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世界近代中期生活习俗史-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营人)订饭①。 

     餐馆业兴起后,经营者开始在固定的时间里,以文明的方式让顾客 

们分桌进餐。餐馆优美高雅、清洁卫生,主、客人彬彬有礼。巴黎第一 

家真正的上等餐馆是由一位曾效力于普罗旺斯伯爵的名厨师开设的。去 

餐馆吃饭成为巴黎人的一种时尚。大革命时期,这些餐馆高朋满座,生 

意兴隆,美味佳肴进入寻常百姓口中。 

     ③娱乐活动的革命化。节庆和娱乐活动是向人民大众传播革命思想 

的一种重要形式。革命者非常重视节庆和娱乐的政治功能。人民和共和 

艺术协会在报告中指出:“事实上,在一个共和国里,每一件事都有道 

德的目的,人民甚至在娱乐时也应当是在上课。”因此,含有政治信息 

的游戏诞生了。 

     法国历来不乏国际象棋的高手,民间也盛行象棋热。为了对群众进 

行革命教化,国际象棋的形式和规则得到了改造,以体现自由、平等的 

原则。如“国王”改成必须“将”之的暴君,“王后”改成副官,“象” 

改成龙骑兵,“车”改成炮,“卒”改成步兵等,彻底扫除了国际象棋 

中的封建色彩。以往一方“将死”另一方的结局,也拟改为由一方通过 

 “封锁”另一方取胜而结束。 

     革命者对扑克牌也进行了改造。1793年10月12日,国民公会颁布 

了关于改造旧制度社会娱乐方式的法令,扑克牌革命化的步伐大大加 

快。大革命时期扑克牌制造业比较兴旺,有扑克牌作坊10所,生产的“革 

命扑克牌”达4O余种。其中“K”牌上国王的形象一般均为战争之神、 

艺术之神、贸易之神、和平之神或海军之神所取代;“Q”牌上的王后变 

成了头戴小红帽、手执长矛的自由女神,分别象征着宗教信仰自由、出 

版自由、艺术自由、贸易自由、职业自由和婚姻自由;“J”牌上的王子 

则变成了军人,无套裤汉或古代奴隶的模样,以代表平等。1793年 11 

月,八位艺术家制作了一副别具一格的扑克牌:“K”牌上画的是卢梭等 

四位贤人;“J”牌画的是汉尼拔等四位古代勇士;“Q”牌上画的则是 


… Page 23…

审慎、联盟、正义和力量四种道德的象征①。 

     不仅国际象棋、扑克牌革命化了,甚至玩具也革命化了,大量烙上 

鲜明政治印记的玩具被制造出来。孩子们可以用玩具断头台处死玩具反 

革命分子,用玩具炮去轰击玩具巴士底狱,等等。 

     大革命时期各种节庆活动气势雄伟,场面壮观,对人民大众进行革 

命教化。罗伯斯比尔认为建立各种革命节日的目的是为了发扬公民责任 

感和共和道德。“谈到道德教育,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国民的节日”。 

为了颂扬大革命的重大事件,如1789年7月14日起义、1792年8月10 

日起义(推翻王权)、1793年1月21日处死国王、1793年5月31日起 

义 (推翻吉伦特派统治),创立了四个全国性的重大节日,每逢周年日 

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其次是一些纪念革命烈士,如马拉、勒佩勒蒂埃、 

巴拉以及维亚拉等的节日。此外,每个旬末日都作为全国性节日,用以 

纪念一种公民的或社会的美德。节庆组织者运用了造型艺术、绘画和雕 

塑的一切手段;音乐艺术、服装艺术及装潢艺术也被利用起来。最后, 

由仪仗队伍的排列布局把这些艺术综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感人的气 

