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砻挥辛恕O吣兀肯呤窍宋闹模宋俜治鼍捅涑煞肿樱肿釉俜治鼍捅涑稍樱涑傻缱樱詈蟊涑闪W樱豢凑飧龆鞫际钦庑┒髯楹系模辉稻墼蛴校瞪⒃蚩铡4厦魅耍稻鄣氖焙蛞仓酪彩强盏模淳狗骄弧�
  所以,阿罗汉知道万法皆空,他的智慧是从分析空,任何一切法分析到最后,分析到没有了。在佛法讲,分析到最后是邻虚尘,我们现在讲基本粒子。再不能分,再分就没有了,跟虚空做邻居,再去分就是虚空,就没有了。用这个方法明白所有一切物质是空寂的,不可得,所以说这一切物相缘生的。都是这些微尘,佛家讲微尘,现在科学家讲原子、电子、粒子,用这些名词,佛家都叫它做微尘,聚就有相,就现相,散了就没有相。聪明人不等它散,就知道它空寂,就知道相是假相,不是真相。所以对这些相他能够放得下,就是他在所有一切现相里面,不会起贪瞋痴慢,因为他知道相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一切有为法」,有为法就是有生灭(有生有灭)的这些法,就是缘聚缘散这些法,「如梦幻泡影」;存在的时间是「如露亦如电」,存在不长久。你要是细心去看,像闪电一样,真的,那就看得微细了。我们凡夫,凡夫看的粗相,就像看露水,时间不长。动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地球有成住坏空,哪一样是永恒存在的?没有,找不到永恒的东西。永恒的东西是法性,法性是永恒的,因为它不是物质,它也不是精神;精神跟物质都是从它那里变现出来的,所以不是看竟方净。
  「若无看之看」,那也就等於无念之念,我们讲无念而念,无念而念就是念真如,真如无念。「无念念」就是无分别、无执著、无起心、无动念,在这个状况之下,所有一切境界就是真如,入这个境界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禅宗,特别是语录里面,像《五灯会元》一千七百多个公案,都是开悟的人悟了之后请老师给他印证。你看那个问答,你看了之后真的是左右逢源,头头是道,无有一法不是。会的人,无有一法不是;不会,无有一法是,所以关键就在会、不会!会,觉了;不会,迷了,关键在觉迷。觉了就是,觉了怎么样?觉了叫无念,迷了就有念。有念是迷,无念就觉,因为无念是真如,是心性之体,无念;有念,有念就变成阿赖耶。阿赖耶叫妄心,真如叫真心,真心跟妄心是一个心。为什么说真心跟妄心?就是一个觉,一个迷。再告诉你,觉迷不二,那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众生就是佛,佛就是众生,但是要觉了,你才得受用;不觉,虽然是佛,还要搞六道轮回。好,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四五四卷)  2005/10/3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45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菩萨问明品」,第十佛境界甚深,文殊菩萨偈颂第八首看起。我们将经文念一遍:
  【非识所能识。亦非心境界。其性本清净。开示诸群生。】
  四句,前面三句我们一起学习过了,现在再看清凉大师《疏钞》第四段,第四段就是解释『开示诸群生』。「众生等有,惑翳不知,故佛开示,皆令悟入」,我们看大师的《钞》,就是注解。「众生等有」,就是我们刚才念的这四句这段文,「释第四句」,这是解释「开示诸群生」,「即用法华开示悟入佛知见意」,清凉大师用《法华经》的经义来解释这一句。「谓开除惑障,显示真理,令悟体空,证入心体也」,你看这个地方,第一行有「开」,第二行有「示」,第三行有「悟」,第四行有「入」,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这一段我们怎么来学习?一切诸佛,包括法身菩萨,示现在九法界,特别示现在六道,他来示现为什么?如果我们这么个问法,这是外行,这是外行问的,肯定外行多,「佛菩萨来示现干什么的」?我们读了前面这三句就晓得,佛菩萨示现在九法界,示现即非示现,是名示现,这是《金刚经》上的句子,示现者即非示现,是名示现。你问他有什么意思?没有,什么意思也没有。为什么示现?没有,即非示现!为什么会有这个事?这个事是感应,众生有感,佛就有应。他应有什么作用?应他能够起帮助众生开示悟入的作用。
