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岁就上常青藤-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目炖郑 �
看着她那张熟睡的小脸,我突然对自己住的社区和邻居们产生了由衷的热爱。同时,回想一下自己小时候成长的经历,也一下子领悟到万圣节的意义。我的女儿和我是在完全不同的社会中长大。我们都体会到人间的友爱。但是,她从小就感受到这种友爱存在于陌生人之间。她知道,在漆黑的、看起来很危险可怕的夜里,她可以从陌生人那里得到无限的甜蜜。人家怎么对待她,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她长大后如何对待别人。而我们这一代人,则主要是从亲友熟人中感受到这样的温暖,很难懂得陌生人之间的纽带和感情。我至今还记得小时候老师讲地上捡了糖不要吃,因为阶级敌人会下毒药。
令我最感动的是这次打扰的最后一家人。主人是个盲人,就自己在家,生活全靠一只导盲犬。我开始还觉得给人家找了太多麻烦,女儿首次看到个盲人,也有些害怕。可是,人家充满热情地在桌子上给孩子摸糖,嘴里不停地说,“你的声音像个天使。”我赶紧说,“我们每天上学都经过你的房子。”她听了越发高兴。一个劲儿地说,“看来我们早就是朋友了。”我看着她准备得整整齐齐的一桌子糖,实在想不出这么一个生活不便的盲人,为招待素不相识的孩子要花多少时间,而在漆黑的夜中对陌生人敞开大门,又是多么大的信任!看来,一个生活颇为不幸的人,也本能地懂得自己对陌生人的责任。
许多美国人曾评价东亚社会中的人不懂对陌生者的责任。我在国内就见过见死不救的情景。我自己也曾经是那些见死不救的人中的一员。在日本,我也见过一个人出了交通事故,围观者人山人海,但在哪里救助的,竟是两个不懂日文的外国游客。我们读经,孟子中也讲见人落井会本能地伸手救助。但我们做起事来就不一样。我们是个亲情的社会,却不是陌生人的社会。我们缺乏陌生人之间的信任和友爱。不能不说,我们不是像我女儿这样长大的。我们过去的生活,没有培养我们这方面的本能。
“爱你的邻人。”这样的训导,几乎在各个文化中都有。但是,这样的精神在不同社会中的存在形态却有天壤之别。我们面临的挑战不是如何记住这样的话,而是如何使之成为我们的生存状态。
写于2004年10月31日万圣节之夜
美国的残疾人
圣诞节前,女儿的学校开家长会。班主任和家长一对一地汇报孩子的表现。会结束后,我们把捐给学校的一些文具转交给老师,并且很“中国式”地送给老师一条杭州的丝绸围巾,表示对她教学的感谢。
两天后,收到老师的感谢信。女儿也提及老师很高兴。不过,一天吃晚饭时,女儿突然冒出一句话:“妈妈,你送给Mrs Spencer那样好的礼物,实在是很慷慨。”我和妻子听了一愣,觉得这话实在不像是个5岁半的孩子说出来的。还没等我们反应过来,女儿又接着强调说:“我们至少也应该给Nicole写个贺年卡。她是个盲人!”
Mrs Spencer是女儿的班主任,全班21个孩子,基本全是她一个人教。我们做父母的,当然觉得她最重要。但是,在正常的课时之后,还有一个“学后班”,由私人利用学校的场地经营,其实主要就是雇几个女孩子监督孩子们玩,等家长下班后来接。这个班有几十个孩子,除了两个主要老师外,还有一两个临时老师,一个老师助理。Nicole就是这个助理。我接孩子,一个星期碰不到她两次,也从来没有看见她和女儿玩过。送礼的事情自然就想不到了。
女儿的话,让我们很不安。难道她觉得父母太势利,只知道巴结有权力的人,忘了弱者吗?她若真有这样的观察力和品格,我们当然高兴。其实,我们从小就是这样教育她的。她三四岁时就宣布长大要开餐馆,请无家可归者来免费吃饭。那时我们住在无家可归者遍地的纽黑文,她懂这些是很自然的。但是,对盲人的关怀,她竟比父母想得周到,这就不能说是我们的功劳了。
这件小事,使我重新检视孩子的成长环境。在美国,对残疾人的关怀早已形成了一种文化,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孩子刚刚懂事,就学这些东西。比如,大名鼎鼎的波士顿儿童博物馆。我第一次去时,非常吃惊。在一个场地,有各种残疾人的用具,让孩子去玩。这些东西不仅包括轮椅、盲人用的手杖,甚至还有假肢,有缺胳膊断腿的孩子以及他们如何使用这些假肢的照片。这些照片,看上去实在太惨,我怕吓着孩子,不想让她看,更不愿意她去碰那个假肢。可是,孩子却充满好奇。她最喜欢的,是戴上遮眼罩,手持盲人的探路杖,在特别设置的路线走一圈,半途还会碰到做同样游戏的孩子,双方身体撞到一起,要想办法躲开对方、继续前行。孩子这么玩几次,对当盲人是什么感觉,一下子就有体会了。
另有一次领孩子等公共汽车。车停下后,一个坐轮椅的人通过自动升降机下了车。司机也跟下来,推着轮椅,耐心等候交通信号,然后过马路,把那位残疾人送到对面的地铁站,前后竟花了四五分钟。全车几十号人,全在那里静静等待,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虽然年纪还小,但对许多事情还是比我们做父母的敏感。
我们是在“文革”中长大。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喝狼奶长大的一代”吧。要改变我们身上的很多品性和本能,实在是太难了。不过,下一代还是可以不同的。美国电视里的儿童节目,总是贯穿着一些关于残疾儿童的教育片段。不久前刚刚去世的那位因骑马事故高位瘫痪的“超人”Christopher Reeve ,生前就频频出现在儿童节目中,给孩子讲解自己用的轮椅、呼吸器等等。我过去是从来不想让孩子接触这些东西的,因为这对大人而言,也有些太可怕了。但是,在美国,人们从小就接触。大家没有我的那种恐惧。
社会对残疾人的人道,并不仅仅体现在对他们的照顾,而且反映在人们用看待正常人一样看待他们的目光上。这样残疾人才能感觉到自己是社会正常的一分子。要做到这一点,就应该培养孩子从小把残疾人当成自己正常的伙伴。
本书由一舟书库book。guyizhou从互联网上搜集得来,仅供爱好者非商业性的研究讨论使用,阅后请及时删除,喜欢的读者请购买正版以支持作者。如作者认为本站损害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作出处理=
——————————一舟书库热门图书推荐————————————————
1、《中国不高兴》(《中国可以说不》续篇09震撼上市)
下载地址:guyizhou/article/6633。htm
2、《小团圆》,张爱玲最后遗作曝光私密情事
下载地址:guyizhou/article/6680。htm
3、《杜拉拉升职记2:华年似水》:李可续写职场神话
下载地址:guyizhou/article/5882。htm
4、《别笑!我是英文单词书》PDF完整版(50M)
下载地址:guyizhou/article/6013。htm
5、兰晓龙《我的团长我的团》:同名电视剧热播中
下载地址:guyizhou/article/5867。htm
6、《藏地密码》,08年最热的悬疑探险小说,200多家出版社疯抢出版权
下载地址:guyizhou/article/2942。htm
7、刘谦《男人必学的30个魔术》PDF完整版(25M)
下载地址:guyizhou/article/6275。htm
8、李敖情色小说《虚拟的十七岁》。
下载地址:guyizhou/article/5802。htm
9、《朗读者》:2009奥斯卡大奖电影原著小说。
下载地址:guyizhou/article/6289。htm
————————————————————————————————————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