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帝王后宫私生活之谜-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一天,被宫女苦劝不过,她竟取出一柄冷森森的匕首来,刀光闪闪,冷气逼人,宫女都吓得倒躲。乾隆见香妃性情刚烈,便也不敢威逼她,吩咐宫女随时规劝。这事传到慈宁宫,太后恐乾隆被害,趁着乾隆郊天,住宿斋所,传旨宣召香妃。太后问:“依你现在的意思,打算怎么样?”香妃只说了一个“死”字,太后说:“那今日就成全你。”遂吩咐把香妃拉出去在月华门西厢房里勒死。
乾隆郊天礼毕,回至宫中,听到香妃已死,这一惊非同小可,忙走入香妃寝室,但见室迩人远,凄寂异常。便把侍过香妃的太监,传来问话,太监就将太后赐香妃自尽事,说了一遍。乾隆道:“可曾入殓么?”太监道:“早经入殓,且已埋葬得两日了,”乾隆道:“为什么不来报知?”太监道:“奉太后娘娘命,因圣上郊天,不准通报。”乾隆顿足道:“这件事情,太后也太辣手了。”太监道:“太后娘娘,恐香妃不怀好意,所以把她赐死。”乾隆道:“香妃死时,形状如何?”太监道:“香妃虽死,面色如生,全不见有惨死形状。”乾隆闻言后哀伤不已,在南城陶然亭东北角上香妃墓前竖一方石碑,上刻着“香冢”两个大字。碑的阴面,刻着一首词:“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终,月明缺。郁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时尽,血亦有时灭,一缕香魂无断绝。是耶非耶,化为蝴蝶。”
太后处死香妃的原因,除了是太后担心自己的儿子为香妃所害,还有说由于香妃受乾隆帝宠爱,诸妃妒忌,向太后进谗言,太后听信谗言而加害香妃。
香妃的故事在清末民初流传颇广,出现不少戏曲说唱、小说诗歌,绘声绘色,凄婉动人,使不少人对香妃传闻信以为实。1914年故宫浴德堂展出一幅以《香妃戎装像》为题的清代女子戎装油画像,于是传说的细节更加逼真。现在更因金庸先生的小说《书剑恩仇录》而人人皆知。
不过野史传说中的香妃很可能是根据容妃的身世杜撰出来的。野史所载,香妃为太后赐死,但是太后死于乾隆四十二年,而香妃死于乾隆五十三年,比太后晚死十一年,怎能说太后赐死她呢!事实上,太后不仅没赐死容妃,容妃在宫中由贵人升为嫔,晋为妃,都是太后的主张。据史书记载,兆惠平定回部,和卓氏亲属因配合清军作战有功而受封,并到京师定居,和卓氏也随同到京师。后和卓氏被选入宫,乾隆二十七年五月被封为容嫔,乾隆三十三年六月,晋升为容妃,时年三十五岁。容妃在清宫中很得乾隆宠爱,乾隆还曾专门向她学习过维吾尔语,甚至到了能用维吾尔文书写的地步。1788年,容妃在北京病故,享年55岁;葬于今河北遵化县清东陵的裕妃园寝之中。所谓“因企图行刺乾隆而被太后赐死”云云,全系无中生有。
在民间流传的香妃故事中,这位绝代佳人死后葬在新疆喀什。实际上喀什的“香妃墓”是容妃的曾祖父阿吉…穆罕默德…优素福…霍加的墓地,坐落在喀什市东门外,是新疆著名的大型伊斯兰教建筑群。真正的“香妃”墓坐落在河北遵化马兰峪清东陵的裕妃园寝内。1979年容妃墓出土,史学家根据种种资料,推翻了各种香妃的传说,认为香妃就是容妃。
墓的地宫内由一道石门,四道石券组成,一具红漆棺木停放在宝床之上,棺侧被砍开一个大洞,棺内已空空无物。在杉木红漆棺头,有金漆的伊斯兰文的古兰经,可辨的文字为:“以真主的名义……”棺外西侧,于泥水中发现一具头骨、一条长九十三公分的花白发辫,上面结有红色的头绳。西北角的棺木下压着一些绣花、缂丝袍褂的残片,还有几件织成的袍料。一条黄色八宝花绫织成的“哈达”最为引人注目,它与北京白塔寺的塔腹内所出的乾隆年间的五条色彩的哈达很相近,机头上所织的文字,也类似“吉祥颂”。其他各色如意、荷包、珍珠、宝石、猫眼石、钻石等饰物零星散见;另有几颗牙齿和指甲。由这些墓中遗物可以推断:
(一)清代帝、后、妃的棺椁上,大多是镌刻藏文佛经,用以超度亡灵;惟独容妃棺木上是古兰经,这是死者生前的信仰及民族所属的证物。(二)墓中所出的花白发辫,证明了死者年龄。花白发辫与档案所载容妃年龄五十五岁相吻合。(三)墓中所出的头骨,显示出维吾尔族女性特征,其骨缝密合程度及牙齿磨损状况,也证实了容妃的卒年是五十五岁左右。(四)墓中所出的织物上织有“江南织造臣成善”、“苏州织造臣四德”等字样,据文献记载,江宁织造臣成善正是乾隆五十多年任职的织造官,苏州织造臣四德在乾隆四十五年至四十七年时任杭州织造,四十九年始调任苏州任职。清宫档案《绣杏黄缎净八团金龙袍一件料工银两清册》中载有容妃生前曾在苏州选用了一批织物,正是四德任职时所织造。这些织物及织物上织有的织造官姓名,旁证了容妃生活的年代。
大量史实和物证表明,容妃就是传说中附会的香妃,是乾隆帝四十一位后妃中唯一的一位维吾尔族女子;既不是叛乱头目霍集占的妃子,也没被皇太后赐死。最奇怪的一点是从所有出土的文物中,以及有关她身世的记载里,都未曾找到她身上曾带有香味,以及有关“香妃”之说的痕迹。一个传说中如此神秘的女子竟是一个平凡的宫妃,真让人不可接受。历史犹如一座迷宫,充满了幻觉和玄奥。
第121节:嘉庆暴死之谜
嘉庆帝(1760~1820年)名琰,乾隆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五年(1795年)册立为皇太子。父归政,尊为太上皇。嘉庆四年父卒后亲政,首将贪官和|赐死,继而平息了白莲教义军起事。其勤政戒惰,务实遵礼,一切以体察民情民意为本。以天朝富有四海自居。二十五年,卒于避暑山庄,传位F宁。尊谥睿皇帝,葬昌陵。
嘉庆二十五年盛夏,嘉庆帝率领大批随员、名优艺伎,马队辇舆,浩浩荡荡向木兰进发,不久抵达热河,安顿于避暑山庄,开始了木兰秋狩。嘉庆皇帝怎么也想不到,这是他最后一次进驻避暑山庄。七月二十五日,年届六十的他在毫无任何预兆的情况下,猝然离开了人世。嘉庆皇帝死后,热河行宫立即封锁消息,避暑山庄大门紧闭,限制人员出入。二十七日留京王公大臣才得悉噩耗,延至八月初二日,道光皇帝向内阁发布上谕,才告知朝廷上下。当时朝鲜国官员在盛京中江地方见清官员皆着素服,头帽拔去花翎,惊问其故,才晓知皇帝已逝。好好的皇帝为何会突然死亡呢?宫闱之事向来保密,清廷当然不会对民间公开解释死因,于是民间就产生了各种推测和传闻。
一个说法是遭雷劈而死的。嘉庆帝到达避暑山庄后,稍事歇息,即全副武装,率领满汉大臣和八旗劲旅,大队人马直奔木兰围场。他们追踪围猎多日,虎熊全无,只猎获一些野兔,连平常遍地觅食的麋鹿也甚少见。嘉庆帝非常扫兴,决定提前结束秋狩。回来路上恰遇变天,雷电交加,大地震撼,忽然平地一声雷,那么多人中,惟独皇帝被击中落马。凯旋回营变成护丧返京,满朝惊恐呆然。类似的说法还有嘉庆皇帝在山庄遇疾,卧床调养,并无甚大碍,精神尚佳,照常处理政事。一日,热河上空骤变,雷鸣电闪,顿时寝宫即遭雷击,只有他触电身亡等等。
关于雷劈一说,还有更荒诞不经的一个版本:相传,他长期嬖宠一小太监,经常寻欢作乐,引起近侍大臣们的非议,驻山庄以后,更加变本加厉。帝之寝宫设于“烟波致爽殿”,殿后有一座小楼,名“云山胜地”,据说此楼正是皇帝与小太监幽会场所,某日,他们正在此寻欢,忽然道道闪电劈开云层而下,一个火球飞进小楼,在嘉庆身上炸开,顿时毙命。
嘉庆被雷击烧焦,面目全非,已经无法收殓入棺。若将事实曝光,无异于宫廷之最大丑闻。大臣们商定个办法,将一相貌体材与嘉庆相似之太监秘密绞死,再进行盛装打扮,真皇帝骸骨放在棺材底部,上面平躺着假皇帝尸体,以此掩人耳目,运回北京,祭葬了事。这个说法虽然流传很广,但没有丝毫史实根据。
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推测,嘉庆皇帝的死因大概是长期的操劳而导致的心脏衰竭。从登基以来,皇帝这个差使把他弄得焦头烂额,不管他为之付出多少心血,还是有源源不断的麻烦事找上门来,让他心烦意乱,没有一天轻松的日子过。