势,“使具有共同爱国信仰和一致忠于共和国的全体人民焕发了最高的 

热情”。 

     1790年7月14日是法国大革命一周年纪念日,革命者举行了名为联 

盟节的庆祝活动,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加强各地区、各阶层的团结。联 

盟节前一个月,巴黎市民就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了紧张的准备工作,人人 

献计献策,“其中有些主意稀奇古怪,实在妙不可言”。结盟节在马斯 

校场举行。清晨7点,选举人、各公社代表、各县县长、国民议会、国 

民自卫军和军队的代表、各郡的结盟军,秩序井然地从巴士底狱旧址出 

发,穿过整个巴黎市区。飘舞的旗帜,多彩的服装,悠扬的乐声,醒目 

的标语,使游行队伍具有庄严的气势,沿途受到成千上万群众的欢呼。 

游行队伍越过塞纳河,直到下午3点才进入马斯校场,在指定地点站立。 

宽阔的马斯校场周围的草坡看台上大约有40万观众。场中央是一个古式 

祭坛,国王、宫眷、议会和市政官员坐在祭坛周围的圆形观礼台上。身 

着祭礼服装的奥顿主教在军乐声中举行弥撒。弥撒完毕,国民自卫军总 

司令拉法耶特以自己的名义,以军队和结盟军的名义进行宣誓。结盟大 

会在感恩歌声中结束。大会结束以后,巴黎市为各郡代表举行了竞技会、 

灯会和舞会。舞会是在巴士底狱旧址举行的,铁栅、刑具和碎砖烂瓦到 

处可见,在巴士底狱的门上写着“舞场在此”。一位当时的目击者说: 

 “人们确实在这块曾有无数人流泪、无数勇敢的有天才的和无辜的人呻 

吟、绝望的喊声经常被窒息的土地上,愉快地、安心地跳起舞来了。” 

     共和二年牧月20日(1794年6月8日)举行的最高主宰节更是盛况 

空前。国民公会主席罗伯斯比尔手持鲜花和谷穗亲自主持了这一庆典。 

游行队伍约有50万人,以五彩缤纷的仪仗队为先导,在雄伟的乐曲声中 

从杜伊勒利宫的国家花园行进到马斯校场,给参加者或目击者留下了难 

忘的印象。有人在日记中写道:“我不相信在历史上还能找到这样的日 

子。无论从物质上还是从精神上看,这个庆典都极为壮观……每个有感 

情的人都会对这个日子永世难忘。” 

     革命者举办各种庆典,旨在反复激发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弘扬各 

种美德,加强道德风尚的教化。1789年到1794年间,仅各地的雅各宾俱 


… Page 24…

乐部就举行过成千上万个仪式、宴会、游行和节庆。此外,大革命时期 

法国人特别喜欢演唱各种革命歌曲。作曲家曾把《人权宣言》的三十条 

编成歌曲让孩子们演唱。当时的歌曲往往是用老曲编上新词,使大家都 

会唱。因此,在演出过程中,常常出现观众和演员一起唱的现象,台上 

台下融为一体。据统计,大革命中产生的政治歌曲在3000首以上,至于 

具有革命倾向的歌曲就更多了。可以说,这是一个唱歌的时代①。 



     (3)热月政变与旧习俗的复辟 

     共和二年热月9日(1794年7月27日),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热 

月党人发动政变,推翻了雅各宾派统治,于是旧习俗的复辟开始了。由 

若干青年资产者组建的“金色青年团”,在大街上疯狂追打因服饰朴素 

而被认为是雅各宾派的人,自由树被砍倒,三色徽被践踏,《马赛曲》 

被禁唱,严肃刻苦的精神被荒淫放荡所取代。大资产阶级的喉舌——《晚 

间信使报》不无得意地报道:“被恐怖驱走的优雅与欢笑现在又回到巴 

黎了。我们戴金色假发的漂亮妇女多可爱!无论是公共的音乐会还是社 

团界的音乐会都是那么美妙!” 

