘佛法不是建立在小乘基础上,是建立在儒家的基础上,这就是中国为什么小乘不发达的原因在此地。唐朝中叶以后,就用儒家代替小乘。所以今天不学小乘又不学儒,你就没有根。你自己去想一想,五戒十善你都做不到,你还会有什么成就?讲经说法说得天花乱坠也没用处,为什么?你没能契入佛境界。
我们在前面「光明觉品」最后一章佛境界甚深,前面一章一道甚深,这两章经文太重要!「光明觉」是讲菩萨的解分,这品「净行品」是菩萨的行,看菩萨怎么样的行持。我们看到很羡慕,做不到。做不到的原因就是我刚才说的,我们没有三皈、五戒、十善的基础,没有《弟子规》的基础,念佛往生,侥幸,不踏实。那真的看过去生中的善根,在临命终时最后一念,你是阿弥陀佛,你能万缘放下,可以往生;如果最后一念错了,还有留恋、还有牵挂,你依然搞六道轮回。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警惕!
怎样才有把握往生?你有弟子规、有十善业、有三皈五戒,你就有把握往生,具足信心,一点都不疑惑。你有这个基础,总是打很多问号在,你没把握,你心不踏实。由此可知,《弟子规》、三皈、五戒、十善多么重要。如果是出家人,还要加上《沙弥律仪》十戒二十四门威仪,真正出家人。这是我们应当共同在一起勉励的,活一天认真干一天,决不能把光阴空过。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接著看李长者的《合论》,「佛号梵智,明是一切诸佛法,本自体白净无染之智,以为能问之人」。问如果没有智慧,问不出来。问答都如是,一定要有真实智慧。我们凡夫问不出来,佛菩萨非常慈悲,他化身代替我们请法,代我们问。所以要知道。梵智,我们用最简单的词句把它解释,最极清净的智慧,就叫做梵智;一丝毫染污没有,一丝毫夹杂没有,这称之为梵智。谁有?一切众生各个具足,你有,我也有,他也有,统统都有。只可惜我们虽有而迷失,正是《华严.出现品》里面佛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智慧就是梵智,德是德能,相是相好,我们世俗人讲福报。你看智慧、德能就是才艺、福报,一切众生自性里面本来具足,跟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无二无别。
我们在《华严》里面看到毗卢遮那佛依正庄严,在往生经里面看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依正庄严,那是自性本具,一切众生统统都有,平等平等,无二无别。现在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距?佛在觉,觉而不迷;我们凡夫在迷,迷而不觉,邪而不正,染而不净,这样虽有,不能现前。好像太阳一样,白天有太阳,但是今天阴天,云层很厚,把太阳统统遮住,看不到太阳,变成阴天了。诸佛像在晴天,我们像在阴天。诸佛菩萨大慈大悲教导我们,教什么?把这个乌云除掉,自性的智慧德相就现前。不是从外头得来的,本来就是。所以怎样把这个东西除掉,佛菩萨能不能帮上忙?给诸位说,帮不上,所谓「解铃还需系铃人」。
我们的迷惑不是外人给我们的,是我们自己迷了,所以还得要自己觉悟。佛菩萨把事实真相告诉我们,把破迷开悟的方法告诉我们,我们只要依教奉行。如果是勇猛精进,这一生就能成就,不要等来生。《华严经》上善财童子给我们表演的一生成就,《法华经》上龙女给我们表演的也是一生成就。关键是勇猛精进,你才行;懈怠懒散,那就不知道何年何月了,遥遥无期。一定要勇猛精进,要振作起来,要把这些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我们自性里面清净智慧才现前。
在这品经里面,智首菩萨是梵智佛的化身,他来代我们发问。什么人解答?文殊菩萨为我们解答。「文殊师利菩萨,即是一切诸佛善择妙慧」。这要记住,什么叫文殊师利?文殊师利是如来根本智所起的作用,这个作用善巧选择。择是择法,善是善巧,善巧是活的不是死的,不是一种方法,随机应变。所以佛应化的对象,对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事、对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处所、对不同的环境条件应机说法,所说一切法决定令现前大众都得利益;根利的人得利益大,根钝的人得利益小,没有不得利益,这叫契机契理,这是佛说。所以文殊菩萨代表般若智慧的应用。
「为说法之主」。文殊师利,这是佛跟我们介绍,过去曾经为七佛之师,过去七尊佛都是他的学生。菩萨慈悲,没有示现成佛,还在菩萨地位。为什么?菩萨教人比佛教人容易,佛是师道,师道要尊严,所谓「只闻来学,未闻往教」,师道尊严。菩萨是同学,同学就随便了,你不来找我,我可以找你,这是菩萨,佛不可以。所以为什么菩萨已经成了佛,还退居菩萨位,道理就在此地,度众生方便!