在亲政之初,嘉庆揭发出历史上最大的一个贪污案。与和|的斗争,虽然锻炼了嘉庆帝,但付出了代价。从此,吏治腐败尾大不掉,成为嘉庆朝最大的隐患。
嘉庆八年二月二十日,嘉庆帝带着随从、侍卫等自圆明园上马,入神武门乘御轿。突然,一条大汉从神武门西厢房南墙冲出,直奔嘉庆帝所乘御轿,事情仓促,侍卫及近驾的人们都没注意到有人奔来,一时间,那人已跑到面前,皇帝的随从及侍卫这才看清,那大汉手里拿着一把短刀,面露杀气。在嘉庆帝轿旁的定亲王绵恩首先感到事情不妙,迎面上前阻拦。那人来势凶猛,举刀便刺,绵恩衣袖被刺破,未能拦住那人。这时,固伦额驸亲王拉旺多尔济、御前侍卫丹巴多尔济等五人一齐阻住来者去路,展开搏斗。搏斗中,丹巴多尔济被颇有武功的刺客扎伤。由于侍卫们都是大内高手,训练有素,以五对一,对方已渐支撑不住,几个回合之后即被生擒。凶手自供行凶的理由是生活贫困,无处谋生,所以欲寻短见,但是又想了断之前必须做点惊天动地的大事,所以才来行刺皇上。虽然一场虚惊,行刺者被制服,但有清历史以来,这种怪事先辈在位时从未曾发生过。与此情况比较相似的,只有晚明三大案之一“梃击案”,但它反映了明代政治腐败,宫廷争宠夺权的勾心斗角丑闻。嘉庆皇帝不相信刺客的行凶理由,遂命令大臣继续侦察,但是没有结果。嘉庆帝怎能接受这样的事实呢?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他感到莫大羞辱。
民间关于嘉庆遇刺有两个说法。一说是和|党羽所为。和|为乾隆时炙手可热的权臣,嘉庆初年,乾隆帝退为太上皇,嘉庆帝登基,但和|把持朝政大权,遍置党羽,不把嘉庆帝放在眼里,屡次与嘉庆帝发生矛盾。乾隆帝死后,嘉庆帝立即将和|处死,查抄其家产。但和|党羽遍布朝野上下、宫廷内外。嘉庆帝处死和|,给自己树立了大批敌人。
不管凶手是谁,上述传闻都反映出嘉庆面临的政局是不太稳定的。在行刺事件中,嘉庆虽然没有受半点皮肉之伤,但心理打击相当大,这给他本来就很焦灼的内心增加了很大负担。
嘉庆十八年,农民起义军公然冲进他的统治心脏紫禁城,在城楼上插反旗,直逼皇后住所,意欲捣毁金銮殿。皇宫乃皇权象征,丢掉皇宫意味统治基石的崩溃。这是对他统治能力的极端藐视和否定。虽然起义被镇压了,但他再次感到了自己的无能。
嘉庆皇帝整治腐败可谓不遗余力,可总难以改观。贪官污吏盘根错节,损公肥私,专权败政,至相当严重程度,甚至出现了贪官杀清官的荒唐事!更为奇怪的是,堂堂兵部行印(即中央军事国防最高行政机构关防)竟然不翼而飞,是丢失,还是被盗?是无意疏忽失落,还是另有阴谋策划?嘉庆苦苦追查,可一直无法弄清。嘉庆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自己的王朝吏治败坏至何种地步,但是他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做才能扭转日益腐败的吏风。
让嘉庆更加伤脑筋的是社会动荡,不稳定迹象益加明显。直隶、山东、河南、四川、江南、安徽、湖北、山西、黑龙江等地,均有民间宗教活动,且教门名目数十,徒众多为农民。浙江宁波府有生员,组织破靴党,包揽诉讼,挟制官长,“甚至有动众劫掠、棍械伤人情事”。由于天灾人祸,百姓无以为生,规模不大的造反经常爆发,如嘉庆二十三年山西省交城、平阳、霍州一带,流民聚集,大山连接,占山为王。和顺、榆次、平定、辽州等处,成为造反农民盘踞要点。他们或下山掠夺,或进入城镇劫富济贫。内蒙古、京畿和直隶地方,民被逼为盗,数十成群。
嘉庆不明白,为什么父亲(乾隆)在世的时候,天下太平,轮到自己坐江山,怎么会如此棘手?为了那些长期阻挠国家振兴的老大难问题,他呕心沥血,费尽心机,苦斗二十五年,可是依旧如斯,怎不叫他觉得失望、烦闷和伤感呢?面对日益衰败的国家,他感到无能为力,但是又无法从数不胜数的公务中抽身自拔,在巨大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