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世界古代中期军事史-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军区,每一军区长官统辖数省督军,直接向皇帝负责。设立军区既便于
中央指挥,亦可加强地方防卫,对军事管理有重大意义。(3)亲自规定
各省驻军的规模及其兵种人员,对军事要塞戍卫军队的人数也亲自核
定;同时,实行驻地调换制度,禁止本省人就地驻防。(4)利用腓尼基
人等海滨民族组建了一支拥有战舰千艘的舰队。(5)各级军官概由波斯
贵族担当。(6)每年定期检阅军队,国都附近驻军由国王亲自检阅,边
远地区则委派专员检阅。这些措施提高了帝国的军事威力。此外,大流
士还统一了币制,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网,规定了各省的贡赋制度。
通过以上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增强了国力,确保了国王对军队的控
制。
在进行改革的同时,大流士也展开了一系列军事征服,向南重新占
领埃及,进而兵取北非的利比亚一带;于公元前518年,东进攫取了印
度的西北部;在西面与北面,为打击欧亚草原的西徐亚人,他组织了东
起中亚、西迄黑海北岸的远征,至公元前513年,亲率大军横渡博斯普
鲁斯海峡,兵抵乌克兰草原,虽折兵8万余众,却占领了色雷斯地区。
结果,他不仅恢复了帝国的版图,而且使之进一步扩大:东起印度西北,
西抵地中海东部沿海及爱琴海许多岛屿,南接北非,北达色雷斯,形成
了一个地跨三洲、古代西亚史上版图最大的帝国。
(4)帝国的衰亡
大流士一世一手建立起来的大帝国,不到百年便烟消云散。其由盛
而衰的转折点为希波战争。这是一场赤裸裸的侵略扩张战争,薛西斯曾
直言不讳地说:“如果我们征服了那些人(指雅典人)和他们的邻居,……
我们就会使波斯的领土和苍天相接了,因为我……把整个欧罗巴的土地
征服,把所有的土地并入一个国家,则太阳所照到的土地便没有一处是
①
在我国的疆界以外了。” 野心虽大,均以惨败而告终。战争结果表明,
波斯帝国赖以取胜的人海战术不是希腊密集方阵和优越的海上战术的对
手,这个强大的帝国被弱小的希腊击败了。波斯的锐气和实力,一挫于
马拉松,再挫于萨拉米湾,三挫于普拉提亚。最终,称霸世界不成,反
而丧失了不少既得土地。
希波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显赫一时的波斯帝国开始衰落。这场海陆
① 希罗多德:《历史》,第467 页。
… Page 64…
大战使帝国的专制统治发生了危机。波斯是一个奴隶制军事帝国,它依
赖强大的军事力量,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一、生活方式各异、语言、
宗教及风俗习惯不同的地区和民族纳入其版图,虽然大流士多方控制,
却未能使它们成为一个有机体。希波战争使帝国元气大伤,此后,渴望
自由的被征服诸邦不断爆发起义。巴比伦于公元前484年和公元前480
年先后两次暴动;埃及在公元前480、469、465年三度起义,而在公元
前405至公元前340年间,起义从未间断;其他地区亦不同程度地掀起
了反帝国的斗争,而小亚沿海诸邦,已于希波战争结束时获得独立。公
元前366年,波斯西部各省联合举兵造反,直到公元前359年才被镇压
下去。这种征服再征服、镇压再镇压的活动,进一步消耗了帝国的实力。
另一方面,自薛西斯以后,为争夺王位,父子成仇、兄弟反目、宫
廷喋血事件连接发生。从公元前465年薛西斯被杀开始,以后的六位国