再看下面,「以一切诸佛根本智慧之门」。这句不能够大意,要细心去体会,以一切诸佛根本智慧之门,不是一尊佛。一切诸佛根本智慧之门是什么?是法性,是佛性。法性、佛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这叫根本智慧。菩萨起用,大用无方,展示出无量无边智慧都不离根本,这点重要。好像一棵大树一样,这棵大树很大,枝叶花果非常茂盛,任何一片叶都没有离开这个树的根本。菩萨为一切众生弘宗研教不离根本智,这个道理要懂。
没有根本智就没有后得智,有后得智决定有根本智。现在人麻烦来了,不知道求根本智,专求后得智,能不能成就?不能成就。好像什么?你所求到的是花瓶里面插的花,没根,很好看,三、四天就枯了、死了。现在人求学就搞这个表面,不知道搞根本。民国初年,唐大圆居士对这个事情就讲得很多,告诉学佛的同学们,无论在家出家重视根本智,没有根本智决定没有后得智。根本智是什么?给诸位说,根本智是清净心,清净心生智慧,生后得智。《金刚经》上也说得好,「信心清净则生实相」。
所以大乘教,佛菩萨常常劝导我们发菩提心。什么是菩提心?经论讲得很多,古来祖师大德注得很多,愈看愈不懂。我们也用善巧方便,把菩提心三条,三条第一条是菩提心之体,第二条是菩提心的自受用,第三条是菩提心的他受用。有体有用,体是一,用分作二,所以讲三心。大乘教上「三心圆发」,圆满的发出来,那就是菩提心。我们这个讲堂有一副对联,上联「真诚」,真诚是菩提心的体;「清净平等正觉」是菩提心的自受用;最后一句「慈悲」,菩提心的他受用。这样说法大家比较容易懂。要是照经论里面讲法,至诚心、深心、大悲心,《起信论》里面讲法是直心,《观经》讲法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我现在这个写法大家比较容易懂。深心是什么?清净、平等、正觉,深心!回向发愿心、大悲心都是大慈大悲。
我用十个字,一生起心动念、处事待人接物都不违背。别人对我虚情假意,我对他真真诚诚,为什么?因为他还想搞轮回,虚情假意是搞轮回,轮回心。我不想搞轮回了,我想这一生能够脱离轮回,了生死出三界,那我就要用真诚。这真诚会上当、会吃亏!不要紧,我就算吃一百年的亏、上一百年的当,我永远离开六道轮回,值得!如果你怕吃亏、怕上当,那好,继续搞轮回。在轮回里头一打转,无量劫!太可怕了,不能再干了。所以我只用一味真诚待人接物,对待自己要求清净决定不染污,平等没有高下,正觉决定不迷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对待一切众生大慈大悲,不分种族、不分贵贱、不分贫富、不分宗教信仰,以一片慈悲接触一切众生,这叫学佛。佛是这样的,菩萨是这样做的。我们学佛、学菩萨从哪里做起?从心上做起,这要懂。心像佛,你的言语当然就像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