     风行一时的无套裤汉装现已不流行了,巴黎到处都是穿着奇装异 

服、招摇过市的时髦女郎和浪荡公子。希腊式的半透明短连衣裙在贵妇 

人中非常流行。“金色青年团”成员穿着方领制服、紧身套裤、花纹长 

袜和大敞口的皮鞋,蓄着怪诞的发型。为了丑化、嘲讽革命者,他们还 

故意穿破衣烂衫装扮成无套裤汉的模样。“最近有人穿着破衣装扮无套 

裤汉,他们的穿戴和语言都是荒诞不经的。”②某些“金色青年团”成 

员还把三色徽戴在脑后以示轻蔑,甚至公然喊出“打倒三色徽”的口号, 

并将粗暴地抓下来踩入污泥。贵族们的社交活动重新活跃起来。塔利安 

夫人成为时髦女郎们的楷模,她所住的别墅车水马龙,好不热闹。跳舞 

之风越刮越烈,到处都在举行舞会。有一种被称为“牺牲者舞会”,只 

有那些家中有人死于断头台的人才能参加。参加者梳着蒂图斯式发型 

①,把脖子后的头发剪短,类似刽子手给即将上断头台的人剪的那样, 

颈部系着一圈红丝线,发泄对大革命的不满。彬彬有礼、矫揉造作的旧 

式礼仪又出现了,“男公民”、“女公民”和“你”之类的称呼被废除, 

取而代之的是“先生”、“太太”和“您”等。 

     但是,旧习俗的复辟引起了人民群众的不满,他们仍然坚持朴素的 

革命风尚,对奢侈腐化的风气深恶痛绝。在人民群众的压力下,直到1798 

年12月督政府还曾讨论过对不佩戴三色徽的国民加以惩处的问题。尽管 

妇女佩戴三色徽的规定渐渐废驰了,然而男子必须佩戴三色徽的规定无 

人敢公然违反。某些革命风尚仍然保留了下来。 



     (4)拿破仑与饮食、服饰 

     ①豪华的宫廷宴会。拿破仑执掌政权后,推崇等级森严的制度和令 

人头晕目眩的排场,社会风气逐渐趋向贵族化。拿破仑说过:“我需要 

贵族政治”,“民主可以建立统治权,但只有贵族政治才能保持统治权。” 

正是在拿破仑执政时期,饮食开始成为一门科学,并被作为一种国家工 

具加以利用。1804年5月,拿破仑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同年11 

月,教皇庇护七世专程前来巴黎,主持加冕典礼。尽管教皇胃口欠佳, 


… Page 25…

每餐饭只是吃点凉拌生菜,喝一点粉丝汤;御膳房根据拿破仑的旨意, 

仍为教皇提供了尽善尽美的饮食,包括肥母鸡、鸽子、云雀、小牛肉、 

猪脑、蹄髈、各种鱼肉 (共9种)、牡蛎、各种水果,另有奶油及鲜奶。 

此外,面包师还为教皇制作了1000个普通面包、320个四斤重面包、200 

个两斤重面包、80个早餐面包、50个三斤重面包和7个软面包,等等。 

拿破仑非常重视饮食的政治功能,指令外交大臣塔列朗等人代表国家作 

东,在他们的官邸中每周四次大宴宾客。出席这些盛大宴会的有国家元 

首、各国部长以及各界名流。掌勺奇才卡莱姆创造了一套铺张、豪华、 

复杂的烹调技法,这套技法至今仍无人超过。卡莱姆对饮食艺术如痴如 

醉,经常出入各图书馆、博物馆和资料室,不遗余力地誊描希腊庙宇和 

英国神龛的图样,然后带回厨房用面粉和棉花糖予以复制。卡莱姆指出: 

 “艺术共有五种,油画、雕塑、诗歌、音乐和建筑。这五种艺术的主要 

分支就是糕点业。”①卡莱姆对饮食业的贡献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将菜谱编集成册,制订了一系列清规戒律,把烹调彻底现代 

化了。卡莱姆为后人留下了五部载满菜谱与烹饪法的著作,这些著作已 

成为高级厨师们的“圣经”。 

     其次,提高了厨师的社会地位,厨师不再被视为仆人,而成为艺术 

家了。拿破仑十分赞赏卡莱姆的烹调技艺,他被誉为“厨师的国王,国 

王的厨师”。卡莱姆为厨师们制作的一种高高隆起的帽子,已成为厨师 

这一职业的象征。 

     第三,有意识地将饮食作为一种政治工具加以使用。拿破仑帝国的 

崛起和对外战争,使法国同欧洲其他国家的关系变得非常紧张。卡莱姆 

充分施展他高超的烹调技艺,为各国首脑制作各种美味佳肴,以此化解 

矛盾。卡莱姆雇佣大批专家、厨师助手和学徒,烹饪出堆积如山的美味, 

并用食品制造出重重叠叠的建筑奇观。当时上菜的规矩是所有菜肴一齐 

上,卡莱姆精心设计每道菜的摆设位置,丝丝入扣,天衣无缝。法国国 

宴的豪华、讲究、精细、奢侈,令各国首脑及名流叹为观止。拿破仑往 

往在餐桌上取得许多意想不到的战果。卡莱姆的饮食艺术与拿破仑的军 

事才能交相辉映。 

     ②拿破仑与服装法条例。随着各种旧时礼仪的恢复和等级制度的建 

立,对服饰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拿破仑指令拟定服装法条例,通过服装 

的面料、款式、颜色等来识别人们的身份。 

     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宫庭服装,主要是白色开司米的短裤配以同样色 

调的长统袜,上衣刺有花纹并佩以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