君,无一善终,或死于廷臣之手,或在儿子刀下伤命。一次宫廷政变,
老王自知身陷险境,渴望亲人相救,儿子来了,不由稍感欣慰,不料儿
子却说:“我来是要你死。”世间恐怕再难有比这更残酷的了。宫廷内
讧使中央集权制逐渐变得有名无实。可以说,居鲁士和大流士一世是波
斯帝国的缔造者,薛西斯是继承者,以后诸王则贪图享受,为争权夺位
而自相残杀。帝国后期,无论是国王,还是各级官吏,都腐化堕落,大
兴吃喝之风。波斯贵族的习惯是一天只吃一餐,但这一餐,却从中午吃
到深夜,他们不务正业,每天最关心的就是吃,并要求味道鲜美,这当
然难守前辈开创的基业。
地方叛乱、宫廷内讧、统治阶级不务正业,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恶果。
它使地方势力坐大,国力严重削弱,整个帝国一盘散沙,亦使军备废弛,
军队训练松懈。更严重的是,由于连年征战,军队中出现了反淘汰现象,
强壮的、优秀的、英勇的都战死沙场,留下来的不是老弱便是残兵。因
此帝国末世,已仅存其名而无其实了,军队虽多,却属乌合之众,终无
大用。如阿塔薛西斯二世 (公元前404—前359年在位)于公元前401
年镇压其弟小居鲁士叛乱时,尚有卫队6000骑、步兵120万、滚刀战车
200辆,却被其弟的万余希腊雇佣军打得落花流水,侥幸取胜后,又不得
不眼睁睁地看着这支不足万人的军队横穿帝国腹地,安然返回希腊。军
队战斗力之弱由此可见一斑。
至亚历山大东征之时,波斯帝国的衰落已积重难返。末代皇帝大流
士三世,虽有百万之军,却素质低劣,训练极差,缺乏战术操练,因此,
人多根本无济于事。波斯步兵不是马其顿长矛方阵的对手,相反,这些
乌合之众正是方阵打击的好目标;波斯骑兵亦不复昔日雄风,不可与亚
历山大的铁骑匹敌。亚历山大以3万余众,经格拉尼库、伊苏斯、高加
米拉三次大战,便将这个衰落的帝国灭亡了。古罗马史学家阿里安对大
流士三世曾有一段精彩的评论,这也是波斯末世军力颓废的写照:“在
打仗上,大流士基本上是一个软弱无能的人,……他的一生只是一连串
的灾难。自登极以来,一直没有一个喘息的机会。”即位不久,其军队
便在格拉尼库河畔遇上那次骑兵大劫;随即,小亚细亚诸邦相继陷落,
一直到西里西亚的海岸线也全部失守;稍后,他本人在伊苏斯遭到惨败,
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妻儿老小成为阶下囚;再后,又丢失了腓尼基和整个
埃及;最后,高加米拉一战,波斯帝国的浩荡大军折损殆尽,他自己则
… Page 65…
成了弃国出逃的罪犯,犹如丧家之犬,“以国王兼囚徒的身份,顶着奇
耻大辱,囚禁在车中,仆仆风尘,终于死在本应最忠于他自己的人的屠
①
刀之下”,可谓众叛亲离,穷途末路,这是他一生的悲剧 。大流士三世
死后,他的帝国被亚历山大帝国所吞并。
① 阿里安:《亚历山大远征记》,第108—109 页。
… Page 66…
七、公元前8—前3世纪印度的军事
古代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地理版图包括今日的整个南亚次
大陆。古代印度的历史分期,包括印度河文明时代、吠陀时代、列国时
代和帝国时代四个阶段。本章所涉及的时间跨度,包括吠陀后期 (公元
前9—前6世纪)、列国时代(公元前6—前4世纪)和孔雀帝国时期(公
元前4—前3世纪)。在此期间,印度经历了波斯、马其顿入侵,列国争
霸及摩竭陀崛起,驱赶外族,统一南亚次大陆,建立帝国的过程。因此,
其战争极为频繁,兵制、武器等亦有较大变化,尤其是在帝国时期,还
出现了论及军事思想的著述。所以,它在世界军事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