  如果众生感的缘深,感的人多,佛应是用应身来应。好像他也到我们这个世间来投胎,像释迦牟尼佛一样,像历代祖师一样,祖师里面很多菩萨、罗汉来示现的。我们凡夫看见他们跟我们没有两样,实际上完全不相同。怎么个不相同法?前面跟大家报告过了。生活跟我们一样,工作也一样,处事待人接物也一样;不一样的是他从来没有起心动念,从来没有分别执著,就这个不一样。所以他住的是一真法界,我们住的是六道里头的人道;他们的境界是心现的,没有识变,我们住的法界是心现再加上识变,不一样在此地。
  这个地方清凉大师的开示说出来了,前面跟我们讲的心体、无念,众生等有,一切众生平等,统统具足。这句话「出现品」里面讲得更详细,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智慧就是自性里面本来具足的般若智慧,根本智、后得智,圆圆满满,没有一丝毫欠缺,真的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众生个个都有。不但有智慧,而且有德,德就是能力,我们常讲万德万能,没有你不会的。相是相好,现在人讲的福报,福报之大我们没法子想像。我们世间人常讲,贵人或者有福报的人有三十二相,三十二种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这就是富贵之相了。佛告诉我们,自性里面讲的福报,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你无法想像的。一切众生等有,平等,统统都有。
  现在有没有?现在还有,很可惜你自己不知道。为什么不知道?你迷惑了,你眼中有翳,翳就是我们现在讲的白内障。严重的白内障,你眼睛瞎了,所以你见不到,你不知不见。惑翳是比喻,比喻什么?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这三种烦恼障碍了你。「出现品」里面讲,「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妄想是无明烦恼,执著是见思烦恼,当中还有个尘沙烦恼,因为经文句子很整齐,把这个省略,说一个头,说一个尾,当中当然在里面,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也就是说凡夫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这就好比是惑,好比是翳,你对於事实真相就一无所知。不知道自己的真心,不知道自己自性本净,不知道!不知道本性本善,确确实实没有丝毫染污夹杂,觉悟的人如是,迷惑不知的人亦如是。
  我们的真心本性决定没有改变,只是我们现在迷而不知,所以佛出现在世间,出现在世间告诉我们,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开好像是开启,我们用比喻就容易懂,本来完全迷失了,完全不知道,好像家里有无量的财宝,祖上把它放在仓库里面收藏起来。仓库的门都封起来,几十年从来没有人开过这个门,也不知道里头什么东西。现在贫穷得没有法子,天天到外面去讨饭,非常可怜。有个明白人知道,你家里头有亿万财宝,你怎么搞成这个样子!他说:没有!你祖宗留下来的,有!好,我带你去看。把门打开:在里面!门打开,进去了,进去不识货!许许多多这些珍珠、玛瑙他不认识,他从来没见过。穷人,从来没见过,以为这是普通石头,这哪能值钱?开了之后不认识。
  示是指示他,告诉他这是什么宝物,这个价值多少。一样一样给他讲,他才明白了,悟就是他明白了,晓得自己真有。悟了之后,当然他就得受用,不再过贫穷之苦,入这个境界了,我们今天讲,他能够参与上层社会这种活动、生活方式;本来他是贫民,现在居然能够参与上等社会。从这个比喻就好懂,你就晓得「开示悟入」这四个字的大意。佛为我们讲经说法四十九年,苦口婆心教导我们,用意就在此地,教我们开除惑障。开,我们明白了,打开了,我们自己知道自己有三障、有二障。二障有烦恼障、有所知障,般若无知,你偏偏有知,有知就变成有所不知,你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了。
  菩萨修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是无念!你们想想看,有知是不是有念?有念就是妄念,有念就是无知,那个知是智慧的知,有念就没有智慧!般若无知。菩萨修甚深波罗蜜多怎么修法?开除惑障,用什么方法?甚深禅定,把念头放下,把所有的念头(有念)统统放下,无念也放下,因为你有个无念还是有念,有「无念」还是障碍。统统放下,本来的清净心现前,清净心里头本来具有无量智慧、无量德相,统统现出来。所以《楞严经》上讲「圆满菩提,归无所得」,统统是你自己本有的,没有一样东西是新得来的,全是恢复自性本有的智慧德相。
  「惑」要知道,惑是指无明;障,障就是分别执著。分别、执著是障!执著是烦恼障,分别是所知障,无明是迷惑,这个东西要离,所以我们还是要离念。北宗他们修行的宗旨是离念,我们要从这里做,一定要承认自己是中下根性,不是上上根人。我们要循序渐进,惑障除一分,智慧就透一分,德相也就显一分;惑障去二分,智慧就透二分,德相也就现前二分。所以你的修学只要契入,这个契入真的是做断烦恼的功夫,远离一切的恶念,恶的思惟、恶的行为,真的放下,你会得法喜充满。为什么?烦恼天天轻,智慧天天长,福报也天天大,他怎么会不欢喜?觉悟的人福报现前是大家享,不是个人享,更快乐;个人享有烦恼,大家享就快乐,没有烦恼。
  要怎样才能落实?这是我们非常关心的。落实就是好学,每天都要读圣贤书,古人常讲「三天不读圣贤书,面目可憎」。三天不念圣贤书,你的无始无明、见思、尘沙烦恼的习气统统现行,你造业,那就错了。天天读圣贤书,天天希圣希贤,希是希望,希望自己在这一生当中能成为圣人、能成为贤人,这个人有志气。说得再白一点,希望这一生当中做个真正的好人,决定不造恶业。天天要读圣贤书,天天要依圣贤教诲去生活、过日子,依圣贤教诲去工作、应酬,就不会有过失。三天不念,圣贤人教诲忘掉了,我们无始劫以来的恶习气就起现行。古人讲三天,现在这个社会是一天都不行,你一天不读圣贤书,你的毛病、习气就发作。
  天天要读,天天要听讲,你说读的书都不懂,不懂没用处,不起作用。所以你看清凉大师在《华严》里面判教,将这部大经判成四分,信、解、行、证,判这个四分。第一个我们对於圣人、对於佛菩萨有坚定的信心,他是好人,他是个明白人,我决定要跟他学习。头一个信,信了之后要解,他的教诲我要真正能够理解。教诲都在经典上,经典是教科书,我读的这些教科书我能够理解,我要把所理解到的要落实到我生活当中,那就是行,真管用!学以致用。有行,行到一定的程度就契入,入什么?入诸佛甚深境界。所以清凉大师在此地注解里面讲,「开除惑障,显示真理,令悟体空」。体是哲学里面所讲的万有的本体,万有是讲相,相有体空。所以《般若经》的总结,佛经里面最大的一部经《大般若经》,总共有六百卷,总的一句话就是说,「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体空!
  体既然是空,相是幻有、假有,不是真有。所有一切现相,你要真正把它看清楚、看明白,你才晓得佛在《金刚经》上讲的是一句实话、真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桩事佛在《仁王经》里面告诉我们,缘生缘灭,所有一切现相是缘生的。缘生时间非常短暂,《金刚经》里面讲如露亦如电,如电、如露。《仁王经》上跟我们讲的就更接近事实,它说生灭的时间多长?佛讲一弹指,一弹指的六十分之一叫一刹那,我们弹得快,很快用力去弹的话,我弹大概一秒钟可以弹四次。当然还有比我更快的,我用我自己的试验,一秒钟弹四次。一弹指的六十分之一叫一刹那,一刹那里面有九百生灭;换句话说,一刹那的九百分之一就是一个生灭。我们用一秒钟乘四(弹四次),再乘六十,再乘九百,一秒钟有多少个生灭?刚刚好二个十万八千,二十一万六千次的生灭,你怎么会知道这个境界是假的?
  我们的身体坐在这个地方,我们在这里上课四个小时,多少次的生灭,你以为我来的时候这个身还是现在身?不是的!现在这个身是什么?相续相,就像我们看电影银幕上的相一样。电影的银幕也是生灭,你看放映机里面的镜头一打开,这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