之地。
1。列国时代到帝国时代兵制的发展
(1)武装力量体制
①军队的构成。古印度的兵制,在很大程度上与后期吠陀时代 (公
元前900—前600年)形成的种姓制有关。吠陀后期,印度社会已分为四
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婆罗门是祭司贵族,并干
预政务,为国王出谋划策;刹帝利为武士等级,是军队的骨干力量和统
帅,掌握军政大权;吠舍是雅利安人平民,战时应征从军;首陀罗是被
征服的土著居民,战时也要服兵役。由此观之,当时的兵制尚未脱离民
军的范畴。
公元前6世纪,印度进入列国时代。各国均有常备军,如阿凯诺斯
王国有2000骑兵、30000步兵、30头战象;波罗斯有步兵5万余、骑兵
3000、战车1000辆、战象130头;阿迦拉索伊有步兵4万、骑兵300;
马洛伊有9万步兵、1万骑兵、900辆战车;阿巴斯塔诺伊步兵6万、骑
兵6000、战车500。据此估计,当时印度总兵力约为步兵百余万,骑兵
①
10余万 。其中最强大的国家是摩竭陀国。
摩竭陀国的孔雀王朝时期,军队由六部分组成:(1)摩罗,即职业
军队或世袭军队。据阿里安记载,当时印度民分七等,其中第五等级是
士兵,人数仅次于农民,以从军为职业,武器、马匹概由国家提供。他
②
们只打仗,平时训练、玩乐,从国家领取优厚的薪饷,足以养活家人 。
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也记载有一种“国之战士”,说他们“骁雄毕
③
选,子父传业、遂穷兵术” 。这两段记载可能指的就是这种军队。他们
是常备军,是国家基本武装力量。(2)布利陀,即雇佣军,他们战斗力
强,但为利而战。(3)什列尼,即行会军队,由城市手工业者组成,以
手工技术为军队服务,相当于后勤兵。他们服役期较短,实际上是一种
民兵。(4)阿密多罗,结盟的外国军队。(5)密多罗,藩王或同盟者
提供的军队。(6)阿陀毗迦,指森林部落(野蛮部落)的军队,据说骁
勇善战,但不易指挥。帝国时期的兵力无准确的数字。据说孔雀王朝的
① 当时印度约有二三十个国家。
② 阿里安:《亚历山大远征记》,第270—271 页。
③ 玄奘:《大唐西域记》,章巽校点本(1977 年版),第38 页。
… Page 67…
开国之君旃陀罗笈多(公元前?—前297年)有一支步兵60万、骑兵3
万、战象9000头的大军,这个夸张的数字仅供参考。
②兵种。古代印度的兵种,各时期不尽一致。大致说来,吠陀时代
只有车兵和步兵两种,至吠陀晚期,随着野象的驯服与骑马技术的提高,
始形成传统的步、车、骑、象四兵种。至列国时代,这四兵种是常备军
的主体,史诗和佛教文献中均有反映,如《摩诃僧祇律》载:“军有四
种:象军、马军、车军、步军”(卷18下)。此外,还有水军、后勤兵
等兵种,如反映当时社会状况的史诗《摩诃婆罗多》提到有八兵种,即
车、象、马、步、辎重、船舶、密探和地方向导。其中,密探的主要任
务是潜入敌国,刺探军情,相当于今日之侦察兵;向导为军队引路,报
告敌情,作用虽然不小,但人数不多,似不能作为一兵种。孔雀帝国时
期的军队,依然以传统的四兵种为主,另加海军与辎重兵。这也反映在
其军事机构的设置上,据《政事论》一书记载,帝国军事机构共六部,
由30名官员组成的委员会负责,每部5人。第一部为海军部,设舰队司
令;第二部是后勤部,主管运输等事务,负责征集粮秣,用牛队运输粮
草与军械,为军队提供擂鼓者、持锣者、马夫、机械匠等勤务人员;第
三部主管步兵;第四部负责骑兵;第五、六部分别主管车兵和象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